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小题, 80 分。)1.“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 c.耕种d.冶铁3.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4.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5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汉代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6.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7.“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完成这两件创举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和迪亚士b麦哲伦和迪亚士 c哥伦布和达伽马 d达伽马和麦哲伦8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商业讹诈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炮舰政策 d以武力为后盾9.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口布局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10.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的是 a发生在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b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1. 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12.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13.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工业的繁荣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内战的开始14. 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15. 我国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17.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 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1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19.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20.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推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的影响21. 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a农奴制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解体时期22.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经济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3.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24. 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25.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c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26.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研究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27.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美国控制西欧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共同体28.“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据此可得出a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下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d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下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29下图是某位同学学习过程中设计的思维导图。最合适在“?”处填入的内容是a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欧共体的成立30. 中国很多知名汽车企业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关键技术依赖欧美日韩企业。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d中国汽车企业被外企吞并3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和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追溯其历史渊源应该始于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2. 明初曾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方可用金银礼器。这些规定在明晚期苏(州)松(江)一带被富贵人家无视,用玉、金银礼器成平常事。这一转变反映了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转变3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34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35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 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c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产命运 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36.中国“一五”计划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37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38.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但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等国的做法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39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40华盛顿邮报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二、非选择题(共20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促进英国农业发展的因素。(10分)哈六中2020届高二学年上学期开学测试历 史 试 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小题, 80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aadadcbbcbcc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交流与评价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粤教版
- 鼓风炉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真空制盐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铆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全国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作点》说课稿
- 岩石矿物成分分析-洞察及研究
- 数字医疗在脉痹管理中的经济效应-洞察及研究
- 微信支付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洞察及研究
- 3D打印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区块链金融监管机制-洞察及研究
- 农资创业项目计划书
-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房间空气调节器(HJ 2535-2013代替HJ-T304-2006)
- 矿山支护工安全培训课件
- 冠寓公寓运营管理手册
- 装配工基本技能培训
- 民谣酒馆项目融资计划书
- 新概念张云生讲解的笔记
- 焊工施工方案大全
- 大班数学《年妈妈的故事》课件
- 汕头市房地产租赁合同
-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