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频统计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c3卷1考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bb3卷1考考点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知识梳理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醒实践不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成为实践;人的纯粹的思维活动并不会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能成为实践。(2)特点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还是实践的对象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的形式、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特别提醒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特别提醒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特别提醒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特别提醒认识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真理,而获得真理的目的是服务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考点对点训练1(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9)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f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众人的意见是否正确也要受到实践检验。2(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30)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目的性社会历史性abcdb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排除。3(2015年10月浙江高校选考,30)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c解题时抓住试题背景中的关键词“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即可很容易判断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考点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基础知识梳理1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特别提醒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指认识发展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而不是认识实践再认识。考点对点训练4. (2014山东高考)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c本题的题眼是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故选c项。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5. (2012福建高考)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