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A.确凿(zo)绽开(dng)惭愧(ku)赠送(zng)B.陌生(m)宿儒(s)秕谷(b)暂时(zn)C.自卑(bi)浸满(qng)弹簧(dn)尴尬(g)D.蝉蜕(du)搓捻(nin)唾沫(cu)贪婪(ln)提示:A绽开(zhn) C浸满(jn)弹簧(tn) D蝉蜕(tu)唾沫(t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众目睽睽悔恨莫及浑为一谈人迹罕致B.人声顶沸煞有介事顷盆大雨若无其事C.饥肠辘辘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截然不同D.废寝忘食感概万分全神惯注疲倦不堪提示:A混为一谈 人迹罕至 B人声鼎沸 倾盆大雨 D感慨万千 全神贯注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机要和关口。(秘密)B.他是渊博的宿儒,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C.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4.古诗文默写。(6分)(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名著阅读。(4分)(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是,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2)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2分)沈从文 湘行散文二、综合性学习(7分)6.在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予学生精心的教导和细心的呵护,师生之间有知识碰撞的火花,还有真情交流的感触。请你参加以“师生之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活动一:讲尊师故事】尊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有许多尊师的小故事,请你举出一个有关尊师的小故事(2分)程门立雪 张良拜师 魏照学诗【活动二:谈喜欢理由】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三位老师:寿镜吾、安妮莎莉文和孔子,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说为什么?(2分)我喜欢安妮.莎莉文老师,她有爱心与耐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将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活动三:表感激之情】活动中,你想给你的语文老师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的感激之情,你会写什么呢?(不少于5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尊敬的张老师!我的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丧失信心之时,是您用他人不畏坎坷,奋力前行的事例鼓励我,增强了我的信心。这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衷心的感谢您,老师!学生XXX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三、阅读与理解(37分)(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0题。(12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7.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植物,后写动物,再写植物;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触觉、味觉。(4分)8.“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主要写了童年的四件趣事。试用四个简洁的短语加以概括。(4分)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9.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中的字,为什么?(2分)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给童年的作者带来惊喜,用“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效果。10.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1分)苹果皮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11.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句中加点字有什么作用?)(2分)为下文妈妈不让孩子吃苹果做铺垫。(2)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妈妈的脸上为何忽然没有了笑容?)(2分)妈妈心里很不好受,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想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她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同时,她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目前有些自责和愧疚。12.第段中,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2分)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刚刚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1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选择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这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和哥哥对苹果的渴望,也为下文妈妈要回苹果,我们没有反对,表现人物品质作了衬托。 14.文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尊敬老人,讲孝道;教育孩子循循善诱,并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榜样。(三)阅读十二章(节选),完成1518题。(10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人不堪其忧(能忍受)(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3)曲肱而枕之(弯曲)(4)逝者如斯夫(往,离去)16.与“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2分)A.人不知而不愠B.俄而雪骤C.敏而好学D.温故而知新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18.最后一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珍惜大好时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