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工作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细菌性痢疾工作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细菌性痢疾工作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细菌性痢疾工作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细菌性痢疾工作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06 2013年细菌性痢疾监测工作介绍 樊婷传染病防控科 2020 1 8 1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 口传播 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 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 短时间内也可能再次发生感染 2 2004 2013年山西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十名排序 3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 试行 一 监测定义 一 病例定义1 腹泻病例大便每日 3次 粪便的性状异常者 2 疑似病例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 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 并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病例为痢疾疑似病例 4 3 临床诊断病例 1 急性菌痢1 急性发作之腹泻 除外其他原因腹泻 伴发热 腹痛 里急后重 脓血便或粘液便 左下腹有压痛 2 粪便镜检白血球 脓细胞 每高倍 400倍 视野15个以上 可以看到少量红血球 2 急性中毒型菌痢1 发病急 高热 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 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如惊厥 烦燥不安 嗜睡或昏迷 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如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 脉细速 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 3 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 脓细胞 3 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 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或有粘液脓性粪便或间歇发生粘液脓性粪便 5 4 确诊病例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的各型临床诊断病例 二 暴发疫情定义在局部地区或单位 比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 或一个单位团体 一周内发生20例或以上痢疾病例 6 二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全国常规监测1 常规疫情监测2 暴发疫情监测 二 哨点监测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 试行 7 医疗机构和CDC 未实行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 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并通过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进行网络直报 发现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 当地CDC 24小时内 开展现场调查与处理 24小时内 常规疫情监测 8 暴发疫情监测按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检验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参考规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上报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9 暴发疫情监测暴发疫情发生时 要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并将 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录入数据库 将暴发疫情分离的有代表性的菌株上交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存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需求上送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10 暴发疫情监测疫情处理结束 写出详细报告内容 疫情概况 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 流行基本特征 暴发原因 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 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11 2012年全国细菌性痢疾疫情介绍 12 1999 2012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 13 三间分布 时间分布 14 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 15 图2012年全国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职业分布 16 三间分布 地区分布 17 1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2年全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菌痢突发疫情12起 报告617例 无死亡 与2011年 13起 1139例 相比 事件起数减少1起 报告发病数下降45 83 19 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 7起 另外11月有2起 3月 10月和12月各有1起 其中11起发生在学校 1起发生在工厂 从传播途径看 4起可能为水源性传播 5起食源性传播 1起可能为人传人 2起传播途径不详 10起疫情经实验室确诊 其中8起由宋内志贺菌引起 1起由福氏2a引起 1起未分型 报告发病数超过50例的菌痢突发疫情有5起 详见表11 2 20 21 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疫情介绍 22 表1山西省2005 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和死亡情况 23 图12005 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图 24 三间分布 时间分布 图2005 2011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时间分布 25 表2006 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发病率地区分布 三间分布 地区分布 26 图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地区分布 27 图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性别 年龄分布 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 28 图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职业分布 29 2006 2013年 全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突发疫情6起 太原3起 晋城 临汾和忻州各1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0 2020 1 8 31 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工作介绍 32 一 监测点监测 一 国家监测点选择1 根据不同地理分布 经济状况 以及近五年发病水平 选择河南 上海 甘肃 黑龙江 福建 贵州 青海 安徽 北京和山西开展监测工作 2 各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 卫生状况和自然特点 以县 区 为单位选择2个具代表性的监测点 其中农村点和城市点各1个 3 监测点具有一定的痢疾工作基础 能够承担并完成监测任务 4 根据监测工作需求可适时调整监测点 33 二 工作内容1 全国常规疫情监测2 暴发疫情监测3 病原监测 1 病原菌分离鉴定各监测点疾控机构每年采集300份以上痢疾疑似病例的标本 其中儿童病例至少占50 以上 低发季节每月至少采集10份 高发季节每月至少采集30份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 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2 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各监测点分离的菌株做进一步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 34 3 耐药性分析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根据不同菌株来源 至少选择30 的上送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药物选择需包括下列抗生素 氨苄西林 AMP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AMC 头孢噻吩 CFT 头孢噻肟 CTX 庆大霉素 GEN 萘啶酸 NAL 环丙沙星 CIP 四环素 TBT 利福平 RFA 复方新喏明 SMZ 4 菌株的管理 35 4 菌痢临床诊断病例准确性分析各监测点 在每年7月 在农村点选择一所乡级综合医院 在城市点选择区级综合医院 至少连续10天对腹泻病门诊就诊的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人 其中儿童病例不少于50 由临床主治大夫详细登记临床表现 记录医生诊断结果 填写 细菌性痢疾粪便样本采样登记表 见附表2 并及时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送当地疾控机构进行病原分离 当地疾控机构根据国家痢疾诊断标准 进行临床诊断病例的准确性分析 36 监测点常规疫情报告 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常规疫情 发病率 10万 37 图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率 38 监测工作完成情况一 采样完成情况 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任务完成情况 39 二 样本均衡性 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分月采样量 40 续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分月采样量 41 三分年龄采样情况 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分年龄采样情况 42 样品检测结果分析一病原检出情况 表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病原检测情况 43 图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病原检测情况 图2006 2013年国家级监测点报告发病率 44 图2006 2013年山西省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各月监测情况 二病原监测时间分布 45 2008年翼城县检出的1例福氏4c型菌株 经复核应为福氏5b型 2009年翼城县检出的2例福氏4c型菌株 经复核应为福氏1a型 2011年翼城县检出的5份福氏志贺氏菌4a型 经复核应为福氏志贺氏菌4c型 2012年翼城县检出的3份福氏志贺氏菌4a型 份福氏志贺氏菌1a型 1份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 经复核应为福氏志贺氏菌4c型 2013年翼城县检出的4份福氏志贺氏菌1a型 3份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 经复核应为福氏志贺氏菌4c型 四菌株复核情况 表2006 2013年监测点阳性菌株复核情况 46 五菌株分型构成情况 表2006 2013年监测点阳性菌株分型情况 47 五菌株分型构成情况 表2006 2013年监测点阳性菌株分型情况 48 2006 2013年监测点福氏志贺菌菌株分型情况 49 2006 2013年监测点福氏志贺菌菌株分型情况 50 表2006 2013年菌株耐药性监测结果 耐药率 六菌株耐药性分析 51 52 监测点临床诊断病例的准确性分析 表2006 2013年监测点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 53 监测总结 54 一 我省细菌性痢疾疫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二 我省细菌性痢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明显下降 加强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