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设计谯城区观堂中心中学 赵辉 教师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这篇短论的思路,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 这节课主要采取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开头是序幕,引入文本,最后是尾声,通过背诵巩固成果。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知识目标)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1、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及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熟读精思;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序幕: 识别图片,以“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引出孟子。第一个板块,主要是通过自学和讨论,疏通文意,完成知识目标。 1、 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和作品的有关材料,师作补充。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在兼并战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王道”一统天下。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编辑成孟子一书。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3、 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首先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然后小组讨论,质疑、解疑。4、通过小测,反馈理解。 (第一板块的时间预计1015分钟) 第二个板块是探究写法,突出重点,本文层层递进的说理结构,达成能力目标。问题引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 3、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交流。 这一板块预计时间10分钟左右) 第三个板块是透过主旨,突破难点,探究圣人的哲思和人格魅力,实现情感目标。问题引导: 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我们应该向孟子学习什么? (需要老师的点拨) (情,爱民的感情。作者对生活有强烈的热情,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作为百姓,运用自己的方式向君王献计献策,那么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百姓,善于思考,深入思考,锤练出独到的眼光和睿智的思想,坚持每日随笔,用或精彩文笔,或严密推理等合适的文体写出我们对生活的爱憎,感悟,展现我们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文化品位,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本课前两个板块是为了呈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这一板块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设计这一板块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生活关注的热情。 读经典就是跟圣人对话,跟圣人灵魂的遇见,学习文本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力求去感应圣人的呼吸、圣人的脉搏,圣人的热血,圣人的智慧,在学生心里点一盏明灯,爱上生活,喜欢语文,喜欢用笔抒写自己的人生及心路轨迹,激发求知的欲望,孕育出一个激昂向上的灵魂,从而自己主动求知,这种热情不仅语文受益,其他学科也如此,甚至一生都受益。 (这一时间预计10分钟左右) 尾声: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