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采用四级记分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试析冯延巳与李煜词风的共通性学生姓名 王 超 学 号 20070165 指导教师 杨遇青 院 系 成人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7 教务处制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2010 年 12 月 20 日摘 要 提起李煜,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很多人一遍一遍读着他的词长大,他的生死以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他是南唐国君,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但不是他的施政,也不是他与大小周后完美的爱情,而是千古不灭的词。 相对而言,冯延巳在国人心中或许“默默无闻”,他没有李煜那众人俯首的王者气势,他留下的“财富”意义在于一代又一代的词人从中吸取精华,创造中国文化的一个个里程碑。晚唐五代的花间词注重摹写女性的外貌与闲愁,李煜和冯延巳同样受到了花间词的影响,而冯李二人都突出地抒发了自我之情怀,突出了创作的主体性,表现出或发人深思或感人至深的真情。细细品读他们的词,他们无一例外的抒发了自己的愁苦、委屈、悲愤,对现实的不满,从创作风格看,李煜很多的词又与冯延巳相通,具有“富丽堂皇”的皇家贵族气象。 本文就通过女性代言词、词中的奢靡繁华、相同的对现实的不满等几个方面,试论证二人词的共通性。关键词:李煜;冯延巳;花间词;相同的贵气;共通性AbstractMention li yu, for every Chinese people are not strange, many people again and again read his word .Grow up, and his death and its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all who had left a question and the topic. He is practice monarch, In history left glorious brushstroke, but not his policy, nor his and size weeks after a perfect love, But historic immortal words. Relative to character, in FengYanSi countrymen heart probably unknown, he has no yu that they bowed down Wang zhe imposing manner, he left fortune meaning lies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ci absorbs the essence, create Kingdom culture milestone. Tang dynasties pays attention to mimic the flower between word women the appearance and the worry, li yu and FengYanSi also be a flower between words,. The creation of subjectivity, show or thought-provoking or touching indeed. Carefully read their word, the People without exception expresses own sorrow, injustice, grief, for the reality discontent, from creative style look, Li yu many words again with FengYanSi interlinked, with gorgeous royal noble weather. This paper is sufficien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words, articles of women and extravagant flourishing, the same for the reality of discontent from several aspects asdemonstration two word convergence. Keywords:FengYanSi;li yu,; Among the flowers word, The same expensive gas, convergence 目 录1.冯延巳和李煜的时代与创作趋势12.冯延巳与李煜词的关联性和共通性22.1.女性词,用女主人公代言抒情22.2.词中透露出相同的贵气32.3.对现实的不满和悲苦43、王国维对冯延巳和李煜的评价分析8总结9注释10参考文献11试析冯延巳与李煜词风的共通性 一、冯延巳与李煜的时代与创作趋势:南唐文化,活跃兴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璟、李煜和冯延巳,这三人中任意一个,在当时都是独领风骚,北方邻国在文化方面无法与其抗衡。词品卷二这样评价南唐词的地位:“五代僭伪十国之主,蜀之王衍、孟昶,南唐之李景、李煜,吴越之钱俶,皆能文,而小词尤工。” 1足见这三人具备很高的词作修养。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一名延嗣,又作延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很平庸,生活过得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很多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李煜也从中汲取了大量精华,开创了“一代词帝”的称号。冯延已是唐宋词承先启后的一位重要作者。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他不仅开启了南唐的词风,还影响了后世,在词风转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长短句流派的重要人物。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为五代时出名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谭献复堂词话给了李煜很高的评价 :“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2 李煜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擅长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从总体上说,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到冯延巳等人的影响。 囿于史料,我们几乎无法对冯延巳与李煜的交往做出清晰的描述,但作为同时代的词人,他们的词风有着天然的相似性与共通性,特别是在以女性角色代言抒情、相近的贵族气息和对现实的不满方面,显示出一脉相承的创作特征。11 二、冯延巳与李煜词的关联性和共通性:下面将从转换角色女性词、词中的贵气、对现实的不满等几个方面分析冯延巳与李煜词的关联性和共通性。 一是女性词,用女主人公代言抒情。二人善于运用“女性”的观点,隐喻自己的境遇。冯延巳比李煜大三十多岁,写了多首她人言己词,李煜加以活学和继承,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二人借用“女词”方面体现出的浓情、等待、幽怨、无奈、憎恨等,各自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由于作者身份不同,他们的词境有各侧重点,冯延巳词中的女子,多为仇恨或被人抛弃,而李煜词则着重用女子的多愁善感代言自己的无限情思和烦恼。冯延巳在保大四年(946)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冯延巳一生三度数次升迁宰相,又多次遭贬,客观上已经对李氏王朝产生了不满甚至怨恨。 下面这首冯延巳的采桑子:“昭阳记得神仙侣,独自承恩。水殿灯昏,罗幕轻寒夜正春。如今别馆添萧索,满面啼痕。旧约犹存,忍把金环别与人。”留永济曰:此托词宫怨之词也。后半言今日幽怨表面看是描写宫女的得宠和失宠,得宠时候夜夜伺候皇上,好似神仙;失宠时,被皇上冷落,无限寂寞、无限伤心。用古昔对比的手法,写出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这多么像冯延巳的遭遇,出任宰相的时候,风光无限,万人景仰,呼风唤雨;被贬谪后,无人过问,一个人无限失望。 再如冯延巳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深夜垂珠箔。洞房人睡月婵娟。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吹幽怨。一声已断别离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同样用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居处的冷落凄清,代言自己的苦难,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同身受。 冯延巳的词多写自己的政治生涯,对自己政治上碌碌无为的无奈,壮志未酬的悲哀,心中消沉和悲凉。词语委婉动人,深入人心,浓郁的悲伤之情从词中,由内而外的涌出。如忆江南中“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抒写相逢怕离别的情绪,也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一种无奈体现。李煜写了大量的艳词,后人多以“好声色,喜浮图,不恤政事。”评论他,这其实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可见,他在这样的世家只能“装糊涂”。冯延巳的这种手法李煜在继承后,同样写出了自己的境遇。李煜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这首词抒写一个女子秋夜的相思情怀。根据考证是为自己的周后而写。从以上可以看出,同样写女子,李煜少了冯延巳的那份“被抛弃”、“憎恨”,更多的是抒发丝丝柔情,突出了李煜及时行乐的思想。再如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画面由外及里,从红日到金炉,再到红绵地衣,富贵奢靡,镜头跟随地衣渐渐出现佳人舞步,特写鬓边金钗溜酒足饭饱,拈花而嗅,闲适慵懒,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恰闻别殿箫鼓奏好一个闲人。全词给人的感觉是宫中一派狂欢气象。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曾经有评语: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 3 李煜将花间词的境界向前迈出一大步。在女性词方面,冯延巳更多写出女子的不满、怨恨,而李煜写出的女子,多是欢乐歌舞,写出了大量的快活词,跳出了用词抒发愁闷的旧思维。虽然两人写词的侧重点稍有不同,但在继承花间词,注重摹写女性的外貌与闲愁,进而抒发自我情怀方面,冯李二人都深得承传。二是词中透露出相同的贵气。冯延巳和李煜词可以说是一种“贵族文化”,反映了极度奢华的生活、繁盛的文化艺术,同时反映了生命弱小、南唐被欺辱的悔恨。冯延巳在词的艺术境界方面,其词虽仍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但不再侧重些女子的容貌服饰,也不局限于具体的情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在词中写富贵的传统是从花间词开始的,花间词的欣赏者主要是皇帝和贵族,为了迎合接受对象,词人们有意的在词中写享乐,写强烈的感官刺激,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写富丽堂皇的贵族生活,流溢出一种“富贵气”。 冯延巳有很多描写富贵的生活。冯词虽然也语涉金玉,但出之自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冯延巳长期身居高位,本身就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其词所写的富贵生活只需照实写来便觉真实可信;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冯延巳较之花间词人,有更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冯延巳可谓深谙此道。他的词,多能遗貌取神,略去富贵的表象而得其神理。虽然他的词中也出现了大量“画堂”、“珠帘”、“绣户”、“朱栏”、“金炉”等字眼,但其着眼点却是直写身处富贵之中的人物的精神生活和高雅情趣。如菩萨蛮: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这首词虽承袭花间词派词人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写女性的容貌,写闺阁内的陈设布置,写精美的名物,写优美的生活环境,但却是为了反衬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幽怨。最后的“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一句,竟然将无限的相思用音乐、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更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作品在感伤的情绪中又寓有高雅的气质。可见这种富贵者的“优雅的感伤”,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层次,是有别于花间词中的那些气格卑下之作的。 冯延巳词从富贵气象中流露出高雅意趣的特点还可从他另外一类化俗为雅的词中品味出来。如他的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没有简单地堆砌辞藻写声色歌舞,写富贵享乐。但前面三句描写春日里的痛饮酣歌场景,已经隐约显出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的优游富贵。而后几句词更是将眼前的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推衍至未来,表达了希求人世间的富贵享乐能永恒持久的一种愿望,一改前面几句的写实而转入写虚。在意蕴上较前三句又有着抽象和升华,其语言也因其中的象征意味而显得疏宕空灵、兴味深长。因此这首词虽然写的是世俗的追求,然而在表达上的含蓄雅致,使其能遗貌取神,引发读者去作丰富的联想。整首词化俗为雅,既写出了真富贵又写出了真性情。 冯延巳的部分“自言体”的词作,在流露出富贵气象的同时又抒写了其士大夫化的思想感情、品味趣尚和个性气质,雅化的倾向更为鲜明。他所描写的富贵闲适的优游生活与温文高雅的审美意趣使得其词格调更为高雅,风格意境也更为爽朗和明快却又不失深远悠长的韵味。 冯延巳因其上层士大夫的身份、地位,其词往往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富贵气,而又由于冯延巳词重在描写人物的内心,其词中的富贵气便往往成了他抒情的背景而深隐于词的字里行间。于是,富贵不再是外在的一种标榜,而成了其词内在的一种气质。而冯延巳词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因为有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又让这种富贵气更富有生气。这样,他词中的富贵气就较之花间词中的富贵气更为空灵雅致和高雅脱俗。 李煜在政治上庸驽无能,但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南唐后主李煜既是一个失败的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李煜是南唐国君,这一地位就决定了他的作品必然有“皇帝的富贵气象”,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不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就评论他:“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4 李煜十八岁时,与大周后结婚。大周后“通书史,善音律。”与李煜情投意合。在与大周后的幸福生活中,李煜回到艺术家纯净的内心世界,其理想中遁世生活海市蜃楼般地重新一现。此时他反映宫中生活和男女情爱的艳体词有所增加。如玉楼春便是李煜享乐生活的又一自我写照:“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嘴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三是相同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悲苦。冯延巳一生三度出任宰相,按理说手握天下兵马,足以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成绩。但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实在平庸,比如他曾说:“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李璟),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这番话,足见冯延巳政治上的平庸荒唐。一个掌管全国机要的人,却如此平庸,难怪南唐后来被灭。 虽然政治上无为,但毕竟是宰相,他的词气势磅礴,读起来让人心神荡漾。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冯延巳当上宰相后,面对国家的弱小和北宋的强大,心里不是滋味。冯延巳的这种思想,也许用叶梦得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最能表现出来:“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但在词中,是冯延巳第一次在词中表现这种生命的忧患。人生本来就短暂,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在短暂的青春期及时享受爱情的欢乐,可偏偏“别离多,欢会少”。爱情失落的苦闷中又包含着一层生命短暂的忧患,这既强化了爱情失落的苦闷,也表现出了人生的悲剧,从而丰富了词作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 愁是冯词的一大特点,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他的几首采桑子词,这个特点最为突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生忧患。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无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读冯词,也会被感动,但需要联想,需要深层的思考。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抒发冯延巳对生命有限,好景无常的伤感。梅花是无情之物,然而当寒风一起,花瓣洒落之时它却也懂得依恋枝头而无限多情。冯延巳对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他虽然锦衣玉事,但在岁月的流失中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无常。有人认为这首词,实质是写当时宋兵虎视眈眈,大兵前来,词人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颇多遗憾。但我认为,词人更多的意境是人生无奈,这好比“盛极必衰”的道理一样,他对自己的宰相生涯,以及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无法控制的无奈,体现的是人生的悲凉,并不仅仅是表现当时的国家形势。 李煜的词同样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的词分为两期,后期,李煜已成亡国之君,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上。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冯延巳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煜的词不仅是自居格调上的优美秀丽,更是蕴含了一种精深感发力量,有着动人心魄的神采。具有反省人生本质的意义,深刻抒发了人生的感悟,内涵博大深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为他人所不及。 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对于现实中的无奈和忧患,冯延巳早已有词可证。而李煜则是在975年被封违命侯后,着重作此叙述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白雨斋词话:“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正是对现实的不满,导致其在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与美酒中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忧患是因当事者发现了得失成败与自身行为的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这种责任感下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精神上开始人的自觉的表现。纵观中国文化思想史,忧患意识几乎代表了中国圣哲志士的共同心理,并逐渐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道德意识和文化情结。正可谓忧患的心态始终“笼罩着中国思想者,弥漫了整个中国文化史。”李后主作为其中的个体自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因其独特的地位,即作为一国的领袖人物,他所担当的重任要求他时刻以国家黎民为己任,而对他自身的个性而言,这种太过沉重的担当无疑又是超负荷的。这就决定了他矛盾彷徨、忧郁悲苦的思想情态,而词则成为他用以宣泄寄托这种情绪的最佳载体。 这也证明了李煜词中的忧患和悲苦,一方面是后主的个性使然;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可以说,即使李煜不在阴差阳错中成为受尽欺凌的国君,忧患与悲苦也同样会成为其作为知识阶层一员的“一种优良传统”。而南唐国渐趋衰弱的国势,政治统治岌岌可危,民生涂炭,社会凋敝的惨景,更成为李煜词忧患悲苦的又一源头。 后主虽未遁入空门,却早已被佛家思想所浸淫,从而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词中有这样的一些句子总是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境界和某种具有较强宗教感的哲学思想和心灵感悟。如“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在另一些词作中,则表现了对国破家亡深深的忏悔和痛悼思想。如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之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唐先主李昪,中主李璟都喜浮屠,而到后主李煜时则受佛教影响更深,并不惜财力扶持佛教,大兴庙宇。“佛教各宗派的学说,给予晚唐以至两宋的儒学家们的影响在于把注意力转移到内向的修养。”后主之所以如此迷信佛屠,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至深。南唐自先主始就崇信佛法,包括煜母钟氏也同样迷信佛教。后主可谓耳濡目染,岂有不信之理。其二,从后主的经历来看,虽“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童年过着优裕无忧的皇家贵族生活,但由于其儒雅懦弱的性格,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所致,以及亲眼目睹宫廷的变故,后期又饱受丧妻失子的深悲巨痛,尤其是南唐国势的岌岌可危,而他又回天乏力,也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自内心深处便异常渴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佛教所阐释的教义佛理正好迎合了他内心的需要。因此,他愈是信仰得深切,他就愈是忏悔自己的行为,也就越需要向外吐露和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在被俘入宋后,从帝王到囚徒,再没有了“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的欢悦,也没有了“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享受。甚至连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的生存权利也丧失殆尽。在剥去帝王的辉煌外衣之后,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和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自然渴望自由,希望保持人的基本的尊严和人格,但“违命侯”的极具凌辱性的封号却始终笼罩在他头上,于是只有在词中顽强地抗争,通过词来表达其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世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曾经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忏悔。于是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悲凉和悔恨;有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哀伤。在被俘入宋的途中,他还写下了凄凉的七言:“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以至于他在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写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三、王国维对冯延巳和李煜的评价分析: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和泪试严妆” 6评冯延巳词的主要风格,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句评语:“严妆”正是指出了冯延巳词于富贵华丽中的文雅的特点,“和泪”则说明了冯延巳词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的特征。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冯延巳词于端庄华丽中蕴有无限悲凉的特点。北宋期间,尤其是到了晏殊为代表的上层士大夫文人手中,词中“严妆”成分多了,而“和泪”的色彩却在渐渐减弱。同样写富贵气象,后人多了一份闲适和平和,少了一些忧患和愁苦。如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可见冯延巳的富贵词逐渐影响了后世,后代词人在冯延巳这里汲取了营养,创新了词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冯延巳可谓深谙此道。在抒发强烈的情感方面,冯延巳的词可谓是开了一代先河。 在人间词话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王国维对于作为词人的南唐后主李煜有很深的偏爱,给予了他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绥化市中医医院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益阳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6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万宝学校9大岗位招聘2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川藏工业园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人选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江市赣北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所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重庆江跳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劳务派遣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学期新起点励志奋斗青春初三毕业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临床用药解读
- 危险货物装载与卸载操作规程
- 《映山红》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五年级音乐课件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投资学英文版课件Ch 3 Securities markets
-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课件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 高速公路路政巡查记录表
- 分光光度法分析磷原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