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一代名臣魏象枢致廉初探张家I:1师专(社会科学版)l993年第l期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一代名臣魏象枢致廉初探oooooooooo.oo马映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9ooo魏象枢(16l7一l687)清初理学名儒,直臣廉吏之冠.字环溪,又字环极,号庸斋.顺治三年进士,河北蔚县人,出生于一个县级小吏(主簿)家庭.魏初仕从顺治三年到十六年,凡十三年,由国史院庶吉士,相继升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和吏科都给事中等.再仕于康熙十一至二十三年,凡十二年,由贵州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尹,户部左侍郎,相继擢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终至刑部尚书.在前后两段计二十五年的政治风雨中,魏名章络绎,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者,白简风生,百僚严惮,虽刀锯鼎镬之在前,直坦然行之所无事.清初两朝政事的方方面面,均凝结着他的泪水和心血,铭刻着他的形象和品格.这一点,在魏即将病退还乡之日,康熙挥毫赐书古北口诗条幅和寒松堂额匾作了贴切总结.康熙为开创一代实政励精图治,宵旰不遑:魏为兴邦安民,重社稷不计身家.本文试从立法旌廉,举贤树廉,惩贪劝廉,制俸养廉,治教塑廉和律己板实尚廉等六个侧面探索魏的言行,以期揭示这清初一代名臣历史风貌之一一一收稿日期:l992年8月3日一,立法旌廉在举国连年征战,岁岁各省报灾,小吏藐法分肥,大吏循纵包庇的政治形势中,魏步入仕途,面临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时局,他深明建国创业无画一之程,非所以示臣工而重金石也的道理.因此,不失时机地向顺治皇上提出更定会典,立法旌廉的法制主张.为此,魏首先批评明朝亦不过法古而定制的守旧作法,继而响亮地申诉帝王创制立法,代有因革,亦代有损益的观点,鲜明地提出因时制宜,不无变更的改革主张.依据因时制宜的准则,魏相继提出一系列旌廉法规和建议.为革除明季以来的混征之害,魏提出榜示蠲荒数额的规定和奖励胥吏恤民的具体措施;为清理时弊,他还提出均赋税以苏民困的岁察之法.魏在具体披露富家多有前程,而贫民代为包赔,情极苦矣的现状后,呼吁州县对绅衿的纳赋情况于年终通察.如有苦害贫民者,立行参奏.州县胆敢包庇,以溺职论处.魏再次入仕后,针对兵穷财尽,百姓困于正月开征的现状,进一步提出改革税59制的主张.在为百姓待命甚急的奏疏中,他向康熙阐明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的道理后,切中要害地发问:兵穷则早给饷,民穷则早开征.满汉一体也,庄头地涝,便给半米半银;百姓纳粮,不论耕田下种,所谓一体者安在!魏不畏权势地结论说:臣窃为户部诸臣不取也.指责权贵后,魏伏乞特颁上谕,自康熙十二年夏税秋粮,着为令,永不许正月开征.魏的恳切陈述,康熙均以得力言词予以肯定,因而也就大大加强了康熙蠲荒恤患和改革税制的信念.关注赈恤和税制的同时,魏尤其重视律例对胥吏的制约.他在深入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相继提l出了藩司会计奏报之法,稽察之法,革弊之法等法规,以期改变胥吏在政事中的怠惰和混乱.康熙十七年,魏任左都御史后,面对人心荡轶,吏治愈坏的局面,在为申明宪纲奏疏中呼唤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从而提出着名的.十不许:不许州县谒见督抚布按;不许督抚布按借访事为由敲诈勒索:不许府州县擅离地方赴省城拜寿,寅缘通贿;不许督扰布按自开便门营私;不许督抚布按设法作兴披半;不许督抚布按借称部费科敛;不许贿卖童生,溢额私取;不许捏报价值,捐害百姓;不许借补库诸机任意洒派;不许包庇离任,侵吞库银.-这十不许,康熙以切中时弊,该部院会同详议具奏特加肯定.以法管吏的同时,魏亦在思考颁发礼制,试图用礼制禁约来束缚百姓,进而取得道德一而风俗同的效果.管官,管民的同时,魏似乎还在思考用法管皇上了.魏认为,帝王的秉赋,虽GO由天纵,但进修实赖辅成;只有勤於政,又勤於学,才会聪明日进,闻见日纷;闻见日纷,才可能含养日厚.所以,他在为圣德勤修_日懋一奏疏中,为皇上提出两条规则:1.巩亲临便殿或驾御午门,即召满汉辅臣讲说帝王用人行政之本,择满汉词臣文学雅重者以备顾问;2.退朝以后,节膳谷5虑,潜心治遭,以图励精,从而为万民师表.魏有关皇上修身的议论,对提高词臣的地位不无作用,康熙后来在宫内.南书房,.拣择较有才华的词臣,让他们拟述谕旨等作法,不能说与此无关.诚然,魏所拟诸法,均未逾越对皇权的维护.然而,他竭力主张因时立诸,以法安民,用法管吏,以法求德,期冀皇上作出表率,无疑为清初开创一代实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举贤树廉法规付诸实践,尚需廉吏予以执行;因此,魏明确提出,.国家第一大政,莫大于用人的观点,期冀皇上重用真才真品,有守有为,果能兴利除害,不愧为察吏安民的官吏.希望不是现实.魏在为卓异之名实易淆一奏疏中尖锐地批评时政说:今查各直省册开卓异官员事实有据者固多,平常无奇者不少,虽赫赫之名,见於久去,而泛泛之誉,岂是定评,卓异之选,诚未可以滥邀世.因此,他疏请皇上敕下部院,将举到卓异官员所开事赜逐字推敲,严加品题,进而分出功绩超众,治政平常诸等次,以着实考查任内之实躜,去掉纸上之虚文.为此,魏有三个精辟论断:1.卓求真卓,必有贤声;异求真异,必有实政.2.举一真才,而天下之才皆劝;擢一廉吏,而天下之吏皆服.3.不悬天下非常之格,不能取天下非常之士.这三则,一,二系推断用人标准.魏赞扬周六计弊吏都冠以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做法,肯定四柱(守,才,政,年)以守为先,八法(贪酷,年老,有疾,才力不及,皮软,浮躁,不谨)以贪为首的议定.第三则论证的是选人的方法.所谓非常之格,即不论次弟,破格选用人才.历史上,北海太守朱邑治政廉平不苛,擢为大司农;密邑令卓茂治政路不拾遗,内擢为部丞;颖川太守黄霸先教后罚,除奸得力,征为京兆尹;召信臣为南阳太守,以训农兴利而户口倍增,召为少府.这些史实,魏一生怀念不已.举贤,效法卡和,他锲而不舍.四Jll巡按御史郝浴,为吴三桂诬陷流徙盛京.魏申诉说:浴孤忠耿耿,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臣即让职(按:顺天府尹)亦所心愿疏陈未被采纳,他如卞和献玉一举再举.举贤,力排众议,他胆识超群.魏在为再保要地堪用之入一疏陈中满怀激情地陈述说:若保一人而果能有益於百姓,臣一身之利害,不暇计也.嘉定知县陆陇其,知县任内,清操饮冰,爱民如子,贤声传播於都下.可是抚按却弹劾陇其守绝一尘,才非四应,德有余而才不足,部议降调.魏力排众议.抚按被说服,但吏部仍持降调.魏虽无力改变吏垣议处,却有胆反复疏奏.康熙-t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他在吏治渐坏,公道宜彰一疏陈中毫无顾忌地描述陇其离职之Fj的实情说:万民怨恫,为之罢市.去之日攀辕号哭,执香遮道;去之后,家家尸祝,比於父母.乃行李一介,而萧然归去矣.此本康读后.特以这本内事情,该部严察议奏予以支持.试想,魏如是为国为民看重人才,康熙焉能不予支持!三,惩贪劝廉惩贪罚恶,魏主张一定要抓要津.他在为微臣就职言职奏疏中言简意赅地指出:纠弹勿避要津,大恶大贪,劾一人而己见风节.要津,魏首先指的是督抚这些拔诸群僚的封疆大吏们.他认为:国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抚;故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所以,他无时不在注视着这些大吏们的表现.他在掌握了众多事实后指出说:往往未升督抚,才能尚有可观.一经简用,操守顿为改节.受恩愈深,负恩愈大.为此,他相继揭露弹劾了:侵蚀库银近三万两,反而优举卓异,内升京堂的藩司刘显贵;江南苏州等府侵欺额布钱粮五十余万,积至数年,知而不报的左辖刘汉祚;赌棍科臣于司仁;肆行无忌反而擢升的学道程汝璞;到处苛敛的天津道胡应麟;穷奢极欲,恃才妄作的刑部主事刘源o在与大贪大恶的角逐中,魏始终如一,毫无倦怠.顺治九年,魏於为直纠溺职藩司,请敕速议重处一奏疏中,十分气愤地申斥刘汉祚说:见任左辖刘汉祚者,任匪不久,责匪不专,而此项钱粮,此等弊窦,知而不报,是为何心,全然不知,是为何官?东南财赋之乡,可容此如聋如盱贵者司国计乎?误国已极,不处何待!显示了壮年言官之勇.二十余年之后,弹劾权臣,更表现出老年直臣之威.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地大震,有声如雷,尘土蔽天,垣屋倾圮.61年逾花甲的魏移时稍定,立奔入朝,揭露索额图,明珠二相植党市权,排害忠良的罪行.可是,司禁门者不准进宫.魏顿时大哭说:值此天翻地覆,异常大变,若不面见皇上,死不敢回!司禁门者方予转奏.魏於乾清门见到康熙,备述实情退出后,於后左门和副都御史施维翰相遇.这时,双颊泪痕依然未干.当晚住在衙署,和维翰十分感慨地抨击现状说:今百姓困苦已极,而大臣家益富.地方吏剥民媚上,督抚司道又转馈政府.小民愁苦之气上千天和,致召水旱日食星变地震之异.次日,皇上把魏造膝所请以六条宣廷臣集议,群僚为之一震,污吏为之股傈.次年,索额图罢了官,后来,明珠也罢了官.惩治大贪大恶的同时,从宏观上魏又着力於对陋规,恶习的披露和申斥.他身居京城,心在田中.在君心仁爱无尽,督抚实政当修的奏疏中,他分析民情说,百姓种地有上中下三等,收获亦有上中下三等.约计丰年上地每亩收八九斗,中地次之,下地又次之.除牛种人工纳粮办课而外,所剩无几.赡养父母妻子,男婚女嫁,岁时伏腊之用都靠着这一点点收入.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面临着上官取之於有司,有司乃敢取之於百姓的威胁.所以,正税之外因火耗,私派,勒索,每年百姓不知多纳多少个几百万两.致使百姓终岁勤苦,夫耕妇盍,指望西成之后,得此盖藏,得免饥寒.乃因贪官逼迫,致将米谷贱粜,同於泥沙.魏作了上述分析后,果断地结论说:欲修耕九余三,贵粟重农之实政,断非禁火耗,杜私派,严勒索不可!魏所期冀的耕九余三之实政,那时自然不过是桃源之梦.然而,在与大贪大恶62的角逐中,他不避要津,不计身家,为民叫苦不迭,微观惩蠹吏,宏观革陋习,在清初朝纲之整敕中,至少发挥了震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四,制俸养廉.惩贪劝德的同时,魏无时不在关注着胥吏生活上的疾苦,探索着制俸对养廉,养德的重要作用.魏再次入仕后不久,在为制禄为养廉之具一奏疏中,对康熙陈述自己的心情时说,臣顾内外文武诸臣,洁己奉公者虽不乏人,然贪风未息,往往丧心败名而不之耻,严刑峻法而不之顾者,何甚多也臣尝思之矣,朝廷欲行惩贪之法,必先制养廉之禄.清建国后,吏薪虽仍行九品之制,但俸禄较明代低微得多.一品至九品,岁俸多者不过二百两,少者三四十两.京官有公费,外官有柴薪等补贴,均不多.魏恳切摆出低俸威胁着胥吏生活的事实后,一腔赤忱地肯定说;苟非加俸,何以养廉!可是,当时之实情是频年国用浩繁,赋税年年持紧,工资似难遽加,怎么办?魏适时地提出改革罚俸陋规的建议.清初罚俸之弊可谓深矣,魏摆事实说,吏部规定罚俸细则二百余条,实在详尽.可是,实施后果极糟.有的在任一年,罚俸数年;在任数年,罚俸数十年;有的或升或降,而一罚再罚,受罚者何以生存?魏颇有说服力地指出:不肖之辈,上司夺了口粮,就吸吮百姓的膏血.骄奢淫佚者,用不着什么俸禄.清廉自守者,口粮无着,一旦改行易操,如同妇女被迫失身,遂成弃物.如此下去,势必导致人无廉耻,即国无人才,因此,罚俸陋规必须革除.一_魏提出改罚俸为记过.建议罚俸三,六,九个月和一年的,各记过一次,以微,小,轻,重加以区别.此外,魏还提出两项改革措施:1.夕官增发月米,京官增发柴薪;2.变年春秋两次发俸为春夏秋冬四季发俸.魏的有关制俸奏疏上呈之后,诸臣莫不翘首而望鸿恩,洗耳而听部议.当康熙予以该部确议具奏的御批后,清初官吏之增薪,在魏率先倡导下,以制俸养廉,养德为中心的议题摆进朝政日程.五,治教塑廉?当魏再度入仕,耳闻目睹是是非非,三个月后,他结论说:都门风俗奢靡,人心荡轶,大异於平昔.于是,他毅然提出为教化系国家根本之图一疏陈,呼吁康熙治教塑廉,育德育人才.为此,魏申述和提出了以下四点:1.法令禁於一时,教化可维时尚久;2.河工可百年不决,人才不可一日不备;3.举国惟共分朝廷之教化以为教化,使之家喻户晓,方能端本以清源;4.形成这种格局的关键是满汉诸族臣僚之为父兄者家自为教,身自为教.上述四款,一二意在论述治教的重要和必要.三四则在阐明教化的准则和方法.探索魏的言行,不难发现,他把第四款视为治教塑廉,育德育人才的重心.为此,他分析现状说,太,世,圣祖以来培植的人才,约略计之,几半天下.他们内而部院,外而阜邑,与国家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父兄孝,则子弟必孝;父兄忠,子弟必忠;父兄廉,子弟必不贪;父兄仁,子弟必不暴.满汉诸族臣僚果真家自为教,身自为教,便是端本澄源的开始.这是其一?.其二,魏发现现实;驰情於声色,熏心於利货,旁惑於异端邪说,沉溺於骄奢奔竞,打马吊斗之类,多系官宦子弟.所以他推断说,如果异日以不肖子弟作了不肖臣子,国家将不获人才,社稷将不得安宁.魏的这一首抓统治者的教育思想,比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应当教育非劳动者,应当重新教育封建主,贵族,懒汉,应当正确地教育他们的儿童,世界的面貌才会改观的观点早一个世纪.那么,何以培植人才?魏认为道家欲一身长生是自私;佛家倡导绝欲,会导致万物无生是不近情理;惟儒学欲万世之人生生无穷,乃育人之术.所以他在愿学堂讲学而时习之时说:今日开讲,先要说明一个学字.这学是我夫子一生的本领,一生的受用;欲把与天下万世人的本领,天下万世人的受用.那么,孔子交於天下万世人的本领是,学什么呢?魏讲学时解释说:孔门之学先求仁.仁从何求乎?仁者无私之谓,心安而理得之谓.一事无私,则一事之心安而理得也;终身无私,则终身之心安而理得也.论儒学,魏首推无私.论讲学,魏提出讲学格套可厌者五:1.借孔孟而资穿凿;2.置五经四书而讲通书太极;3.出意见而立宗门:4.尚新奇之论而蹈禅机;5.辨难多而躬行少.这五条无疑是魏对宋,明理学中空疏迂腐倾向的抨击,对经世致用之实学的倡导.论实践,魏崇尚致知力行.他说,五经四书开卷便是,总不能行得一句,天下更有何书可读?他赞赏读一尺不如行一寸的见解,认为读书不达世务,真是腐儒;读书不体圣言,真是呆汉.他忠告人们常把自己说的好话,一一自问你既不行,谁教你说出来!论立魏归宿於忘我.他鳃释说:63立品者,令人爱不若令人敬;令人敬不若令人服;至於服,而爱与敬俱尽矣.布德者,令人喜不若令人感;令人感不若令人忘;至於忘,而喜与感更深矣.上述一些议论,虽未免有囿於一隅之嫌,历史上又只能是幻想.然而三个世纪以前,魏把教化视为国家之根本.论学风,笃实,抨击空谈误国;论育人,首重臣僚,提出从统治者抓起.这些煞有分量的论述,在清初朝纲之整敕中,无疑起了激浊扬清的作用.六,律己板实上述五题就五个侧面阐述了魏对客观世界从臣僚到皇上的制约,所谓责人.那么对主观世界,他律己怎样呢?孙钟元用板实一词予以概括.笔者试就以下三个方面予以简析,从而探索他的板实认真,做真人的本色.一析为宦无私.顺治九年,经过一场激烈论争后,魏擢升为吏科都给事中.接旨之日,他仰天长叹道:诸公争此一席,存心公私皆不可问.余自愧无才,谬掌大计,惟有誓绝一钱以报圣恩.次日魏一到任,立即封印寓所,令本城坊官拨总甲日夜巡查.有敢以片纸只字到门者,许严拿解报该城察院立行纠参.魏封门阅册,评阅考语,手定去留,均不假手吏书,一扫昔日歪风.众僚面面相觑,一时中外肃然.康熙十三年,魏一岁五迁,至户部左侍郎.殊荣旷典,越发自警,随拟一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置诺座右,以示清廉决心.乾隆间,南通州李玉铁称魏为国家良弼,一代社稷之臣.二忻与人交往淡如水.64为探求治世之道,魏遇暇便掩扉攻读着述,鲜於交往;视世俗之拉扯为群居狎处,不足为道.他因道德相亲,学问相成,气节相感,政治相助与孙钟元走书往来,二十年如一日,结下忘年之交,却终生未曾相见,深为后人敬仰.魏不巴结,不拉扯,不馈送,也不接受馈送;自身信守,也劝诤友不逾.笔者在魏象枢在乡里已有叙述.本文仅引魏劝阻郑牧民受礼后的两句题诗六载交情真似水,赠君犹自愧绨袍说明他力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实情.魏反对馈送,挚友,重亲间雪中送炭式的资助,他格外重视,称之为贫贱交,不可忘.他曾同妻兄李恒岳一道对太原好友傅山给以资助;对他人的资助,也曾受纳.三析生活清贫.顺治七年,从春到夏魏病卧于京都,食用日渐拮据.同科进士魏石生(累官保和殿大学士)雪中送炭,惠米五斗,魏收下并赋诗致谢.其一说:举家食粥分相安,敢向谁门乞大官.自署米盐三四月(时内人归侍老母),知君相赠是琅王f.这怎能不是魏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康熙十一年,魏应再召之聘就要入仕,但贫病不能起身.妻兄恒岳主动资助.以后相助十几年如一日.康熙二十六年,魏病故,尚无棺木,仍然得妻兄周济入殓.魏尚俭之品格,催人泪下.然而,魏生前不备寿木还有另一层含意.康熙八年,魏母八十寿终.他不用鼓匠,不请浮屠.二十六年,魏临终时的遗嘱是代全其美.何以解释?读一下他生前讲学时的议论吧:丧不祭而请僧设醮,至谓超度地狱.安知亲必在地狱中乎?此恶俗也.有志维风者勿忽焉.魏还是清初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呵!魏辗转跋涉於十七世纪中叶的皇杈,冲威之中,然而他的认识似乎正逾越着那个时代他曾这样告诫世人:以冲道教人则奇,以人道事神则正;以鬼道教人则幻,以人道事鬼则真.这一富有哲理的论述,既为板实提供了一定的注释,又推开了探索魏的思想大门.历史是人生的试金石.三个多越纪以前,魏释褐登仕版,由词苑历谅垣,或激愤陈词,或涕泪苦诉,或侃侃而论,或掩扉攻读,无时不在从立法旌廉树德,举贤树廉用德,惩贪劝廉劝德,制俸养廉养德,治教塑廉育德,律己板实尚德等方面出力於社稷,佐助於时政.虽然时代和其经历使魏难於搏击到理想的彼岸,但是魏的一生确乎铸造了一代直臣廉吏的形象和品格,闪现了我炎黄子孙的历史风貌.因此,乡梓尊他为寒松老人,国史敬他为大清先哲,康熙送他以断山逾古北,石辟开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木浆净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豆制品酶法脱脂工艺优化实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陶瓷烧成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碱金属卤化物硝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刨花板热压工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项目部资金管理及新公司财务事项相关填空题测试卷
- 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活字印古籍》教学设计
- 银行移动营销试题及答案
- 金融专业自荐试题及答案
- 焊接专业试题及答案
-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评估报告
- 儿童近视防控课件
- 日间化疗相关管理制度
- 骨折的急救处理与操作
-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3篇)
-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消毒
- T/CAPE 11005-2023光伏电站光伏组件清洗技术规范
- FOCUS-PDCA原理及流程课件
- 涉税服务保密协议书
-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课件
- 钢结构主体验收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