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在孤独与孤傲中走近屈原论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源于“投迹山水地”的人生悲剧。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政治中心被贬人南荒僻州,造成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也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大转折。新唐书柳宗元传云:“(宗元)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危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柳宗元遭贬之后,在孤独与孤傲中很自然地走近屈原,他的作品也自然地与屈骚接近,他的仿骚之作如招海贾文、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吊苌弘文、吊屈原文等甚至被朱熹收进楚辞集注楚辞后语。在柳宗元“仿离骚数十篇”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与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正直、忠诚、善良,多是失意或受损害者。如吊苌弘文之写苌弘公忠为国,招来杀生之祸;吊乐毅文之写乐毅有功遭谗,而“风雨萃之”,“乘者弃之”;有些非仿离骚之作,如诗歌咏三良写才德之人遭秦康公的无辜残害,也是如此。这些正直忠诚的历史人物倍受恶势力的损害甚至被迫殉葬,他们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柳宗元不仅展现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还描写了他的同道者所遭受的不幸与苦难,对之倾注了更热切的情感。祭吕衡州温文盛赞吕温“道大艺备,斯为全德”,然而,却“修正直以召灾,好仁义以速咎”,终于有志未酬。故连州员外凌君权厝志和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哭在永贞革新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凌准的不幸遭遇。对这些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忠直、贤能、善良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蕴含着柳宗元深沉的人生感慨,确切地说,这些人物命运正是柳宗元人生悲剧的写照。正如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中所说:“我歌诚自动,非独为君悲。”悲人悲己,实为同一。“论嫌齐物诞,骚爱远游伤”,“鸣玉机全息,怀沙永不忘。”(献弘农公五十韵)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使他自然地走近屈原,他在奔赴永州上任时,溯湘江上行至汨罗江口,不禁涌出对屈原怀想的无限深情,追昔抚今,联想到自己因改革失败被贬永州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发千古之感慨而作吊屈原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明。于是作者高度颂赞屈原丝毫不计个人得失,以家国为怀,服道守义的精神: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幅兮,蹈大故而不二。这篇骚体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借吊念屈原,抒发自己满腹的牢骚与怨愤: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谓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蝓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由此可知当时那些尸位素餐者不论是非曲直,唯一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禄和地位,面对这种状况,柳宗元明确表示,要以屈原为楷模,敢于坚持操守,正道直行,抵制这些邪恶势力,决心抗争到底。柳宗元曾借屈原橘颂的典故来反复表明自己“受命不迁”的品格,如南中荣橘柚诗云:“橘柚怀贞姿,受命此炎方。”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云:“方同楚客吟皇树。”王逸楚辞章句云:“橘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种于北地则化而为枳也。屈原以比志节如橘,亦不可移徙。”柳宗元视屈原为异代知音,借橘以咏自我之情怀。执着于正道直行的高尚品格,就意味着选择生命的孤独。柳宗元在“永贞革新”中与屈原一样充当着一名拯世济民的英雄角色,虽然“少时陈力希公侯”的理想幻灭了,但“许国不复为身谋”的意念使他更陷入孤独境地;屈原自以为凭着内美、修能和奉献精神,可以建立起完美的国家秩序,导规人伦,恢复礼乐,但屈原的努力最后付诸东流,反而越努力越陷入孤立。离骚中所说的“众不可户说兮,孰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就是屈原孤独之中的自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样把柳宗元置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柳宗元在长安时,其父已经作古,贬到永州不久,老母旋即亡殁,而去永州之前已丧妻,与许京兆孟容书云: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终未再正式续娶。在当时士大夫多征逐酒色的浮靡风气下,他始终茕茕独立,家庭生活是孤独的。待罪永州后,行动极不自由,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说,待罪永州后,终日“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而居心险恶的政敌们仍对他落井下石,造谣中伤,亲朋旧故也不敢与他往来,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生性孤直的柳宗元长期体验着这种痛苦的现实,于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意识浸入到深层的意识之中,而外现于用词造境之内,故而,他笔下的“独”字出现的频率极高。“独绕清溪曲”,“独游亭午时”,“独向愚溪渡”,“独钓寒江雪”,“独立四顾时激昂”,“无限居人独送醒”,“独觉无余声”,“登楼独褰衣”等等,可见他对孤独的体验。此外,“孤”、“寂寞”等字也用得很多,这正是柳宗元孤独内心世界的反映。孤独作为一种深层的悲剧心态,来自于他长期的生命痛苦的体验和淤积于心的孤独情结,对于柳宗元来说,孤独情结的形成在于他生性孤傲,即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境界中透射出遗世独立的精神和卓尔不群的峻洁人格,一种强烈的自尊感与傲然不群的气骨。他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云:“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屈原的人格精神自然地引起柳宗元的共鸣,他是一个执着热情、不甘寂寞的人,被迫过着萧散山林的生活,但在他的内心深处,生活的寂寞与感情的热烈,现实的孤独处境与斗争的远大理想处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因而,他在咀嚼孤独的同时,又在孤独中贯注了一股身处逆境虽悲伤却不肯屈服的傲气、傲骨,闪现出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卓尔不群的生命情调。表现在他的作品里就是性傲、骨峭。宋代高斯得耻存堂稿卷三说柳诗“孤峭”,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四说柳诗“峭而劲”,如“海畔尖山似剑芒”,“砉然劲翮剪荆棘”,就是这种表现。同样,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里,写石则突怒偃蹇,奇峭怪丽;写水则清冽凄寒,悄怆幽邃,可以说柳宗元笔下的嶙峋怪石、清冽激流,正是他那孤傲的灵魂在屈辱苦难中抗争的形象显现。柳宗元心性激切、峻直,可能与其父柳镇“号为刚直”的性格有着遗传学上的关联,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因学殖内充而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傲的性格。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先论其父“不能媚权贵”的性格特点,而后评价“子厚少精锐,无不通达。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隽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这里所谓 “精锐”、“隽杰廉悍”、“踔厉风发”等词语已透露出一股锐意直行、势不可当的气势,而“率常屈其座人”,更表明有屈原式的傲气。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就自己的孤傲性格作过说明:仆少尝学问,不根师说,心信古书,以为凡事皆易,不折之以当世急务,徒知开口而言,闭目而息,挺而行,踬而伏,不穷喜怒,不究曲直,冲罗陷阱,不知颠踣。(答问)年少气锐,不识几微,不知当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寄许京兆孟容书)性又倨野,不能摧折,以故名益恶,势益险。(与裴埙书)这些话语里包含有对自我性格内省,也有对政治斗争的险恶、政治关系的复杂的重新认识。柳宗元“利安元元”的济世之志在现实中破灭后,谪处蛮瘴,行若系囚,内心充满了不平、痛苦和忧愤。怎样使这内心的不平之气得以缓解呢?他羡慕“贾生斥逐,复召宣室;倪宽摈死,后至御史大夫;董仲舒、刘向下狱当诛,为汉儒宗。此皆瓌伟博辩奇壮之士,能自解脱。”(与许京兆孟容书)但是他无法解脱;他想仿古人著书立说,以求“立言”而不朽,但强烈的政治打击,使他“神志荒耗,前后遗记忘,终不能成章。”(与许京兆孟容书)最终,他沿着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势走向自然山水。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云:“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说得清楚些,登临游览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宽解胸中的不平与郁闷之气,于是他常常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所描绘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至。”在漫游山水感受山水的过程中,他确实寻到过慰藉,体会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如小丘记所云:“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悠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当他登上西山,俯视人间,“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尺寸千里”,西山更在云雾缭绕之中,“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他叹息道:“然后知是山之特点,不以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此时此刻,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与元气混而为一,自己也仿佛消融在这邈远无垠的大自然中,“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对于柳宗元,这种短暂的解脱,偶尔的遗忘实在太难得了。由于对理想的追求过于执着而现实加给他的痛苦又太深重了,使他往往虽流连于山水胜境,却又无法消解心中的郁闷。在与李翰林建书中说他自己: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其囚山赋更直接把永州视为牢狱,因而,他常常如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所云:“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远念”当指他的身世之感和他内心深处的一片忧愤之情,因而在柳宗元的这一类作品中,很少能体味到那种自然的仙境与禅意,更多的是寻找到同病相怜者。他眼中的奇山、丽石、幽泉秀木,偏偏如小石城山记所说的“不为之中州,而到是夷狄”。空有出众的形态、动人的神韵,而无人赏识,隐没无闻,这与他胸怀济世理想而沦落天涯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柳宗元一生信佛,这对他的生命悲剧意识、抗争意识起了很大的消解作用。据他送巽上人赵中丞叔父召序自述“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源于少年时代业已根生于心的佛教思想,在他人生遭遇坎坷之际,又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来。革新失败后,他待罪南荒,精神上受到极度打击,思想上异常苦闷。刚到永州,他没有官舍,寄居在龙兴寺,与和尚重巽过往甚密。现实的压迫加上这样的环境,使他的佛教思想更加深了。确如他的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诗所云:“自谐生意外,况与幽人行。”喝了重巽和尚的新茶,于是有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的感叹:“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他还经常诵经参禅,在青灯梵呗中忘却人生的恩怨、泯灭是非荣辱,求得心理的平静。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云:“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可见佛教思想给柳宗元的创作留下了相当大的影响,佛教碑文,记祠庙、赠僧侣的文章在他的文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 44首诗中,与僧侣赠答或宣扬禅理的就有近20首。这些都足见柳宗元受佛教浸染之深。甚至后来佛教史书佛祖统记把他列到湛然门下,他的一些文章也被列入“光教”“名文”,收入佛典。但柳宗元毕竟是一个尚用精神极强的革新政治家和进步思想家,他的时令论、断刑论、贞符、非国语、天对等一系列作品,非天无神,批驳迷信,闪耀着理性精神的光芒。他对佛教的接受,虽也涉及到信仰,但那只是表面现象,更多的是领会佛教的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人儒家思想体系。从本质上看,他对理想、对现实的过于执着是与佛教思想相龃龉的,因此,佛教的精神药方对不上柳宗元的心灵痛苦的病症,也就无法消解他胸中的块垒。他在佛教的理想天地中得到暂时的抚慰和沉迷,却又很快被现实的剧痛所唤醒。构法华寺西亭一诗可以说最清楚地展示了他由痛苦寻求解脱无法彻底消解的心理历程。诗的开头“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已点明身世的不幸和环境的恶劣。接着写他登上最高寺,俯视人寰,万物尽收眼底,似有羽化登仙之感,贬谪之苦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神舒屏羁锁,志适记幽潺。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然而,他在短暂的沉迷中,各种“离念”却纷至沓来,“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远离亲人和朝廷,蛰处南荒的悲怨之情油然而生。再看他的独觉诗:“觉来窗牖空,寥落雨声晓。良游怨迟暮,末事警纷扰。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诗中索寞惆怅的意绪,是由于“末事”相扰而生,最后一句问语又表明“末事”正是他的经世之心与济国之志,而这正是他无法彻底抛开的。有时表面上故作放达之语,而其内心却无法消解深沉的悲剧意识。他在对贺者一文中就说:“嘻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由此可见,其外愈达观者,实其内愈哀痛。因此,佛教厌世的人生哲学对柳宗元的影响是有限的,它无法真正消解柳宗元内心深处的悲剧意识。这也就是读柳宗元被贬谪后的作品,总是有“特为酸楚”(蔡宽夫诗话)、“思念凄怆”(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之感的缘故。旧唐书评柳宗元说: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觏,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柳宗元受前人之文学成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深得骚学”,所以,严羽认为韩愈、李觏、皮日休皆不及或不足为骚。至于白居易、元稹,更是相异更甚。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三中,他把屈原与刘伶对比:“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屈原与刘伶,一醒一醉,对比鲜明,而“欢情信独善”,“勿思身后名”,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相去甚远。咏怀诗云:“长笑灵均不知命,江篱丛畔苦悲吟。”咏家酝十韵诗云:“独醒从古笑灵均,长醉如今斅伯伦!”也是这种超然处世的态度。但读史五首之一云:“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弄方措,此去难为心。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异,乱世何足钦?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认为贾谊之恨深于屈原,亦有抑屈之意。偶然二首其一中云:“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 汉文明圣贾谊贤,谪向长沙堪叹息。”白居易对屈原的评说与汉代扬雄观点非常一致,都表现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这与他的生活遭际和人生态度的转变有关,所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乎?因此,较之白居易、元稹等人,柳宗元实可谓“深得骚学”。屈原的立身行事与人格精神既为后世富于美好理想,勇于进取者提供了参照的对象,同时也规定了行为的限度。柳宗元汨罗遇风云: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屋翻新装饰合同协议
- 2025年居民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合同协议
- 后序遍历在古建筑复现-洞察及研究
- 基于流量工程的网络优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智能化复合加工系统-洞察及研究
- 纺织业循环经济模式-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组培苗繁殖技术集成-洞察及研究
- 客运站营销策略优化-洞察及研究
- 旅游业态与城市品牌-洞察及研究
- 皮革机械寿命预测-洞察及研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五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PANTONE国际色卡CMYK色值对照表3
- DL∕T 5371-2017 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TD/T 1057-2020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正式版)
- 健康教育狂犬病知识讲座
- 应急救援的现场医疗急救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版【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人教版)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j11pro固件爵聆数播说明书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指导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