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14届)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 客观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d门下省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5.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 a汉 b北宋 c南宋 d明6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趋势的是 7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8“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b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9. 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 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10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1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此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尊佛尚道、兼收并蓄12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 b. c d13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14美学家指出:“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a兰亭序 b清明上河图 c红楼梦 d京剧脸谱 15.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侵晨入市,易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现象是a浙江农村开始出现商品经济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c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 d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16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阶层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17.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8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新设立的商业区d.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19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发展202010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国宝级画卷清明上河图的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引起广大参观者的热烈追捧。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该画所显示的由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了在宋代商业活动中a商人非常重视产品宣传 b出现了最早的商业广告c广告公司经营范围广泛 d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21“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a. 昆曲 b. 乐舞 c. 元杂剧 d. 京剧22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c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 d.商业已经由“末”变“本”2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24明代有谚语称:“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说明了 a明代的丝织业发达,以松江为盛 b. 明代的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c棉布已经取代丝绸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d. 丝织技术日益落后 2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26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b. c. d. 27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28.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9.宋真宗曾写了著名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必架髙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当时形成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 b.学校制度 c.文字狱 d.科举制度30.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第卷 主观题(共40分)31、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6分)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轶类书,成荟萃焉。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越弗与也。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地域特点并指出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推动阶层。(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2分)33.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1分)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2分)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14届)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1-5 cddbc, 6-10 bdadc,11-15 abaac, 16-20 dbcda,21-25 bbcba, 26-30 acbdd二、非选择题31、(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制趋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具体为:经济:铁犁牛耕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私田不断增多、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化加强; 政治:诸侯割据争雄、需要大量人才;地主阶级日益堀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6分)(2)相同点:都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2分)都呈现制度化;( 2分)(3)特点:官吏选拔权、任免权和考核权都收归中央;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选官以才学为标准;相对公平公正。(4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32.(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回答出现“百家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