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虎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题25 分,共计60 分)1生活中有了人们对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才有了哲学的智慧。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追问、总结和反思是哲学思维的特点。这表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对哲学问题的追问与思考人们对生活的反思与追问都会成为哲学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说哲学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正确反映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生活处处有哲学。【名师点睛】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因此,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答案】c【解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说法正确。a、b、d说法均不对。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根本观点有的相同,有的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科学 正确的学说a b c d【答案】a【考点定位】哲学的内涵。【知识总结】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角度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看,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4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下列生活现状中,能够体现这一关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关系中国发展现状与当今时代主题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理念的关系企业经营策略与企业生产的关系a b c d【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企业经营策略属于思维的范畴;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企业的生产属于存在的范畴,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符合题意,中国发展现状与当今时代的主题都属于存在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教学计划与教学理念都属于思维的范畴。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名师点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5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答案】a【考点定位】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正选法和排除法较好。正选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排除法,对于本身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就必须,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构成哲学”及说法不全面的选项,逐一排除。6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c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d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c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符合题意,“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统筹兼顾和顾此失彼”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2)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第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从来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7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这里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答案】d【考点定位】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8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名师点睛】本题以历史上的形神之辩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9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认识社会中的作用b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是片面的c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了真正的哲学的本质,是正确的d肯定了哲学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改造世界的作用【答案】b【解析】题干中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认为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的观点是片面的,b说法符合题意,a、c说法均不对。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真正的哲学。【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对真正的哲学的理解。真正的哲学,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但是认为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的观点是片面的。本题难易程度适中。10北京大学哲学系某教授呼吁,在进行马克思哲学研究时,人们不仅要面对马克思哲学的文本,而且要面对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的“原本”,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像马克思那样,面对当代世界、当代实践的“新本”,这才是马克思哲学真精神。这启示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应当坚持a无限性与有限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c把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 d立足于把握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答案】b【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1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a b c d【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说法正确。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2恩格斯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提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下列成语能够正确反映人类意识产生的逻辑进程的一组是水滴石穿谈虎色变惊弓之鸟春暖花开a bc d【答案】d【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名师点睛】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13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答案】c【解析】“心之官则思”,“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c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说法不对,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名师点睛】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不是意识的来源。(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电脑可以模拟人脑,但不能代替人脑,不能产生意识。14“失恋让人心碎”、“如何缝补那颗破碎的心”这样伤悲哀婉的歌词现如今有了生物学的验证。科学研究发现:人在受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重创时,心脏可能变形,甚至引发部分心肌坏死而“心碎”。材料说明a人的心理意识对身体具有破坏作用 b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东西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d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客观对象【答案】c【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名师点睛】意识的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52016 年10 月17 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 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 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能动性人类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a b c d【答案】a【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16有人说“抢呀抢红包,抢出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也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却在抢红包。”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a b c d【答案】b【解析】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说法符合题意。说法不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读懂题干中材料的主旨,然后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进行选择。正选法,题干中从认识论角度看,对“抢红包”褒贬不一,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及说法不对的选项,可以逐一排除。17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履行宗旨意识的自觉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谬误成分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名师点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82016 年1 月23 至26 日,受“霸王级”寒潮影响,全国普遍急剧降温。极端寒潮是自然形成的气象现象,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它不仅造成地面积雪、道路结冰,对道路交通、铁路、民航和通信设施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等产生不利影响,还给供水、供电等带来诸多不便。这表明要善于改善事物固有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a b c d【答案】a【解析】受“霸王级”寒潮影响,全国普遍急剧降温,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符合题意。极端寒潮不仅造成地面积雪、道路结冰,对道路交通、铁路、民航和通信设施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等产生不利影响,还给供水、供电等带来诸多不便,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符合题意。属于联系的客观性,材料均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联系的特点。 【名师点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9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整体的功能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a b c d【答案】d【考点定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以蚂蚁自救为材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题干强调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0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主要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a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b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答案】c【解析】题干中构建发展新体制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说明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c符合题意。a、b、d说法均正确,在题干中都有所体现,但都不是主要的。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系统优化方法。【名师点睛】本题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1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答案】d【考点定位】联系的普遍性。【名师点睛】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答案】c【解析】“吐故纳新”既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c说法符合题意。a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但没有体现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名师点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2)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23看新闻、刷微博、收发邮件,甚至上网购物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人们对手机的认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公众的生活方式。在带来更多方便和惊喜的同时,随着人们对其依赖程度加深,智能手机正在悄悄“接管”甚至“绑架”一些人的生活,让这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事提醒我们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积极促成质变c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d不可忽视事物的负面效应【答案】d【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智能手机为背景,考查对矛盾主次方面的理解。材料反映了智能手机存在着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在看到智能手机优点的同时,不可忽视智能手机的负面效应。24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自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a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b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d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答案】c【解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所以a、c说法均不对。题干中“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说明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d说法正确。b说法不对,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获得认识的途径。【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的现实实例告诉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有些事物是可以尝的,通过亲身实践认识,而有些事物是不可以尝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不能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计40 分)25(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2 分)【答案】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4 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4 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 分)【考点定位】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常用观点有:(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朝万历年间,西方医学成规模地传入中国。中西医学开始碰撞与交流,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有的中国医家尝试“中西医汇通”,主张“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医家朱沛文广泛阅读当时翻译的西医书籍,并到西医院观察尸体解剖。他指出,“中华儒者,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洋智士,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因此中西医应“通其可通,而并存其异”。有的中国医家则主张“废止中医”。1917 年,余云岫出版灵素商兑,批判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医锢于歧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后提出“废医存药”。1930 年代,中医界兴起“中医科学化”运动,改良中医。“以我国固有之医药学说,择其确有精义者,用科学方式解释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一方取代或包容另一方,或者说中西医简单的统一,而是通过充分发展融合到更高级的形态当中。(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阐释我国中医界在处理中西医关系问题上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12 分)(2)2016 年2 月26 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某中医院开展“中医为民”主题活动,请你围绕该主题写两条宣传口号。(4 分)【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不同历史时期医疗实践水平的限制以及中医界自身主观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认证考试指南
- 2025年制造业公司招聘生产经理面试预测题
- 2025年增强现实项目申请报告
- 意大利水上乐园施工方案
- 下水粪坑改造施工方案
- 集油站配电施工方案
- 预防接种日教学课件
- 福建省福州市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甘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甘教版2011
- GB/T 6344-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GB/T 39201-2020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规范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