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左传成书下限最晚在公元前392年考证内容提要: 左传成书下限在田氏代齐即公元前386年之前,是目前学术界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本文进一步结合左传中“秦之不复东征”的预言,考察了大量史料,认为发此预言的作者所见到的,不应当仅仅是秦处于不东征时期,更应当是就国内外情势看秦正处于将来也不能东征的衰弱时期。即作者决不能面对一个虽暂时未有东征行动、但业已强大的泰国下此等断言。而这一时期,恰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至公元前392年间秦国的形势,此时秦内有易君篡弑之乱,外与邻国作战屡屡失利,国势衰微。而自公元前391年到田齐为诸侯的公元前386年秦连续的顺利“东征”,又排除了左传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可能。因此,左传成书时间下限最晚只能在公元前392年了。关键词: 左传 成书 下限 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目前学术界对其上限是公元前403年已几乎没有疑义,因为左传中有关于三家分晋尤其是魏将成为诸侯并强大预言。其下限,被较多人认可的是在田氏代齐即公元前386年之前(田氏代齐时间,本文依据的是史记六国年表;资治通鉴说是公元前389年),杨伯峻先生有较为充分的论证。其主要证据是左传预言了陈氏必将兴盛但却不能肯定其最后是否代齐,这两条预言如下: A.庄公二十二年中关于陈敬仲的两条预言:“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也。”1221、222 B.昭公三年:“晏子曰: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哀公十五年:“秋,齐陈瓘如楚,过卫。仲由见之,曰:天或者以陈氏为斧斤,既斲丧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终飨之,亦不可知也。”11234、1692 关于上述预言,杨伯峻说:“卜辞只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不言十世之后,为侯代姜。就是当时人多看到陈氏有代齐的苗头,是否果真代齐为王,谁都未敢作此预言。”“子路对齐国前途的推测,还不及晏婴的肯定。他肯定姜齐的被陈氏斲丧,这是当时人所共见的,但是否终为陈氏所享有,或者另外钻出第三者(他人)攫取果实,都在不可知之列。由此表明,左传作者未及见到陈氏代齐。”1前言39通过预言不十分肯定的语气和对田氏世系以及其篡齐过程的考察,得出作者未及见到田氏代齐的结论,是中肯的,令人信服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左传关于“秦之不复东征”的预言,考察了大量史料,认为,左传成书下限还可以前推到至少在公元前392年。具体考述如下。 左传文公六年说: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秦之不复东征”向来是研究者判断左传成书年代的重要预言。不少学者据此将左传下限定到了公元前四世纪中期,认为公元“前五世纪后期至前四世纪六十年代中叶秦都处于不东征时期”。本文认为,这一分析是可商榷的。理由是,发“秦之不复东征”预言的作者所见到的,不应当仅仅是“秦处于不东征时期”,更应当是就国内外情势看秦正处于将来也不能东征的衰弱时期。即作者决不能面对一个虽暂时未有东征行动、但业已强大的秦国下此等断言。 依这一逻辑,本文认为,左传作者预言所据系公元前五世纪中叶至公元前392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秦国形势。这是因为: 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至公元前392年这一历史时期的秦国,内有易君篡弑之乱,外受魏、蜀、义渠威逼,屡屡失利,国势衰微。 据历史记载,秦躁公(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8年)后,秦国君位继承混乱:秦躁公死,立其弟怀公;怀公立四年,被庶长?围逼自杀,立怀公孙灵公(其时为公元前425年);灵公死,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简公;简公之后父死子继下传两代至孙出子(简公死,子惠公立;惠公死,子出公立)才算是走上正轨。(但出子二年,庶长又“杀出子及其母”2(秦本纪?),立灵公之子献公,其时为公元前385年,已在左传成书年代的范围之外)。 自秦躁公时开始到秦惠公中期,即公元前442到公元前392年前后,秦国不仅国家内忧不断,而且外事上亦屡屡失利,几乎全打败仗:秦躁公二年(公元前441年),南郑叛秦;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义渠攻秦,侵至渭阳;秦简公二年(公元前413年),秦与魏战,败于郑;秦简公三年(公元前412年),魏破秦繁庞,出其民;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年),魏攻秦,筑临晋、元里二城,对此史记的秦本纪、魏世家、六国年表都有记载。接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秦惠公七年(公元前393年),魏败秦于汪(或作注、铸),事见史记魏世家。总之,这几十年正是秦内忧外患严重,自顾尚且不暇、更谈不上东征的衰弱期。 2.自公元前391年起,到田氏被正式承认为诸侯的公元前386年为止,这四五年间,秦曾有连续“东征”等对外行动,并且多获胜。据史记的秦本纪、魏世家、六国年表等资料,秦惠公九年(公元前391年),秦攻韩宜阳并取六邑;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与魏战于武城,败魏武下;秦惠公十一年(公元前389年),秦侵魏阴晋;秦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攻蜀,取南郑。即公元前391年之后的四、五年,秦国势已由弱渐强,由守转攻了。 3.虽然秦献公(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62年在位)即位后有二十年秦未“东征”,但其时秦国力已渐强。据史记秦本纪,献公乃励精图治之有为之君,即位伊始,便废止了人殉;又“镇抚边境,徙治栎阳”,推行多种改革措施,以二十年的和平时间养精蓄锐,为东伐做好了准备,所以才有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的“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才有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的“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取庞”(史记六国年表说“与秦战少梁,虏我(魏)太子”)。由此可见,自公元前四世纪九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起,秦就开始摆脱困境,并走向“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秦本纪)的道路了。 另据史记秦本纪载,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周太史儋预言“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笔者以为,此传说出现在(或说被传说者安排在)献公中期的公元前374年,不是偶然的,它必以彼时秦国呈上升的国力为根基。“秦不复东征”预言决不能产生在与其相同的背景之下;当然,也就更不能产生在其后秦国国势愈强的公元前四世纪六十年代。 所以,本文以为,尽管秦献公(前384前362)时有相当一段时期没有东征行动,但彼时乃是秦国势较为稳定的上升期,“秦不复东征”预言不应是指献公时期,因而上述对秦献公时期讨论的意义只是在于进一步证明以陈氏代齐作为左传成书下限的正确;而自公元前391年起到田齐为诸侯的公元前386年秦连续的顺利“东征”,又排除了左传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可能。因此,左传成书时间下限就只能最晚在公元前392年了。 收稿日期2009-02-23 注释: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在春秋左传注前言中,杨伯峻先生以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为根据来考证左传成书下限是毫无根据和不能成立的,因为那是王孙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3.1 图形的相似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四制2012
- 境外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3节《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说课稿
- 证券从业考试规则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 基于OTDR曲线的通信光纤故障诊断:原理、应用与技术优化
- 基于NVivo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深度解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 基于Monte - Carlo随机有限元方法洞察自然对流不确定性的多维度解析
- 基于MGARCH模型剖析中美股票市场联动性:动态特征与经济启示
- 2025年征信考试题库:征信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定与案例分析试题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汞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 深筋膜徒手松解疗法读书笔记
- 2021利达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手册
- 工业厂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 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
- 高中政治-专题五-第四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 顺丰快递分析
- 提高住院病历完成及时性持续改进(PDCA)
- 平舌音和翘舌音学习资料课件
- 免疫学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