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1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2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3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4页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题 北师大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检测题(9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舢板(shn) 矜持(jng) 驳船(b) 堆栈(zhn)b.吞噬(s) 湍急(tun) 狂澜(ln) 浸淫(jn)c.蜀山(sh) 钳制(gn) 应和(h) 抖擞(su)d.屐齿(j) 丛莽(mng) 旌旗(jng) 黄晕(y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气势磅礴 窃窃私语b.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园 月白风清c.世外桃源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半功倍d.四面楚歌 铤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合神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词严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b.5月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b.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c.能否根治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d.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5.古诗文默写。(4分)(1)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江南春绝句)(2)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3)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4)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6.名著阅读。(7分)(1)“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事件) ;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3分)(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 的外貌描写。(2分)(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2分) 7.综合性学习。(7分)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2分)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赞成赞成较赞成老师赞成较赞成保留意见家长赞成保留意见反对共同趋势: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2分)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能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分)示例:奔放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东北某学生所写)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本诗是一首 (体裁),作者 ,字 , (朝代)人。本诗押的是 韵,全诗的韵脚是 。(3分)9.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b.本诗多用对偶句,如颔联、颈联,对仗极为工整。c.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d.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国叹己的情怀。10.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请你再写出一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不少于两句)(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4分)塔克逊的春天你每天匆匆行走在绿色大地上,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一株小草的存在,甚至小草常常对着你微笑,你也视而不见。其实只要你想看,把眼光随处一抛都能看见草儿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在西藏岗巴县境内一个名叫塔克逊的军营里,一年四季却丝毫看不到一点绿意。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官兵们正在整队会操。突然,一个列兵的声音:“报告,排长,我脚下有一株正在冒芽的小草。”列兵的右脚悬在半空中。操场上的呼吸忽然停止了一秒钟,继而队列里有蜜蜂般的声音在嗡嗡地盘旋。官兵们都朝排长蹲下的地方聚拢过来,一星点绿色冷不防地擦过他们蒙尘的双眼,好像暗夜里落下来的一颗星辰。“果真如此,春天来了!”排长趴在地上,发出激动的声音。“快来呀,快看啊,春天真的来了,塔克逊长草了。”列兵听到排长认可那是一株发芽的小草后,双手做喇叭状,扯开略带山气的嗓音向着远处的雪山一阵狂喊。这株小草就像星球上突然掉下的天使一样,让官兵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细如爷爷左下颌的那一根胡须。那天,就是因为这株小草的出现,塔克逊的军营有史以来延长了会操时间。收操的时候,连长宣布了一条不成文的纪律:“大家听着,我们塔克逊的官兵盼望小草的心情就像盼望女人一样急切,如今它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就再也不能让它消失掉,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像呵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一样去呵护这株小草,大家能不能做到?”“能!”官兵们哄然大笑道。“记住,谁碰坏了小草,就罚谁休假带十盆花回来。”连长又补充了一句。列兵连忙把那株小草移栽到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里。官兵们把罐头盒放进了连长的房间。从此,列兵拥有了一个最光荣的职务护草卫士。阳春四月,花影绰约,蜂蝶翻飞,而海拔5300米的塔克逊却还是白雪皑皑,雪峰林立。自然界馈赠官兵们的仅仅只有一棵草的春天,但大家都已学会了珍惜。那些散落在小山坳里的铁营房,顺着山坡一层一层呈梯级格式。棉衣、棉裤、棉帽、大头皮鞋把这里的官兵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每天如此。即使是这样,在这里当兵的人,内心依然有一颗望春之心,他们一定能在严寒的包围中冲破冰雪,让春天的气息像他们铿锵的脚步一样缓缓地踏步而来。每当太阳升到山顶,官兵们就抱着那株小草,站在阳光里,唱着歌儿,向远方的妈妈问好。每当想起那株小草,我就想起生命的颜色;想起生命的颜色,我就想起塔克逊的春天。生命只有在这个高度上跋涉过以后,你才有可能意会到5300这个数字的高低、轻重和色彩。关于塔克逊的这株小草究竟是如何诞生在塔克逊的,至今仍是个耐人寻味的谜。塔克逊的官兵仅为一株小草而感到满足,我知道这个春天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本文有删改)12.文章一、二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文来说,这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 13.阅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故事。(3分) 14.对一株小草的呵护,从官兵们的动作中是可以看出来的。请找出文中能表现官兵呵护小草的动作的词句。(3分) 15.“果真如此,春天来了!”请结合语境体会排长说这句话时的心情。(3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语句进行赏析。(2分)“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细如爷爷左下颌的那一根胡须。”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4分)“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由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17.第一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18.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 )( )(沙漠)19.第三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20.指出撒哈拉由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带给我们的启示。(6分)原因: 启示: 三、写作(50分)21.请以“爱”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袭。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1.d(a项中“矜”应读jn;b项中“噬”应读sh;c项中“钳”应读qin。)2.b(“破镜重园”中的“园”应为“圆”。)3.aa项,“义正词严”的意思是道理正当,措辞严肃。b项,“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项,“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很惊讶(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含贬义。d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或轻视、不在乎。应该用“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不以为意”。4.d(a项的病因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求真务实”的后面加上“的思想”;b项的病因是不合逻辑,应该是“为了防止h7n9疫情再次大规模扩散”;c项的病因是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前半句有“能否”,后半句就应该在“青少年”后加上“是否”,或者直接把“能否”删掉。)5.(1)水村山郭酒旗风 (2)一枝红杏出墙来 (3)绿杨烟外晓寒轻 (4)润物细无声(平时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会默写,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6.(1)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我”把白色桌布染上了色 小茨冈(伊凡) (2)列夫托尔斯泰 (3)示例: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和记忆,课下要多浏览名著,能以课本为依托,积累名著知识。7.(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回答时能点出年级不同,调查对象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年级越高则赞成度越低。)(2)示例一:针对的要点: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中。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形式太单一了吧。除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他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示例二:针对的要点:不增加学时。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或:不太好。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落不到实处。示例三:针对的要点:不设为考试科目。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或:不太好吧。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于形式。(本题为主观表述题,答案不唯一,能准确全面提取其中一个要点,并针对该要点表明态度,谈出理由即可。)(3)示例一: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示例二: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醇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示例三: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写出所选的民间艺术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可。注意所选民间艺术必须是自己本地的。)8.七律 文天祥 履善 南宋 ing 经、星、萍、丁、青(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小,注意“履”的书写,另外在平时要多积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9.c(“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错。本诗是作者誓死报效朝廷的直接表露,体现的是作者崇高的气节,并没有表现出忧虑和迷茫。)10.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的是作者为百姓的安宁宁愿慷慨赴死的气节。)11.示例:(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类名句在课本中多次出现过,调动平时积累写出两句即可。)12.在绿色的大地上的人们与塔克逊的军营里的人们对小草的不同感受,说明塔克逊的春天缺少绿意。这两段文字对下文有铺垫作用。(第一段写普通人对小草的忽视,第二段写在一年四季看不到一丝绿意的塔克逊的官兵们看到这株小草时惊诧激动的表现,为下文做了铺垫。)13.塔克逊的军营的官兵们发现了一株小草,并精心呵护这株小草。(通读全文后可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官兵们和一株小草的故事。)14.发现一株小草,“列兵的右脚悬在半空中”;见有小草“排长趴在地上”观察;“列兵连忙把那株小草移栽到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里”;“每当太阳升到山顶,官兵们就抱着那株小草,站在阳光里”。(文中表现官兵们呵护小草的动作的词句主要在第二、三、八、十一段。)15.这句话表现了排长趴在地上,确认那一抹绿色确实是一株小草后欣喜激动的心情。(通过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塔克逊一年四季见不到一丝绿意,蓦然发现竟有一株小草,其激动之情可想而知。)16.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那破土而出的新芽的质地和形状,也表达出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本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一般是使喻体更加生动形象。)17.d(d项与“沙海茫茫,无路可寻”结构相似,读来朗朗上口,此类题目要根据上下文及其语感来作答,选出正确选项后需将选项内容放入原文中,看语句是否通顺合理。)18.“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 稀树草原 干旷草原(阅读全文,从第二、三、四段可找出撒哈拉的演变过程。)19.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于蒸发量的趋势不可改变。(本题难度较小,从“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可知这句话的意思。)20撒哈拉由草原成为沙漠的原因:(1)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2)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撒哈拉由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应该强化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文章第三段讲了撒哈拉变为沙漠的自然原因,即季风雨的变化;第四段讲了撒哈拉变为沙漠的人为原因,即人类对草原的掠夺性开发。谈启示时可结合现在人类依旧在破坏环境的现状,从保护环境方面谈。)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爱”的内涵很广,可以切入的角度也很多,可以写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国家的爱,也可以写对“爱”的理解,但在选择文体时要注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体来写。例文:爱的奏鸣曲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豁然开朗: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