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上海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上海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上海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上海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人体的构成(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二)组织由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 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外表面,如皮肤、胃肠等器官内外表面。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功能:保护、分泌、吸收。(2) 肌组织 功能:收缩和舒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细胞呈长圆柱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梭状。心肌:分布在心脏。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相连。 (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 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 类型:脂肪细胞、骨、软骨、血液(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构成 分布:在神经系统,如脑、脊髓等。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神经细胞别称神经元 ,其结构见书P10或练习册P1(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胃壁层次(自内至外):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上皮组织) (结缔、神经组织) (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四)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五)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又称外环境):气温 气压 氧气 淡水 食物2.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即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3.血液的组成 由血细胞和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组成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运输氧气) 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偏低)白细胞(免疫防御) 炎症(白细胞指数偏高)血小板(凝血、止血作用)4.人体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中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泌尿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形成尿液过滤血液,调节机体的无机盐平衡、水平衡和酸碱平衡。循环系统的作用是物质运输和物质交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几个问题:(1)、人体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产生部位是 (组织细胞)(注:其他代谢废物的产生部位同)(2)、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能进入组织液,其原因是 (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组织液高,扩散)(3)、 红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血浆)(4)、 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 (含氧气少)(5)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向全身输送氧气 读图:P26 肺循环 从肺部吸收氧气5. 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的关系 读图P28a) 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吸收;b) 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c) 小肠绒毛壁是单层细胞,易于吸收;d) 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壁薄)、毛细淋巴管(壁薄),走循环系统带到全身。6. 关于排泄1) 区分排泄和排遗排泄人体内废物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人体内排出的过程。排遗人体消化系统把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等由肛门排出,也就是排除粪便的过程。大便不是排泄.2) 排泄途径: 皮肤出汗(少量) 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少量) 排尿(大量) 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结构: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3) 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读图P29 血浆 (含有蛋白质、血细胞、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 肾小球(本质是毛细血管球) 滤过(保留大分子物质在血浆内) 肾小囊生成原尿 (水、小分子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 肾小管 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数水分、其它少量无机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集合管内(收集尿液)生成终尿即尿液 (无机盐、水、尿素、尿酸)第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由脑、 脊髓 、神经 三种器官组成或者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脑的各部分功能:大脑 外灰内白即外面灰质里面白质(脊髓结构与之相反内灰外白),大脑皮层属灰质,最高级中枢,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大脑损伤可形成植物人。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其中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上有调节心律、呼吸、血压的基本中枢。脑干损伤会死亡。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间脑可以用排除法做题,剩下的一个留给间脑。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3、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反射弧反射弧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4、反射的种类: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不需要意识的支配,即该反射不需要通过大脑就能完成反射,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内。大脑对脊髓的活动是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如: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不会发生;手拿烫的物体,为了不打翻食物,会坚持拿着,迅速找桌子才把物体放下。)所以大脑是最高级的中枢条件反射 后天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形成的,反射中枢在大脑。如:谈虎色变,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小狗做算术,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听到自己的名字回头答应。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短暂,对体内外各种刺激做出快速反应(与激素调节相反,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第二节 激素调节1、 腺体的类别腺体类别有无分泌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实例内分泌腺无经血液循环输送性腺、垂体等外分泌腺有经导管排出汗腺、皮脂腺、唾液腺等2、 主要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读图P47 知识P49 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激素分泌不当引起的病症生长激素垂体促进调节人体骨的生长。侏儒症、巨人症(少) (多)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和骨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多) (少) (少)胰岛素胰岛血糖浓度下降糖尿病(少)低血糖(多)肾上腺素肾上腺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高血压(多)3、 激素的调节是怎样控制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4、如何预防糖尿病?应节制饮食、加强锻炼。第三节 基因与人体性状一、 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行为方式、生理特征等。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到的。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双、单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能、不能卷舌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即后代跟前代相似的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植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动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注: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如:天生皮肤黑与肤色被晒黑二、 染色体与基因1、 染色体化学组成:DNA、蛋白质。2、 每种生物的细胞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数目和特有的结构。人体细胞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 女性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即(22AA+XX)男性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即(22AA+XY)生殖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女性:卵子 = 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 (22A+X)男性:精子= 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 (22A+X)或(22A+Y) 3、 男女性别的决定 P59 男性 女性亲代 XY XX 生殖细胞 X Y X 子代 XX XY 女性 50% 男性 50% 1 : 1 4、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基因是控制、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上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P60DNA上具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每一个片断(基因)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5、 基因的传递A. 人体性状遗传的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B. 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的。三、 生物的变异1、 变异的定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2、 变异的种类遗传的变异:基因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如:色盲、血友病、白化病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晒黑的肤色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一节、认识健康1、 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2、 青春期心理健康: 生理变化:1)形态:身高、体重迅速增长2)功能发育:肌肉:肌力突增;心肺:心脏的收缩能力大为提高;肺活量增大;脑:体积增加不多。3、生命自我管理重要观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第二节、 常见病及其预防一、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的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病原体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如引起体癣的真菌)寄生虫(蛔虫、虱子、猪肉绦虫)等举例:乙肝病原体: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根本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 艾滋病病原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预防措施: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肺结核病原体:结核杆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染;主要预防措施:不随地吐痰等。2、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传染源管理: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育5、个人预防传染病措施l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l经常打扫卫生l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l积极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二、 人体的免疫功能1、 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2、 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物质(溶菌酶)组成。 3、非特异性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和炎症介质当先天性的免疫不能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时,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开始起作用。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反应的开启a)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b)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c)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不同的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活。有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