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氨泄漏紧急预案.doc_第1页
溪洛渡氨泄漏紧急预案.doc_第2页
溪洛渡氨泄漏紧急预案.doc_第3页
溪洛渡氨泄漏紧急预案.doc_第4页
溪洛渡氨泄漏紧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紧 急 预 案氨泄露紧急处理预案一、基本情况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中,下游距宜宾市184km(河道里程),左岸距四川省雷波县城约15km,右距云南省永善县城约8km。溪洛渡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78.00m,坝顶高程610.00m,顶拱中心线弧长681.51m;泄洪采取“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布置原则,在坝身布设7个表孔、8个深孔与两岸4条泄洪洞共同泄洪,坝后设有水垫塘消能;发电厂房为地下式,分设在左、右两岸山体内,各装机9台、单机容量为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0MW。施工期左、右岸各布置有3条导流隧洞,其中左、右岸各2条与厂房尾水洞结合。 泄洪消能建筑物由坝身7个表孔、8个深孔、坝后水垫塘与两岸4条泄洪洞组成。4条泄洪洞分左、右两岸布置,左岸为1#、2#泄洪洞,右岸为3#、4#泄洪洞。左右岸1#4#泄洪隧洞均为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型式。泄洪洞由进水塔、有压洞段、地下工作闸门室、无压洞段、龙落尾段和出口挑坎等组成。出口挑坎采用对称布置、水下碰撞消能方式,以减轻下游河道冲刷。 根据坝址区附近永善、雷波气象站及中心场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各站气象要素见表1-1。 气 象 要 素 表气象站项目永善(1961-1990年)雷波(1961-1990年)中心场(1989-1995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661.9833.2545.9其中510月降水量(mm)575.0699.2475.7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天)126.8200.7其中雨季(天)90.8114.0多年平均气温()16.412.019.7极端最高气温38.834.341.0极端最低气温-3.6-8.90.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84%66%历年最大风速(m/s)18(风向NW)26(风向N)17(SSE)注:2006年3月31日溪洛渡坝区出现了极大瞬时风速为 30.2m/s的11级大风,2006年4月9日溪洛渡坝区还出现了极大瞬时风速为26.8m/s的10级大风。 厂区地形较为狭小,海拨高度610米平台上下游各有一个车间。坝址职工高峰期两千余人,其中制冷车间操作员工有20余人,实行两班倒,每班10人。该系统主要为拌和楼生产预冷混凝土提供冷量。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该系统的制冷剂为氨,氨在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着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 电站所在地云南省永善县设有消防中队,有消防车辆,专职消防队员人。水电八局溪洛渡大坝施工局应有防化民兵连应急分队人。二、化学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分布 根据该系统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2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号目标:一次风冷制冷车间,氨液约50吨。 2号目标:二次风冷制冷车间,氨液约55吨。目标分布见附图(略)。NH3(气、液)发生事故部位、级别、可能波及的范围 目 标 毒物名称 级别 波及范围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1号目标 NH3(液) 610平台及周边界区 2号目标 NH3(液) 610平台及周边界区三、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1.指挥机构(见附表,附表略) 施工局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施工局局长、有关副局长及拌和工区、安全部、机电部、物资部、施工部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部),日常工作由安全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局长任总指挥,有关副局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局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施工部。 注:若局长和副局长不在施工局时,由施工部部长和安全部部长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职责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指挥部: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局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安全部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施工部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机电物资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卫生所: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综合部部长: 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工区主任: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协助卫生所所长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四、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施工局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施工局化学事故的救援及处置。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见施工局事故救援专业队编成表(略),其任务分工如下: 1.通信联络队:由综合部、安全部、施工部、拌和工区组成,每部出人,共人。 负责人: 综合部部长。担负各部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2.治安队:由安全部负责组成,共人。负责人:安全部部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3.防化连应急分队:由安全部、拌和工区负责组成,共人。负责人:拌和工区主任。担负查明毒物性质,提出补救措施,抢救伤员,指导群众疏散。4.消防队:驻地消防队人。施工局消防队xx人。负责人:安全部副部长。担负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5.抢险抢修队:由机电物资部、车队、机修车间和电工分队组成,共人。包括铆管工、电(气)焊、电工、起重、钳工等。负责人: 机电物资部部长和施工部部长。担负抢险抢修指挥协调。6.医疗救护队:由驻地医院和施工局卫生所人员组成,共人。负责人:安全部副部长、医院院长。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7.物资供应队:综合部,机电物资部人员组成。共人。负责人:两部部长。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8.运输队:由车队组成,共人。负责人:队长。担负物资的运输任务。五、NH3(气、液)化学事故的处置 该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发生NH3(气、液)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如前所述的几个目标,其泄漏量视其漏点设备的腐蚀程度、工作压力等条件而不同。泄漏时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物料不纯等原因。NH3一般事故,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由安全报警系统、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NH3重大事故,可因设备事故、氨气罐的大量泄漏而发生重大事故,报警系统或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毒物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无风向200m左右,顺风波及1000m。当发生NH3泄漏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工区领导、局领导、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2.工区主任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要求查明NH3外泄部位(装置)和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队、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通知所在部、工区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主管上级公安、劳动、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4.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5.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空气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7.治安队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如当NH3扩散危及到局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坝区外过往行人在地方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侧风方向安全地带疏散。 8.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9.技术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查明NH3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职工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0.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二个专门工作小组: 在常务副局长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生产、技术、环保、设备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在分管副局长指挥下,组成由设备、机修、电修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夜间发生事故,由局总值班及施工部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六、信号规定 厂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 厂报警电话: 消防队(驻厂): 市消防:119 施工部: 县医院: 危险施工部设有对讲机部。 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灯。 七、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1. 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 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3. 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4. 对全局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化学自救常识教育。5.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工厂和各处室、车间均昼夜值班)。 驻地医院24小时值班制,每班2人;救护车内配备器材:“ASI|30”自动苏生器2台;担架5具、防毒衣10件、医务箱4个、防爆电筒5个、“AHG|Z”型氧气呼吸器5部。驻地医院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全副着装出动急救车到达毒区,按调度指挥实施抢救等项工作。 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附: 1. NH3的一般常识; 2. 本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序列图; (由安全部提供) 3本区危险目标图及救援路线图示; (由安全部提供) 氨 气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侵入途径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毒理学简介吸入LCLo: 5000 ppm/5M。大鼠吸入LC50: 2000 ppm/4H。小鼠吸入LC50: 4230 ppm/1H。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急救处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1060mg/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