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习题 岳麓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习题 岳麓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习题 岳麓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习题 岳麓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士人文化一、选择题1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像袁隆平、李振声一样,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是()a祖冲之 b贾思勰c郦道元 d王羲之2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 b郦道元c张衡 d贾思勰3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你知道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发现了圆周率 b编写九章算术c推算圆周率 d发明十进位法4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翰墨飘香传神韵”。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战国 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 d南北朝5“他生活在曹魏时期,他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这位著名的书法家是()a钟繇 b胡昭c王羲之 d顾恺之6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像 b云冈石窟的浮雕c顾恺之的绘画 d王羲之的书法7“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 b顾恺之c屈原 d王羲之8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是典型的中外艺术的结晶()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朝的万里长城c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d四川青城山道观9以下是四位同学看到下面这幅名画发出的感慨,表达最准确的是()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c线条优美,活泼传神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水经注11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二、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写真,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有些石窟还将北魏的政治状况用雕像的排列造型反映在石窟结构上。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连鲜卑氏祖先的姓氏也放弃改汉姓,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材料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1)要想参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应分别去我国哪省的哪一城市?(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3)石窟艺术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宗教的盛行?(4)为什么说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5)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这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参考答案选择题1b2.a3.c4.b5.a6.d7.b8.c 9c10b11.c二、材料分析题12.(1)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市。(2)北魏(南北朝)。(3)佛教。(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