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教材 紧扣语言 感悟品质 晚上的“太阳”教学设计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汤蓓蕾【教材解读】 晚上的“太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讲述了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幼时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救了母亲。故事告诉人们遇事到积极动脑动手。这篇课文同本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一样,都是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特点品质,因此,在教学时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引导他们抓住文中人物刻画时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感悟人物品质。【设计理念】 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在阅读该类文章时,根据年段不同,要求和侧重点也不同。在指导低年级孩子阅读此类文章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立足于教材语言,根据教师提出的话题,边读边找,边读边思,紧扣关键词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情感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教学时,教师还应十分注重情感基调的铺垫,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与课文相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走进课文,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学目标】1、 围绕话题找出“爸爸”“医生”及“爱迪生”的不同表现,紧扣关键词,走进人物内心,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2、 了解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的办法,体会爱迪生的智慧。3、 读发明小故事,懂得无论做什么都要善思考,懂勤奋,肯坚持。【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5课(齐读课题),认识了一位可爱的美国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爱迪生),还知道他最后发明了晚上的“太阳“,也就是(电灯)。爱迪生为什么会发明电灯呢?这一切要从一个大雪天的晚上说起,(出示填空:一个大雪天的晚上,爱迪生的妈妈 。爸爸请来的医生说,妈妈得的是 ,需要 。)谁能来讲一讲故事的起因?(指名生说)师评价:你讲得很流利,但似乎不够生动,没有吸引我。 你讲得绘声绘色,特别吸引我。 你讲得入情入境,已经把我带回了那个雪夜。2、 既然情况紧急,医生为什么不马上为妈妈做手术?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相关语句。【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孩子复习旧知,既检查了孩子上节课的学习效果,而且,以此设置悬念引出话题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二、 紧扣关键词走进人物内心,读好课文第二段。(一)1、 医生为什么不马上为妈妈做手术?你们找到了哪句话?(指名生交流)(出示第二段第一句话)(你们也找到了吗?谁也想来读一读?)(指名生读)2、 用油灯照明做手术会有什么危险?(指名生说1、2、3)师:那索性不做手术行不行呢?(指名生说)3、 说得对,看来情况真的是糟糕透顶。4、 面对这糟糕的情况,医生、爸爸和爱迪生分别是怎么变现的呢?请小朋友们用“直线”画出医生的表现,用“双直线”画出爸爸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爱迪生的表现。画完,认真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找全,画完整。(生自由朗读,画句子)医生:医生犹豫了。 医生看一看,摇摇头说:“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哇!”爸爸: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 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 突然,他眼睛一亮:“医生,我有办法了!”说完,爱迪生把所有的油灯都端了出来。 谁知,爱迪生又搬来一面大镜子,把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面。(指名交流画线的句子,校对订正)5、 分组读句子。【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课堂上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来达成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读、思、议、说、画、圈点、批注,引导孩子将已掌握的语文学习技巧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运用,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二)1、句子挺多的,老师帮你们分成了两部分。咱们先来看第一部分。谁来读医生的表现(指名生1)谁来读爸爸的表现(指名生2)爱迪生的谁来(指名生3)2、能不能各用句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表现?(指名生说)(医生:犹豫 爸爸:无可奈何 爱迪生:焦急)3、师:你可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准了句子中的关键词。有了他们,我们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来读懂读好这些句子。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句话好好读一读,抓住里面的关键词想一想:当时,医生、爸爸或爱迪生都在想些什么?(生思考)4、指名生说。(1)医生的表现谁来读一读?(指名生读)他当时在想什么?(指名生说1、2)生说:爱迪生的妈妈必须马上动手术,可是油灯光线太暗了,如果动手术就太危险了,我该不该给她做手术呢?师:瞧,医生在做手术和不做手术之间拿不定主意,这就是“犹豫”。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生读1、2)(2)爸爸是怎么表现的?他在想什么呢?生:妻子都疼成这样了,不能再耽搁,可又不能做手术,我该怎么办呀?师:看着妻子受苦,自己却什么忙了帮不上,想不出一点儿办法,怪不得他(无可奈何地搓着手)谁来读一读?(指名生读)师:他的语气是无可奈何的,他皱起的眉头,搓着的双手更让我看到了他的无可奈何。师: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爸爸的眉头(引说)爸爸的眼眶里(红了、含着泪水)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3)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表现?(指名读)谁想来说一说?生:妈妈的情况这么危险,我该怎么帮助她呢?师:看得出来,此时的爱迪生面对受苦的妈妈焦急万分。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在叙述时有一定的条理,但这种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孩子找全句子后,帮助他们梳理句子,使他们的思考更集中,更有针对性。面对妈妈的危急情况,医生、爸爸、爱迪生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值得一提的是,课文在描写这三者一开始的表现时均在句中出现了明显的关键词,能概括他们各自的表现。因此,我以“能不能各用句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表现”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扣住这几个关键词,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思考“医生为什么犹豫”“爸爸在想什么”“爱迪生又在想什么”,不仅读懂了课文语句,同时,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医生的犹豫不决,爸爸的无可奈何以及爱迪生的焦急万分,为后文体会爱迪生的“急中生智”埋下伏笔。】(三)1、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情况越发紧急,故事又会怎么发展呢?(出示第二段表现的句子,师手指点组读句子)组1读“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组2读“突然,都端了出来。”组3读“医生看了看,挡手哇!”组4读“谁知,油灯后面。”2、 小朋友,这里具体描写了谁的表现?(爱迪生)那我们就好好地来读一读爱迪生的表现。第一句谁来读?(指名生读)师评价:一个“攥”字读得特别到位。谁也想来试一试?(再指名生读)师评价:你还加上了动作,真棒!谁也想来读?(生读)师:你简直就是故事中的爱迪生。拳头攥得紧紧的,眉头皱得死死的,这时的你一定是心急如焚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3、 突然,他眼睛一亮:(指名读)师评价:你都激动得喊起来了!你来读。4、 谁知(引读)指名读5、 反复读着这些句子,我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词特别能形容爱迪生当时的表现,猜猜我想到了什么词?(指名生说)(如果学生说到“机智”“智慧”就评价“很接近了”;如果学生说到:“急中生智”就评价:你真是跟老师心有灵犀)(一起读读这个词“急中生智”)【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评价时紧紧扣住文中的关键词适时点拨,引导他们走进爱迪生的内心,体会他的情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做出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对人物形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6、 爱迪生面对的是怎样的紧急情况?(生说:妈妈需要马上做手术,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他又生出了什么智?想出了什么办法?(生说)能借助老师这儿的提示说得更清楚些吗?(出示句式,指名生说)7、 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指名生说)师:你特别爱思考,这可是成为发明家的首要条件哦!8、 师:原来,爱迪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使原本昏暗的油灯光线变得明亮。顿时,简易的“手术台”前(引读句子)三、 转化角色,读好第3、第4自然段。1、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引读)(你来读)明明是医生做手术救了妈妈,他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指名生说1、2、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文语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明明是医生做手术救了妈妈,他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学生结合课文细细思考,寻找答案,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2、 妈妈醒来了,苍白的脸上(引读)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正经地说(引读)谁来当当爱迪生说一说。(指名生读)3、 小朋友,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两处“太阳”。)师:这两处太阳讲的是同一个事物吗?(生:第一个是指真正地太阳,第二处是指像太阳一样会发光的东西。)4、 师: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处的“太阳”用了单引号)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课题中,晚上的“太阳”因为指的不是真正地太阳,所以用了“ ”,为什么这儿用 ?(因为对话中已经用“ ”了)师:是的,在对话中已经出现双引号的情况下,原本的双引号就要改为单引号。【教学时,要懂得取舍,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要带着孩子去细细揣摩。有些语句,孩子自己一读就懂,不需大费周章。教师要立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定自己教学的点。文中结尾处,爱迪生与妈妈的对话较为简单,孩子自己就能掌握,因此,不需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反而是对话中的一处标点,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需要予以指导。“引号”的特殊用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了第14课“黑板”跑了,孩子们已经知道引号能表示“不是真的”。这篇课文的课题中,引号也是这样的用法。但在对话中出现时,原本课题中的双引号虽用法不变,但其变成了单引号。让孩子在朗读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原因,不仅在无形中告诉他们读书要仔细,连一个标点都不能忽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边读边思的好习惯。】5、 爱迪生从小就立下志愿,后来他真的(引读结尾)6、 补充资料:为了发明出电灯,爱迪生时常睡在实验室里,每天至少要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累了就躺在椅子上打个盹儿。期间失败过无数次,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大约经历了五万次的试验,实验笔记记了150多本,最终成功地发明出了电灯。爱迪生一生的发明约有两千项,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7、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爱迪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指名生说:善于思考、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师:是呀,正如爱迪生所说(出示爱迪生的名言,齐读)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迪生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孩子们已对爱迪生的聪明智慧有了一定的体会,教师的补充介绍无疑是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丰满。孩子通过学习课文,阅读资料和名言,不仅习得了语文知识,更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迪,提升了人生的境界,这无疑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相生。】四、 拓展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哮喘症状和护理指南
- 少儿科普讲解大赛
- 网红老师自我介绍
- 胶质瘤问诊方法
- 儿歌音乐节拍游戏
- 如何做好营养保健
- 2025年一级造价师交通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员工生日活动方案
- 林业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 2025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2025)中国移动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综合能力测试卷和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微波遥感课件-InSAR原理及应用2013
- 浅析综采工作面末采及回撤通道施工技术
- JIS G4304-2021 热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 (新)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 瑞士介绍PPT课件
- SPARK乐驰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