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3群落的结构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知识点二群落的物种组成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c样土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d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知识点三种间关系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5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6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小丑鱼喜欢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可能的答案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间互助abcd7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a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b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 b c d8如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关于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与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中x从上到下,图中y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d影响图中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中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能力提升9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10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11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湿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干温1387湿冷3169干冷0100(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因素起重要作用。12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_现象。(2)此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子有关?_。(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个性拓展1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14如图所示为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