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表现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以_、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_;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_,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_;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_灾害;东南沿海多台风和_等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次之;西部_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_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_。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_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_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考查点2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2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海灾害带基本没有地震灾害b沿江灾害带以寒潮灾害最多c山前灾害带多冰雹灾害d滑坡、泥石流只分布在沿江灾害带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考查点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4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方法技巧练方法列表法记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有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季风区以旱涝、盐碱化、地震等灾害为主b西北干旱区以干旱、风沙、盐碱化等灾害为主c青藏高寒区以低温冻害、盐渍化灾害为主d全国灾害损失的1/3发生在沿海地区 方法技巧地区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青藏地区自然灾害干旱旱涝、寒潮、地震暴雨、洪涝、伏旱台风、风暴潮地震低温冻害、冰雪灾害多发季节春秋春夏、冬半年夏秋夏秋季全年冬春季成因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风强弱、强冷空气入侵、地壳运动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副高热带气旋强烈发展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干燥主要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农作物受冻害,大风、大雪造成各种破坏淹没农田和房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的破坏,阻断交通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牧业受冻害影响,牲畜掉膘或死亡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a种类多 b频率高c分布范围广 d地域差异小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23题。2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汇处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a地形复杂 b气候多变c自然灾害多发 d人口密集读下图,完成45题。4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造成的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5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水热条件好 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6下表为我国近50年来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的气象灾害,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类型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次数7.5 5.8 6.92.8a.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广b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c说明我国自然灾害频率高d说明我国自然灾害低于世界平均值下图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岛屿的名称是()a海南岛 b台湾岛c马达加斯加岛 d夏威夷岛8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a寒潮、洪涝 b地震、洪涝c台风、地震 d干旱、台风9近几年该岛屿多次出现给人们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地震 c台风 d霜冻题号123456789答案二、综合题10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和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材料二据统计,图中a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较多。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有178万亩。(1)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2)甲、乙两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3)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5)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答案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知识清单洪涝高于干旱干旱地震冰雪风暴潮生态系统周期自然灾害带沿海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前基础达标练1b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全球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受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异明显。我国划分为三大灾害带,即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和山前灾害带。2c3a由图可知该地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4d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方法技巧练b综合提升1d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强度、频率东中西差异大。2d3.c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说明此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4a5.c2002年初春,黄河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主要是由于黄河凌汛造成的。q地区为宁夏平原,气候干燥,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黄河水为灌溉水源。6c7.b8.c9.b10(1)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2)气候因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在甲、乙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原因: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3)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4)退耕还林,制止陡坡开荒;在缓坡处修筑梯田等。(5)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解析图中甲、乙两河分别是长江和淮河,两河由于中下游都是地势低平的地区,排水不畅,且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旱涝灾害。a省为安徽省,南部、西部为低山丘陵区,该地区降水丰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素质训练预案
- 油田污水回收利用方案
- 业务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 202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威海市分行招聘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浙江绍兴市疾控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书籍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 仪表工业智能化规划方案
- 网络推广新思路与方法
- 农业绿色发展总结
- 2025下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单位招聘(239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护理课件
- 医疗质量 岗前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北省公务员公开遴选笔试试题及答案(综合类)
- 抗过敏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电子产品出厂质量验收标准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生产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公共机构建筑能源审计和能耗基准值技术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2025-2026学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廉政知识竞赛答题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