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oc_第1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oc_第2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oc_第3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oc_第4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考点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 选择题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至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4浙江卷20)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bc d【解析】 本题以英汉辞典中对“bus”的解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共汽车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火箭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公共马车出现最早。依据时间排序,本题选择d项。【答案】d6、(2014四川卷10)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解析】 本题以某国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片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的城市化水平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的城市化略快于甲,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事实相符。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正确答案为c项。17001850年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不可能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71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俄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故排除b、d两项。【答案】c7、(2014福建卷19)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a、b两项的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不是让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是努力在农村周围实现城镇化,这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8、(2014江苏卷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解析】 本题以怀特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理论发明,故本题选d项。a项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项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d9、(2014新课标全国卷33)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本题以英国妇女纺织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传统纺车、手织机大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材料表明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纺织业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c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史实不符;材料中手织机多半闲置,说明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排除d项。【答案】a10、(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答案】c11、(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都排除。【答案】c12、(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答案】c13、(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答案】c14、(2012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答案】c15、(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图8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答案】b16、(2012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b17、(2012山东文综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析】18世纪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法国政治革命中的启蒙思想传播到亚洲,鼓舞那里的仁人志士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通过对外扩张最终确立对全世界的统治。“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力。【答案】c18、(2012安徽文综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说过,“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题目材料大意: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最终确立西方国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答案】a19、(2012上海单科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答案】c20、(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 b c d【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所以答案b。【答案】b21、(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答案】a22、(2012上海单科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答案】b23、(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 、24、(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中介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答案】c 25、(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答案】d 26、(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所以是英国,选b。【答案】b 27、(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解析】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答案】d 28、(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答案】c29、(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答案】d 二、 非选择题1(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考点】(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答案】(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2分)2(2015山东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 科学革命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考点】(3)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3)依据材料二中“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结合材料二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答案】(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3(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考点】(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答案】(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分)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5(2015浙江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答案】(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4分)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分)6(2015重庆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4分)【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1)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迫卷入西欧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1)状况: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分)7(2015江苏单科23)(15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两次工业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据材料一“1914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分)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分)(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分)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分)(3)略。(9分)8(2015广东文综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答案】(1)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4分)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4分)9(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考点】(2)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2)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其中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英国通过殖民确立了世界政治优势;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使用英语的美国也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者。文化上,英语文化随着殖民者的铁骑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答案】(2)原因:英国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12分) 10、(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考点】(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答案】(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分)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1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12(2015浙江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答案】(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4分)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分)13、(2015重庆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