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织物组织.doc_第1页
第三章 织物组织.doc_第2页
第三章 织物组织.doc_第3页
第三章 织物组织.doc_第4页
第三章 织物组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织物组织第一节 织物组织的概念一织物组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在织物内的经纬线按一定规律相互浮沉交织,这种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当织物组织发生变化时组织外观及内在性质也发生变化。 经纬线交织处称为组织点,经线浮在纬线之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纬线浮在经线之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所需的重复一次所需的丝线根数称一个组织循环或一个完全组织。构成一个完全组织的经线或纬线根数,称为经线或纬线循环数,用Ri或Rw表示 织物组织可以用图形表示,这种表示织物的图形称为组织图。有意匠低表示法和直线表示法两种,常用意匠低表示。1.意匠低表示法:即把织物组织描绘在印有小方格的意匠纸上,纸上小方格纵行代表经线,次序自左至右;横行代表纬线,次序自上而下。每根经线与纬线相交的小方格表示组织点;在方格内绘有符合者表示经线浮在纬线之上,称为经组织点,常用 表示。方格内不绘符号者表示纬线浮于经组织线上,下图中:1为组织图,2为结构图, 3为第一根经线剖面图 ,4为第一根纬线剖面图。 图1 图2 图3 图42.直线表示法:以垂直方向的直线代表经线,以水平方向的直线代表纬线,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之处为组织点,经经组织点用符号在交叉处做标记,纬组织点不做任何标记。二织物组织的分类: 根据参加交织的经、纬线组数及交织规律作下分类(一).简单组织:一组纬线与一组经丝交织。 1.原组织:各种组织的基础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2.变化组织:由尾组织变化而成; 3.联合组织:两种或两种以后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不同方式联合而成。(二)复杂组织:多组经、纬线交织而成的组织。 1.重纬组织 ; 2. 重经组织 ; 3. 双层组织 ; 4. 多层组织 ;5. 起绒组织,纱罗组织。 第二节 原组织原组织是各种组织的基础,包括平纹、斜纹、缎纹。原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一根经线或纬线只具有一个组织点,其余都是纬或经组织点。如果经组织点占优势,称经面组织,否则称纬面组织。飞数指在织物组织中,同一系统相邻两根丝线上,相应的经(纬)组织点之间的相隔纬(经)线数,通常以S表示,如图第1根经线上的经组织点在第一根纬线上,第2根经线上的经组织点在第6根纬线上,则分数S=61=5 。 按飞数方向分经向飞数和纬向飞数两种,沿经线方向上称经向飞数。一.平纹: 经、纬线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Rj=Rw=2 , Sj=Sw=1, 可用1/1 表示,分子代表经组织点,分母表示纬组织点数。 平纹经纬线每隔一根就交织一处,经纬交织点排列稠密,具有最多屈曲数,所以平纹织物结构紧密,质地坚牢,手感较硬。 在制织时,如配以不同原料纤度、经纬密度、捻度、捻向、经纬色彩、或不同上机条件,可使平纹织物获得不同外观及物理性能。 采用不同经纬线纤度,在平纹中便产生纵向、横向的凸条效应(经细纬粗,则形成横凸条),若经纬各用粗细不同的丝线,按一定规律间隔排列,织物表面呈条子、格子花纹。 平纹若配以不同的经纬密度,则织物外观的细腻程度、手感、厚薄程度都会发生变化。密度增大,织物变得厚实挺括;密度小,织物就会轻薄松软。亦可采用不同的经纬密度、变化配置使织物呈现条格效应。丝线捻向对平纹组织的结构影响很大,当平纹织物纬线采用相同捻向时,表面反光不一致,光泽减弱;但交织处捻纹一致而紧贴,织物结构稳定、手感坚实;当捻向相反时,表面反光一致,光泽较好,但经纬交织处不相密贴,织物松厚柔软。平纹织物还可以采用不同捻向的经、纬线排列成条格而获得隐条,隐格效应。当经纬采用强捻线制织而成的平纹织物经过精炼后,织物的外观会产生绉缩效应,应注意到在同一系统丝线中,如采用2E2S 排列,炼染后由于皱缩趋势不同,相互控制而达到平衡,如需特殊的绉效应,可采用同一种捻向一顺排列或两种捻向不规则排列。此外还可以用各种花式线、色线及金银线的配合织出绮丽多采或具有各种闪色效应的织物。在织物上,利用上机张力的不同,亦可得到不同外观效应,一般用双经轴织造。在织机上利用特殊的钢和装置可使平纹织物呈现纵向稀密不匀的效应。平纹在丝织物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品种有电力纺、塔夫、乔其、双绉等。二、斜纹 斜纹的特点是经(纬)组织点连续而成斜向的纹路,在织物表面成对角线状态。右图为1/2三枚斜纹组织图纬向剖面图为结构图 图 1 图 2 图 3斜纹组织完全经纬线Rj=Rw3 , Sj=Sw =1 斜纹通常用分子式来表示,分子表示完全组织内一根丝线上的经组织点数目,分母表示纬组织点的数目,在上图三枚斜纹中完全组织每一根经线或纬线上均有一组织点或一个组织点,就用1/2表示。读作1上两下斜纹。分子分母相加得到一个组织循环的完全丝线数Rj=1+2=3。通常在分子式旁加1个箭头,表示斜向。如右图1。 1/3 表示一上三下右斜纹。 右图2 ,3/1 三上一下右斜 图 1 图 2 在表示斜纹的分子式中,如分子小于分母,表示织物正面纬组织点多于经组织点,这种组织称为纬面斜纹。如上图2。反之则称经面斜纹斜纹由于其组织循环数较大,组织中每根经线、纬线只有一个组织点,使斜纹组织产生了浮长,有了正反面区别,织物正面为经浮长,反面必为纬浮长。由于浮长的存在,斜纹组织与平纹组织相比较,斜纹交织点少,如原料纤度、上机张力、制造参数相同,则在织物单位面积内,斜纹经纬线比平纹的紧密,织物比较柔软、光泽,弹性要好。但由于斜纹经纬浮长较长,因此若在经、纬丝线纤度和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斜纹组织的强力比平纹差,故制斜纹时,一般用增加经纬密来提高织物强力。制造斜纹时,为使织物表面斜向纹路更清晰,应使形成织物表面主要效应的某一系统的丝线的捻向与斜纹组织的斜向相反。如3/1 经面斜纹组织,则要求经线捻向采用S捻。制织斜经时,经、纬捻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经纬捻向相同,则织物表面经纬捻向反射光线一致,使织物组织点效应分明,纹路更清晰,手感硬实;捻向不一致时,则织物表面反射光线不一致,使经纬组织点不分明,织物表面纹路不清晰手感柔软。斜纹组织在丝织物中应用较广泛,斜纹调、真丝绫、绢斜绸等都应用。三、缎纹组织缎纹组织的特点在于其经线或纬线在织物中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连续的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这些组织点分布均匀,并为其两旁的另一系统丝线的浮长线所遮盖,因此织物富有光泽,手感柔软润滑。下图为五枚纬面缎纹组织。为组织图 为纬向剖面图 图 1 缎纹组织一个循环完全丝线数R5(6除外) ,其飞数S应为1SR1,并且S和R之间不能有公约数。为正确构作一个规定缎纹组织,在确定了枚数之后,就要选择飞数。如要绘一个8枚缎纹组织R=8,S的选择方法是将完全丝线R分为两个数之和。如8可以分为1+7、2+6、3+5、4+4四组数,根据前面条件, S必须1SR1,S与R不能有公约数,只有3和5可作为飞数,所以8枚纹锻有8枚3飞鹅8枚5飞两种。为什么1SR时,应将SX减去R值,使其组织点回原组织循环范围内。 以8枚3飞为例的纬面缎纹组织SW=3 绘程序表 :纬线排列数 累加飞数Sx (对第一根经线而言) 浮于该纬线上经线序数1 0 12 S2 = Sw = 31+S2=43S3 = 2 Sw =61+S3=74S4 =3 Sw R = 11+S4=25S5 =4 Sw R = 41+S5=56S6=5 Sw R = 71+S6=87S7 =6 Sw R =21+S7=38S8=7 Sw R =51+S8=6 缎纹组织可用分数表示,分子表示缎纹组织一个循环的完全丝线数R,分母表示组织点飞数S。如8枚3飞缎纹可写成8/3缎纹。缎纹组织有经面缎纹与纬面缎纹之分,织物正面呈现经线浮长的称为经面缎纹,织物正面呈现纬浮长的称为纬面缎纹。缎纹组织正反面,经纬互为效应,经作缎纹时,经面缎纹以经向飞数绘作,纬面缎纹则以纬向飞数绘作。下图4为8枚3飞经面缎纹。丝织物中常用的缎纹有五枚、八枚、十枚、十二枚、十六枚等,在选择缎纹组织时,以组织点呈正方形分布为最佳,菱形分布者次之。长方形最差,力求避免。呈正方形分布时,织物套面上组织点分布均匀,组织点产生的斜线痕迹不明显,可提高缎纹织物表面光泽。上述分析是经纬密度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经纬密不同,则缎纹组织中相邻组织点所连成的四边形也随之改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缎纹。影响缎纹组织外观特点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经纬线的捻度、捻向与密度。丝线的捻向对光线又折光作用,会使织物光泽减弱,并且捻度使丝线变硬,引起织物手感较硬,因而减弱缎纹织物手感柔软润滑的特征,因此缎纹组织最好不要加捻。有特殊要求的缎纹织物可用弱捻的经纬丝线来制织。当采用弱捻的经纬线制织时,经、纬捻向应相反,以使织成织物后的经纬捻向一致,同时应与缎纹组织点的斜向一致,应使光泽良好。经、纬线的密度,对缎纹织物的外观有很大影响,当制织经面缎纹时,经线密度愈大,覆盖性越好,表面富有光泽。同样,制织纬面缎纹,增大纬线密度效果也好。缎纹在丝织物中应用较广,常见的素绉丝、真丝缎等都是用缎纹组织。四原组织的特性 原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原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纬线数相等Rj=Rw 。 一个组织循环内,每一根经线和一根纬线交织一次。原组织的飞数为一常数。三原组织,除上述共同特征以外,由于存在着组织结构差异(R.S不同),产生各自不同特征。 (一)表面特征的差异 1.平纹组织无正反面的差异,光泽较暗。2.斜纹组织,以三枚斜纹为例。R=3, S=1, R1=2,在织物的一面上,一个组织循环一根丝线上,有一个经组织点、两个纬组织点,则在另一面上,必有两个经组织点,一个纬组织点,因此有了正反面的差异。且S=1(1),组织点排列成连续的斜向纹路,且斜纹组织点有浮长出现,使斜纹织物的表面的光泽较平纹亮。 3. 缎纹组织,以五枚缎纹为例。R=5 ,R1=4 ,正反面的差异更显著了。又1SR1 ,S与R无公约数,使组织点排列均匀,且为两旁的浮长线所覆盖,因此光泽最好。(二)织物相对强度差异 在原料纤度、经纬密度和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造3种原组织时,由于组织结构不同,织物强力不同。1.平纹组织:织物承受摩擦、弯曲等外力作用时,一般由经纬两系统同时承受,因此强力最好,手感结实。2.斜纹组织:由于经纬浮长的差异,故在承受外力时,某一系统承受外力较另一系统大,故强力较差,手感较柔软。3. 缎纹组织:出现更长的经、纬浮长,织物的一面几乎全为另一系统的丝线所覆盖,因此受到外力作用时,几乎全为某一系统纱线所承受,强力最差,手感最好。(三)组织紧密的差异假定经纬原料、纤度及工艺条件均相同, 欲获得相同的紧密度,必须配以三种不同的经纬密度,缎纹的经线密度最大,斜纹次之,平纹最小。五织物上机图:织物的上机图,表示织物织造工艺条件特征的图解,用以指导上机装造工艺。上机图包括组织图、穿和图及纹板图四部分。(一)上机图的构成 组织图位于最下方,穿综图最上方,穿筘图在二者中间,纹板图在穿综图右侧,如下图1。 在穿综图上,每一横行代表一片综框,每一纵行代表一根经线。图中有符号者表示该根丝线穿入相应综框,综框顺序在穿综图中由下向上排列。穿筘图用两个横行表示相邻两个和齿。以连续涂绘符号,表示穿入同一和齿中的经丝数。 纹板图每一横行代表一片综,每一纵行表示每投一纬形成梭口时纹板上一行纹针。 另有一种上机图排列方式,即把纹板图置于组织图右侧,纹板图上放一关系图。 关系图中一横行代表一片综,每一纵行对应纹板上一纹钉孔,如图2,熟练后关系图可不画。图1、穿综图纹板图穿筘图组织图图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穿综图 关系图穿筘图组织图纹板图(二)上机图相互关系 在上机图中,除穿筘图外,如果已知任何两图即可求出其余一个图,分三种特况讨论。 1. 已知组织图和穿综图作纹板图,如下图3。浮于第一根纬线上的经线为1、4两根,1、4两根穿入第1、第4片综,即在投入第一根纬线上时,第1、第4片综均提起,因此纹图第一横行上涂绘1、4两方格。同理,投第2 根纬时,第1 、2两根经线提起,而这两根经线分别穿入第1 、2片综内,故在纹板图上第2纵行应涂绘方格1、2 。依次类推,给出纹板图。2. 已知纹板图作组织图。先决定经纬丝的循环数,因纹板图中变换梭口8次,所以纬线循环数Rw=8,穿综图中综片数为4。但一个穿综循环内每片综上穿入升降规律相同经线2根。因此经线循环数Rj=42=8.。纹板图上,第一纵行1、4方格涂有符号(即纹板上第一行孔眼1、4孔上植纹钉) 。由此可知织入第一纬时,第1、4片相应提起,而穿入第1、4片综的经线有1、 4、6、7根,所以组织图上第1根纬线上应涂绘1、4、6、7。同样,纹板图中,第二纵行表明梭入第二纬时,第1、2片综框应提起,而穿入第1、2片综的经线有1、2、5、6根,所以组织图应涂绘1、2、5、6 四个经组织点。依此类推,直至绘出整个组织图。如图4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图3图5图4(三)已知纹板图和组织图作穿综图。方法是依靠观察组织图中各根经线的经纬浮点与纹板图中所绘出的各片综升降次序加以对照作成的。第一根经线上有浮于1、4、5纬线上的三个组织点,然后在纹板图中寻找第1、4、5纬时,哪一片综被提起,从纹板图中看出是第一片综被提起。因此,第1根经线应穿入第一片综内,其余各根经线以此法进行,即可绘出穿综图。如图5三. 穿综图及其应用.穿综图的目的主要是使经线根据设计的组织图的要求穿入各片综框,以便形成梭口投入经线而形成织物,穿综方法很多,有以下几种:1顺穿法:经线依次连续地穿入所有各片综内,然后再复以上穿综次数。优点,穿综方便,任何组织都可使用。但组织循环数很大时,综片数增多,上机困难。另外,当经丝密度很大时,综片又很少时,则在开口时会引起经丝间相互摩擦,故顺穿法适用经密、经向循环都不大的织物。2.飞穿法适用于经密很大而经线循环较小场合。飞穿法是把所用综柜划分成若干组,分成组数等于经线循环数或其倍数。穿综次序是先穿各组中第一片综,然后再穿各组中第二片综。如下图为四片综飞穿法的平纹组织图。穿综时先把综片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第1、2两片综,第2组3、4两片综,第1根经线穿入第一组第一片综内,第2根经线穿入第2组的第1片综内(即第三片综)。XXXXXXXX3.山形穿法将经线按顺序次序从第一片综穿到最后一片综,然后再按相反的顺序穿,形成山形,适用于制织对称花纹的组织。穿综循环r=2k2xXXXXXXXXXXX4.分区穿法把穿有综片分成若干区,各区中所有包括的综片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织物中包含有若干各不相同的组织时,采用分区穿法。如条格花纹织物、重经组织织物。分区数应等于织物中不同组织的数目。每一区中的综片数应根据该区的组织循环和穿综方式而定。分区穿法还包括间断穿法:先把某一组织的经线穿入一区内,直到组成该组织的全部经线穿完,然后把另一组织全部穿完。多用于条格、花纹织物。5照图穿法:将运动情况相同的经丝穿入同一片综框内,而将不同的经丝穿入不同综内,可减少综柜数。也可用数字表示,如1、2、3、4, 8、7、3、4, 5、6、2、1, 5、6、7、8, 4、3、7、8, 1、2、6、5等。四 穿筘图位于组织图与穿综图之间,用意匠纸上两横行表示相邻筘齿,以横向方格连续涂绘符号表示穿入同一筘齿的经丝数。每筘齿穿入数应结合经丝原料性能、丝线粗细、密度以及织物组织等因素加以考虑,以不影响生产和织物的外观为原则。第三节 变化组织变化组织是以原组织为基础,变更原组织的循环、浮长、飞数等诸多因素中一个或几个而产生出来的各种组织,运用变化组织。若与原料及后部工艺配合恰当,便能织出更多新颖的织物。一、平纹变化组织(一)经组平:以平纹组织为基础,沿经线方向延长组织点,一般浮长不超过6。下图1为22经平上机图,表示“22经重平”。下图2为33经重平上机图,表示“33经重平”。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图1图2经重平上机条件与平纹组织相同,可采用2片综织,经密大可采用4或6片综,穿综可用顺穿或飞穿法。经重平织物表面呈横向凸条纹,增加经密可使凸条明显,若经丝增加到一定程度,可使纬丝隐而不现,同时用较粗纬丝,织物表面呈显著凸条效应。经重平常作各种织物、绸边组织。(二)、纬重平组织 在平纹组织上,沿纬丝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下图3为22纬重平上机图,表示方法“22纬重平”。纬垂平上机条件与平纹组织相同,当经丝密度小时,可用2片综织;经密大时,可用4片综或6片综。纬重平在织物表面呈纵凸条,为使凸纹显著,在织造中,常见一个凸纹内的经丝,穿入同一和齿中,也可选用较粗的经丝,增强凸纹效应,纬重平常用作布边。XXXXXXXXXXXXXXXX图3(三)方平在平纹组织上,沿经向、纬向两个方向同时延长组织点,方平经纬线循环数相等Rj=Rw。下图4为22方平组织上机组织图Rj=Rw=4下图5为42变化方平组织组织图Rj=Ew=6这种组织表面呈粗细不同的颗粒效应,上机与一般方平相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图4图5方平织物外观平整,若经纬丝采用不同捻向,则织物表面光泽良好,若采用不同经纬原料或增加经纬线中的色线,则织物表面可呈现色彩美丽、式样新颖的小方块花纹。二、斜纹变化组织(一)加强斜纹是在斜纹组织点旁沿经向或沿纬向增加其组织点而成,加强斜纹经纬丝循环相等,Rj=Rw R 4 S=1。右下图6为22斜,是最简单的加强斜纹。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也用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完全组织中经丝的经组织点数,分母表示完全组织中纬组织点数。上机条件与简单斜纹基本相同,穿综多用顺穿法,综柜指数等于经丝循环数,纹板数等于纬丝循环数。XXXXXXXX(二)复合斜纹复合斜纹是联合简单斜纹和加强斜纹组成,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宽度的斜纹线,复合斜纹Rj=Rw ,R大于等于5,复合斜纹亦分经面、纬面、双复合斜纹。图7为31/11复合斜纹,Rj=Rw=8,复合斜纹也用公式表示,分子表示各根经线上组织点,分母表示各根纬向组织点。图7 作复合斜纹时,先根据丝线循环数,在意匠纸上画出相应范围,然后从左边第一根经线开始,根据分式经纬组织点填好,绘第一根经丝组织点后,其余各根经丝以S=1的规律与第1根经丝一样依次填绘,直至绘完一个组织循环。复合斜纹上机条件与简单斜纹组织相同。(三)山形斜纹、锯齿斜纹、菱形斜纹1.山形斜纹:以正则斜纹为基础,变化其斜纹方向,使其一半向右,一半向左,构成与山形相似的斜纹。山形斜纹根据山峰(斜纹转折点)的方向可分为经山形斜纹与纬山形斜纹。山峰方向沿经线方向的山形斜纹称为经山形斜纹。下图7为1/3经山形斜纹,下图8为1/3纬山形斜纹。 图8经山形斜纹图9 纬山形斜纹构成经山形斜纹时,为改变斜纹的斜向,相应改变经向飞数Sj的正负符号,纬向飞数保持不变。首先要确定山形斜纹的基础斜纹,选用简单斜纹,加强斜纹或复合斜纹均可。决定山形斜纹在第几根丝线后改为斜纹方向,如图8,第4根丝线后改变方向。计算山形斜纹经、纬循环数,经山形斜纹循环数Rj=2kj2, Rw为基础循环数。图8中Rj=2kj2 = 82=6.根据经、纬循环在意匠纸划出其循环范围,然后根据基础斜纹从左下方开始填绘组织点,直到转变方向前的那根丝线(第7根)为止,然后转变方向对称顺序填绘,直至绘完一山形循环为止。2.锯齿形斜纹:锯齿形斜纹与山形斜纹不同之处在于斜线转折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垂直线上),而使各个山峰高低(左右)不平,形成锯齿状,故称为锯齿形斜纹。锯齿形斜纹可分为经锯齿斜纹与纬锯齿形斜纹。绘法首先选定基础组织,再选定改变斜纹方向前的丝线根数k,同时决定使转折点发生位差的锯齿飞数s,然后计算经纬循环数,最后填绘组织点。 选定2/4 斜纹为基础斜纹(Rj=Rw=6) Kj=7 . 锯齿飞数S=S(S应为1Sk2 )这样才能保证锯齿产生位差而又连续。计算锯齿形斜纹经丝循环数Rj=Rw 公式 :RJO(2KJ2)S1RS1要(272)26230RS1为一个循环锯齿数,如果基础斜纹组织循环数k不能被锯齿飞数除尽,则应先求S与R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被s去除,即可得锯齿形斜纹组织循环内的锯齿数。2/4p锯齿形斜纹的上机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关系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纹极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组织图根据经纬丝循环在意匠纸上画出范围。按照上述已知条件填组织点。 经锯齿形斜纹的穿综法采用照图穿法。 Kj=8 图 113. 菱形斜纹菱形斜纹是把经山形斜纹与纬山形斜纹结合起来。绘作方法基础组织选定; 选定转变方向前的经纬线数kj=kw (kj=kw=8 );计算菱形斜纹组织的经、纬线循环;在意匠纸上划定循环范围,并以第kj根经线和第kw根纬线为经向和纬向的对称轴。以循环范围左下角为起始点,填绘基础组织直至对称轴。然后在kj轴右面和kw轴上面按反方向依对称顺序填绘组织点,直至完成整菱形斜纹组织为止。如图11菱形斜纹穿综一般用山形穿法或照图穿法,其综片数等于基础斜纹所用综片数。4.破斜纹 破斜纹组织是以一基础斜纹为基础组织,沿一定斜向排列数根丝线后,斜线折断向后转,形成破断不连续的斜纹称为破斜纹。为使两斜向交接处界线明显,设计往往使两斜向交接处两根丝线其经、纬组织点相反,即采用“底片法”。 破斜纹亦可分为经破斜纹和纬破斜纹。 绘经破斜纹时,经线循环 Rj=2kj , 纬向循环 Rw=Kw纬破斜纹经循环数 R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