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劝学》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1页
9.《劝学》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2页
9.《劝学》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3页
9.《劝学》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4页
9.《劝学》导学案 教师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教师版)班级 姓名_【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2、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荀子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时人尊称为“荀卿”。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二、荀子简介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靛青(din) 蓼蓝(lio) 木直中绳(zhng)槁暴(go p) 参省 (cn xng) 跬步 (ku) 以为轮( ru ) 骐骥(q j ) 须臾( y ) 驽马( n ) 跂而望矣( q ) 埃土( i ) 锲而不舍(qi) 二螯(o) 金石可镂(lu)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木直中绳 (合乎) (3)虽有槁暴 (晒干) (4)金就砺则利 (靠近,接近)(5)而闻者彰 (清楚) (6)假舆马者 (借助,利用) (7)劝学 (鼓励) (8)用心躁也 (浮躁,不专心) 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分论点一:(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分论点二:(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分论点三:(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合作探究】2、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请找出本文所用的比喻句,并分析这些比喻句具体论述了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分论点一:学习的意义(重要性)(原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提高自己 比喻论证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改变自己分论点二:学习的作用(原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跂而望 不如登高博见登高而招 见者远顺风而呼 闻者彰假舆马 致千里假舟楫 绝江河善假于物弥补不足达到目标比喻论证分论点三:学习方法和态度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要点滴积累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持之以恒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要专心致志3、本文设喻的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反复设喻、正反对比设喻3)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声非加疾也 疾: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 (3)假舆马者 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蟹六跪而二螯 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的“跪”。 (5)金就砺则利 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6)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 :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 (6)用心一也 一: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4、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自己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我的疑问:课后巩固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中绳(zhng) 槁暴(p) 磨砺(l) 輮以为轮(ru)B须臾(y) 跂(q)望 靛(din)青 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 蓼蓝(lio) 骐骥(j) 生非异也(xng)D驽马(n) 蛟龙(jio) 镂刻(lu) 锲而不舍(q)解析:(B项“跂”读q,“省”读xng;C项“跬”读ku;D项“镂”读lu,“锲”读qi。)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断)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A B C D解析:(应为“抬起脚后跟”,应为“到达”,应为“横渡”,)应为“清楚”。)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CD属于名-状 B 名-动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注:营道: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茕嫠:孤寡。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治:惩办B吾几失君矣 几:差点儿C亦缓视徐按 按:安抚D用抃及吕公著荐 用:因为7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敦颐至,一讯立辨 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敦颐处之超然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6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按:巡视。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7 B试题分析:才能,助人,宽厚;不能入选。8C 试题分析:C消除误解的原因是赵抃通过长期接触,仔细观察周敦颐的所作所为后了解了真相,而非周敦颐“超然”的态度。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9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判断句1分,“吾属”1分,“诉”1分)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为之辞”、句子意思各1份)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谨”、句式、句子意思各1分)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