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doc_第1页
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doc_第2页
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doc_第3页
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doc_第4页
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最新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政工程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a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 制: 复 核:审 批: 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七月 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第一章 编制总说明 . 4第一节编制依据及说明 . 4第二节项目管理主要目标 . 8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 9第一节工程概况. 9第二节. 施工特点. 12第三章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13第四章施工进度及劳动力安排计划 . 24第一节进度计划. 24第二节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方法 . 26第三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 27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9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案. 31第一节施工准备. 31第二节 测量工程. 32第三节降水井施工. 34第四节铁路便线工程 . 36第五节隧道主体工程 . 41第六节铁路框架涵. 58第七节道路工程. 65第八节排水工程. 77第九节电力浅沟工程 . 84第十节路灯工程. 86第十一节交安工程. 88第十二节绿化工程. 91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 101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 101第二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 105第三节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07第八章工期保证措施. 111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6第一节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 116第二节安全防护措施 . 118第三节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 1202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四节环境管理措施 . 122第十章材料供应计划. 123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125第一节.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 . 125第二节.环境管理体系 . 129第三节.减少大气、水、噪音、光污染的措施 . 130 第十二章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 132第一节.减少噪音污染 . 132第二节.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 . 133第三节.防止施工扰民措施 . 134第四节.施工扰民应急处理措施 . 136 第十三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 . 138第一节.电信光缆、电力等防护措施 . 138第二节.给排水、煤气管道防护措施 . 138第三节.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 139 第十四章施工技术措施. 139第一节季节性施工措施 . 139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 . 142第三节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 144第四节计量管理措施 . 145 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 146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 147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 148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 149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 150 33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编制总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及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都市xx镇,北至万石路,南达天都大道,全段起点K1+540-终点K2+046.578,全长506.578米,其中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设计起点K1+540,设计终点K1+980,共440米,依次下穿宝成铁路、规划货运大道及355石油专用铁路,其中铁路设计施工范围1+6051+652.6和1+762.951+799.67,本次设计除铁路范围外全长355.68米,其中道路框架段范围1+696.451+762.95米,长66.5米。1、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市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m/s,年平均风压约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2、地形、地貌拟建隧道段沿线主要居住区和农田等,宝成铁路在隧道里程K0+730至K0+790段斜穿拟建隧道。该路段所处地貌单元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3、地层岩性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现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色杂;主要为建筑垃圾等混少量粘性土,松散稍密,大部分路段分布。素填土: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含少量植物根系组成,可塑为主,混少量砖瓦碎块等硬杂物;分布连续。44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人工填土分布连续,其厚度1.24.9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粉质粘土:灰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可塑,局部硬塑。湿。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73.1m。细砂:灰色。由长石、石英等暗色物质组成。稍密。湿。呈透镜体状及条带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最大厚度约1.5m。中砂:灰色。由长石、石英等暗色物质组成。稍密。湿。呈透镜体状分布卵石:灰色、黄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48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为中砂和少量砾石,含量约1540%。中等风化为主、个别弱风化。湿饱和。根据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两个亚层:强风化泥岩:岩体结构已大部份破坏,构造层理不清晰。岩芯长度515cm,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泥岩:岩体结构基本未破坏。岩芯长度555cm。岩体基本完整,不易击碎。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隧道区基岩顶板埋深一般为14.419.1m,与第四层地层呈不整合接触。4、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隧道段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区域地下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4.67.0m,相应标高为499.9855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00.70m,根据成都地区工程经验该场地丰水期正常地下水位埋深约3.04.0m。根据成都市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m左右。本路段砂卵石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K=25米/日左右。二编制依据1、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隧道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2、大天路及万石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桥梁工程。3、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下穿隧道泵站工程施工图设计。4、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5、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6、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电力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7、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下穿隧道电气工程施工图设计。8、大天路-万石路立交:万石路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图设计。9、施工现场实际调查资料。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802012)15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操作规程、检验标准及施工规范。16成都市有关城市建设管理、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17我公司制定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机械等管理制度。18我公司执行的有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文明施工的作业文件。三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大66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起点K1+540-终点K2+046.578,共506.578米,其中含终点处整个平交道口,包含立交隧道主体、铁路框架涵、铁路便线、道路、排水 、泵站、电气安装、电力浅沟、路灯、交安、绿化等。四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77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针项目部按“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效益、服务”六个一流的要求,以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模式,竭诚为社会和用户提供“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的服务,令业主满意。二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合格 标准。三施工总工期目标本工程招标工期为xxx日历天,项目部积极响应业主的工期要求,在施工中采取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管理措施,保证工程在250日历天内交付业主使用。四安全管理目标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一标三规范”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组织施工,安全生产做到: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死亡事故、杜绝重大机械事故,争创“成都市安全文明生产工地”要求。五环境管理目标1施工噪声场界达标。2施工现场目视无扬尘、道路运输无遗洒。3对有毒、有害废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符合地方标准。88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5节能降耗,减少资源浪费。六文明施工目标项目部严格按照成都市关于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争创成都市“标准化、文明化、绿色环保”施工要求。七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目标为使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法管理组织施工,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施工技术、经济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及有效的组织、管理、协调,加强“过程”、“程序和“环节”控制,追求“过程精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返工,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和造价,使业主的投资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第一节工程概况一隧道主体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都市xx镇,北至万石路,南达天都大道。万石路隧道设计起点K1+540,设计终点K1+980,全长440米,依次下穿宝成铁路、规划货运大道及石油运输专用铁路,其中铁路设计施工范围1+6051+652.6和1+762.951+799.67,本次设计除铁路范围外全长355.68米,其中道路框架段范围1+696.451+762.95米,长66.5米。隧道纵断面均采用“M”字坡,隧道出口接道路设置反向坡,以利排水。万石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4.4%。非机动车道纵坡均为2.4%。隧道框架部分设计结构形式为全断面施工单箱四室整体框架全部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S8。框架全高8.743m,内部净高6.0m (含0.3m设备空间),箱体侧面两孔净宽5.95m及中间两孔净宽12.25m,外侧墙厚度1.4m,中立墙厚度1.2m99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与铁路段一致),顶板厚度1.2m,底板厚度设计为1.2m。引道部分结构根据不同的埋置深度,设计为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U型槽结构类型,并根据受力与最不利地下水位进行抗浮计算对结构进行了优化。重力式挡土墙采用现浇C20混凝土结构;U型船槽采用两侧带有立式悬臂的C30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S8。在地下水位以上部分节段,布置重力式挡土墙。在U型槽结构较深,结构自重抗浮不能满足要求的节段,在结构底板设置抗拔桩,抗拔桩为人工挖孔桩。由于货运大道距宝成铁路及石油运输专用铁路较近,为保持行人行走的便利,三段框架范围之内保持行人行走在地面以下,范围之外行人行走在地面人行道。框架范围外标准横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0.25m栏杆+3.5m非机动车道+0.65m机非分隔带+11.75m机动车道+1.7m中央分隔带+11.75m机动车道+0.6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0.25m栏杆+3m人行道,全宽40m。框架范围内标准横断面组成为:2.2m人行道+0.25m栏杆+3.5m非机动车道+1.45m机非分隔带+11.75m机动车道+1.7m中央分隔带+11.75m机动车道+1.4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0.25m栏杆+2.2m人行道,全宽40m。三铁路框架涵工程概况框架A:万石路采用下穿方式穿越石油专用铁路,公路与铁路交叉点位于公路里程K1+784.265处。公路下穿铁路处:铁路位于缓和曲线上,纵坡为+6.7;公路与石油专用铁路交角为77度。本框架采用工字钢纵横台梁加固线路,路堤脚开挖工作坑预制框架后顶进施工的方法。框架B:万石路采用下穿方式穿越宝成铁路,公路与铁路交叉点位于1010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宝成铁路ZK660+116.7(公路里程K1+634.0)处。公路下穿铁路处:铁路位于直线上,纵坡为平坡;公路与宝成铁路交角为52度。本次施工采用铁路施工临时便线过渡,在原线路位置框架采用全断面开挖现浇施工。在该框架施工过程中,列车在便线通过,靠铁路施工便线侧采用1:1边坡开挖,为了保证施工便线安全,采用预加固桩及锚网喷护边坡。待框架修建完成后,恢复线路及铁路附属设施,拆除施工便线。四铁路便线工程概况本便线工程范围在宝成线ZK659+594.85ZK660+484.67段,铁路便线全长945.91m,大里程方向紧邻天回镇车站。此段有宝成正线上下行两条线路,轨道为60kg/m无缝线路,电化挂网。便线按满足施工区段慢行行车速度45km/h的标准,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最小线间距5.3m。便线大部分铺设新型砼枕,铺设标准为1840根/km,少量顺接既有宝成右线地段铺设型砼枕,铺设标准为1667根/km,以上均包含曲线地段增加轨枕数量。扣件采用弹条型扣件。正线采用双层碎石道碴道床,道碴总厚度50cm,其中面层30cm,垫层20cm;道床顶宽为3.3m;道床边坡为1:1.75。面层道碴为一级碎石道碴。小半径曲线地段铺设无缝线路,按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第11.1.4条采取增大曲线外侧道床肩宽、堆高碴肩、加设轨距拉杆、增加轨枕根数等加强措施。五道路工程概况本道路红线宽为40米,道路横断面路幅划分为两块板:24.0米人行道+214.5米车行道+3.0米中央分隔带。1111大天路万石路立交工程(万石路下穿铁路隧道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车道横坡度均为1.5%,坡向道路外侧;两侧人行道横坡度为2.0%,坡向道路内侧。道路路拱横坡均采用单折线型。路面结构为:15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36厘米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0厘米级配砂砾石下基层。人行道结构为:6厘米彩色预制混凝土方块砖+3厘米M7.5砂浆垫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同时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人行道上面层方块砖应按照无障碍通道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通道。路面水通过设置在路面最低点处及路面边缘的雨水进水井汇集后排入道路下设置的雨水管道中排出。六排水工程概况本工程污雨水管道为混凝土管,污水管道规格为DN300mm、DN400mm、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