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doc_第1页
(备课精选)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doc_第2页
(备课精选)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doc_第3页
(备课精选)高中地理 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2.掌握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及世界不同地区的主要灾种。一、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造成各种自然灾害的_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_和_上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2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包括_、_、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_、灾害造成的_等方面。自然灾害损失程度指标一是_,二是_。3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发达的地区,_严重,_较低;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_较大。4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呈_趋势。二、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地区主要灾害特点东亚重大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以_等造成的损失较大东南亚和大洋洲_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西亚和北非_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最严重南亚经常发生人员伤亡惨重的重大灾害,_是主要灾害种类欧洲以_影响的人数最多,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最多西非和东非_的危害最严重南部非洲_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北美洲_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南美洲_是对社会和经济破坏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因素1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d很难确定考查点2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2下列关于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的损失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b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在增加,相对损失在减少c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的次数在不断减少d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越来越多考查点3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3有关世界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地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多大差异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非洲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和寒潮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46题。4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a印尼、中国 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 d孟加拉国、韩国5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a非洲、西亚 b南美、中亚c中欧、西亚 d南亚、北美6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方法技巧练方法图示法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下列地区发生相同强度的旱灾,相对损失大的是()a西非 b北非c欧洲 d北美方法技巧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如图所示: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b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没有影响c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相同的d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地方,灾害损失程度一定相同2读“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次数(次)1 1101 9872 7422 935死亡人数(万)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 3102 0406 2906 550灾害的强度减小了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a bc d3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因为()a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b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c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不同4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许多自然灾害中分布在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a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带b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c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d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56题。5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a3、4月 b5、6月c7、8月 d9、10月6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据此完成78题。7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a广泛性 b区域性c频繁性 d不可避免性8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位于板块内陆,以平原地形为主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地处温带大陆的西岸a b c d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知识清单成灾强度时间空间受灾人口受灾面积损毁程度经济损失绝对数量相对数量灾害绝对损失相对损失相对损失上升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洪水和地震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洪水和地震干旱和流行病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洪水基础达标练1c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减灾防灾投入大则抗灾能力强,从而大大降低了灾害危害程度。2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造成的绝对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人员伤亡越来越少。3a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地域差异取决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由于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条件的不同,使得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产生的损失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4b5.a6.c印尼、日本、韩国均为岛国或半岛国家,岛国与半岛国家河流通常具有短小流急的特征,因此不易形成洪涝,中国东部地区与印度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在河流中下游的滨海沿河平原,易形成洪涝灾害。非洲、西亚旱灾突出。日本、菲律宾、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方法技巧练a综合提升1a2c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灾害次数逐渐增多,但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说明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故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以来,灾害损失逐渐上升,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灾害强度逐渐加强,故项正确。3c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地域差异取决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方面的差异。4d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带有两条: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灾害带,二是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灾害带。5c6.a江南丘陵地区6月份的梅雨季节正好是早稻抽穗的时候,由于光合作用不足而灌溉水过量导致稻穗灌浆不足,颗粒不饱满,7、8月份的伏旱又使刚种下的晚稻灌溉不足。副高前缘的雨带7、8月份移至华北地区,此时副高正好控制江淮一带,形成干热少雨的天气。7b8.a第7题,材料中主要说明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即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第8题,西欧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使其地震、滑坡、山崩等地质灾害较少;常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气自然变异少,降水稳定,气象灾害少;平原地形,地面受重力作用小。9(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3)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灾害强度越大,灾害的次数越多,经济损失越大;反之,危害程度越低。若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重;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危害程度轻。119601969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少,19801988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多。2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是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