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论文.doc_第1页
安全教育论文.doc_第2页
安全教育论文.doc_第3页
安全教育论文.doc_第4页
安全教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策略的研究”(2012年8月 2012年12月)阶段成果(论文)姓 名任芳学 科美术学段第二学段浅谈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摘要:本文从交通安全工作实践出发,通过调查及相关统计数据,阐明了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现状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目前现状和问题的形成原因以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在全社会预防交通事故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学生交通安全需要积累以及突击积累的措施建议。关键词:学生 交通安全 教育 管理一、调查发现,目前学生交通安全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一)学生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和意识,参与交通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技能缺乏、能力弱,有许多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抵御、躲避交通风险的能力和意识更为缺乏。横穿道路不走人行横道、不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嬉笑、打闹、追逐,在机动车道内停留,骑自行车猛拐或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不满12岁骑自行车上、下学,乘坐违法、非法载人、安全状况差、超员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等现象时有发生。(二)一些学校老师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和意识,也有许多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参与交通时不仅不能做到为人师表,而且对学生不良交通行为习惯有一种见怪不怪、麻木不仁的态度,有的甚至变相纵容。笔者曾亲眼目睹这样一个场景,某小学老师带领小黄帽路队横过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但是未走人行横道,而在距离学生通过处不到五米的路面上就有一标志标线非常清晰的人行横道。行经此处的车辆均停车等学生安全通过后才继续行驶,部分学生还对等候的车辆做鬼脸,天真中充满自豪。如此带领学生参与交通,首先告诉学生横过道路可以不走人行横道,无意中培养助长了学生的交通恶习;其次会让学生产生自己戴小黄帽就可以随意通行道路其他人和车都会给自己让行的特权思想;第三会让学生产生自己随意横过道路机动车不敢冲撞的侥幸心理。如此理解、运用小黄帽路队制,恐怕只能保证学生一时的安全,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却永远埋下严重威胁其交通安全的隐患。如此的老师无异于把学生一生置于道路交通险境的杀手。(三)学生乘坐的机动车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据调查,学生上、下学出行乘坐的机动车有学校自己购置专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有的是学校自己租用社会车辆用于接送学生,有的是学校统一组织社会车辆负责接送学生,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有的是学生家长单位专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有的是学生自己到客运站点乘坐的客运班车,这些车辆中有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微型客车,相对而言,车况普遍不错,但存在超员现象。还有一种是学生家长自己租用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这部分车辆中微型面包车、摩托三轮车、农用三轮车、电瓶三轮车较多,这些车辆的车况普遍较差,稳定性、安全性也很差,有的甚至是改装车、报废车、畜力车等禁止载人的车。这部分车辆分散,不确定,管理难度大。某市交警部门曾经专项治理电瓶三轮车载运上下学学生的问题,查扣了一批此类车,但随即就引起了此类车驾驶人或车主围堵政府、堵路的群体性事件。(四)学校周边道路及环境仍存在严重威胁学生出行安全的重大隐患。部分学校地处干线道路附近,而周边道路又存在标志标线不全、路面状况差、摊点、车辆等挤占非机动车道的问题,逼使途经的学生和家长进入机动车道,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公路、城建、城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一些交警部门曾用自己的经费设置、施划了一些标志标线,但毕竟是杯水车薪,不是长久之计。据统计,全国每万人中有高中以下在校学生1839.25人(即全国在校学生占人口总数的18.39%),山西省每万人中有在校学生2178.45(即山西省在校学生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1.78%)。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学生死亡 6611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6.76%,受伤30975人,占伤人总数的6.63%。学生交通事故比例与在校学生比例相比并不大,但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参与交通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学生在每个家庭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交通事故的社会影响比较大。因此,学生交通安全仍不容忽视。二、原因剖析之所以形成目前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出行安全和交通安全教育及管理方面存在理解认识上的误区。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即使在已废止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颁布)第五条第一款也曾规定机关、军队、团体、企业、学校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经常教育所属人员遵守本条例。但时至今日,大家仍普遍认为学生交通安全属于学生后勤服务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范畴。尽管现在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加入了交通安全知识,但课时很少,而且是仅考虑知识传授,并没有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的角度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日常教育。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体现在学生交通安全的具体工作中,就出现了重制度管理轻教育疏导、重短期整治措施轻长效机制建立、重约束性措施轻引导性措施、重被动治理轻主动防范的不平衡现象,而且学校在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上存在过分依赖交警部门的问题,发现周边标志标线不全就全向交警部门要求增加,一提到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就请交警部门增加护学岗,一提到交通安全教育就想到请交警部门做讲座、搞宣传,而没有或很少想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做好学生交通安全素质教育和管理工作。据统计,全国高中阶段以下的学校72万余所,但全国交警仅有22万余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需求。行作为人生存的根本需求之一,是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现代文明的发展把人的行推向高速运行的发达时代,但同时也把人的行推入了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交通事故成为人类的一大灾难,但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因此,学会如何在现代文明造就的复杂交通环境中行就成了我们躲避交通事故灾难的至胜法宝。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交通事故高发的根本原因是交通参与者素质低,缺乏必需的交通素养和交通安全意识,导致在参与交通时,判断、实施行为、避险失误机率加大,以至酿成一幕幕人间惨剧。学生正是处在成长阶段,正是我们通过教育、各种引导、言传身教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素养和交通安全意识以及交通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但现实证明,作为孩子们所崇拜、效仿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老师们中有一些人并不具有具备应有交通素养,他们只注重教给孩子们科学知识,忽略了对孩子们良好交通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的这些孩子们并不会自己走路,并不懂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一个不具备良好交通素质的学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把这样的学生送出校门,无异于把他们置于随时会危及其生命的险地。笔者曾处理过一起事故,一名极具天赋的学生,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13岁被我国某著名高校预科班录取,在横过道路时未注意观察过往车辆,被一小型轿车碰撞,当场死亡,学校、家长多年的投入、心血在瞬时间灰飞烟灭。学生良好交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不断的积累,需要点点滴滴的知识传授,需要有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导,需要一言一行的言传身教,需要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而学校具有相对封闭、集中的教育管理环境和人力资源,学生对老师又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主阵地和主力以及主要责任主体。也只有在这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约束管理措施才可能奏效,否则极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一味采取约束、堵截式的管理措施,让学生接受被动式的管理,并不能根治学生交通安全中的隐患。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交通安全意识是造福社会的工程,也是全社会预防交通事故最好的切入点。首先全国有近20%(近2.5亿)的人口属于高中阶段以下的在校学生, 对培养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而言,这个群体具有人数众多、作息规律、相对集中、任务单一、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交通行为尚未形成定势等其他群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和特点,他们若能有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交通安全意识,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必能提高一大步;其次,这些孩子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言行极具影响力。若这些孩子能够具有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和交通安全意识,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影响要比采取处罚式的管理措施或填鸭式的宣教措施效果好得多,其社会辐射面比任何一种管理措施都要大。因此,这是一项造福全社会的工程。这也正是公安交警部门多年来提倡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小手拉大手的初衷。因此,学校不仅是我们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主阵地,也是全社会预防交通事故的主阵地。 三、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任何事物或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条件,学生良好交通行为习惯和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也一样,必须从内因和外因入手,双管齐下,采取突击性的积累措施,才能达到逐步消除学生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内因方面主要从学校教育入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进一步明确学校和老师在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把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育管理的范畴,纳入教学评估的范围;(二)对老师进行强制性的交通安全知识集中培训和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通素养和交通行为习惯。适当时将交通素养和交通行为习惯纳入选拔、考核老师的内容;(三)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自己的不良交通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四)利用目前交警部门现有的驾驶员教考场资源建立便于学生教育、训练、习惯培养的交通安全公园,融教于玩、于乐。外因方面应当实施综合治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由教育、交通、城建、工商、城管、公安交警、安监及其它相关部门联合建立集中排查学校周边严重威胁学生交通安全隐患的长效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