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d 答非所问,选项是对阅读实质的阐述,而不是对“娱乐至死”现象的表述。2. b 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原文表述:“厚黑读物”的阅读,庸俗、搞笑的“颠覆阅读”,解构、歪曲经典的阅读等阅读形式成了市场的“热点”,成为一种趋势,败坏了阅读的风气和本质,使人们渐渐远离了纯净的阅读、美好的阅读、神圣高贵的阅读。3. c 程度范围有误,且强加因果。原文表述:人性的高贵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其受到的阅读文化影响有关。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c5.(3分)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6.(3分)b(“用这样的话规劝蔡颍”错,原文是用把韦曜的论奏出示给宾客传阅的方法规劝蔡颍)7.(1)(5分)当时蔡颍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的人很多都效仿(学习)他,所以孙和用这个方法(这篇论奏)来规劝他。 (“直事”、“焉”、“讽”、“ 直事在署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2)(5分)孙权非常生气,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最终流放孙和到故鄣,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大臣多达几十人。众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徙”“竟”“坐”“冤”各1分,句意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6分)(共3分)李诗表达了从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概括1分)首句通过寒冷凄清的环境描写,表现出征途的艰苦和劳累,已经勾起将士们怀乡的情思。“遍吹”二字表明很多人都在吹奏行路难这首悲凉哀婉的曲调,折射出将士行路的困苦和背井离乡的悲伤。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共同望月,怀乡思亲,动作之齐整可见将士们心意相通,表达了将士思乡之情的浓烈。 (具体分析2分)(共3分)王诗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概括1分)首句描绘长云、雪山、孤城,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借以衬托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三四句直抒胸臆,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和将士们出生入死的情形。“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们以身许国的誓言,表达了他们为国献身的豪迈热情和爱国情怀。(具体分析2分)9.(5分)两首诗的首联都选取了风、雪、山等意象,描绘了边塞的空旷寒冷,艰苦险恶的环境,但作用是不同的。(总说1分)李诗:“天山雪后海风寒”, 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和气候。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写出了行军环境的肃杀苦寒,营造了荒凉、悲怆的情景氛围,正面烘托征人的思乡之情。(答出烘托或衬托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给1分)王诗:“青海长云暗雪山”, 写青海湖的上空,浓云弥漫,使雪山晦暗无光。既写出了戍边环境的艰苦,又营造了迷茫、黯淡、悲壮、辽阔的意境氛围,同时“暗雪山”也暗示了战争局势的紧张与压抑,与将士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难,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答出对比或反衬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c、d(c项3分,d项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a项“因为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想帮助小女孩实现圣诞心愿”不是买包谷的原因,是多给钱的原因;b项对“小女孩的不安”解释有误,三次“不安”所包含的意义都不同,比如,第一次“不安” 是她拿不定主意是否该告诉“我”她的秘密;第二次“似乎她看出了我的心思”,感到羞涩;第三次因为挣到的钱少,感到一丝难过。e项“神态描写”错误,原文没有“我”的神态描写;另外,“我”是因小女孩的乐观与懂事而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与自信。)(2)(6分)属于序幕(引子)。(2分)作用:内容上(2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心境,描绘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小人物艰难生存。车厢内的环境,令人压抑;“我”的生活状态,疲惫与无奈。这都与下文出现的小女孩给“我”带来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或为下文写小女孩的出现带来的心理震撼作铺垫),增加小说的表现力。结构上(2分),铺垫,引起下文。(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6分)“我”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小人物:随时都可能被公司裁员,为生活而疲惫不堪。被迫与家人分隔两地,为生计而奔波。“我”是一个懂得体谅、尊重他人之人(善解人意):当小女孩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告诉“我”卖包谷的秘密时,我意识到这会使她为难,马上说“啊,对不起。我只不过随便问问”;多付给小女孩美元后,意识到伤害了她的自尊时,连忙补救解释等。“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善良之人:担心小女孩钱是否攒够了,不愿打破小女孩的美好愿望,鼓励小女孩“太棒了,再加把劲!”。热心资助又能委婉含蓄,不伤害小女孩的自尊。“我”是一个重拾希望与自信之人:小女孩让“我”重新变得积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8分)“礼物”: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生活不幸,虽然所攒的35美元,离买一台录音机还差得很远,但眼中充满希望。孝顺善良:心怀美好,希望母亲快乐,为母亲准备圣诞礼物。自尊自强:面对“我”给出的10美元不愿毫无理由地接受别人的恩惠,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买礼物。(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启示:无论生活给予我们的是幸还是不幸,都应如小女孩一般,对生活充满希望与自信,自力更生,用乐观与坚强创造美好。(启示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b e( b2分,e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a项主次颠倒,贝聿铭离开哈佛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学校里自由不够”,而新的公司“能给我一点自由”,其他原因是次要的。c项强加因果,贝聿铭的几十件作品当中,博物馆的项目占到很大的比重,是因为“我希望博物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担负起自己的一份文化责任感”。 d项“不惜破坏原有古建筑的和谐与完整”错,文中并未提及。)(2)(6分)态度上(3分):维持十足的信心,相信自己,接受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不肯随波逐流。(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行动上(3分):游说拜见法国有影响力的名流,彬彬有礼但毫不妥协;接受电视节目访谈,儒雅得体地争辩,他的坚定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让部下制作金字塔模型,举办展览会。(3)(6分)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贝聿铭不妥协的个性及其建筑特点。(比喻修辞1分)此句将“我”和“建筑”都比喻成“竹子”,“风雨”指“我和的建筑”经历的考验非议,“弯弯腰”,则指一种“谦恭”和“彬彬有礼”。( 修辞分析2分)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贝聿铭的建筑像竹子,高峻宏伟,饱受非议之后愈显其建筑之美;贝聿铭其人也像竹子,坚韧顽强,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不改初衷,只是谦卑、彬彬有礼而已。(句意分析2分)唯其坚定、柔韧,使得贝聿铭的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最后却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理解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8分)贝聿铭及其作品能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源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秀品质。认真设计、完成每一个作品。为了让大众接受自己的金字塔方案,贝聿铭开始游说,拜访名流,参加电视访谈,让部下制作模型,举办展览会。建造苏州博物馆,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执着应对争议和挑战。无论是卢浮宫还是苏州博物馆,面对各界强烈的争论,他坚持不改变自己的设计初衷。一生70多件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但最后,贝聿铭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设计作品时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创新。二次大战刚刚结束建设廉价房屋时创造性地用水泥墙代替了砖块墙,采用舷窗式的窗户来扩大屋子的空间,改善采光。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他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大众的肯定。 始终怀有坚定的自信。他认为建筑师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参与卢浮宫重建,为卢浮宫建造金字塔,面对法国人的不满,他能够相信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 坚持自我,从不妥协。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他认为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几十年来,他和他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每点2分,答出四点,有理有据,连贯流畅,清晰工整,可得8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3分)b(“破釜沉舟”与“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一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玩命对抗。“铤而走险” 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14. (3分)d(a项“据显示”句式杂糅, “较”和“与相比” 结构杂糅;b项 “她的图片报道”“被选为美国第一女性”,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在“为世界”前添加“这所学校”)15. (3分)c(解析:心态行动不偏离成为牢固一环)16. (6分)崇高则体现了这种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冲突的统一优美则以静态的气韵(或神采气韵)见长,属于阴柔美、静态美而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却给人以优美感(每句2分,第一句一定要有“统一”,第三句意思贴近即可给分)17.(5分)显性信息(3分):老龄化程度随时间推移均呈增加趋势,非洲地区老龄化发展缓慢,亚洲和拉丁美洲老龄化发展迅速,欧洲和北美洲老龄化情况最为严重。隐性信息(2分):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老龄化速度快。六、写作(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分析】(仅供参考)本次作文涉及两则材料,属于时事热点类。对材料的解读要注重抓住关键语句,寻求内在关联,准确把握倾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本无可厚非,但指望通过改变容貌而改变命运,却是不切实际的。成功仍需真才实学。关于这一点,材料的倾向性十分明显。一边是盲目整形造脸追求成功资本的大众,一边是无颜值却有才华、有志向的创业英雄,前后形成鲜明对照,颜值时代,仍应以“修心”为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 “造脸”还是“修心”,既是选择型的话题,也是关系型的话题,应既有选择侧重,又有所思辨。第二,对“修心”的解读,这里的“心”是心志、心性、智识,是为追求事业成功、个体价值实现而必须具备的宏伟志向、坚韧毅力、出众才华,是一个人的内在标识。如果有的考生不紧密结合材料,仅理解为与脸面相对的“内心”,而阐述心态、心灵,或更虚无的“本心”“自性”,则不够好。【文言文参考译文:】孙和,字子孝。他小时候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被孙权所喜爱,他爱好学习,礼贤下士,颇为人们所赞誉。赤乌五年(242),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伟、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当时官吏常用分条书写的形式询问政事,孙和认为奸猾狂妄之徒,将利用公事掺杂个人私情,从而产生为祸作歹的念头,此风不可助长,上表表示应当杜绝。又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状告刘宝,孙和对丁晏说:“文武官员称职主事,能有几人?因有矛盾就相互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他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使他们相互交往增多。他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探研讲习学问,操演熟习武功,以济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能说是进取的态度。”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言谈中说到下棋,孙和认为“此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毫无用处,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不是用来增进德行功业、积累功绩的行为。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种等级为耻。”于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论文以矫正时弊,于是中庶子韦曜回家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其时蔡颍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者很多人都跟着他学棋,所以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王夫人与全公主有矛盾。孙权曾大病卧床,孙和到太庙祭祀,孙和的妃子的叔父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全公主派人跟随监视,借机向孙权进谗言说太子不在太庙里,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孙权因此发怒,王夫人忧郁而死,而孙和所受宠信日益减损,害怕自己被废除。鲁王孙霸图谋太子之位的欲望更为强烈,陆逊、吾粲、顾谭等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和明定嫡庶的道义,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剥夺,全寄、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