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种群的特征()2017卷t31,2016卷t5,2015卷t31,2013卷t5,2013卷t312.种群的数量变化()2017卷t5,2017卷t31,2017卷t5,2015卷t31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无考题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195页)识记基础梳理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种群密度不同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注:“”、“”表示增加、减少“”、“”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由上图分析知: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3)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图例类型(如图)a bc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增大b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减小(4)种群的空间特征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取样关键:随机取样。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计数原则:同种植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在边界线上的,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教材边角知识必修3 p62“学科交叉与数学的联系”,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1)这个种群中的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只/公顷。(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填“偏高”或“偏低”)。理由:_。【提示】(1)88(2)偏高该鼠被捕捉一次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捉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由种群数量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提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理解深化探究1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依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f分别表示种群的什么特征?【提示】a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图中的哪个特征?并说明理由。【提示】图中的b,即年龄组成。因为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2兔子容易受惊吓,被重捕的可能性很小,则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其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你的理由。【提示】种群密度偏大。由于重捕的标记的个体减少,所以重捕的标记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计算得到的总体数值变大。3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考查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1(2018湖北省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是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a错误。2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 影响种群数量c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c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是控制性别比例,d错误。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3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错误。考向2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3(2018银川九中高三模拟)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 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a蚜虫属于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取样时应随机取样,b错误;样方法只能估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可调整种间关系,不会彻底消灭蚜虫,d错误。4(2018衡水中学高三调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67110073】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 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 偏小c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c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代谢废物的不断积累,最终会逐渐减少,d错误。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 有(mn)m只b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于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正确;根据,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d正确。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识记基础梳理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1)方法:构建数学模型。(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ab(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如图a。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数学模型ntn0t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如图b。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曲线特点应用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保护大熊猫提高环境容纳量3环境容纳量(1)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形成原因(3)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环境条件改善,k值可能会增大;环境条件恶化,k值可能会减小。4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内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2)外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提示】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2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3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长。()【提示】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4物种入侵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j”型。()5“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最快。()6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k值。()【提示】若空间资源不增加,仅仅合理密植,并不会提高k值。理解深化探究1下图表示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甲和乙分别表示哪种增长方式?【提示】甲表示的是种群的“j”型增长;乙表示的是种群的“s”型增长。(2)乙图中在哪个时刻增长速率最大?在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是不是会逐渐减少?【提示】在t1时刻增长速率最大,在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仍然增多,只是增长的速率减缓。2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曲线a、b哪条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提示】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b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况。(2)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提示】基本不变(因1)。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提示】稳定型。第10年时,种群的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提示】不相同。在第4年到第10年间,1且恒定。3在实践中合理利用k值和k/2值(1)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相对稳定。(2)应用k值:a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如对于大熊猫,要保护其生活环境,应尽量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b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如对于家鼠,要封存粮食、清理垃圾等,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k/2值:a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如捕鱼后使鱼种群数量保留在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灭鼠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值,若达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2018长沙市高三猜题卷)卷尾猴性情温顺,平时喜欢生活在树上,常常夜间外出,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也吃一些植物性食物。下图是某卷尾猴种群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第1520年间该卷尾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b第2030年间该卷尾猴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人类捕猎该卷尾猴种群会导致其丰富度降低d卷尾猴粪便中的能量可流向绿色植物b由于第1520年间该卷尾猴种群的值始终不大于1,故在此期间其数量不会不断增加。第2030年间该卷尾猴种群的增长率等于0(值等于1),因此,在此期间该卷尾猴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因此捕猎卷尾猴不会导致其丰富度下降。卷尾猴粪便中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不能再流向绿色植物。2(2018长春市高三二模)如图表示海洋鱼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c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斗争较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所以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如果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根据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因为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则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偏大。图甲 图乙图丙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b甲种群在nt1/nt1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的nt1/nt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c错误;t3后甲种群的nt1/nt1,则种群的数量会增加,d错误。考向2对k值的理解和应用3(2018临沂模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b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较小。4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如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d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正确;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即增长率大于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c正确;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错误。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错误;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最大的点,b错误;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错误;读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199页)原理流程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流程 实验关键1注意事项(1)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4)制好装片后,应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2结果分析(1)计数异常分析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2)该探究不需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对点练习1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 进行计数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c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繁殖速度快,a错误;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错误;随培养的进行,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使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c正确;f点与e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错误。2(2018潍坊市高三三模)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便于估算。(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图中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解析(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分析题图可知,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图中10%葡萄糖溶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3)读图可知,酵母菌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酿酒和做面包需要以酵母菌做菌种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的条件为酵母菌数量为k/2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培养液中的成分、ph、温度等。答案(1)抽样检测酵母菌分布均匀(2)先增大后减小10%(3)k/2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或答“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200页)1(2017全国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种群数量的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2(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b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a错。要注意随机取样。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对,c、d错。3(2017全国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呈j型增长,在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下,山鼠种群呈s型增长。(2)在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群数量下降与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有关,同时山鼠种群中部分个体迁出苗圃也会导致山鼠种群数量下降。(3)引入天敌是控制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天敌以山鼠为食,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4(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 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5(2013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6(2015全国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行业ARVR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子器材行业智能家居器材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服务行业远程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互联网教育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健康大数据应用前景报告
- 岳阳楼区2025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事业单位招聘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置房委托代建协议书6篇
- 定西市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53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年四川乐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