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2016届高三语文双基考试试题(扫描版)2016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依据原文,“生存问题”与“保持着耕读的传统理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2d(“展现了新时代特色”一说无中生有。)3b(原文“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意思重心在乡间传统匠人渐渐在消失,而选项偷换概念,且强加因果关系。)4b(从句式与语意两个方面考虑。)5a(古人名与字的涵义是相关的,不是无关的。)6c(“葛荣被害”这一事实错误外,无复出仕并不能充分说明他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至少后来他还两度做过郎中。)7(1)(5分)当时参加选拔的人竞相争论不服,元匡让子升出面,那些人都被说服而离开。(句子大意2分,“争相”“当”“去”各1分。)(2)子升也被捉住扣押。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子升以前相识,率几十名骑兵暗地护送子升。(句子大意2分,“见羁执”“以”“潜”各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温子升,字鹏举,晋朝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江东。子升最初向崔灵恩、刘兰求学,读书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长成人后博览百家之书,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充当广阳王元渊的贱客时,创作了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认为写得很好,便到元渊家中当面致谢。常景说:“不久前见到了温生。”元渊奇怪地问温生是什么人物,常景说:“温生是个大才子。”元渊这才开始知道他有才学。熙平初年,中尉、东平王元匡广泛招用文人,以充任御史,一时接受策问的有八百多人,子升和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中高第。当时参加选拔的人竞相争论不服,元匡让子升出面,那些人都被说服而离去。孙搴对人说:“早上来的那些拖旗帜乱车辙的人,都是被子升打败的。”于是补选为御史,当时他年仅二十二岁。御史台中的文件都是子升写的。因守丧而卸任,服丧期满后,回去担任奉朝请一职。正光末年,广阳王元渊任东北道行台,召用子升为郎中,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于是才华名气开始转盛。黄门郎徐纥接受四方的奏表疏启,答复的文章写得敏捷,只有对元渊的启状却沉思起来,说:“那里有温郎中,才华辞藻可畏。”高车国被打败逃走,珍宝堆得满满的,子升拿了四十匹绢。元渊被葛荣杀害后,子升也被捉住扣押。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子升以前相识,率几十名骑兵暗地护送子升,得以到达冀州。从此不再有做官的念头,闭门读书,刻苦自励不断求精。建义初年,担任南主客郎中。等到天穆准备征讨邢杲,通知子升一起出发,子升不敢答应。天穆对别人说:“我是想用他的才华,岂是为前次的事怀恨呢?今天若又不来,他只有往南跑到越,北跑到胡!”子升不得已便出来见他。加授伏波将军,任行台郎中,天穆非常赏识他。齐文襄王招用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以前当中书郎时,曾经到萧衍的客馆接受国书,自认为不修仪容举止。对人说:“写诗作文容易的,要文笔优美就困难了。”齐文襄王的馆客元瑾说:“诸位都应该祝贺。”推举子升一起陈述贺辞。子升忸怩了半天,就推出了陆操。到元瑾等人发动叛乱时,文襄王怀疑子升预先知道他们的阴谋。子升被派去作献武王碑文,碑文完成后,就把他投进晋阳牢狱中挨饿,结果他饿得吃破短袄而死去,尸体被抛弃在道旁,全家丁口被籍没。子升外表恬静,与世无争,说话有分寸,不随便毁誉别人,但城府很深险。每有什么大事,总好干预其中,这也是最终遇祸而死的原因。8(5分)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分)“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芳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3分)9(6分)与辛词下片借典故塑造词人对失地难复的不平、内心激愤的形象不同,本词下片塑造了词人既想忠君报国又对前途惘然无奈、内心矛盾彷徨的形象;(2分)“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作者感到自己的“奇才”没有用武之地,“壮节”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苦闷无奈之情,油然而生;(2分)“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作者对前途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内心更加矛盾彷徨。(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1(1)(5分)eb(答e给3分,b给2分,d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原文是“几乎力拒时尚”;写茶馆的古老与陈旧,目的是突出茶馆古朴的特色。c项,小说语言用“准确”二字概括不当,情节也谈不上“曲折有致”。d项,“虫友对蟀爷的关心”是侧面描写。)(2)(6分)做事专注,全身心投入。他所养之虫是蟋界的名净,并有深刻的养虫心得;热爱京剧,而且演技精湛;退休后为了弘扬京剧艺术不辞辛苦到外地协助排演。重情义,为人热情。蟀爷与众虫友告别恋恋不舍;在外地得便时,常打电话到茶馆问候虫友。对蟀爷的离开,虫友很惆怅,并时常想念他。(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3)(6分)第一处是春节前虫友间的聊天说到蟀爷,引出小说的主人公,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吸引读者。第二处是蟀爷和虫友间谈话,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处是茶馆老板和虫友间的谈话,既侧面衬托了蟀爷的形象,又卒章显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我同意茶馆老板的观点:蟀爷为了大道舍弃了小技。情节上,文中有明确的交代,蟀爷因排演没时间饲养,把蟋蟀放了。人物上,养虫只是蟀爷的业余爱好,虽然,蟀爷养虫也是高手,但这毕竟不是他的生活全部,与蟀爷的身份不相符。主题上,弘扬国粹京剧,是蟀爷一生最大的爱好与追求。他退休后仍是在不懈地努力着。当演戏与养虫发生冲突时,他会放弃养虫小技,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中。联系现实(略)(观点明确,分析充分,表达通顺,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观点二:我同意虫友的观点:蟀爷大道小技都舍不得情节上,从文中可知“养虫是蟀爷从小到老的业余爱好”,让他一下子放弃,不现实,也不容易。人物上,蟀爷养虫不是玩物丧志的表现,是为了听虫鸣,能从蟋蟀的鸣叫中听出花脸的韵味;他用养冬虫来磨砺耐性,体现智力,提升自己的演技。蟀爷因为无时间饲养,把爱虫放了,这只是暂时的。主题上,退休后的蟀爷没有放弃自己一生热爱的京剧事业,不遗余力地为了弘扬国粹做着不懈的努力。生活中,他更是发挥他的智力,从养虫的小技中发现弘扬京剧大道的途径与技巧。联系现实(略)(观点明确,分析充分,表达通顺,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2(1)(5分)de(选d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选ab不得分。c原文是“几乎以一己之力”;a“他认为人的一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赚钱更重要”无中生有;b原文是“完全地按编年方式来界定文学史”并且强加因果。)(2)(6分)推崇研究唐诗:宇文所安以论文韩愈与孟郊的诗获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唐诗的著名学者;他所著的作品陆续被翻译到中国;他尽力还原到从唐人的角度来读唐诗;他坚信唐诗的价值仍然能够为当代人欣赏。翻译传播唐诗:宇文所安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及其理论译介给西方世界,他的译文脍炙人口,易于接受,并被美国多所著名学府列为研治唐代诗歌的必读书目。对唐诗有独到见解: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批评家单纯地按编年方式来界定文学史,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重新以“代”的概念来加以厘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内容上:交代了他自己的特殊身份;表现了他对唐诗的热爱、痴迷;自称体现了他客观严谨的风格。结构上:与题目呼应,结构紧凑。(内容4分,结构2分。意思对即可)(4)(8分)宇文所安不仅在为人上,还在治学上,都值得我们去尊重。性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宇文所安常说搞不清自己是个汉化的胡人还是胡化的汉人,他的姓名是一个胡汉结合的名字,并自称是“唐诗王国的异乡人”对唐诗的痴迷或热爱:第一次读到了李贺的苏小小墓,成为少年宇文痴迷中国古典文学的机缘。每当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宇文所安喜欢捧读吟诵王维、李白的诗句,达到一种忘我之境。钟爱学问,并甘愿与学问相伴。宇文所安深知,在美国,攻读并不具实用价值的文学专业,保证不了学生们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个赚钱的工作,不过,他仍然在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热爱中国古典诗歌,并有独到见解。宇文所安希望通过他对唐诗的解读,尽力还原到从唐人的角度来读唐诗;他认为中国批评家单纯地按编年方式来界定文学史,于是重新以“代”的概念来加以厘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3b(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多指技能。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14c(a.不合逻辑,“防止不”否定失当;b.主语位置不当,应把“我们”放在“要”的前面;d成分残缺,缺少“衍生出”的宾语中心语,应在“等”后面加“任性体”。)15c(内容上,语段强调的是“放下身心的负累,在静谧的时光中获得的享受”;逻辑上,先有“植物”,后有“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