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 湖明小学.doc_第1页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 湖明小学.doc_第2页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 湖明小学.doc_第3页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 湖明小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人物 大智慧 人物描写浅谈思明区湖明小学 陈荣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可能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想很重要的是这个人物一定要有鲜明的特点。何谓“鲜明”?我认为就是独特、突出。而独特、突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在实际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语言苍白,动作情节简单,人物没有思想。而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发现他们身边并不缺少鲜活的人物形象,却无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清楚。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把普通的人、身边的人写好,使他(她)变得鲜活,栩栩如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人物“立”起来,这里蕴含着把“小”人物变鲜活的大智慧。一、让人物“活”起来言为心声,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如见其人”了。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人物就能“活”起来。如在教学课文桥时,为了感悟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汉沉稳与大公无私的品质,我引导学生抓住老汉说的这几句话来体会:“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包含了几个要求,请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当老汉从撤退的群众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时,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个人说话时凶得像只豹子是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什么?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这些精彩的语言描写,就能深刻感悟到老汉身为一个老共产党员那种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再看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当王熙凤为林黛玉的不幸遭遇假装难过时,贾母要她不要再提往事,她马上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转悲为喜”这个词,来体会王熙凤说这句话时在情感上的快速转换,从“一心都在他身上了,该打,该打”的言语中体会王熙凤的阿谀奉承,这样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特点就跃然纸上,人物仿佛就站在学生的面前,惟妙惟肖,学生一下子就被王熙凤这鲜活的形象吸引住了。通过对文本中语言描写的学习,再指导学生将这样的阅读收获运用到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唾手可得,需要通过艰辛的提炼才行。例如在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有关抄作业的对话描写:小泽问丽丽:“丽丽,把你的语文作业借我抄一下。” “不行。”“哎呦,为什么?你也太过分了!”这样的语言描写显然是十分苍白的,人物形象怎么会鲜活呢?于是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说话时的心态,人物的语言要有个性,要吸引人进行修改。学生改后为:“丽丽,把你的语文作业给我模拟模拟。”小泽拍着前面的邻居轻声细语。“不行,你又想偷懒。佛海无涯,回头是岸。”“哎呦,我的老大姐,昨天我为咱班足球队加油助威,连喉咙也要喊破了,弄个天昏地暗才回家,才有这样的下场”当读到“模拟模拟、佛海无涯、回头是岸、老大姐、下场”这些词语时,大家都忍不住会心一笑,两人的对话中透着幽默,让人还想再读几遍。这样的语言描写不但做到个性化,而且还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段精彩、成功的对话描写。由此可见,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二、让人物“动”起来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动得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才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动”起来。那么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描写人物的动作要具体,要写出连贯的动作,不能抽象、笼统。孩子之所以认为动作难写,是因为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即便观察到了,也很难描写,因此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我们就会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对人物动作描写笼统、空洞。其实,这这种写作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不同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其中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进行叙述,就能把人物写具体。例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他给爷爷写信时的动作来品味:“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个片段里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1、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2、然后他抓抓脑袋;3、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可以用“想、蘸、写、抓、添”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位学生这样写自己放学时饥肠辘辘回家吃饭的情节:“放学回家,我把书包一扔,马上大口地吃起来”。这样写,不连贯,太笼统,因而不具体。我指导学生抓住放学和吃饭时的动作来写,学生修改为:“我一步并作两步地冲进家门,书包往沙发一扔,也不管手脏不脏,俯下身子,抓起筷子,端起碗,张开大嘴就大嚼起来。”这里的“冲进、扔、俯下、抓起,端起、张开等一系列连贯动作把饥饿的吃相具体描绘出来,因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其次,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准确恰当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如在教学刷子李时,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来体会:“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从 “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描写体会刷子李刷墙动作是那样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抓住“悠然”体会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摆来摆去,通过这些动作描写,感悟“刷子李”技艺高超。再来看一个例子,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展现的效果也不同。 在课文彩色的翅膀中描写战士们吃经过仔仔细细地授粉、浇水、施肥才结出的宝石岛上的第一个小瓜时这样写到:“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捏起、 端详、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的” 写出了战士们对自己劳动果实的珍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再看学生的这段描写:“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同样是吃瓜,动词换成了“抓起、塞,吮着、嚼着、咽着”,刻画的却是妹妹的“馋猫”样。所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这样人物也就如老舍先生所说,能够“动”得起来。三、让人物“立”起来一个人“活”了,“动”了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吗?显然不是。要用文字将一个人鲜活地展现在眼前,还必须赋予他(她)灵魂,让他有思想,这样人物才能“立”起来。当然,要展现一个人的思想,这就涉及到人物的心理描写。所谓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写好心理活动呢? 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文本和习作练习中来领悟。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边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怎样让学生学习这段心理描写呢?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绷得紧紧的”,体会作者此时心里的紧张程度。而导致这种紧张程度的原因又是什么?正是作者此时心理所想的:“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种心理活动的刻画又导致作者出现以下的动作行为“我忍不住不看”、“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以及心理行为“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样“我”的痛苦就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人物也就“立”了起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人物描写方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就会越来越具体。学生在作文初稿中曾经这样写等待考试的心理活动:“我呆呆的坐在位置上,怎么还不考试?我心里想。大家有说有笑,难道他们那么有信心?”显然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没有层次。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坐在位置上发呆会是什么感受?其他人的说笑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此时自己心里又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于是学生这样改:“就要考试了,我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哼着小曲,耳朵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信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显然经过修改,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就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人物也就“立”了起来。可见,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