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知识必备1.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若电场为匀强电场,则wflcos qelcos ;若是非匀强电场,则一般利用wqu来求。2.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即wabep。3.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对移动电荷做功,即wuitqu。4.磁场力又可分为洛伦兹力和安培力。洛伦兹力在任何情况下对运动电荷都不做功;安培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5.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1)能量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电能焦耳热或其他形式能(2)焦耳热的三种求法:焦耳定律:qi2rt功能关系:qw克服安培力能量转化:qw其他能的减少量,备考策略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应用的题目,一般过程复杂且涉及多种性质不同的力,因此,要抓住4点:(1)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关键。(2)根据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特点来选择相应规律求解。(3)力学中的几个功能关系在电学中仍然成立。(4)感应电动势是联系电磁感应与电路的桥梁,要做好“源”的分析,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功率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功率之和,这是能量守恒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功能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真题示例】 (多选)(2017全国卷,21)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b、c三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17 v、2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v/cm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 v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 ev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解析如图所示,设a、c之间的d点电势与b点电势相同,则,所以d点的坐标为(3.5 cm,6 cm),过c点作等势线bd的垂线,电场强度的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由几何关系可得,cf的长度为3.6 cm,电场强度的大小e2.5 v/cm,故选项a正确;因为oacb是矩形,所以有uacuob ,可知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1 v ,故选项b正确;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7 v,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高7 ev,故选项c错误;b点电势比c点电势低9 v,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故选项d正确。答案abd真题感悟1.高考考查特点(1)本考点重在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考查电场中的功能关系。(2)理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常见误区及临考提醒(1)在进行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判断时,要注意电荷的正负。(2)电场力做功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3)利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解决电磁感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参与转化的能量的形式和种类,同时要确定各种能量的增减情况和增减原因。预测1功能关系在电场中的应用预测2功能关系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预测3应用动力学观点和功能观点处理电学综合问题1.(多选)如图2甲所示,一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与细杆右侧距离为d的a点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细杆上套有一带电小环,设小环与点电荷的竖直高度差为h,将小环无初速度地从h高处释放后,在下落至h0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图2a.小环可能带负电b.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小环电势能增加c.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小环经过了加速、减速、再加速三个阶段d.小环将做以o点为中心的往复运动解析由题图乙中ek随h的变化曲线可知,小环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经过了加速、减速、再加速三个阶段,选项c正确;合外力做功的情况是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最后又做正功,而重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故只有库仑力能对小环做负功,即小环带正电,选项a错误;从h高处下落至h0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故小环电势能增加,选项b正确;小环越过o点后,所受的电场力、重力及杆对小环的弹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故小环将向下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bc2.(多选)在如图3所示的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磁场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区时,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动能变化量为ek,重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做正功,所以有v2v1b.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有(w1ek)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从ab进入gh到mn到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的变化量为ekw1w2解析由平衡条件,第一次匀速运动时,mgsin ,第二次匀速运动时,mgsin ,则v2v1,选项a错误;ab进入磁场后,安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选项b错误;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1w2ek,选项d正确;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2,等于产生的电能,且w2w1ek,选项c正确。答案cd3.如图4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ab与倾角37,长l5 m 的固定绝缘斜面bc在b处平滑相连,在斜面的c处有一与斜面垂直的弹性绝缘挡板。质量m0.5 kg、带电荷量q5105 c的绝缘带电小滑块(可看作质点)置于斜面的中点d,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2105 n/c,现让滑块以v014 m/s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设滑块与挡板碰撞前后所带电荷量不变、速度大小不变,滑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4(1)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滑块运动的总路程。解析(1)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f(mgcos 37qesin 37)1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cos 37mgsin 37fma解得a8 m/s2。(2)由题可知,滑块最终停在c点。设滑块从d点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c点的过程中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为s1,由动能定理有qecos 37mgsin 37fs10mv解得s161.5 m设滑块第1次到b时动能为ek1,从d到b由动能定理得qecos 37mgsin 37fek1mv解得ek129 j设滑块第1次从b滑到水平面上的最远距离为x1,由动能定理得qex10ek1解得x12.9 m水平面光滑,滑块滑回到b点时动能不变,滑块在斜面上往返一次克服摩擦力做功wf2fl10 j滑块第2次回到b点时动能为ek2ek1wf19 j设滑块第2次从b滑到水平面上的最远距离为x2,由动能定理得qex20ek2,解得x21.9 m同理,滑块第3次从b滑到水平面上的最远距离为x30.9 m此后就不会再滑到水平面上了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22(x1x2x3)11.4 m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s1s272.9 m。答案(1)8 m/s2(2)72.9 m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处理力电综合问题【真题示例】 (2017天津理综,12)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可用来研制新武器和航天运载器。电磁轨道炮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良好接触。首先开关s接1,使电容器完全充电。然后将s接至2,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当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回路中电流为零,mn达到最大速度,之后离开导轨。问:图5(1)磁场的方向;(2)mn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3)mn离开导轨后电容器上剩余的电荷量q是多少。解析(1)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2)电容器完全充电后,两极板间电压为e,当开关s接2时,电容器放电,设刚放电时流经mn的电流为i,有i设mn受到的安培力为f,有fil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联立式得a(3)当电容器充电完毕时,设电容器上电荷量为q0,有q0ce开关s接2后,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时,设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为e,有eblvmax依题意有e设在此过程中mn的平均电流为i,mn上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f,有filb由动量定理,有ftmvmax0又itq0q联立式得q答案(1)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2)(3)真题感悟1.高考考查特点(1)本考点的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还有复杂代数运算和推理,难度较大。(2)2017年全国卷在此处没考题,2018年出题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关注。2.常见误区及临考提醒(1)处理本考点的问题要靠基本方法和典型物理模型来支撑。(2)注意数学知识的灵活选用。预测1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场中的应用预测2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预测3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处理电学综合问题1.在匀强电场中,将质子和粒子分别由静止开始加速(不计重力),当它们获得相同动能时,质子经历的时间为t1,粒子经历的时间为t2,则t1t2为()a.11 b.12c.21 d.41解析对质子,根据动量定理,有qpet1对粒子,根据动量定理,有qet2根据题意,式中e和ek都相同。并将q2qp,m4mp代入得t1t211。选项a正确。答案a2.如图6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v0,若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图6(1)在运动中产生的焦耳热q最多是多少?(2)当ab棒的速度变为初速度的时,cd棒的加速度a是多少?解析(1)从开始到两棒达到相同速度v的过程中,两棒的总动量守恒,有mv02mv,得v。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mv(2m)v2mv。(2)设ab棒的速度变为v0时,cd棒的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可知mv0mv0mv,解得vv0此时回路中的电动势为eblv0blv0blv0此时回路中的电流为i此时cd棒所受的安培力为fbil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cd棒的加速度a答案(1)mv(2)3.如图7所示,竖直平面mn与纸面垂直,mn右侧的空间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和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mn左侧的水平面光滑,右侧的水平面粗糙。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在mn左侧的水平面上,已知物体a带负电,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为q。一质量为m、不带电的物体b以速度v0冲向物体a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a的电荷量保持不变。a与mn右侧的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已知物体a在mn右侧区域中运动到与mn的距离为l的c点(图中未画出)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物体a、b均可以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7(1)碰撞后物体a的速度大小;(2)物体a从进入mn右侧区域到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解析(1)设a、b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a、vb,由于a、b发生弹性碰撞,动量、能量均守恒,则有mv0mvbmvamvmvmv联立可得vav0(2)a的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合力为零,受力如图所示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nqvmbmg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有qefn根据动能定理,有qelwmvmv联立解得vmv0,w4mglmv。答案(1)v0(2)4mglmv归纳总结1.用力学观点处理力电综合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条线索展开(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粒子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能的关系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的带电粒子能量的变化,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位移等。(3)冲量和动量的关系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冲量引起的带电粒子动量的变化,利用动量定理研究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等。2.电磁感应与动量和能量综合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泸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中国广电枣庄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梅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仓储保管岗
- 盐城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联通邵阳市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常德市中储粮2025秋招质检化验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移动天津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长沙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基建工程岗
- 2025年中职入门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来宾市2025秋招行业解决方案岗位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客服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职称英语A级词汇大全
- 某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投标文件技术文件
- (正式版)JBT 2603-2024 电动悬挂起重机
- JJG(交通) 133-2023 落锤式弯沉仪
- 工厂主管人员值班表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