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docx_第1页
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docx_第2页
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电动汽车的动力由电动机提供,电机驱动系统(简称驱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性能。电动汽车系统需要能够满足频繁停车启动、加速、大负载爬坡以及紧急制动等要求,也需要考虑到汽车行驶路况复杂多变,存在雨天、酷热、下雪等恶劣天气,以及颠簸、泥泞等复杂路况。另外,在满足行驶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舒适安全。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驱动系统应满足宽调速范围、宽转矩输出范围、良好的加减速(起动、制动)性能、运行效率高(提高续航里程)以及高可靠性等要求。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效率优化,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向:1)从电机本体的电磁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电机的材料着手,开发高效电机。2)改进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降低功率开关器件上的损耗从而提高逆变器的整体效率;降低变频器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如采取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术和软开关技术,减小谐波含量从而提高驱动系统的整体效率。3)研究合适的控制策略,在保证电机满足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减小直流侧的功率输入,提高驱动系统的效率。目前,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控制(Loss Model Control,LMC)策略;第二类是基于搜索法的效率优化控制(Search Control,SC)策略。下面分别进行概述。1.2.1 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作为一种基于前馈式的控制方法,基本原理是:在充分考虑电机各部分损耗的基础上,建立较为精确的损耗模型,根据电机运行状况(负载转矩和实际转速)计算出该运行状况下最优的控制变量(一般为磁场、电压或者电流)以减小驱动系统的损耗。若控制变量为电枢电流,对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来讲一般选择最优的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对混合励磁电机驱动系统来讲包括id、iq以及励磁电流If。这种控制策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了闭环传动系统中,可以保障电机驱动系统在全局运行范围内都能实现效优化。基于损耗模型的同步电机效率优化控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基于损耗模型的驱动系统效率优化策略最早由T.M.Rowan和T.A.Lipo1,以及H.G.Kim 2等人提出并进行研究;1987年Bose34等人将该策略运用到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美国学者X.Wei和R.D.Lorenz已将基于损耗模型控制策略结合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中,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瞬态过程中的效率5。针对同步电机而言,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策略总共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考虑铁损的损耗模型控制策略67、考虑铜损的损耗模型控制策略89、考虑铁损和铜损的损耗模型控制策略1011、基于电机精确损耗模型损耗模型控制策略1213和约束条件下的损耗模型控制策略1415。图1.1基于损耗模型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损耗模型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的技术特点在于,它根据电机运行状况,通过解析法计算出使电机损耗最小的控制变量,在满足电机运行的同时降低驱动系统损耗。该方法控制变量由算法直接给出,电机效率的优化能够直接实现,数学概念清楚,物理意义明确,而且变量直接给定导致响应速度快,根据电机实际运行条件计算变量,从而能保证电机在全局运行范围内高效运行。但这种策略的缺点也不容忽视:该策略需要对电机参数有很详细的了解,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参数包括电感参数、电枢绕组电阻、励磁绕组电阻、各部分的损耗系数等都会随电机运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电机参数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损耗模型不准确,从而导致控制变量的计算值不能实时追踪实际的最优值;损耗模型建立的越准确,计算结果越接近于真实值,但也会导致计算过程越繁琐;实际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又不得不对损耗模型进行简化,这必然会导致计算值和实际值的差距变大,所以最终寻优结果也仅仅是一种简化后的次寻优。1.2.2 基于搜索法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基于搜索法效率优化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在恒定的运行条件(恒定的转速和负载转矩)下,通过控制器不断实时调整控制变量(一般为磁场或电流),寻找该运行状态下的系统损耗最高点。图1.2输入功率最小效率优化控制策略控制策略的基本框图如图1.2所示,其中P(k-1)、P(k)和id(k)分别为第k-1和第k次直流侧功率检测值以及第k次的控制变量。搜索法一般包括梯度法16、定步长(细分)法17、最优转差频率法18、基于斐波那契数列法19、神经网络法20、黄金分割法21以及模糊搜索法22。清华大学的学者23分析了感应电机搜索控制的三种算法,即Ramp法24、Rosenbrock法25以及黄金分割法,对比了各种算法的复杂性、收敛速度以及效率优化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基于在线搜索的效率最优算法。改进后的黄金分割法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硬件中加入低通滤波器,对输出转矩的脉动进行了有效抑制,并将该技术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用感应电机。国外学者S.K.Sul和M.H.Park选用电机的转差频率作为控制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功率最小的搜索方法26。该方法将电机不同运行状况下的最小输入功率对应的最优转差频率,以表格的形式预先保存在控制器的内存中,电机运行时根据运行状况获得表格内的最优控制变量,对实际变量进行实时跟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者对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动汽车PMSM驱动系统效率优化进行了研究27,由于公式计算需要滤波时间,电机变量调节也需要一定的收敛以及稳定时间,因此搜索法一般需要较长的运行周期,不适合应用到需要频繁加减速的电动汽车领域。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区式是在线效率优化方法,与传统在线搜索法不同,该方法将寻优搜索过程“多线程”化,将搜索区间“离线”化。减小了搜索时间,只需保证在区间内完成一次寻优循环即可,但该策略的技术难点在于搜索区间的量化。基于搜索技术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即不要预知电机参数,省略了建立损耗模型和推导最优变量的过程。系统能够在电机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变量的方式自动搜索效率最高的运行点,因而鲁棒性强,适用性好;避免了建模过程中由于运行条件不同导致参数改变而引起的误差,从而寻优精度高。但该策略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需要很高的输入功率检测精度;输入功率与跟寻优变量有关,在系统效率最高点的附近变化可能会比较平坦,这要求对输入功率的测量,必须为高精度且无噪声的;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