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为改变我国长期主要由体育部门一家办竞技体育的局面 教育部 为 能够承担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任务 开辟一条中国竞 技体育发展的新路 高校开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 展 我国高校田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但带有粗放型发展的色彩 同 时存在以学校利益或只要竞技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的培养 相当部分 大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堪忧 田径是金牌大户 用可持续发展观研究 高校高水平田径竞技运动 有很强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试图从以 人为本 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体育规律及 相关政策法规 对影响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剖析 寻求 相关对策 从人文 心理 社会角度挖掘大学生运动员的田径竞技潜 能 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同时切实抓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和 专业学习 真正达到大学生的标准 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实现高校田 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即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 展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上的共同提高和改善 可持续是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可以将可持续性发展理解为一个哲学命 题 把局部和整体 当代与未来 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 处处体现辩证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 发展度 协调度 持续度 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 三者鼎立 缺一不可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 逻辑分析法 阿卷调查法对我 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不足 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 体制因素 生源因素 教练员因素 学习因素 训练因素 需求因素 科技因素 环境因素 就业因素 管理因素 评价因素等 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文化和专业水平令人担忧 很难达到同校大学生水平 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 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3 受训练支持系统诸多因素限制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 科学训练水平难以承载攀登田径颠峰的要求 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科 技含量亟待提高 4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整体上 大学生运动 员参加高校的正常教育和教学过程学习 达到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要 求 能胜任所学专业岗位工作 高校田径整体水平逐渐提高 逼近国 家田径最高水平 对个体而言 大学生运动员参加高校的教育和教学 过程学习 达到本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能胜任所学专业岗位工作 田径运动成绩在大学期间有所提高 5 对以上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应根据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通过重新整合各 种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加以统筹解决 并借鉴国内 外成功 经验 步入良性循环渠道 达到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 制约因素 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 对策 i l a b s t r c t f o r b r e a k i n g t h e m o n o p o l y o fn a t i o n a l c o m p e t i t i v es p o r t s a n d c o m p l e t i n gt h ea i mt oo r g a nar e a ls t u d e n ts p o t sr e p r e s e n t i v et e a m t h e 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b e g a n a t r y a u t h o r t i e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t o e x p e r i m e n th i g hl e v e ls p o r t s i n1 9 8 6 a tp r e s e n t a f t e rn e a r2 0y e a r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a r e a l r e a d y 5l h i g h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n e a r10 0p r o v i n c i a ln a t i o n 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w h i l et h ec u r r e n tp o s i t i o no fh i g h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l e di n u n i v e r s i t e si su n s a t i s f i e d t h ew h o l ec o m p e t i t i v ea c h e i v e m e n ti sl o wa n d m o s to fa t h l e t e s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k n o w l e d g ea n dc a p a b i l i t yi sp o o r s o w e h a v et o s a y t h a t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h i 曲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s n t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s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a tm e e t st h en e e d so ft h e p r e s e n tw i t h o u tc o m p r o m i s i n gt h ea b i l i t yo f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t om e e t t h e i ro w nn e e d s i tw a s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b yb o t ht i m ea n ds p a c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n t a i n st h r e ea s p e c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s t i n ga n d h a r m o n i l i t y a c c o r d i n g t o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 s t u d y o fr e l e v a n td o c u m e n t sa n d d a t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t a l k s w i t h e x p e r t s a n dm a t h e m 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t h e f o l l o w i n gc h i e fc o n c l u s i o n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i g h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a v e b e e np u tf o r w a r dd r a w n 1 a tp r e s e n t t h ef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i 曲 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r ee l e v e nr e s t r a i n e df a c t o r sw h i c h i n v o l v e s s y s t e m a t h l e t e c o a c h t r a i n i n g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e e d a c a d e m i c e d u c a t i o n e m p l o y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 a s s e s s 2 t h es c i e n t i f i c t r a i n i n g l e v e li nu n i v e r i s t i e si sn o tm e e tt h e r e q u i r m e n to f t h et o pt r a c ka n df i e l dl e v e lf o rm a n y r e s t r a i n e df a c t o r s i ti su r g l yt oe n h a n c et h es c i e n t i f i ct r a i n i n gl e v e l 3 t h ea c a d e m i ce d u c a t i o no f h i g h l e v e la t h l e t e si s p o o r w h i c hh a s i i i b e c o m et h em a i n l yl a c ko f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l e v e l t r a c ka n df i e l d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4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 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n e e d st or e a c ht w os t a n d a r d s a saw h o l et h ew h o l et r a c ka n d f i e l d l e v e ln e a rg r a d u a l l yt h en a t i o n a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 l e v e l a t h l e t e s s a c a d e m i cl e v e lr e a c ht h eb a s i c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sa ni n d i v i d u a l h i st r a c k a n df i e l dl e v e lm a i n t a i n so re x c e e d st h ee n t e r i n gl e v e la n dh i sa c a d e m i c l e v e le q u a l st oh i sc l a s s m a t e s 5 a sl o n ga sw eu s et h es y s t e m a t i cn a t i o nt ot a k ec a r eo f e v e r ys i d e g a t h e rt h ep r e s e n t r e s o u r c e s t o g e t h e r a d o p t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c a r r yo u t t h es t a n d a r d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n t h e h i g h 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w i l lg e ti n t oa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i n g o r b i t k e yw o r d s h i g h l e v e lt r a c ka n df i e l d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s t r a i n e df a c t o r c o u n t e r m e a s t i r e i v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为改变我国长期主要由体育部门一家办竞技体育的局面 给竞技 体育人才培养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高等教育办竞技体育 教育部为了 能够承担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任务 1 9 8 6 年4 月1 7 日原 国家教委与国家体委发布 全国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申报 审批暂行办法 1 9 8 6 年1 1 月1 1 日制订 国家教委 国家体委关于 开展课余训练 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的规划 1 9 8 7 年7 月3 0 日国 家教委发布 试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办法 1 9 9 5 年两委 联合下发 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 正式确 定3 8 所普通高校为高水平田径队的试点学校 1 9 9 9 年又增设1 3 所高 水平田径队的试点高校 还有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审批的近1 0 0 所 其目标是为了开辟一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路 1 1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我国高校田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但带有 强烈的我国传统竞技体育粗放型发展的色彩 离实现1 9 9 5 年国家教委 提出的要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单独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 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 0 0 1 年第2 1 届2 0 0 3 年第2 2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 会 虽然我国大学生田径队成绩不俗 但从运动员构成来看 既有在读的 职业运动员 也有只取得学籍并未入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役运动员及 高校学生 高校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并不是主力 运动成绩不能代表其 发展的真实水平 高校整体田径水平较国内专业队有较大差距 近年 来 高校竞技运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业余水平 试点工作基本上是在 失败中进行探索 在绝境中求生存 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窘况 们 高 校田径训练水平不高 成绩滞后 目前竞技水平充其量只能处于国内 二 三流水平 除参加全国高校田径比赛外 根本没有在全国性大赛 中称雄的实力 罾 从2 0 0 2 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 大学 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j l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0 3 3 14 9 15 0 朱广林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成绩滞后原因剖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0 1 3 14 0 l 生田径锦标赛成绩 田径冠军赛成绩比较 表1 1 至l 一4 埂 鳓羔冀翘 啪 聊 靖哆 翩彬t o o g l h 瑚叠0 搬 瞄 譬 鞲点醺蒹棒扦错辣 书峨 鲸托 h口冀i i 镒熏 j o 蠹 i 眼t 霉鞴一霸 0 6 确 一弘 4 垂1 驰 j 奄德 一烈目 m 薯 l 蔼g j 了a 呻1 4 皑爱4 7 锄骺 t 一 1 t 3 5 2 晷罅 8 2 嘶 9 融 1 30 62 6 1 95 7122z1 z17 3 8 i6 4 ll b 7 6 1 5 7 l6 j 27 0148 74 21 2 4 04 0 b1 6 丽3 8 1 45 1 3 0l o l 30 3 0 5 己i o 蛐2 4 神5 4 触 4 6 1 9 竹蛐 5 76 鲫 l 曼题l 7 3 伸陬9 3 舯5 65 3 龄 誓 i 氨臂箍i 镬 氟姆 羹5 霉誊董 篓 量j 萋蒌 蓦蠹 i 丙l z1 8 2 1 7 66 65 l24 5 i l5 7 珊 剐 6s 81 38 217 638 j 88 25 67 95 67 9 攮o 2 6 3 4g d 甜1 0 鬻 纛 磐i i j 罗叠薯磐一謦j j 磐i 鬈慧i 銎譬磐 j 黪誊薹黢j j 黧警j 篓置翌一晔 r i 7 v 船型一 娃 崔心 f l 每鹾i 她袖 5 i 神 致t a j 一一 1 i 渺紫一鲤勰 掌雕女2 鞭 垮鹾 j l 一 吼j l 3 釉 姆 鲫 f 融l 蛞 0 d b 12 7 曩一 i 脯48 蠢 曩 二 一j j 曩s 1 2 大1 2 1 82 46 85 43 82j 4 1 5 3 3 1 35 7 豁5 765 8 1 38 2i7 6a8 1埔5 755 3 2 口0 9 2 46 4 3 49 42 1 1 0 b 267 赛 一 越 u 辑孵 像i 璐 瓤碥难 一f 罾坤i 强舞 羹越臻糍锥氍帮点姒女艘 jt 1 8 畦4 哥馘 z 张t 章 一童 曩 0 39 2攮雷t 2 蚋 口毫甜 1 l 誊 i 曩 蠢薯蔓 嘶一 匈 毒 从表1 1 1 2 可知 大学生田径运动成绩丙组 入大学前已在田径管 理中心注册的 整体水平优势明显 从表i 3 i 4 可知 大学生田径 运动成绩整体水平明显低于专业运动员 甚至有部分项目成绩低于中 学生 同时存在以学校利益或只要竞技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的培养 相当部分大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堪忧 不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关注的是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短期 效应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1 2 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文献资料发现 高校竞技体育以美国开展较好 高校田 径水平基本上是国家最高水平 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与专业要求与普 通大学生完全等同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这得益于美国的全美大学生 体育联合会 即n c a a 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体制 我国有不少学 者将n c a a 的管理体制与我国高校竞技教育管理体制做了对比研究 n c a a 的制度和经验可部分借鉴 仿效照搬是行不通的 为探求我国 高校开展竞技体育 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高娅对中国高校竞技 体育始发期进行了分析固 有不少学者对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 管理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 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主要 受管理体制的束缚 王秉彝 宋广林等对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进 行了研究 分析了高校田径竞技特点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同时 我国高校篮球 排球 足球 健美操等项目上也有学者根据运动训练 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如何发展进行了研究 认为高校具有开展高水平 竞技运动的理论优势 但整体运动水平不高 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有学者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竞技体育进行系统研究 钟秉枢等用可 顾渊彦 凌平主编 域外学校体育传真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 0 0 2 詹姆斯 托马 美 劳伦斯 查里普 澳 王艳等译 国际体育管理 m 一e 京 人民体育出版 幸t 2 0 0 0 美国田径运动协会编 刘江南等译 美国田径训练指南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 0 0 2 宋泄建 论竟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 2 0 0 3 2 1 4 9 i 50 陈希 仇军 陈伟强 瞽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构成模式研究 j 体育科学 2 0 0 4 5 1 4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 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 19 8 8 g 国家体育总局政 策法规司 e 千秉彝 从十年试点历程看我国高校高水平出径队的限度与对策fj 体育与科学 1 9 9 8 4 4 4 4 9 宋广林 张天德 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成绩滞后原因剞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 0 0 1 3 1 40 1 4 2 3 持续理论对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谭华 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竞技教育的发展时期 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杨文轩指出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 高水平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 应该是全面发展期 罾谢琼桓认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应重视人文教育 提 高运动员文化素质 处理好专业业务的关系 防止短期行为印 也有学 者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高校竞技体育进行研究 王晓贞 曹原就影 响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卢志成等就体教结合促进 竞技体育发展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是宏观研究 具体项目的可持续 发展研究很少 田径是金牌大户 用可持续发展观研究高校高水平田 径竞技运动 有很强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试图从以人为本 促进 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依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体育规律及相关政策法规 对影响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剖析 寻求相关对策 从人文 心理 社会角度挖掘大学生运动员的田径竞技潜能 达到国 内最高水平 同时切实抓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和专业学习 真正达到大学生的标准 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实现高校田径运动的可 持续发展 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持续发展的内涵 2 1 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 竞技体育与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 顾 拜旦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体育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四 我国竞 技体育经历了由1 9 5 1 年以前以普通高校业余训练为主的业余竞技体 制 到1 9 8 7 年以前以举国体制为基础的体委专业竞技体制 8 0 年代 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受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变化影响 重点放在克服 过分集中与国家办体育 特别是集中于体委系统一家办体育的弊端 谭华 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j 体育学刊2 0 0 0 5 13 1 8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研究会 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汇编 g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 规司1 9 9 8 3 0 3 4 谢琼桓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体育的现状和未来 j 浙江体育科学1 9 9 8 1 7 一l o 王晓贞曹原 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j 1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 0 0 3 3 75 7 8 中国科学学会 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 0 4 1 0 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 0 3 3 1 4 9 1 5 0 4 逐渐将竞技体育推向社会 向多种形式 多种渠道发展 教育部为与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轨的需要 开始办高校高水平田径队 由此提出普 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以示与体育系统的高水平田径竞技相区别 本研究所指高校是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试办田径高水平运动队 的普通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 智 体等方 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是指在高校开展的为竞 赛服务的田径运动 与健身锻炼意义的田径运动不同 高水平是相对 于专业运动员而言的 通过招入或选拔具有较好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基 础的大学生 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 代表学校参 加省市和全国性田径比赛 站在全国的角度 高水平 是代表国家参 加国际田径大赛的水平 田径属体能主导类项目 以个人单项为主 比赛成绩取决于个人竞 技水平 采用客观裁判标准 受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少 运动训练组织 比集体项目容易 现代高水平田径竞技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和运动成绩 创造前所未有的成绩 冲击世界纪录 夺取世界冠军 现代高水平田径呈现出以下特点 田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 田径运 动水平不断提高 比赛机会增多 以赛代练 重视专项训练 突出专 项负荷强度 负荷后的恢复是现代田径训练的重要内容 突出强调心 理训练 运动场地器材的科技含量高 田径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长期 性 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除具有田径竞技的一般特点外更具有其 特殊性 这些特点使他们明显地区别于体育系统的田径竞技 得以独 立存在 其特殊性表现在其发端于高校体育的田径教学 队员既要出运 动成绩 又要完成学业 教练员既是运动队教练又是普通大学生的体育 教师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具有鲜明的特点 运动训练和文化学 习双重性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学校体育担当竞技体育大任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研究 m 长沙 湖南师大出版社2 0 0 1 59 2 9 4 龙斌 对现代田径运动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j 体育学刊 2 0 0 2 5 1 2 0 1 2 2 具有教育与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融合的基本特点 追求竞技训练的科学 化 充分挖掘运动员生物学因素以外的社会的 心理的潜能 2 2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 0 世纪7 0 年代全球遇到了人口 环境 资源等问题 的困扰后提出的 联合国开发署从8 0 年代初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性 问题 开始组织安排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进行研究 中共十六届全会明确 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成为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 导原则 可持续发展最初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 1 9 9 2 年联会国际环 境发展大会通过的 2 l 世纪议程 将 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 即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而后有学者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为 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 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 即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从社会 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是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 下 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是 在不降低 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化的经济发展 据此 将高校 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在高校开展的 在不降低高校 培养人才质量 不破坏高校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基础上的高水平田径 运动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即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 展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上的共同提高和改善 可持续是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可以将可持续性发展理解为一个哲学命 题 把局部和整体 当代与未来 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 处处体现辩证的特点固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 发展度 协调度 持续度 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 三者鼎立 缺一不可 发展度体现 了可持续发展在数量维度上的要求 它表征发展行为在原有基础上对 朱坚强 韩狄明 可持续发展概论 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 0 0 2 102 朱坚强 韩狄明 可持续发展概论 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 0 0 2 102 3 柬旭光 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化系统分析 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0 0 3 5 6 于经济增长的正响应 协调度体现了在质量维度上的要求 它检验发 展行为偏离健康程度的状况 持续维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维度 上的要求 它表征发展行为的长期合理性 高校高水平田径竞技可持 续发展 在发展度上要求田径竞技水平进步 在协调度上要求不影响 高校的良性行为和协调发展 不影响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 在持维度 上要求具有长期性 发展度要求田径竞技水平应逐渐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根据1 9 8 6 年 11 月1 1 号原国家教委 国家体系下发的 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 提 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1 9 8 6 2 0 0 0 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 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能够承担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任务 协调度要求高校开展高水平田径竞技运动要与高等教育协调发 展 具体讲不应影响高校培养学生质量 不应干扰高校的良性运行 高校教育质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指高等教育系统的提供的服务 满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 罾 高校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培养人是 一项复杂的活动 指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 特性的总和 同时高等教育在进入2 l 世纪之际所面l 临的各种复杂的 挑战 使得高等教育的使命不仅要培养具有适应所学专业相关岗位的 就业能力的学生 而且要培养具有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的创业能力 的学生 由于办学传统 教育观念 投入水平 质量自控水平等不一 样 教育文凭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若离开教育质量谈发展 可能导致 未来教育效益的下降 在任何一个国家 高校的 文凭含金量 不尽 相同 一般来讲我国 9 8 5 工程 的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和一般 2 1 1 工程 的大学及一般省部属院校的文凭含金量是不同的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首先的身份是大学生 其毕业文凭的含金量应 与同校同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相当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不能脱 离学校的教育环境发展 即不能脱离高校的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 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1 9 9 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备报告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9 9 儿0 房剑森 高等教育发展论 m 1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t 1 8 6 赵文华 高等教育系统论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2 6 8 7 等教育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 是解决人才培养素质的过程 即使受教育者身与心 德 智 体 知与能 学会知识与技能 还要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全面发展 逐步转化为专业工作者的矛盾转化 过程 在本质上讲 高校教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专业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培养智力及能力 形成正确世界观和思想品格 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是有领导的认识过程 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 高速公路 各高校教育和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各异 但均根据教育 方针 高校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并接合教学过程的 专业化 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逐步增加的规律和特点而组 织实施 运动员若离开高校教育教学过程 其教育质量可能无法保证 持维度要求高校高水平田径竞技运动的发展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物质条件 经费和政策支持均不超出各高校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涵容能力 高校高水平田径竞技运动的能长期良性发展 离开了与高 校发展的协调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 研究内容 3 1 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 1 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 2 研究方法 3 2 1 文献资料法 有关本研究文献资料5 q 余篇及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学 社会学 训练学 学校体育学 管理学 信息学 心理 学等方面专著2 0 余部 并查阅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 3 2 2 访谈法 走访了参加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研 讨会与会专家教授2 0 余人 对湖南 广东 山东 上海部分高校田径 教练员 运动员 领导 专家及湖南 广东部分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 员毕业生 部分接受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了访 黄刚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6 3 0 谈 3 2 3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运动 员问卷调查表 向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田径运动员6 8 人发 放问卷调查表 回收5 8 份 回收率8 5 2 9 其中有效问卷5 5 份 有 效率9 4 8 2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 信度检验采用 再测法 根据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配对数 据的假设检验 检验结果 t 1 9 8 8 t 0 0 5 2 5 2 5 7 1 t o 0 5 表明问卷一致性信度很高 效度 效度检验采用评定量表法 问卷发放前 提请8 位专家对 问卷进行了逻辑有效性分析 对所要调查的1 1 个大问题采用1 0 分制 加以定量评分 得出平均效度分数为1 0 1 8 效度为9 2 5 表明问卷 有较高可信度 3 3 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地问卷利用体育统计软件s p s s 常规数理统 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1 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发展把局部和整体 当代与未来 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 是在 发展度 协调度 持续度 的综合反映和内 在统一 三者鼎立 缺一不可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由利导 因素和限制因素起作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一定限度内充分发挥利导 因素的作用 减小或消除限制因素的作用 目前影响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度 协调度 持 续度 的因素来自大学生运动员 学校 教育部 体育部门 通过对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竞技的系统构成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专家 访谈和问卷调查 确定1 l 类影响因素 体制因素 生源因素 教练员 因素 学习因素 训练因素 需求因素 科技因素 环境因素 就业 因素 管理因素 评价因素 4 1 1 体制因素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制长期以来受国家教育体制及国家竞技体 制的制约 导致高校竞技与国家竞技体制的不关联性 高校体育更注重 于体育教学 受国家竞技体制和国家教育体制两种不同体系所带来的 体制限制 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从事代表国家最高水平 的田径运动的驱动力 4 1 1 1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目标定位 个人的定位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据个体的运动成绩 文化水平 田径运动经历 家庭期望值等不同 将文化和专业学习放 的位置也会不同 对田径运动成绩期望会有不同 分别定位在学校 省市 全国 世界田径水平 在调查和访问中发现 将目标定位在世 界大学生水平 全运会水平的运动员不多 将目标定位在亚运会水平 奥运会水平的运动员极少 个体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定位将直接影响我 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成绩 高校的定位 各高校的实际目标主要是省 市大学生运动会 定位 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层次的是少数 真正定位在全国大全运会 世界 大学生运动会或国际性的比赛的高校很少 在与部分高校领导和教练 员的访谈中 鲜有高校将目标盯着全运会 世界大学生水平 又据曹 原对我国3 5 所试点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调查 很少又将重点定位 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而是满足于国内的校级比赛 教育部门的定位 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 竞技运动水平定位为 能够承担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任务 省 市教育部门的目标就是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夺牌 很少有要为 生 市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目标 体育部门的定位 国家体育总局希望开创一条我国竞技体育的新 路 培养国家最高田径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但现实是我国普通高校高 水平田径水平基本不能冲击专业田径运动水平 体育部门对高校田径 运动未能引起高度重视 纳入其重要途径之中 省 市体育部门很难 从高校得到能代表省 市参加全国运动会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 同样 未能对其引起高度重视 4 1 1 2 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身份的认定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 大学生是所有接受高 曹原 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h 1 径队成绩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j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 0 0 2 3 7 7 8 0 1 0 等教育的一个宽泛的群体 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水平田径运动员 大学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所指大学生中的特指群体 并且每届大学生身份认定有所不同 1 9 8 8 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运 动会体工队退役队员具有大学生学藉者可以参加比赛 1 9 9 2 的第四届 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教育部明文规定 入学前属体工队正式队员者 均不能参加大学生比赛 1 9 9 6 年的第五届和2 0 0 0 年的第六届全国大 学生田径田径运动会上 专业田径运动员具有大学生学籍者可参加大 学生比赛 2 0 0 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竞赛规程总 则 运动员参赛基本条件明确规定 1 报名参加本届全国大学生运动 会的运动员 必须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录取的 有关规定 经考生 户口 所在地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办公室 审 核录取 并已进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全国高校新生录取及在校学生 学籍管理系统 数据信息库 中的在校全日制学生 2 思想政治进 步 遵守运动员守则 文化课考试合格 经运动员所在学校医院检查 证明身体健康者 3 在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正式履行注册 并经审核取得 中国大学生运动员注册卡 者 4 年龄为1 8 2 8 周岁 5 所有属于成人高等教育系列以及由这类院校转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学 生 均不得参加本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比赛分甲 乙两组 参加甲 组条件 经全国高考进入普通高等学校 入学前必须是全日制普通 高 级 中学毕业生者 参加乙组条件 凡符合运动员参赛基本条件 入 大学前曾代表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参加全国运动会 单项比赛 全 国田径锦标赛 冠军赛 大奖赛 或参加 全国城市运动会 者和普 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 高校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学生身份的认定 高校对高校高水平 田径运运动员的期望主要是拿牌夺冠 对专业学习重视不够甚至有个 别高校与专业运动员用文凭换比赛成绩 有些教练员不从科学训练下 功夫 一味将眼光盯在专业田径运动员身上不惜弄虚作假为其披上大 学生的外衣 运动员学籍挂在高校根本不参加文化及专业学习 有些 高校队运动员专业学习照顾太多 口子开得太大 专业要求太松 这 部分运动员根本不是大学生运动会规定所指大学生 社会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大学生身份的认定 社会对高校田径运 动员的认定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运动员 的来源 运动的投入 运动员的就业去向有直接影响 在调查和访问 中发现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身份的认定广泛认为是 高校 的全日制大学生 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 接受正常的高等教育 参 加高校组织的教育和教学过程 具有与同学校同专业大学生相当的专 业技术技能及文化素养 是课余运动训练的业余田径运动员中具有冲 击全国甚至世界田径顶峰的佼佼者 决不是徒有大学生学籍的专业田 径运动员 4 1 1 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竞赛制度 我国每四年一届大学生运动会 非大运年大学生田径协会每年举 行一次大学生田径竞标赛 各省 市 自治区大学生田径协会组织田 径竞赛的情况不同 最多的是每年一次全省 全市或全区田径大学生 比赛 有的只在大运会前组织一次全省大学生田径比赛 而美国大学 生田径运动员要参加6 次大的比赛 相比之下 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 队比赛次数却很少 由此可见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已成为制约 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竞技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 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实行注册制 参加国家田径协会组织的比赛必须在 田管中心注册的田径运动员 部分高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愿本校的 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到田管中心注册 客观上减少了比赛的机率 高校特有的竞技制度决定其与国家竞技体制的脱节 高校竞技体 育长期处在局部封闭发展 研究表明 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成绩要在 参加大赛逐渐提高 以赛代练已是公认的竞技理念 我国高校的高水 平田径运动员与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比较参赛机会少 见表4 1 表4 1 2 0 0 1 年中国田径项目前1 0 名运动员的比赛数 人均 国 中长公马全 跑跑路拉能 竞松 疋 男6 85 15 64 96 74 55 04 56 15 6 4 74 72 62 14 4 女 5 66 26 26 66 24 54 83 9 6 15 85 95 72 02 0 3 9 王倩 水涛等 世界与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参赛情况比较 j 体育科学2 0 0 3 5 8 4 8 7 跨栏短跑链球标枪铁饼铅球 撑杆跳高 跳高 三级跳远 跳远项目 4 1 1 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经费投入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学校专项拨款和学校 经费划拨 上级机关拨款 主要是省市教育局的拨款以及部属高校上级 部委的拨款 还有些赞助商资助 尽管每年高校竞赛连续不断 但由于 高校田径竞技水平低 缺乏新闻媒体的支持 缺乏竞赛管理机构 缺乏体 育广告经纪公司或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作用 只有投入缺乏产出 这部 分经费来源不能保证 数量也有限 把必须费用开支后用于训练补助 奖金有限 5 5 份回收调查问卷显示 1 5 份认为 训练补助标准能有效 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2 2 份认为 奖金标准能有效训练积极性 4 1 2 生源因素 我国高校招生学校的自主权较小 必须遵照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 教育局的有关规定 在选拔 招生 管理大学生运动员上缺乏一套较 为科学 完整的法规和标准 认识不一 表现出的问题也较多 4 1 2 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来源渠道 由于受教育体制的制约 再加上招生政策 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形成 自身的大中小一条龙的训练体系的高校不多 受专业竞技体制的影响 优秀的运动苗子大多进入专业竞技系统 又因各省市体育局对优秀田 径运动员过早实行注册 和大学生运动会对注册队员的限制等等方面 的矛盾 造成目前大学生运动员的选材极其困难 符合条件的运动员难 求 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运动员的调查发现 高水 平田径运动员来源有四 1 各省市体工队退役的运动员 2 省 市体校 一线队伍的学生 3 普通的高中生 4 体工队在役的运动员 各省教委 招生办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成绩各不相同 招生高校无决定权 对运动 成绩突出者也无法免试入学 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特招录取 运动成绩 要求必须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 实行行政手段筛选录取 各高校体育部 或田径教练员在招生前期推荐的运动员 但最终录取审批在省招生办 不一定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招收运动员 同时许多高校对体育特长 生的招生政策不灵活 造成难招生 以及招生后许多运动员达不到学校 要求而自动退学 4 1 2 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发展潜能 招收的省市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因其在专业队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 已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 进入高校后可以为学校的运动竞赛争得 荣誉 这是符合各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的 但高校高水平运动 队应着眼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总目标 招收退役运动员显然是不可取 的做法 因年龄 成绩水平的原因难以承载竞技体育的重大使命 我 国各高校虽有相应的文凭来吸引运动员 但由于生源质量 学训矛盾及 输送渠道不畅等问题 运动员入学后同样面临着竞技水平提高的难题 据调查问卷 3 7 名参赛径赛项目运动员中 比赛成绩不如中学最好成 绩的有2 8 人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运 动发展潜能 4 1 2 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文化素质 在调查和访问中发现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文化素质是制约高 校高水平田径可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 首先是大学生 大学生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应该是很高 的 文化素质同时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不能保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 员的大学生教育质量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在5 5 份问卷中 只有2 人认为与同校同专业同学文化素质基本相当 4 1 2 4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敬业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在整个国家的竞技体制中处于从属地位 受国家竞技体育体制的制约 大部分最有前途的田径运动员首先选择 专业队作为提高田径运动成绩的主要途径 只有大部分被专业筛选淘 汰的田径后备人才和少数最有培养前途的田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