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doc_第1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doc_第2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doc_第3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doc_第4页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高试卷)本试卷共 6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题 号一二总 分核分人题满分得 分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施仁政于民 b.人民比国君更重要 c.提出“三纲五常” d.主张人性本善2.“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法德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3.下图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4.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c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6.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7.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8.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b. c. d.10.“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主张此说的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董仲舒11.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 颁布“推恩令” 重用文学儒者 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 b c d1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13.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1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王阳明 c陆九渊 d 朱熹15.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d理是万物本原1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1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18.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19.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0.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21. 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篆刻艺术c书法艺术 d戏剧艺术22.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23.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24. 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25.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百姓对清官的期待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政府积极宣传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道小题,第一题30分,第二题20分)26.(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10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6分)27.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天文历法等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材料三 乾隆年间钦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寰有诠时曾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也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李建军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皇帝对古法与西法的认识前后有何异同?(12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乾隆皇帝对西学的态度带来的影响。(8分)答题卡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题号2122232425选项二、非选择题26.(1) (2) (3) (4) 27.(1) (2)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ccaacddd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cccbcaadda题号2122232425选项cdcba二、非选择题26.(30分)(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6分)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4分)(2)强调“大一统”,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4分)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