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0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0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0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0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同步精品课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0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用时: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共25分)1.在你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你不断地努力,请你将这句话抄写到下边的田字格内。(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田字格)(2分)【答案】(2分)书写规范、美观(1分),内容积极、健康(1分)。【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7分)细细阅读这些仓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qi劲,枝干盘曲的高大松树,原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松苗儿,在与这巨人石头作斗争的同时,他们竭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他们的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qi( )劲 绚( )丽(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肃然起敬”中,“肃”的意思是 。“竭尽全力”的意思 。(2分)(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答案】(1)遒、xun(2分)(2)仓劲 苍劲(2分)(3)恭敬、用尽全部力量。(2分)(4)谁也不能否认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1分)【解析】( 1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词语的固定用法。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含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考点:理解常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句话属于滥用否定词。注意否定词的单、双数。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可删去。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 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尽管耳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b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后离开了他。c、水浒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法场被梁山好汉搭救。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这里c中应是“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史记陈涉世家岳阳楼记。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蒲松龄。d、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 初中三年,我们结识了中国文坛巨匠鲁迅,他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选择我们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2分)例句: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一幅照片,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仿句: 。( )【答案】 (2分)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社戏)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析】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 古诗文填空默写。(8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时间都去哪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4)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中的“ , 。”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析】试题分析:12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3.4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最合适的句子。小题1注意“戟”的写法。小题2注意“阙”的写法,小题3注意“残夜”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 有些人对于语文学习不太上心,认为中国学生对汉语不用学也明白,甚至对文学巨匠的作品也无从知晓。请你解读哲理,从下列三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悟出的哲理。(2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答案】事例一:(1)比喻积累可以充实丰富完善 ,告诫我们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2)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要先学好本领。(3)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劝诫人们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怀有狭隘的私欲。)【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共5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词的上阕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1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9.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爱国豪情。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晏殊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晏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答案】8.倾城(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9.d(2分)【解析】8.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关键词“观猎盛况”,人多,即是:倾城。本句是引用典故,回顾课文注释中典故的内容,了解引用典故以他人说自己的方法,从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报效这点来分析概括即可。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释】陶冶:悠闲的样子。枲:x,麻。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悉如外人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此公欲来,能容否( ) 麻枲之属 ( )11.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12.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4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14.(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3分)【答案】10.悉 ( 全,都)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容( 收留,容留)属 ( 类)11.(2分)b12.(2分)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13.(4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乃”、“无论”错译或漏译各扣1分)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如“惟”、“以”错则各扣1分)14.(3分)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项。例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故答案为b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世“乃”“无论”“计”“授”“以”“食”“耳”,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两文内容是差不多的,甲文是所学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甲文的思想内容来回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9分)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它与普通表情的区别在于,微表情持续时间很短,仅为0.040.2秒。因此,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由于微表情能够表达因外部压力而隐藏的真实的情绪,因此往往被视为重要的谎言识别有效线索。对研究微表情的科学家来说,开发一套微表情识别系统对开展微表情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002年,艾克曼开发了微表情识别训练工具(mett)。研究结果指出,经过mett训练过的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有明显提高。微表情作为谎言识别的线索一直是科研人员和媒体大众以及国防系统关注的重点,基于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mett训练程序能在1.5小时内提高个体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成绩平均提高30%40%。但是,微表情作为谎言识别线索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确定。个体微表情的表达会受到自身撒谎动机的影响:一个人越是想掩饰自身的真实情绪,其微表情就越可能暴露他的谎言。但如果是善意的、无恶意的谎言,微表情测谎的准确性就有所下降。除了和谎言的关系之外,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过程紧密相关,探知微表情的内在神经机制以及微表情的识别与表达,是微表情识别系统开发的科研价值所在。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临床医学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或其他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意图,且因为微表情具备良好的测谎仪的特点,它在司法系统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15.第段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6.第段加粗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说明理由。(2分)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人们是怎样应用微表情的。(4分)【答案】15.(3分)作比较、列数字(1分)把微表情与普通表情进行比较,(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微表情持续时间短的特点。(1分)16.(2分)不能。“往 往”表示常常、经常,表明微表情经常作为识别谎言的重要线索(1分),如果去掉就 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17.(4分)作为谎言识别的线索;开发了表情识别训练工具;探知微表情的内在神经机制以及微表情的识别与表达;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临床医学和政治选举等领域。【解析】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喝不死你,等她们嫁出去后咱们就分开,我没法想象和一个酒鬼过完下半辈子是怎样一种折磨!”母亲泪水汹涌,口气决绝。 我对他们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争吵并无兴趣。我爬起来趴在窗户上,看见三姐周鱼扛着铁锨钉耙正要出门,白亮锋利的耙钉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几乎刺痛了我的眼睛。那个大坑已经挖了好一段日子了,谁也不知道周鱼要干什么,倒是母亲给出了一个恶毒的解释:大坑是哑巴周鱼为父亲准备的,父亲随时会有喝趴的可能。“三姐,她们都说你在做一件蠢事。”我盯着周鱼的脸,语气充满了讨好和巴结,我想证实这个坑到底和父亲有没有关系。周鱼把水壶“哐当”丢在地上,张开细长的双手箍了一个圆,然后交替前伸做了一个划水的动作。“池塘”我惊叫了起来。哑巴周鱼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除了依靠长臂徒手抓鱼,几乎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大姐二姐花样翻新的裙子是那个神秘的布匹商送来的,而花裙子却没有周鱼的份。布匹商每次骑来的马通身白亮,体格健壮,那一双眼透出说不尽的温顺和悠远。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池塘蓄满了雨水,周鱼捞来一些鱼苗放入池塘,在岸边栽上塘藕、水葫芦和茭白。她甚至找来了许多木板和石块,在池塘边上搭起了一个小木屋,这一天,周鱼扛起了自己的铺盖和简单的衣物朝池塘方向走去。母亲说,“让她去吧,少了一口最好,家里没有多余的粮。”布匹商又来了拴在门口的马却不见了。两个姐姐远嫁到一个富裕的地方。在一个微雪的早晨,母亲带着我离开了家,除了一缸酒和一张字条,母亲没有再给父亲留下任何东西。那个布匹商成为了我的继父。二十年过去了,我已为人父,我想回去看看。哑巴周鱼侍奉着孤苦的父亲,日子并没有人们担心的那样艰难四季变幻的池塘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聚宝盆,足够他们维持生计。变故发生在我们离家后的第十七年,习惯了被人照料的父亲看着临水梳头的周鱼,忽然觉得应该给她说一桩亲事。父亲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周鱼已近中年,两鬓已现白发。父亲为自己的自私和疏忽而愧疚,周鱼并不配合。在父亲准备物色新的人选之际,我的三姐周鱼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周鱼的失踪几乎击垮了父亲,他形容枯槁,整日酗酒夜归,不止一次醉酒跌落池塘,奇怪的是每次都是有惊无险父亲每件衣裤的内侧早已被周鱼缝补了大块的漂浮泡沫物。 三姐周鱼去了哪里,至今还是未解开的谜。离开父亲返城前,我雇来了几个人和一台抽水机。天气再好不过,抽水机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池塘惯有的宁静。塘底的水一圈一圈瘦下去。在一阵短促的惊叫声中,人们先是看到几根类似肋骨的骨头顶着零星的水草慢慢露出水面,一具硕大的马骨骼,一半陷在淤泥里,一半向上裸露着,马头那黑洞洞的眼窟窿,填满了惊恐和绝望。18.赏析第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请找出来并说说作用。(3分)20.周鱼是怎样一个人?请作简要概括。(4分)21.文章以少年的“我”为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3分)22.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答案】18.18.(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池塘比作聚宝盆,(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周鱼利用池塘的收获来赡养孤苦父亲,维持着家庭的生计,(1分)表现了周鱼的勤劳、自强、善良、孝道。(1分)19.(3分)周鱼的善良、忠诚、爱憎与其母亲、姐姐对家庭、父亲的背叛形成鲜明对比。(1分)直抵人性,拷问良知,震撼心灵。表现了周鱼的真、善、美。(2分)20.(4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强不息,靠自挖池塘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及被母亲抛弃的好逸恶劳的父亲,是一个自尊、有爱心,因为受到歧视而自闭,有个性的卑微残疾女。21.(3分)线索人物,(1分),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与自私世故的妈妈、姐形成对比,(1分)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1分)22.(3分)解开悬念(或呼应前文)(1分)以白马死亡的静态方式揭开了布匹商的白马失踪之谜(1分)白马之死,是周鱼对母亲不忠的惩戒,也是对母亲处事不公的报复(1分)一具马骨,这个不会说话的道具,在沉静中卷起了我对那个分崩离析的家庭和周鱼生死不明现实的命运交响乐(1分),表达了对家庭伦理的沦丧,亲情撕裂的惨痛,家庭解体的残酷的批判,对周鱼自强不息、亲情相守的歌颂与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答对3点即可)【解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试题分析:注意从人性之间找出对比,注意通过对比,衬托出三姐周鱼的勤劳、善良等优良品质。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总结即可。语言上:哑巴,说明她是一个残疾人。动作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从对比衬托中可以看出是一个自尊、有爱心的人。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试题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一般是:文章的线索,用第一人称更亲切,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当然,“我”有可能是主角,也有可能是第三方,结合本文具体分析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2015江苏淮安)作文(共50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i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