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城煤矿专项应急救援预案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顶板事故的类型顶板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煤矿井下掘进、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采场顶板、底板情况及活动规律不够清楚;二是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常见的顶板事故一般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切顶事故(包括直接顶和基本顶运动造成的推垮型事故和压垮型事故)。1.2顶板事故的危害程度及易发生的时期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灾害之一。顶板事故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产量降低、材料消耗增加等后果,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顶板事故按季节来分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雨季;按易发生地点分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在临近断层、褶曲轴部等特殊构造带或者巷道的三岔门、四岔门处、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综放工作面安装、撤除期间也是顶板事故多发期。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2.2坚持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2.3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2.4坚持自救互救的原则2.5事故损失控制最小化原则2.6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2.7坚持通讯畅通的原则2.8坚持高效协调的原则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矿成立重特大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总指挥:矿长、书记副总指挥: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成员: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生产技术科、安全科、开拓工区、通防工区、运输工区、运转工区、救护队、物资采购科、物资管理科、工会办公室、政工科、物业公司、企管办、保卫科等单位部门负责人。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指挥部职责3.2.1.1重特大顶板事故发生后,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3.2.1.2决定成立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部;3.2.1.3批准或调整现场抢救方案3.2.1.4负责组织矿井重特大顶板事件的应急救援演练,督查各采掘区队的应急救援演练;3.2.1.5根据事态的发展,决定是否请求救助;3.2.1.6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信、后勤等工作。3.3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及其成员职责3.3.1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部职责及时到达事故单位统一部署协调事故抢险救灾和人员抢救工作。总指挥部下设现场抢险及督察、抢险救护、抢险救灾设施供应、抢险救灾顶板灾情分析、抢险救灾调度、抢险救灾保卫、抢险救灾医疗、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九个专业组。3.3.2现场抢险及督察组(由各安全生产科室人员组成)3.3.2.1 24小时跟班督察抢险救灾工作落实;3.3.2.2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3.3.2.3及时向抢险调度室汇报现场进展情况。3.3.3抢险救护组(救护队、生产技术科、通防工区等)负责按照抢救方案组织现场的探险、紧急抢险和救援行动;对各抢险路线、工作地点围岩及支护状况、气体进行监测与分析;协调通风部门为抢救事故地点提供通风保障;按照总指挥命令负责向邻近矿山救护队求援联络。3.4抢险救灾设施供应组(生产技术科、物资采购科、物资管理科、物业公司)3.4.1负责处理组织冒顶物资的储备,为事故单位提供应急救援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3.4.2协助事故单位制定处理冒顶抢救方案;3.4.3根据需要负责矿内部冒顶事故所需的材料、工具及人员的协调。3.5、抢险救灾顶板灾情分析组(由总工及生产技术科等人员组成)3.5.1负责进行顶板灾害原因分析;3.5.2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顶板冒落地点的相关资料;3.5.3协助事故单位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3.5.4及时进行顶板观测,排矸(煤)及架棚等工作量的统计;3.5.5对照图纸和现场分析查找抢险各条线路;3.5.6对照图纸和现场分析查找人员可能避难地点;3.5.7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处理冒顶的方案和建议。3.6抢险救灾调度组3.6.1根据总指挥部安排协助编制、发布现场抢险救灾方案和调整方案;3.6.2制定并发布抢险救灾各项制度;3.6.3落实并调度指挥部碰头会、调度会议安排的全部工作;3.6.4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3.6.5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协调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3.6.6按时调度现场出煤(矸)、清理、运输、顶板维护等抢险工作进展情况;3.6.7根据抢险工作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调度内容和各类调度记录表格;3.6.8及时填绘抢险救灾工作形象进度图表;3.6.9安排抢险救灾具体工作,并保证责任落实;3.6.10及时统计汇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3.6.11统计、汇总人员出勤、设备材料投入、灾情分析等资料;3.6.12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3.6.13按照“快、准、靠、灵”的要求,实行精细化快捷调度;3.6.14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调度工作效率,建立调度工作电子档案;3.6.15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3.6.16组织分析任务不落实的原因;3.6.17及时安排落实抢险地点的电话安装工作;3.6.18及时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3.7抢险救灾保卫组(保卫科、物业公司等):负责保证抢险救灾物资运输、救护车等路线交通畅通和矿区治安。3.8抢险救灾医疗组(阳城门诊部):负责调集药品和医护人员等,并指导组织现场抢救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及时进行现场急救;组织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与治疗。3.9事故调查组(安全科等)组织或协调对事故的调查工作。3.10善后处理组(政工科、工会办公室等):协助事故单位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4、现场指挥部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一旦灾害发生,由专业部门负责人任现场抢救总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现场制定抢救方案,指挥现场抢救,负责井上下的联系工作。5、矿各科室、各专业要积极协助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四、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1.1采煤专业顶板管理方面主要危险源:1.1.1 1306、1307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1.1.2 1306、1307综采工作面安装。1.1.3 1305、1306综采工作面回撤。2、预警行动2.1顶板事故征兆2.1.1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的预兆2.1.1.1响声2.1.1.2掉渣2.1.1.3片帮2.1.1.4裂缝2.1.1.5离层2.1.1.6漏顶2.1.1.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2.1.1.8顶板的淋水量增大。2.2工作面大面积冒顶的预兆2.2.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掉渣,顶板的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2.2.2煤帮的预兆: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2.2.3支架(柱)的预兆:使用木支柱,支柱大量被压弯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响声,支柱“破顶”、“钻底”,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响声。或工作面支柱整体向一侧倾斜。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顶梁水平销被弹出或挤出。2.2.4瓦斯涌水的预兆:含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加。3、预警责任3.1根据采掘区队的工作特点及我矿目前的具体情况,各区队具体责任范围:3.1.1综采工区负责工作面的顶板管理。3.1.2准备工区负责安装撤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3.1.3各掘进区队负责本单位正在施工的巷道或没有办理移交的巷道的顶板管理。3.2安全科牵头组织,负责每周一次的专项顶板检查,每月20日前组织一次全矿范围内的顶板排查,对顶板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方案和措施,并限期整改,督促落实并实行跟踪管理。4、预警行动信息发布程序4.1一旦施工地点发现重特大顶板事故,工作面跟班副区长、安监员、班组长必须及时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单位和个人在第一时间向矿调度汇报,调度室立即向矿领导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及事故简况、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已采取的措施,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协助预防及处理的有关事宜等,同时向本单位汇报,由区队长、技术员执行顶板处理措施。4.2矿调度室接到矿井重特大顶板事故预警汇报后,应立即向当日调度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汇报。4.3当日调度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根据预警汇报情况,立即向矿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汇报。4.4矿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人员现场会诊,采取措施。5、信息报告程序5.1一旦施工地点发生重特大顶板事故,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立即向矿领导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性质的初步判断,抢救处理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协助抢救及处理的有关事宜等。同时向本单位汇报,由区队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5.2事故汇报电话。施工地点设有电话,有紧急按钮,可24小时和调度室联系,现场人员及时向调度室汇报。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6.1.1响应级别:遇难3人以下启动矿预案,遇难3人以上(含3人)启动集团公司预案。6.1.2矿井发生顶板事故后,矿长应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救援。6.2响应程序6.2.1矿调度室接到矿井重特大顶板事故汇报后,应立即向当日调度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汇报。6.2.2当日调度值班领导、调度主任根据事故汇报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汇报。6.2.3总指挥决定启动矿井重特大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后,立即向调度室下达启动预案命令。6.3处置措施6.3.1调度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按照阳城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中“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话通知顺序”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室集合。6.3.2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室后,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成立现场抢险救灾专业组,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6.3.3抢救事故前,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6.3.4抢救遇险人员时,首先应通过电话、喊话或敲打管子等物体与遇险人员取得联系,探明冒顶范围和被埋压人数及位置。6.3.5处理冒顶前,必须先恢复冒顶区域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堵压人员处输送新鲜空气,并把后路和顶板清理维护好,保证后路畅通、安全。6.3.6处理冒顶前,必须坚持由外向里、逐步进行的原则,要排查冒顶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加固,确保在抢救中不会再次冒落;另外要对后路进行找顶加固,保障退出时的安全。6.3.7处理冒顶区的方法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如冒顶严重无法通过时,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抢救人员。若遇险者被碎煤矸所埋,清理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不可用镐刨的方法扒人;若遇险者被煤岩块压住,应用千斤顶或液压起重器等工具把煤、岩块抬起,绝不可用锤砸的方法破岩(煤),使遇险人员近一步受到伤害。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用木棍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6.3.8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进行施工,行动中必须保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防止灾情扩大,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6.3.9事故单位在抢救过程有困难时,指挥部可抽调其他单位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力量,进行紧急增援。6.3.10医疗救护组要安排到达井下事故现场附近,对抢救出的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或护送重伤人员上井救治。6.3.11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性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并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即(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伤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6.3.12扩大应急如事故不能达到及时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时,由总指挥部决定请求外援。6.3.13应急恢复在全部被埋人员救出后,要清点现场人数,抢救人员撤离事故现场。6.3.14应急结束6.3.15总指挥下达应急结束命令,事故抢救人员返回原单位。6.3.16专业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工区协助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汇报。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要求全矿各采掘单位按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要求在井下指定地点存放一定数量应急救灾工具和材料。如圆木、顶梁、手镐、千斤顶、撬棍、铁锨等,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随用随取。矿井突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各类水灾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治水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矿2009年生产计划及防治水计划编制了矿井水灾应急救援预案,以确保2009年的安全生产。一、 组织管理为确保2009年度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效落实,矿成立了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查矿井防治水方案,督促检查防治水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防治水工程的施工验收。组 长:李取生副组长:徐方举、范高贤、吴佃生、刘向强、张新华、吴德金、薄夫利成 员:丁希阳、杨云峰、李居桥、张广标、陈杰、薛超、胡荣顶、孙磊、马冲、郝宗庆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技术科,丁希阳兼任办公室主任,生产技术科、调度室、机电科技术科、安全科、物质采购科、物资管理科、物业服务公司等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防治水隐患的排查、计划的实施以及人员抢救等。矿井水灾发生时,矿成立救灾指挥部。救灾指挥部设在调度室,指挥部成员为防治水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组长为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指挥救灾。二、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含水层与隔水层井田内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此为第四系砂砾层、上石盒子组底部“奎山砂岩”、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山西组3煤层顶底板砂岩、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十一灰及奥陶系灰岩。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是开采3煤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三灰是间接充水含水层;十下灰、十一灰为开采16上、17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真正对开采16煤、17煤造成威胁的是下伏区域性强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各含水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Q)井田内钻孔揭露厚度197.30337.10m,平均250.00m。结合地震资料,第四系松散层厚度150350m,一般厚度250m。北薄南厚,往北、西北和东北方向井田边界处厚150m,往南逐渐增厚,茫庄、东孙庄、袁口乡附近最厚达350m。依据岩性组合及含隔水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上、中、下三组。上组:底板埋深115.90240.05m,平均厚度147.00m。由粉砂、细砂和粘土、粉质粘土组成。含水砂层较发育,有922层,平均14层,总厚度77.77m。含水砂层与粘土隔水层厚度比1.12,上组含水层具中等富水性,地下水埋藏特征为潜水或弱承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水位随季节变化。井田内枯季潜水位埋深11.2011.27m。收集到唐阳矿第四系浅部含水层的水质资料,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0.2980.405g/L。中组:底板埋深153.80298.50m,平均214.00m,中组平均厚度67.00m,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夹粘土质砂和含粘土砂。含水砂层和粘土隔水层厚度比为0.45,含水砂层不发育,中组为相对隔水层组。下组:底板埋深197.30337.10m,平均厚度36.00m。由含粘土砂、粘土质砂砾及含砾粘土、粉质粘土组成。含隔水层厚度比0.78,含水层富水性弱,Y84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233 L/sm,水位标高+30.530m,渗透系数0.00871m/d。井田的中部和西部,在第四系底部普遍有一层粘土和粉质粘土分布,厚度2.614.6m,平均7.05m。这一部分正好处于煤系地层的露头区,有效地隔绝了第四系下组含水层对基岩含水层的直接补给。但在井田的中深部,第四系底部含水砂砾层呈条带状分布,自Y01号到Y44号孔,呈NW向;在Y63、Y64号孔处折向西南,直至Y162号孔,呈SW向伸展,似显示为第四纪早期的古河道沉积。一般认为矿区内分布有厚度大于5m稳定的弱隔水层,就能有效地阻挡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入渗。韩岗井田内第四系松散层中均有多层稳定的粘土隔水层,据钻孔揭露,第四系单层厚度大于5m的粘土层有411层,一般7层,其中每孔总有一层最厚的粘土层或砂质粘土层,层厚度达9.588.60m,平均25.98m,而且大都分布100m以深的中、下组内,这就有效地隔绝了地表水、大气降水对基岩含水层的直接补给,也隔绝了第四系松散层上、中、下各组之间的水力联系。(2)、上石盒子组(P2s)井田内19个钻孔揭露,厚0455.00m.由杂色泥岩、灰色粉砂岩隔水层与灰绿色细砂岩含水层组成,砂岩含水层127层,平均砂泥岩厚度比为0.53,底部有一至三层,俗称 “奎山砂岩”的中细粒砂岩、中粗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厚度2.8025.65m,平均10.17m。钻孔的简易水文消耗量为0.020.42m3/h,Y63号孔于孔深387.35389.50m、Y104号孔于孔深556.95597.45m、Y123号孔于孔深636.30637.69m的奎山砂岩段发生漏水,漏失量为2.815.0 m3/h。采取加稠泥浆即能堵漏。“奎山砂岩”为弱含水层,距3煤层平均278m,一般不会对3煤层开采产生直接影响。(3)、下石盒子组(P1x)厚0226.00m,上部以厚层杂色泥岩,灰绿色、灰紫色粉砂岩为主,间夹中细粒砂岩。下部浅灰色中粗粒砂岩、中厚层杂色泥岩,灰至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全组砂岩含水层与泥岩、粉砂岩隔水层不等距相间,砂岩含水层10层左右,砂泥岩厚度比0.53,井田内 Y22号孔775.41777.58m漏水,漏失量10.2 m3/h,稠泥浆较易封堵。下石盒子组底部有一至二层分选性较差,灰至灰绿色中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分界砂岩),厚1.2717.50m,平均5.29m,简易水文消耗量0.010.12 m3/h,该组砂岩属弱含水裂隙含水层。分界砂岩下距3煤层42.7392.43m,平均65.00m。开采山西组3煤层,综采一次性全放顶时,导水裂隙带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段最终有可能延伸到分界砂岩,但因富水性极弱,不会对煤层开采增加多少水量。(4)、山西组(P1s)厚66.00110.00m,平均92.00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砂岩含水层与泥岩粉砂岩隔水层相间,全组砂岩一般6层,砂岩、泥岩厚度比0.54。Y143号孔在孔深713.45720.80m漏水,漏失量1.115 m3/h。对3煤层开采有影响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3煤顶板砂岩段,统计3煤层顶部80m以内的砂岩层分布,一般312层,平均6层,总厚度13.8048.10m,平均总厚度31.69m。简易水文消耗量除Y6-4、Y143号孔漏水外,一般为0.020.30 m3/h。井田内Y62、Y142两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6590.0324L/sm。水位标高为28.4930.52m,平均渗透系数0.0420.159m/d。水质类型:重碳酸盐氯化物钠型水。对抽水试验三个降深点的Q=f(s)曲线进行分析,属于幂函数曲线型,反映了山西组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性弱,有一定的动储量,但补给较差。(5)太原组(C3t)厚度160.00175.00m,平均165.00m,由多层薄层石灰岩溶隙含水层,细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粉砂岩、粘土岩隔水层以及多层薄煤层组成。灰岩7层,平均总厚度14.56m,占本组厚度的9%。有1孔漏水,漏水孔能见率7%,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岩比0.1。在煤系地层竖直剖面上为相对富水的含水岩组,其中对开采3煤、16煤、17煤有影响是三层灰岩、十下层灰岩和十一层灰岩。三层灰岩厚2.215.00m,平均4.01m,除1孔漏水外,简易水文消耗量0.020.63 m3/h。石灰岩(三)富水性不均一,Y82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121L/sm,水位标高13.44m,重碳酸盐、氯化物钠型水,矿化度0.53g/L。三层灰岩距3煤层49.0058.00m,平均54.00m,其间含水层不发育,含隔水层厚度比0.180.43,平均0.29m,简易水文消耗量0.020.26 m3/h。在正常间距下,不会对开采3煤层造成底鼓突水。但在矿井生产初期,三灰水水压较大,-750m开采水平时达7.8MPa,当断层使三灰与煤层间距缩小,且岩体不完整,岩石破碎强度低,就有可能对3煤层开采造成突水。十下灰和十一灰分别是16煤和17煤的顶板。十下灰平均厚度5.50m,简易水文消耗量0.010.72 m3/h。十一层灰岩平均厚度1.26m,简易水文消耗量0.010.06 m3/h。这两层灰岩富水性均为弱较弱,本身在开采16煤、17煤时充水影响不大,真正对开采16煤、17煤造成威胁的是下伏区域性强含水层奥陶系灰岩。(6)、本溪组(C2b)厚度25.0030.00m,本井田7孔揭露。上部为薄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泥岩、粘土岩、铁质泥岩。钻孔简易水文消耗量00.12m3/h,井田内未见漏水钻孔,结合区域资料,正常情况下,本溪组可视为相对隔水层段。(7)、奥陶系中统(O2)中厚层状石灰岩,4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48.49m。奥陶系灰岩是区域性强含水层,但富水性不均一。井田内Y41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275 L/sm,水位标高29.46m,平均渗透系数0.790 m/d,水质类型为硫酸盐、氯化物钙、镁、钠型水。矿化度3.512 g/L。水质分析资料表明,本井田奥陶系水为中等矿化质的咸水,硫酸根含量达1.32 g/L,反映了奥陶系水补给不畅,径流滞缓的特征。2、断层导水性断层导水性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是断层的性质、落差、断距大小,断层带的物质组成、破碎程度及胶结状态;其次是断层两盘的岩性,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水头值的大小;另外,采掘活动也能改变断层的导水性。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地震解释断层124条,地质综合采用67条,其中落差大于50m的45条,落差小于50m的22条。按断层的走向可分为三组,NE向、NW向及EW向,其中NE向最为发育,如井田内的F1、季庄断层、阳城坝断层,延展距离长,落差大。根据区域性的断层力学特征,NE、NW走向的断层多为压扭性或张扭性,而压性、压扭性断层往往具有阻水性质,张扭性断层虽具有导水性质,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断层两盘的岩性。在已竣工的钻孔中,有12孔揭露断层,断点18处,破碎带宽度不明显,为043.70m,断点上下层位表现出的断层落差8210m,均未发现在断点处漏水,简易水文消耗量0.010.08 m3/h。但从勘探地质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断层呈阶梯状同向排列时,位于断层上盘的3煤层就与下盘的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相接近或对口接触。当断层相向及相背组合成地堑或地垒时,位于地堑内的3煤层及位于地垒外侧的3煤层,在断层落差大于50m时,其与煤层对口相接的即为太原组灰岩或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井田内钻孔揭露的断层,断点处富水性弱,但当开采煤层与太原组灰岩或奥陶系灰岩对口及接近时,有可能突水,井下采掘时,邻近断层应施工超前探钻,并注意留设安全防水煤柱。3、地下水动态特征韩岗井田在地貌上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38.141.60m,井田周围地表水系主要有泉河、汶河、流运河等自北东流向南西,注入京杭大运河,地面较大的水体还有东平湖,与井田内的阳城坝镇相距仅16km,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输水干线途径南四湖、济宁地区运河段、东平湖、北达天津,年抽长江水能力达126亿m3。工程竣工后,输水干线将成为井田西侧重要地表水体。井田范围内有湖东大坝斜贯井田西北部,坝东侧为湖东排水沟,在张坝口村折向东南,汇入排渗河,井田中部和南部有安流渠和唐河排水沟自东向西均注入排渗河。据济宁地区气象资料,该地年降水量411.501186.00mm,平均701.90mm,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井田内第四系厚度250m左右,有多层粘土隔水层分布,其中下部有4层以上厚度大于5m的稳定粘土隔水层分布,第四系中组为相对隔水层组,而且第四系底部,在井田中部和西部均为粘土和粉质粘土。据此,地表水、大气降水和第四系上组含水层的地下水不能直接补给基岩含水层,第四系下组砂层水也不能直接补给煤层露头。井田共完成五次抽水,其水位标高、水化学特征见表。孔 号层 位水位标高(m)矿 化 度(g/l)水质类型Y84Q下组30.530.696SLNY142P1s3煤顶底板砂岩30.521.130HLNY62P1s3煤顶板砂岩28.490.48HLNY82C3t石灰岩(三)13.440.53HLNY42O2石灰岩29.463.512SLCMN注: HLN重碳酸氯化物钠型水,SLN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SLCMN硫酸盐氯化物钙镁钠型水。由上表可以看出:水质类型具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带特征,基岩地下水水质从重碳酸盐氯化物到硫酸盐氯化物型,说明基岩含水层地下水由上往下径流更加滞缓,交替愈加不畅,地下水已基本上处于滞流状态。另外除去三灰水位偏低外,第四系下组砂层水,3煤层顶板砂岩水与奥陶系灰岩水的水位标高在28.4930.53m之间,都比较接近,这与其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井田在区域上是一个半开放的块段,上述含水层赋存较深,又远离补给区及径流区,周边无生产矿井排水、地下水通过基岩风化带或各含水层之间越流入渗,以及不同的含水层由于断层造成对口相接,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已基本上处于平衡静止状态。由于井田内断层较发育,纵横斜交,相切成多个条块,断层既使各含水层对口相接,但又使各含水层分布不连续,径流受阻,基岩风化带就成为各含水层之间形成水力联系的共用通道。井田内有18个钻孔记录了基岩风化带的深度,风化带的岩性多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强风化带厚度0.8115.20m,平均7.08m。弱风化带厚度3.1439.73m,平均16.09m,简易水文消耗量0.020.16m3/h。综上所述,本井田基岩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地表水、第四系上、中组含水层地下水无水力联系,井田的中部和西部,第四系底部有一层稳定的粘土层分布,第四系下组含水层地下水也与基岩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基岩层地下水主要通过井田内部第四系下组古河道砂砾层以及基岩风化带获得补给。钻孔所揭露断层的断点处,均未见漏水,且简易水文消耗量极小,断层导水性差。基岩层地下水获得补给的径流途径长,补给相当不畅,矿井排水将是未来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开采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的主要补给途径是通过基岩风化带从第四系下组,以及因断层从与顶板砂岩对口的石灰岩含水层(主要是三灰及奥灰)获得补给,还有由于断层缩短了三灰、奥灰与3煤底板的距离,这种情况下,断层无疑将成为岩溶水补给顶板砂岩的重要通道。4、水文地质类型评述井田处于一个半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内有侧向补给的开放块段。第四系松散层中有多层稳定的厚层粘土层;煤系地层又由多层含隔水层相间组成,含水层总厚度小于隔水层,地下水垂直方向渗流差,径流滞缓。地下水径流不畅,补给不良。开采3煤层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奥陶系石灰岩水,太原组石灰岩水及第四系下组砂砾层水,途径是通过基岩风化带以及断层带使上下含水层对口相接或相近,渗透补给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结合3煤层顶板砂岩漏水情况和水文地质试验资料,韩岗井田在开采3煤层时,水文地质条件应属裂隙水矿床简单中等类型。5、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大井法计算获得的3煤顶板砂岩涌水量575m3/h,作为开采3煤层-750m水平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以3煤顶板砂岩涌水量与井巷揭露三灰导入的水量之和644m3/h作为矿井-750m水平的最大涌水量。三、 矿井水害类型分析及危险源的确定1、矿井水害类型分析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根据水源分类,矿井水害分为:地表水害、松散层孔隙水害、老空水害、裂隙水害和岩溶水害。根据阳城矿井的具体条件,对其可能的水害类型分析如下:地表水、松散层孔隙水水害:由于第四系中厚度大于5米的粘土类隔水层411层,一般7层,单层厚度9.588.6米,平均25.98米,发育良好,这就有效隔绝了地表水、大气降水对基岩含水层的直接补给,也隔绝了第四系松散层上、中、下各组之间的水力联系,因此正常情况下地表水、松散层孔隙水不会对矿井造成危害。封孔不良钻孔水害:本井田施工钻孔绝大多数严格按设计要求封闭、检查及留样,但Y43和Y6-5号孔在3煤层至三灰段老孔范围内因事故留有钻具,该段未能封闭,采掘期间井巷工程接近前需加强探查。老空水水害:因矿井采掘后的报废巷道及采空区内低洼处可能积水,采掘工作面接近或勾通时,老空水可能进入巷道或工作面,所以矿井存在老空水水害。砂岩裂隙水水害: 开采3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3煤层顶板砂岩,就砂岩层本身而言,含水性较弱。其裂隙发育程度存在由浅向深部逐步减弱的规律,同一含水层的富水性在垂直方向上同样存在着浅强深弱的分带特点。当通过基岩风化带,采掘活动后的导水裂隙带从第四系下组古河道砂砾层和其它含水层获得补给,这取决于渗透途径的长短,砂岩裂隙的发育程度。通常情况下,工作面水量很小,有时顶板砂岩还赋有少量脉状裂隙水,少数工作面开采时引起顶板脱落,脉状裂隙水泄出,造成工作面充水,因无水源补给而易于疏干。三灰水水害:三灰厚2.215.00m,平均4.01m。三灰富水性不均一,三灰距3煤层49.0058.00m,平均54.00m,其间含水层不发育,在正常间距下,不会对开采3煤层造成底鼓突水。但在矿井生产初期,三灰水水压较大,-750m开采水平时达7.8MPa,当断层使三灰与煤层间距缩小,且岩体不完整,岩石破碎强度低,就有可能对3煤层开采造成突水。奥灰岩溶水水害:奥陶系石灰岩,中厚层状,4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48.49m。奥陶系灰岩是区域性强含水层,但富水性不均一。本井田奥陶系水为中等矿化度的咸水,硫酸根含量达1.32 g/L,反映了奥陶系水补给不畅,迳流滞缓的特征。由于奥灰上距3煤210米左右,正常情况下采掘工程不受奥灰水突出的威胁,因此开采3煤层时不存在奥灰岩溶水水害。只有井巷工程在穿过落差100米以上的断层(由上盘至下盘)时,才有可能受其水害威胁。开采16、17煤时,由于煤层距离奥灰近,则有奥灰岩溶水水害。2、危险源的确定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本矿井水灾危险源有老空水、封孔不良钻孔水、砂岩裂隙水、三灰水、奥灰水。四、 安全技术措施1、加强对职工及业务骨干的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出水前的征兆,突水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出水后紧急避灾等安全知识的学习。2、认真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层的富水性,在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区域时按规定进行探放水。3、在地质条件不清,含水情况不明的区域布置工作面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防治水原则,利用钻探或物探等手段对工作面周围的水文情况进行探测,确保不受水害威胁。4、提高水害防范意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杜绝因施工质量低劣,巷道失修,造成不应有的滞后突水事故。规范探放水设计和施工的审批手续,杜绝因探放水方法不当或技术管理不善而出现的出水事故。5、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文地质图纸和水文地质台帐,做到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准确。6、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的分布综合考虑,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对地面防洪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编制雨季“三防”计划和措施,并认真进行实施。对井下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水仓、水沟进行清淤,水仓能够保持有效的容量,排水沟畅通无阻。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在联合排水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7、定期对排水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持备用水泵完好,提高矿井的排水能力。8、做好1306采面,1307采面顶板含水层的探放水工作,编制探放水设计,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并做到措施得力,方法得当。9、做好井下避水灾线路的标定工作,在巷道的交叉点,指定避水灾线路的方向,各施工地点人员必须熟悉相关避水灾路线。矿井发生水灾时的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措施如下:1、井下发生水灾害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职工,应保持冷静分析判断突水的地点、来源、涌水量、发生的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如因突水来势迅猛,现场无法抢救,危及人员安全时,井下人员要迅速组织起来,沿规定的避水灾路线撤退。2、调度室要立即启动矿井水灾应急救援预案,召集人员,救灾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统一指挥,下设的生产技术、调度、机电、安全、抢险队及后勤服务等专业小组,分管各方面的工作。3、调度值班人员除将水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外,须立即通知有关救护队、医务人员到现场,通知中央泵房将水仓水位排到最低,组织现场领导与工人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迅速展开抢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应根据水情和现场情况合理选择。如果突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巷道,尽快堵住出水口;在水源情况不明,水量迅猛、围岩松散的情况下,决不能强行封堵出水口,可在围岩坚硬的地段施工挡水墙,以防止扩大灾情。4、 工程技术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迅速收集以下资料:测量涌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并采集水样进行化验;记述涌水地点的标高、围岩及巷道的破坏和变化情况;测量主要节理方向,观察是否有张开的裂缝,测量其宽度,附简图;突水点附近的断层,要观测产状要素,破碎带宽度及胶结程度;测量观测孔水位及地表水体的变化情况;5、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收集的情况,结合已掌握的资料如:含水层的含水性、水质、水位、水压状况及隔水层厚度、岩性、附近是否有导水陷落柱、导水断层、封闭质量不好的钻孔串通含水层等。分析判断出水水源以及最大水量。如果掌握资料有限,无法判断出最大涌水量,可按最坏情况予以考虑,采取防止淹井的必要措施。6、情况危急时,值班负责人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除井下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情况。7、各小组按不同的分工首先检查排水设施和输电线路,了解水仓现有容量、巷道泥砂的淤积、浮煤等,必要时可在水仓口分段设立临时挡墙,使泥砂沉淀减少水仓淤塞。8、在水泵笼头被阻塞时,应组织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清除笼头上的杂物,现场必须有丰富抢险的指挥人员现场指挥。9、如果涌水量大于排水能力或可能大于排水能力时,应迅速安装临时排水设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供电设备。否则,在突水点附近合适地点构筑临时挡水墙,以防灾情扩大。10、如果有人被水围困,应请专业救护队人员进行营救,以防灾情扩大。11、对于冒顶活水、砂堵截的灾区人员,要积极组织抢救,如一时难以解救被困人员,应利用压风管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向遇险人员供风。12、在抢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瓦斯等有害气体涌出,并制定措施,派专人按规定检测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做好预防二次突水事故。附表1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人员名单及电话号码序号单位(职务)负责人联系电话手 机备 注1矿长李取生7160099137923077772党委书记徐方举7160066138053760163副矿长范高贤7160077138053780364副矿长王彦巨7160088137053773885副矿长吴佃生7160097135089772166副矿长刘向强7160098139537403687工会主席王利平7160096136054795048副矿长吴德金7160056139637606489副矿长张新华71600891360891756610总 工薄夫利71600791385478539411矿长助理王广文71600861360547036812副 总高超71600761356376286913安全科李居桥71600231386370619714调度室张广标71602001361547076615工程科丁希阳71600261385479184816机电科杨云峰71600311358377210617保卫科武建军71601101356376280818医 院潘若惠71601201360537992819政工科张辉71600351351537933920矿长办公室王广文71600861360547036821企管办公室高超71600101356376286922科技信息中心周波71600121356371842323煤质运销部甄盖清71600751385373162624物资管理科徐福义71600621395477016625物资采购科崔德洪71600191367547778826劳资科王建华71600081356378968927审计科姜长路71600171396491616928财务科侯国香71600151351865343629物业服务公司满其升71600121396375578930掘进工区王吉恩71600521395378439931综采工区鲁红军71600591350537064532准备工区张立志71600601350547828733运转工区毛友哲71600561369637469634皮带工区高贵国71600711358379997935运输工区于怀坡71600541356277855936通防工区孙磊71600631379178700437机 厂张孝卫71600501386377162738洗煤厂孙裕燕716002313964976399附图2:阳城煤矿水灾抢险指挥系统图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总工程师成员:其他矿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相关专业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1、中央水仓泵房、变电所 组长:机电副总 组织供电10人2、物资供应组 组长:物资采购科科长 队员:25人3、抗灾救护组 组长:救护队队长 队员:20人4、通讯抢险组 组长:科技信息中心主任 队员:20人5、抢险医疗组 组长:医院院长 队员:20人6、安全监察组 组长:安全科科长 队员:20人7、防治水办公室 主任:通防副总 队员:10人8、救灾抢险组 组长:总工 队员:20人附图3:阳城煤矿矿井水灾、水害通知人员程序图矿调度室台电话通知手机短信群发矿调度值班领导高超、王广文、付计刚、张立志、张广标、张辉、李清军、王建华、周波、崔德洪、徐福义、薛超、武建军、张孝卫、潘若惠李取生徐芳举吴佃生吴德金刘向强薄夫利王彦巨丁希阳杨云峰附表4:应急物资材料供应一览表序号物资供应单位责任人名称数量1通防工区孙磊11.4KW局部通风机3台2运转工区毛友哲4吋排水管路1000米3物资采购科崔德洪排沙泵(100m3/h)4台4物资采购科崔德洪橡皮筏2只5物资采购科崔德洪编制袋10000只6物资采购科崔德洪铁锨100把7物资采购科崔德洪镐30把8物资采购科崔德洪黄土1000方9物资采购科崔德洪雨衣、雨裤50身10运输工区于怀坡应急车辆10辆11医院潘若惠铲车5辆12医院潘若惠救护车辆1辆井下火灾事故处理专项应急预案1、目的为了使矿井井下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危害,减少职工人身伤害和国家财产损失,依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济宁矿业集团阳城煤矿。3、引用标准文件3.1安全生产法。3.2煤矿安全规程。3.3济宁矿业集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基本情况阳城煤矿年设计产量180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速公路路面修复与交通疏导综合承包协议
- 2025年企业员工心理咨询服务与全面心理健康提升协议
- 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模板
- 公务员城管面试题及答案
- 粉剂设备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38亩)
- 装柱器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亩)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微服务架构性能测试与智慧矿山管理结合报告
- 开学前英语培训课件
- 脂肪培训课件
- 计算历史事件分析-洞察及研究
- 华为荣誉激励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实验室PH电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及应用
-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特色小吃街商业运营与管理合作协议
- 金提炼过程中的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
- 2025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GF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钢化玻璃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