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课题祭十二郎文课型集体备课主备人教学目标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常识。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疑难预设模式与方法 教 学 流 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时间分配个案补充一、复习提问二、分析课文12、十二郎远殁它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 13、十二郎远殁它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细读体会,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 14、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少年孤苦()为谋生聚少离多()未老先衰()子女年幼15、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16、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的特色:(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示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