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逍遥游学案第一课时一走近作品1.理解题目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成率题绝句 逍遥游: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2.走近作者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有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等)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内具有圣人的才得,对外施行王道),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相关链接】1.思想管窥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被看做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从而与天地相通的,这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 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2.作品简介庄子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3.轶事典故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材与非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连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为道德之乡乎!”(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庄子陪葬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杂篇列御寇)2 基本知识81. 读准字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适百里者,宿舂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上而征一国者彼其于世,未数数然彼且恶乎待哉2. 准确断句 例子: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出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 字词积累北冥有鱼/地势极而南溟深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之二虫又何知3 课文研讨1. 开篇作者是如何描写鲲鹏形象的?有何作用?提示: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夸张)/塑造硕大壮美形象,造成先声夺人之势。2. 作者引用齐谐之言有何用意?提示:一则补充鲲鹏展翅的壮观景象;二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重言)3. “且夫”后面四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示:类比论证(如:拿来主义举尼采自诩为太阳的例子)4. 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鲲鹏?作者对它们的态度如何?提示:认为鲲鹏不如自己逍遥。/通过对比,讽刺否定,鄙其浅陋无知,不明小大之辨。4 当堂作业 熟读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1 诵读课文 注意字音,理清层次。2 基本知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汤之问棘也是已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3 课文研讨1. 第二段开头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承上启下。2. “汤之问棘”一节,内容上与第一段有些重复,能去掉吗?提示: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使论证更加充分。3. 第三段作者举出四类人、宋荣子、列子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运用层层衬托的手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无己、无功、无名”。4.读完本文,谈谈庄子文章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手法等)。提示:1.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夸张);2.比喻、对比、衬托;3.善用寓言说理;4.类比、对比、引证;先破后立。4 当堂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庄子散文之美。2.延伸阅读: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及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的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