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pdf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pdf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pdf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pdf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数学与计算科学 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0602 班 题目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学 生 姓 名危文静学 号 200664090201 指 导 教 师王跃恒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审查 院长 年月日批准 一、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课题内容 (1)银行信贷的主要内容; (2)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 (3)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4)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的实证研究。 课题任务要求 1.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 2.要求: (1)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 (2)论文及相关材料符合“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管理条例”和“数计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条 例” ; (3)研究要系统、完整、科学、严谨; (4)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多方论证、分析与比较;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6)按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完成论文的步骤进行; (7)论文按照毕业论文样式格式规范进行填写和装订; (8)按时完成毕业论文。 课题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或图表、设计图纸) 1. 毕业设计(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成一本(撰写规范见教务处网页) 。 (1) 封面(2) 扉 页 (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4) 中文摘要 (5) 英文摘要(6) 目录 (7) 正文(8) 参考文献 (9) 致谢(10) 附录(公式的推演、图表、程序等) (11) 附件 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2) 附件 2:译文(5000 字)及原文影印件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册一份。 3.论文电子文档由各学院收集保存。 主要参考文献与外文翻译文件(由指导教师选定) 1 贾芳琳.商业银行信贷务实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2-19. 2 龙卫洋.财政与金融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50. 3 邓成梁.经济管理数学M.第一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0-60. 4 赵胜民.经济数学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5-40. 5 阎红玉.商业银行信贷与营销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7-36. 6 H.克雷格.彼得森(H Craig Petersen) 、W.克里斯.刘易斯(W Cris Lewis)著、吴庆德 译校.管理经济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6. 7 汪红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33. 8 Henri Theil.Banking and Financial System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4. 9 Frederic S.Mishkin,Stanley G.Eakins.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 10 孔艳.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 M.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6:11-18. 11 汪其昌.银行信贷信用风险分析和度量M.第一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50. 12 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5:10-60. 同组设计者:无 注:1. 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如不够填写,可另加页。 2. 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3. 此任务书可从教务处网页表格下载区下载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 序序序序 号号号号 毕毕毕毕 业业业业 设设设设 计(论计(论计(论计(论 文)工文)工文)工文)工 作作作作 任任任任 务务务务 工工工工 作作作作 进进进进 度度度度 日日日日 程程程程 安安安安 排排排排 周周周周 次次次次 1 1 1 12 2 2 23 3 3 34 4 4 45 5 5 56 6 6 67 7 7 78 8 8 89 9 9 91010101011111111121212121313131314141414151515151616161617171717181818181919191920202020 1搜集资料一 2开题报告一一 3英文翻译一一 4撰写毕业论文一一一一一一一 5中期检查一 6毕业论文修改一 7毕业论文答辩一 8毕业论文资料整理一 9 10 注:1. 此表由导师填写; 2. 此表每个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工作进度之依据; 3. 进度安排请用“一”在相应位置画出。 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任务情况检查表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任务情况检查表 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内容组织纪律完成任务情况组织纪律完成任务情况组织纪律完成任务情况 检 查 记 录 教师 签字 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签字日期 注:1. 此表应由指导教师认真填写。阶段分布由各学院自行决定。 2. “组织纪律”一档应按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精神,根据学生具体执行情况,如实填写。 3. “完成任务情况”一档应按学生是否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情况填写。包括优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 对违纪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者,指导教师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该生提出忠告并督促其完成。 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 1. 毕业设计 (论文) 按以下排列顺序印刷与装订成一本 (撰写规范见教务处网页) 。 (1) 封面(2) 扉 页 (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4) 中文摘要 (5) 英文摘要(6) 目录 (7) 正文(8) 参考文献 (9) 致谢(10) 附录(公式的推演、图表、程序等) (11) 附件 1:开题报告(文献综述)(12) 附件 2:译文及原文影印件 2. 需单独装订的图纸(设计类)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3. 修改稿(经、管、文法类专业)按顺序装订成一本。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册一份。 5论文电子文档由各学院收集保存。 学生送交全部文件日期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验收(签名)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 信贷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 2008 年由美国 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尽管 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在最近十几年里变得越来越突出, 正在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更多的关 注和重视,但是因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仍然实施分业管理模式,证券市场风险的加剧并没 有改变信贷风险作为银行业最主要风险形式的状况, 当前信贷风险仍然是金融机构和监 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 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 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 原因主要是国有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简陋、粗糙,即仅仅使用主观分析和传统 财务比率指标判别银行信贷风险,缺少对贷款的全过程控制,直接造成银行巨额信贷资 金损失。 为此,本文根据一些历史数据,利用 VaR 模型从社会经济整体、银行和企业三方面 进行分析,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得出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并做实证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VaR 模型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COUBTERMEASURES AND RESEARCH OF BANKING AND CREDIT RISK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credit risk is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s a whole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risk, the United States sub-loan crisis in 2008 cause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at is a greater risk management challenges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Despit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risks in the last 10 yea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 causing economic theory workers much more concern and attention. However, due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still present in sub-business management model, the intensification of market risk and credit risk has not changed as a form of the banking sector that is the main risk situation. Credit risk i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ory bodi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main target and the core content. As we all know, banking an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financial work of a weak link, before huge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and lower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our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offic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tate-owned bank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credit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crude, that the mere use of subjective analysis and traditional financial ratios to evaluate the credit risk of banks, lack of credit control of the entire process so that direct bank credit huge financial losses. So, according to some historical data, from three areas of the overall socio-economic, banking and business , usingVaRmodel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n come to deal with credit risk measures, and to do empirical research.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VaRmodel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目录 1 绪论1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 1.2.1 国外研究状况1 1.2.1 国内研究状况2 1.3 课题研究方法2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2 2 银行信贷理论4 2.1 银行信贷的主要内容4 2.1.1 贷款的主要内容与分类4 2.1.2 信贷的主要内容4 2.2 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4 2.2.1 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4 2.2.2 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4 2.3 信用风险在我国银行业风险中占据重要地位6 2.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思想和三大支柱8 3 预测模型得建立 10 3.1 VaR 的定义10 3.2 正态分布下的 VaR11 3.3 置信水平与目标区间的选择 11 3.4 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VaR分析12 3.4.1 VaR 模型的假设条件12 3.4.2银行信贷风险VaR实证分析13 3.5 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23 4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8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页共 28页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 ;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商鞅变法中,商鞅以一千两黄金 重赏移木者,以彰显一诺千金的国家信用。可见,大到国家变革图强,小到个人安身立 命,无不需要以信为本。目前,社会信用链条断裂、失信现象随处可见。纵观各国的社 会信用体系构成可以发现:银行信用作为连接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枢纽,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 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银行业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是各国银行监管当局 的基本职责,但由于银行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滞后性或多因素综合决定等特点, 及 时和准确地把握银行风险难度较大, 特别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就显得更加困难和 复杂。 近年来, 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领域险象环生,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巴林银行破产, 从阿尔巴尼亚的金融风潮到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金融体系遭到严 重破坏。因此,深入研究银行业风险形成的原因,寻求适应中国国情的银行业风险控制 方法,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对数学如何为实际服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及研究银行信贷的内容以及 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建立相关模型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的度 量和管理,从而得到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纵观各国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史, 其往往是以金融业开放的挑战和金融全球化 为开端的。同时,各国银行信用管理的建立、普及程度及风险评估水平的提高也并非一 蹴而就,而是在金融危机中逐步得到强化,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1.2.1 国外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乔埃尔贝西斯在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2页共 28页 其著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 风 险管理与风险资本的关系等进行比较全面地研究;安东尼桑德斯在其信用风险量化 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中对信用风险量化的方法进行比较充分的研究;皮埃 特罗潘泽和维普班赛尔对如何利用 VaR 度量市场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1.2.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的章彰、陈四清、巴曙松、詹向阳等专家学者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从不同 侧面与层次进行了卓有成绩的研究。 其中巴曙松、 詹向阳等侧重于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章彰、陈四清等更侧重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詹向阳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发表了研究成果, 王春峰 等对基于遗传规划方法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研究;史东明对巴塞尔新资本 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刘泽华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进 行了研究等。 1.3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根据信贷来源统计、信贷资金运用统计、信贷收支统计报表的 编制、派生存款测算等统计方法来分析银行信贷风险来源以及度量银行信贷风险;通过 银行信贷方面的各项指标来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别通过贷款信用分析、中国银 行业信用风险的 VaR 分析给出不公平度量的数理模型及论证过程, 研究不公平度量的实 际问题。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 研究应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以及运 用数理统计学知识度量银行信贷风险并根据度量结果得出应对风险的对策, 最后根据实 际数据对所得对策做实证研究。 论文的构成主要包括: (一)中英文摘要:概括简要地对论文正文进行简述,让读者能快速理解论文的中 心内容。 (二)绪论:主要是对本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 本课题的知识。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3页共 28页 (三)银行信贷理论:主要是阐述银行信贷的主要内容和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以 及根据统计年鉴中给的数据说明信用风险在我国银行业风险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四)模型的建立及预测:这部分内容也就是正文,主要的内容是通过中国银行业 风险的 VaR 模型根据各历史数据来把资产组合的信贷风险进行模型化, 接着再对我国银 行信用风险进行 VaR 分析,最后得出应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五)结论与附录。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4页共 28页 2 银行信贷理论 2.1 银行信贷的主要内容 2.1.1 贷款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贷款是指银行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 资金运用方式。贷款在传统上一直是银行的核心资产业务。银行发放贷款不仅能够直接 获取盈利,而且还能凭借对客户的信贷支持巩固与客户的联系,以便交叉推销其他金融 产品。贷款业务同时也是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金融服务之一,对现代经济的运行 和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按贷款的保障方式分类,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中信用贷款 是最主要的贷款方式。 2.1.2 信贷的主要内容 信贷即信用贷款(Unsecured Loan or Fiduciary Loan) ,是银行完全凭借款人信 誉发放的贷款,无需其他保障。银行对发放信用贷款一般持谨慎态度,通常只提供给信 誉卓著、实力雄厚、与银行有密切关系的大客户,且期限较短。 2.2 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 2.2.1 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 银行所经营的贷款业务面临信用风险, 即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资信品质下降 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2.2.2 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造成的风险和银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 两个方面。 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 (一)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 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有的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迟迟拖延还款, 使 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而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缺乏征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5页共 28页 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 银 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 定。 (二)借款人蓄意诈骗贷款。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 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实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实作担保、 超 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 挥 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 偿还。 (三)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目前,国内许多银行治理不规 范,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送不完整的 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多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四)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 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 解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 由于中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交易秩序尚不规范, 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 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银行经营治理方面的信贷风险: (一)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缺漏严重。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治理、收回 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文字记录,而目前有些商业银行治理工作混乱,大量存在借款人和 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这些重要 文件的漏缺,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二)贷款“三查” (即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制度执行不力。 “三查” 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这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贷前 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账,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 的产品、生产经营及治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 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有些信贷人员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进 行摘录、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 性。 (2)贷中审查不严。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 质 押物等审查不严,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如信贷人员未发现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 规定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按照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6页共 28页 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等等。 (3)贷后检查 表面化。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 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治理 却放松了,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银行治理缺乏系统性,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治理水平不 高,各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的信息互通机制,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 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进行联网治理,从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通 常,仅凭借款人身份证实、个人收入证实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定和决策,对个 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靠于借款人的自及其就职单位的证实,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 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有效渠道进行了 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忽视对治理者的治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行长权 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 保等;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 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五)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 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 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 大的风险之中。 2.3 信用风险在我国银行业风险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贷款占银行业资产的绝对比重过大。国有企业流动资金供给实行“拨改贷” 以来,我国企业严重依赖银行提供生产所需资金,加之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贷款是 融资主渠道,历年来呈高速增长趋势,远高于 GDP 增长速度和物价变动之和。经济增 长对贷款的过度依赖,造成我国贷款高速增长,贷款的信用风险对银行潜在损害日益加 大。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被强制 割裂, 金融衍生交易工具运用多元化的渠道非常狭窄, 形成了目前信贷资产畸重的局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主要包括:各类贷款、证券投资、外汇资产等(如表 2-1)。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7页共 28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可计算得到表 2-1,我们可以从表 2-1 中看到,在我国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中贷款仍占过大比重。 表 2-1近年来全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运用结构表 贷款证券投资外汇资产资金运用总额 年份余额 (亿 元) 比 重 ( 亿 元) 余额 (亿 元) 比 重 ( 亿 元) 余额 (亿 元) 比 重 ( 亿 元) 余额 (亿 元) 比 重 ( 亿 元) 2005194690.464.534942.111.671211.123.5302042.8100 2006225347.261.739490.910.898980.327.1365230.1100 200726169157.66279013.812837728.3454268100 200830339556.46530212.116843131.3538406100 (二)利率非市场化,资产价值的市场波动性较小。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 由 中央银行根据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银行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股 票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决定,并报经国务院 批准执行。对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只能在一定比例内自由浮动,不得突破该上限。 因 此,市场利率基本无弹性,变动频率低,商业银行持有的各项资产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相 对较小。 (三)信用环境差,贷款人不履行贷款合约的现象时发生。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 境较差,整个社会的守信与失信、履约与违约出现失衡,维系政府、企业、个人、金融 机构的信用关系常常被破坏,导致了社会经济秩序紊乱,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 极大风险。 (四)信用风险严重损害着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主要为 信用风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内 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致使信用风险不断积聚,潜伏的危机不容忽视,特别是国有独 资商业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过大,远远高出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标准 (2)近年来贷款期限趋向长期化,信用风险有加大趋势(如表 2-2) 表 2-2近年来我国银行贷款期限结构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8页共 28页 年份 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贷款总额 余额(亿 元) 占比(%) 余额(亿 元) 占比(%) 余额(亿 元) 占比(%) 200587449.244.981396.541.8194690.4100 200698534.443.7106549.547.3225347.2100 200711447843.713153950.3261691100 200812518241.315500051.130339510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可计算得到表 2-2,我们可以从表 2-2 中看到,近 年来贷款期限趋向长期化。 (3)国有银行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的背离 由于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较大, 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受政府行政干预较为严 重,其信用风险较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大,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银行盈利能力较弱, 与 其市场占有率很不匹配。 (4)贷款损失侵蚀了银行资本金,资本充足率过低 由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损失 直接侵蚀了银行的资本金,造成各银行的资本金严重不足。 2.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思想和三大支柱 2004 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延续 1988 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 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 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检查、市场约束等三大支 柱原则,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使资本充足比率和各项风险 管理措施更能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9页共 28页 资本充足率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市 场 约 束 最 低 资 本 要 求 监 督 检 查 新巴赛尔资本协议共 775 条 9 个附录。新巴塞尔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 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三是市场约束。 (一)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新巴塞尔协议在关于监管资本的定义上,继续沿用 1988 年协议的规定,总的资本 比率不得低于 8%,二级资本仍然不得超过一级资本。 (二)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巴塞尔协议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约束的重要补充。 (三)第三支柱:市场约束 巴塞尔协议强调市场约束具有强化资本监管, 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的潜 在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结构、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 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0页共 28页 3 预测模型的建立 3.1 VaR 的定义 VaR(Value-at-Risk)方法将一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风险用单一的价值指标来衡量, 把风险管理中涉及的主要方面,即组合价值的潜在损失用货币单位来描述。VaR 通常被 定义为“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间的最大预期损失” ,即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当基 础资产价格产生不利变化时,在给定置信水平下,所持有的资产头寸可能产生的最大可 能损失。下面用数字符号来严格定义VaR。 令一个投资组合的初始价值为 0 P,收益率为R,则其持有期末的价值为 ()RPP+=1 0 。令R的期望值与波动性分别为和,此投资组合的最小价值为 * P,最 小收益率为 * R,在给定置信水平下该投资组合的最小价值为() * 0 * 1RPP+=。因此,根 据 VaR 的“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间的最大预期损失”的定义可得: ( ) ()() ()() () () = = += += = * 0 * 0 * 00 * 00 * 11 11 RP RP RPP RPRPE PPEVaR 以上定义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损失,VaR 有时也定义为相对于 0 的绝对损失,即 ( ) * 0 * 0 0RPPPVaR=。 从上述推导可看出,求解 VaR 实际上相对于确定最小价值 * P或最小收益率 * R。通 常情况下,VaR 可通过 P 的概率分布函数( )pf求出。则对于某一置信水平 C 下的投资 组合最低价值 * P,则根据 VaR 的定义式有: ( )( ) = * * p dppfPPEVaR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1页共 28页 3.2 正态分布下的 VaR 假定未来收益服从正态分布,可简化 VaR 的计算。此时,根据置信水平选择一个对 应的乘子,用资产组合的标准差与该乘子相乘,即可求得VaR。该方法基于对参数标准 差的估计,并非从经验分布上确定参数,因此称这种方法为参数方法。 将一般分布( )pf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其中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最低 回报 * R表示的组合价值的最小值为() * 0 * 1RPP+=。 * R一般为负值,因此,可表示为 * RP=。将 * R与标准正态偏离0联系起来,即: ()0 * = R (3-1) 由公式(3-1) ,经变形得: += * R 假定参数和为单位时间间隔的计算结果,则时间间隔t相对应的相对 VaR 为: ()tPRPVaR= 0 * 0 因为银行对各信用贷款一般进行一年一度的重新评价, 各类信用贷款的等级并不是 不变的,为简化 VaR 的计算,可令时间间隔1=t,又因为各类贷款的初始价值是相同 的,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将其设为单位 1,即1 0 =P,所以 VaR 的计算公式可以写为: =VaR(3-2) 3.3 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与目标区间(Target Horizon)的选择 二者的选择均有一定的主观性。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选择的置信水平为 99%, 目标区间为 10 天,还要对计算出的 VaR 值乘以扩大因子,以满足审慎监管的需要。这 种选择是对频繁监管的成本与尽早发现潜在问题进行权衡的结果。 (一)目标区间的选择 目标区间是计算 VaR 值的周期, 其确定要考虑相应头寸的清算周期, 也可根据投资 组合的特点决定。 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交易非常频繁, 选择目标区间通常为一天。 相反, 像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敞口头寸调整一般较慢, 选择目标区间通常为一个 月。 由于目标区间选择与投资组合正常清算的最长时间一致, 因此它与头寸的流动性 (即 完成正常交易的时间)有关。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2页共 28页 (二)置信水平的选择 置信水平又叫置信度,它是根据某种概率测算结果的可信程度。若将风险理解为风 险因素在期望值附近的变动,置信水平有助于我们计算该因素变化的范围,进而计算某 一时间风险头寸价值的变化。 与目标区间一样,置信水平选择同样比较主观。如巴塞尔委员会选择的置信水平为 99%,这是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安全的要求同过高资本对银行收益不利影响进行权衡的 结果。VaR 使用者通常选择的置信水平差距较大。如,化学银行和大通银行选择的是 97.5%,花旗银行选择的是 95.4%,美洲银行与 JP 摩根选择的是 95%。从 VaR 的计算公 式可知,置信水平越高,VaR 值越大。 此外,置信水平大小对于模型的事后检验非常重要,一般应选择较高的置信水平。 以 95%的置信水平为例,观察 100 个月的 VaR 值,损失大于 VaR 的次数可能仅有其中 的 5 个月。 但若选择置信水平为 99%, 则要进行 100 次试验才能判断模型是否符合实际。 因此,较高的置信水平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判断超过 VaR 的观测值个数是否过多。 3.4 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 VaR 分析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方法,将该绝对值乘以一定倍数,即得出该商业银行实际信用 风险暴露情况下的风险资本水平,即为银行的经济资本水平;然后与理论资本水平相比 较,可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实际风险是否匹配。其次,实证分析中样本选 择为一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甲银行)和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乙银行) 。对每家银行 分别选择两个分支机构,测量 2007 年末和 2008 年 10 月末实际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水 平。为讨论方便,将甲、乙银行下属两家支行分别记为甲 A、甲 B,以及乙 A、乙 B。 进行信用风险价值分析的贷款期限超过半年, 因为贷款企业在短时期内信用等级变迁的 概率非常小,可以不考虑这类贷款的信用风险。此外,对于银行逾期类贷款,贷款期限 已满,同样不必分析其信用风险。因此,进行信用风险 VaR 分析所选择样本为末到期的 期限在半年以上的每笔贷款。 3.4.1 VaR 模型的假设条件 假定 1:贷款价值服从正态分布。 假定 2:转移概率矩阵遵循马尔可夫(Markov process),即信用等级在某一年内的 转移概率独立于过去时期。这样,转移概率矩阵为历年矩阵求平均值。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3页共 28页 假定 3:假定转移概率矩阵在不同时期之内是完全不变的,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借款 人是一致的。而实际上,重要的行业因素、国家因素和商业周期因素都会影响到信用评 级的转移。 假定 4:假定贷款收益率相关系数为零,不考虑相关条件的联合转移概率矩阵。 假定 5: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均为一年一评,因此设置风险期 间为一年。 假定 6:D 代表违约(Default) 。 假定 7:时间间隔为单位时间间隔,即1=t。 假定 8:标准正态分布下,给定置信水平为 98%,对应偏离06 . 2 =。 3.4.2 银行信贷风险 VaR 实证分析 (一)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简介: (1)甲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 甲银行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分为六级:AAA、AA( + AA、AA、 AA)、A( + A、 A、 A) 、BBB、BB、B。信用等级指标体系由指标与权重两部分组成。评级指标由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评议指标构成; 基本指标反映客户信用等级评级内容的基本情况, 修正指标是依据客户有关实际情况对基本指标评级结果进行修正。 评议指标是对影响客 户信用等级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分析。指标权重采取专家打分确定。对客户信用等级 采用百分制,定量指标权重为 75 分,评议指标权重为 25 分。AA级(含)以上客户为 该行重点支持客户,A级客户为选择性支持客户,BBB级(含)以下客户为限制支持或 退出客户。 (2)乙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 乙银行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在贷款五级分类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 合,静态与动态结合,时点值与平均值相结合,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年度评 审与不定期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划分, 共分为五级, 即AA、AB、BA、 BB、C。采用的财务指标分别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 四个方面,共设 14 项指标;非财务类指标分别按行业状况、管理状况、经营状况和信 用状况四方面分设 8 项指标。对每一项指标分别打分,按照算术平均相加得到客户信用 状况总分,以此划分企业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的一般评价为: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4页共 28页 AA级客户:严守信用,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各项经济效益及其他指标 居同行业前列;清偿能力强,有充足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经营管理水平高。 AB级客户:守信用,资金实力强,资产质量好;各项指标居同行业先进水平,经 济效益显著,稳定性好;清偿支付能力较强,还本付息能力强;经济管理良好。 BA级客户:较守信用,资金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居同 行业中等偏上水平;清偿支付和还本付息能力较强;经营管理一般。 BB级客户:信用一般,资金实力、资产质量较差;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居同行业 中等偏下水平,甚至出现亏损;清偿支付和还本付息能力不强;经营管理较差。 C级客户:信用很差,资金实力、资产质量状况很差;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居 同行业偏下或最低水平,出现亏损或连续亏损;有的出现资不抵债,贷款逾期欠息难以 偿还;经营管理差。 (二)信用风险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我们采用两家银行 1998、1999、2000 三年贷款企业信用转移历史数据,对各年度 的信用转移概率通过简单算术平均,求出各自的年末信用等级变动概率矩阵,见表 3-8 和表 3-9。从两家银行信用等级分类的定义来看,甲银行 B 级和乙银行 C 级企业的资产 质量很差,贷款逾期欠息并难以偿还;从下一年度的信用等级转移历史数据分析,甲银 行 B 级和乙银行 C 级贷款在下一年度信用等级均为 B 级和 C 级。 加之只要企业与银行存 在信贷关系,银行仍需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因此,两银行最低层次的企业信用等级 即相对于前述的违约情况(即为“D” ,default) ,在年末信用等级变动概率表的“年末 等级”中不予列出。 表 3-8甲银行年末信用等级变动概率矩阵(%) 年末 等级 下一年度信用等级 AAAAAABBBBBB AAA0.890.110000 AA0.020.840.110.0300 A00.090.820.060.030 BBB000.050.710.190.05 BB00000.20.8 表 3-9乙银行年末信用等级变动概率矩阵(%)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5页共 28页 年末 等级 下一年度信用等级 AAABBABBC AA0.980.02000 AB0.020.98000 BA00.020.960.010.01 BB000.010.820.17 (三)回收率的确定 信用工具最大的潜在损失正是远期违约的可能性, 因此损失的分布和 VaR 的计算不 仅取决于违约的概率,而且也取决于损失的严重程度或给定违约概率下的损失(LGD)。 当银行发放一笔贷款时,总是相信贷款人不会破产;然而违约事件时常发生,因此评估 残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最为综合的违约统计数据是按公司的债券等 级分类的。 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中债务人信息还不是公开可得的, 同时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 很低、市场容量有限,其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此情况下,运用国际成熟的信用 评级模型,计算各信用等级债券的损失率是很困难的。因为计算不同信用等级贷款的回 收率时(即“1”减去贷款损失率) ,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具体来说,根据近五 年银行实际贷款数据,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在债务人违约情况下的回收率,然后将每个回 收率取加权平均值。甲、乙银行不同信用等级贷款的回收率见表 4-3 和表 4-4。 表 3-10甲银行不同信用等级贷款的回收率 信用等级AAAAAABBBBBB 回收率 (%) 10010090756040 表 3-11乙银行不同信用等级贷款的回收率 信用等级AAABBABBC 回收率(%)10090756045 (四)不同信用等级贷款在当年的价值分布表 如前述可知,计算债券的价值分布时先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债券的贴现率;而贴现率 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信用风险价差。这里,将五年期国债(利率为 2.86%) 、10 年期国 银行信贷风险及其对策与研究 第 16页共 28页 债(利率为 3.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