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1、总贸易体系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贸易2、专门贸易体系 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贸易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1)国境大于关境 (2)国境等于关境 (3)国境小于关境二、对外贸易额(值)与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值、进出口贸易总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总量。?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值,是以金额表示的国际贸易总量。特别提示:第一,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不等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 国际进口贸易总额各国(地区) 的进口总额(通常以CIF计价)。? 国际出口贸易总额各国(地区) 的出口总额(通常以FOB计价)。第二,与对外贸易额不同,如果把国际进口贸易总额与国际出口贸易总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不仅会出现重复计算,而且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2、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特别提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物价经常变动,各国货币的币值也经常波动,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并不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价格指数除当时的贸易额的方法,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这样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的是量的变化,所以称为贸易量。3、对外贸易差额及其含义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的差额。等于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提示: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出超或贸易黑字? 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入超或贸易赤字? 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时,则称为贸易平衡三、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类商品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可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水平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又称为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的对外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源,并反映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该指标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国、各个国家集团、世界各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世界贸易的国别分布和洲别分布状况。五、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990年以后多用GDP)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X + M) /GDP ?100%出口贸易依存度=X /GDP ?100%进口贸易依存度= M /GDP ?100%应用案例: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启示? 1997年的贸易依存度:美国25%,德国47%,荷兰101%,新加坡358%,中国36.2%;2000年的贸易依存度:美国26.2%,德国68.7%,法国54.26%,英国56.4%,中国43.9%,日本20.26%。? 世界各国以GDP规模划分,可粗略分成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两个层次。一般来说,小国经济的人口、疆域、资源等较少,通常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受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影响,其外贸依存度很高,最为典型的是新加坡,1980年外贸依存度是439%,此后虽有所下降,但2001年仍为324%。而大国的经济也因其人口资源拥有的多寡而异,如英国、德国、法国等经济规模较大但国内资源有限的发达国家,其外贸依存度也较高,一般为60%左右。而美国这样的大国,拥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内需较大,其贸易依存度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提高而有所上升,但程度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不断提高的l 1978年9.8%,1989年24.9%,1997年36.2%,1999年36.4%,2000年43.9%,2002年50.1%,2003年60%,2004年70%。l 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与货物贸易依存度之间的差距在日益缩小。l 考虑到我国加工贸易比重大、GDP结构差异、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高。?启示:外贸依存度受一国经济规模、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高低不能一概而论。六、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简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所以,贸易条件又被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由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难以直接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因此,人们通常用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其公式为:N=(PX /PM)?100 式中: N净贸易条件; PX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其公式为:I=(PX /PM)?QX 式中:I收入贸易条件; 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QX出口数量指数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其公式为: S=(PX/PM)?ZX式中: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 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公式为D=(PX /PM)?(ZX/ZM)?100式中: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PX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特别提示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改善,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增多;?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则视为贸易条件恶化,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减少;?如果贸易条件指数等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没有变化。应用案例:贸易条件的启示A国以1980年为基期,得出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上升10%,出口数量上升20%,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上升3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上升5%。那么:N=(95/110)10086.36; I=(95/110)120103.63;S=(95/110)130112.27; D=(95/110)(130/105)106.92。应用案例:贸易条件的启示?结论:A国净贸易条件恶化13.64%,收入贸易条件改善3.63%,单因素贸易条件改善12.27%,双因素贸易条件改善6.92%。?启示: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思路包括提高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增加出口量、提高出口商品相对劳动生产率。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一、产生背景15-17世纪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最早的经济学/贸易理论在十五世纪,随着西欧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交换的目的已从以互通有无为主变成了以积累货币财富为主。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而当时西欧本身黄金的开采和储备已很有限,迫切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掠夺来满足当时在西欧国家中出现的“黄金渴望”。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系列地理新发现则给了西欧人通过扩大国际贸易和掠夺海外殖民地来积累资本(黄金)的机会。恩格斯描述当时的情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级的兴起,封建社会历史译文集,三联书店1955年,第9页。重商主义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二、主要观点1、金银货币被视为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一般商品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但只有货币能充当交换媒介。2、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对外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货币总量,因而增加一国财富。3、主张多出口、少进口,通过贸易顺差获取金银通过出口,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这些思想实际上只是反映了商人的目标,或者说只是从商人眼光来看待国际贸易的利益,所以被称为重商主义。4、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各种经济活动三、分期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称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主要观点: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有时也称为“出超”),即出口值超过进口值,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就是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的原因。2、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代表人物:(英)托马斯?孟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观点: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他们认为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这就是被称为贸易差额论的原因。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其中不少政策迄今仍被许多国家使用。例如:“出口退税”,即当商品出口时,国家全部地或部分地退还商人原先缴纳的税款;当进口商品经过本国加工后重新输出时,国家则退还这些商品在进口时所交付的关税。“奖励出口”,即国家颁发奖金,奖励出口本国商品的商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出口补贴。晚期重商主义者还积极鼓励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扶植和保护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即对输入本国的外国商品课以高额关税或者禁止进口本国不需要的商品,以达到保护本国工业和保持贸易顺差的目的。“进口替代”,通过扩大国内耕地面积来自己生产原来需要进口的作物,等等。通过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主张,我们可以看到,重商主义者的基本错误在于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交换所获得的产品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一得一失。重商主义是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但在理论上是不成熟和肤浅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这种理论所研究的“商”,只不过是流通领域里的表面经济现象,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因此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得到金银,没能进一步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能为参加国带来贸易利益。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对重商主义的评价是,“开始为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J.A.Schumpeter,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Oxford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54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的所谓“古典”时期,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前者包括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后者包括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提出的保护关税说和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本节将重点介绍前者。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u 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1790年7月,斯密逝世于爱丁堡,享年68岁。u 1776年3月9日,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u 国富论研究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该书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即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背景斯密所处的时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手法国和西班牙。在重商主义制度下建立的经济特许和垄断制度已经暴露了效率低下的弊端,阻碍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各领域迅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其中最集中的矛盾正是在对外贸易领域。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论。值得注意的是:斯密并非是提出自由贸易的第一人,之前,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尼克拉斯?巴本(NicholasBarbon)、达德利?诺思(Dudley North) 、大卫?休谟(David Hume) 等已有关于自由贸易的言论,但是这些言论只能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萌芽。例如,威廉?配第在早期主张贸易差额论和贸易垄断,但是到了后期,他认识到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提出了适度国家干预论。大卫?休谟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并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的分析中,从而形成了他的自动调节机制理论。只有到了斯密,一种系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二、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的基本内容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他极力论证实现这一原则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费用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1.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2.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3.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斯密的解释是“自然”形成的。哪个国家最擅长生产什么东西、最具有哪个产业的优势不仅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而且是由各国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造成的。斯密的这些观点在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理论都可追溯到早期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四、模型分析(一)基本假设(221)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本国H和外国F;外国变量用上标*表示产品1和产品2:用下标i=1,2表示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生产函数不同)。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行业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收益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都等于其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本国进口等于出口在本国生产1单位的y1和y2所需要的劳动数量分别为:a1L和a2L,那么两种产品各自总共所需的劳动数量分别为:L1=a1L y1和L2=a2L y2,但两种产品所需劳动力的总和不能超过劳动力的总量,即:L1+ L2L。同理,外国生产模式。假设本国在产品1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外国在产品2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单位成本:a1L a*1L ; a*2L a2L; (二) 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下,本国用12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1个单位的产品1和1个单位的产品2;外国用9个单位的劳动生产出1个单位的产品1和1个单位的产品2。在本国,用1个单位的产品只能交换0.5个单位的产品2;在外国1个单位的产品1可以交换2个单位的产品2。(三)开放经济:贸易模式(the pattern of trade):本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产品1外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产品2本国在产品1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本国专业化生产产品1,则12个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3个单位的产出,同理,外国用9个单位的劳动专业化生产出3个单位的产品2。(四)贸易利得(gain from trade):贸易对两国都有好处的充分条件:国际相对价格或国际贸易条件位于两国各自的两种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或国内贸易条件之间。由于封闭条件下,本国的相对价格为0.5,外国相对价格为2,因此, 即所有大于0.5而小于2的国际交换价格对两国都有好处。我们假设国际相对价格为1,即国际市场上用1单位的产品1可以交换1单位的产品2。假设两国国内消费偏好在贸易前后没有变化,即按照1:1的比例消费两种产品,那么开展贸易后,若本国出口1.5个单位的产品1区交换1.5个单位的产品2,则两国各自都比封闭经济前多获得0.5个单位的产品1和0.5个单位的产品2。五、对绝对优势论评价1进步意义(1) 绝对优势论相对重商主义而言是个巨大的进步,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国际贸易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 斯密主张的自由放任原则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扩大生产力、使工商业具有新的规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倾向。2缺陷绝对优势论仅是一个特例,并不带有普遍意义,该理论解释不了许多没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例如,当时一些殖民地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但与宗主国之间仍然开展贸易。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177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有的交易所经纪人家庭(犹太家庭)。他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娶了一名贵格会教徒(Quaker)并转信基督教与父亲脱离关系。借钱成立自己经营交易所,第一年困难,但是以后干得非常成功,十年之后就拥有了200万英镑的财产。也许不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但肯定是最富有的经济学家。1799年李嘉图在巴思逗留期间偶然得到一本国富论,成为这本书的一个真正“赞赏者”。1817年4月,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该书包含了他丰富的经济思想,在经济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1819年,他花钱购买了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席位,成为一名议员。积极参与讨论银行改革、税收提议等问题,并成为了伦敦政治经济俱乐部的奠基人。1969年以来四十次诺奖,20次中都有犹太人,24位获得诺贝尔奖。一、李嘉图的贸易思想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人物,李嘉图与斯密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个人在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有利于整个社会。与重商主义不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并非因为一国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而是因为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国际贸易之所以对国家极为有利,是因为:“它增加了用收入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由于商品丰富和价格低廉而为节约和资本积累提供刺激”。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Economy and Taxation,商务印书馆,1979,第531页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能够使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李嘉图用了一个葡萄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难点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学生安全常识测试题集
- 2025年营养师面试常见问题答案详解
- 2025年宠物店兽医初级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慈善总会笔试模拟题库及答案
- 永康雇员面试题目及答案
- 营销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2025年智能仓储系统安全风险防控报告
- 2025年数据分析师笔试高频题及备考策略解析
- 水浒传阅读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铂金属制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TSG 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渠道管理及维护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登高车施工作业方案
- 急救药品知识课件
- 设备搬迁调试协议合同书
- 中证信息技术笔试题库
- 监护学徒协议书范本
- 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课件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