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脉学的总结范文.doc_第1页
2019年脉学的总结范文.doc_第2页
2019年脉学的总结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学的总结范文 中医脉学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相传是由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所创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在战国秦汉年间也被公认为脉学的鼻祖。在马王堆帛书中也有古代论述脉诊的专书脉法,可惜由于残损严重,已难以辨识。到了汉代之后,脉学已经非常流行。据史记记载,仓公淳于意从其老师公乘阳庆那里接受了传自黄帝、扁鹊的“脉书上下经”,因而掌握了诊脉法的要领。在他向汉文帝陈述的25例诊籍里,曾多次引用脉法的原文。不过,这一时期的脉学文献大多已经散佚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一些只言片语的零星记载。 王叔和像 内经在成书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脉学素材,论及四十多种脉象,分别阐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四时五脏脉”特别重视。而三部九候诊脉法则是内经中讨论的主要内容。难经是将内经脉学资料系统化的一次尝试,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则是对内经曾提出的“寸口脉法”有所发展,明确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系统论述了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并具体描述了正常和异常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难经舍弃了内经中复杂的“三部九候”全身遍诊法,而代之以简便易行的“独取寸口”法,是脉学的一大进步,为后世普遍推行寸口诊脉法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时期,中医脉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三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有很多创见,是中医脉诊的奠基之作。 脉经全书共10卷,98篇,约10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其作者王叔和生卒年代缺乏具体记载,相关生平事迹很少,仅知其曾做过晋太医令,当为魏晋时人。王叔和是一代名医,对医学贡献甚多,曾编次伤寒论使仲景之学得以大行于世,但脉经的撰写则是他更加突出的贡献。 脉经书影(明医统正脉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 脉经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二十四脉的确立。中医对脉象的描述在内经中就已经有了许多记载,曾出现四十多种不同的脉象,伤寒论中也有二、三十种不同的脉。但是,这些脉象都缺乏明确的指下标准,没有明确的概念,也常易混淆。脉经首次系统的论述了各种脉象,总结并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为脉象的鉴别确立了标准,使之规范化。此后,历代中医著述中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范畴。 对于不同脉象的临床意义,脉经也做了大量论述。除对脉象主病进行原则性概括,如“迟则为寒”、“缓则为虚”、“涩则少血”等内容外,王叔和还结合病证、病机、治疗等内容对脉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性总结,这不但反映出当时的脉学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时至今日这些宝贵的资料仍然在临床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脉经还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在开篇提到二十四种脉象后,紧接着就提出了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伏、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八组相类脉,提示学者须注意脉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对后世辨脉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宋代施发察病指南所载之33种脉象图 在汉代以前,切脉的方法主要是全身遍诊法,东汉之后,自难经首倡诊脉“独取寸口”法后,患者与医生都感到方便,十分盛行。但由于难经并未解决寸口切脉的寸、关、尺分部等关键问题,诊断的质量尚难得到保证。因而,当时很多医生仍然主张使用遍诊法,如张仲景就仍然推崇人迎、寸口、趺阳全身三部脉法,反对当时“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的风气。有鉴于此,脉经在难经的基础上发展了寸、关、尺三部脉法,提出:“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天地人也”,这是最早的寸口三部九候脉法之说。同时,脉经还确立了寸口左右六脉分配脏腑之说,提出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