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上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明是自知,所以说自知者明。真正的强是战胜自己,所以说自胜者强;真正的富是知足,所以说知足者富。精进强行才能有志,顺应自然才可以长久。这样,虽然死了,但遗风遗德流传天下,虽死犹存,这才是真寿。三十四章紧接着上一章,告诉人们怎么向道。这一章里有两个字读起来很不顺。如“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假设用两个“而”字就不大通了;下面跟“可名为大”相对的“可名于小”,这个“于”字也有点不通,怀疑应该是“可名为小”。 道德经主要是告诉人怎么向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这里老子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就是这个意思。“道”很伟大,能够衣养万物,天底下的事情完全是靠着大道。王弼注说:“言道泛滥无所不适,过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汜”是河水泛滥的意思。河水泛滥,没有一个地方不淹着;大道氾兮,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它。道充满整个宇宙,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它,它可以左右,可以上下,可以周旋而用。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也可以。 那么,这个“道”在哪呢?这个道充塞在宇宙天地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没有一个时间没有,只要有心向道,就会左右逢源,到处都可以找到它。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仁斯至也。”同样,只要我要道,就不会不知道它。道虽然很高深,但也很浅,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饮食起居、喜怒哀乐中都有道,我们最好的、最坏的都是从它哪儿出来的。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刹那间都不可以离开它,离开它就不是道了。底下说:“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万物都是从道出来了,它从不推辞到自己的责任。万物跟道就像儿子跟母亲一样。只是道无形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跟佛经里所说的那样,在理上不立一尘,在事功上不舍一法。我们不能知道它的存在,只能从万物中间去体会。 春夏秋冬不停运转,万物都是从这生出来的。没有植物、动物,人就根本活不了。你只要在大地上种了种子,下种子就是因,有了因它就能结果。大地虽然沉默无声,却提供了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人要取法于地。地又是取法什么?地法天。没有太阳、雨水,万物就没法生存。天又是取法什么?天法道,它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又是取法什么?道法自然,一切自然而已。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知道这个以后,就知道一切完全是因果。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居四大之一,通天地的造化,恃道而生,“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它从不选择,什么也不推辞。“功成而不名有”,它把我们生以后,却不据为己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依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王弼注说:“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故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若道无施于物,故名于小矣。”我们整一部历史就是生物的进化史。人类从一个茹毛饮血、穴居洞处的状态,到现在住进一二百层的高楼,这就是一点点进化的结果。祖先养着我们,给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我们,可他不会嚷嚷说这都是我给你们的,他也不会主宰我们,这就是“小”。道充满宇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长养万物却没有一点私念,从不显露自己。所以我们才看不见、听不到、抓不到它,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极小的,所以说“可名为小”。 另一方面,道的“小”表现为“无施于物”。万物皆由道而生,它把我们都生出来了,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出来。“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当天下处于混沌之时,大家都不追问所以然,那么此时万物都能够获得自由生长了。“常无欲”在修行上是很要紧的,当你不弃不求,一点欲望都没有的时候,就不妄想、不昏沉,也就时真正入定,此时身上各个地方都能得其所。在生活中也是很要紧的,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要钻牛角去想就解决不了;你把它放下,隔一段时间再来看它,马上就解决了。生活中的无为往往比有为还重要,没有顺应自然的有为就如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要有所作为,就任随它自己成长好了。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王弼注说:“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名于大矣。”万物最后都返归于道,道混沌朴实,宇宙间什么都是它,所以“可名为大也”。道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人类有生、有死,但道从来也不死,从来也不生。他不为主,因为假设为主的话,就会随着物的生灭而生灭。道的大如“三千大千世界”。地球等行星绕着太阳运转,在佛家看来就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千世界。现代天文学家正在研究是不是天外还有天,人外还有人,我想下个世纪可能比这个世纪可以略微懂得多一点。 小和大都是描写物体的形状。我们都说宇宙大到无以复加,没法形容。但如果它可以描写的话,就不算大;真正的小叫做无方索,小到不可以再分。佛家里头说,有情的跟无情的都是一个东西组成的,这个东西就是邻虚尘。释伽牟尼又问:多少虚空可以组成一个微尘?换句话说,就是多少个零可以变成一?诸位学过数学,知道把零加一亿、十亿、一百亿次都不能使它变成一,所以佛家这个邻虚尘是假的。 道家和佛家就差这么一点点。道家还“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缈兮冥兮,其中有精”,还给你搁一点东西。但在佛家里头,“真如理地不立一尘”,它生出妙用,可是不舍一法。我们可以造个铁鸟在空中飞,造个铁船在水里漂,这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我们看见飞鸟游鱼而想到的。我们体悟到里面的道,并依照道的规律制造出来。这个道非常好用,但不是小的,也不是大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王弼注说:“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道有伟大的品质,但它却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这才是它真正的伟大。我们做事情都是从小处开始,“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走远路要从近路开始,登高要从低处开始。大的东西要从最小的地方做起,难的东西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所以,真正的圣人终不为大,才能成就他的大。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比喻妙极了,炒小鱼的时候翻来翻去,结果怎么样?全都碎掉了。治大国就跟烹小鱼一样,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就出问题了。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一个人也好,都要依道而行。释迦牟尼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大家能够根据客观法则去生活,去评判,无偏无私,无固无我,那么就没有一个不包容的了。能够包容的话,自然“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比如说中国之所以这么伟大,五千年来经过多大的挫折,跟外族打过多少次战争,但是现在外国人在哪里?侵略过我们的人在哪里?都被同化了。我们的文化精神中讲究兼容并蓄,所以才能缔造这样一个大国。美国之所以有今天,靠的就是移民。他只要一反移民就要摔下去。中国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只要一闭关自守,立刻就会出问题。所以真正的大,就是按着自然之道来做。 “以其终不之为大,故能成其大”。不但统治者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科学发明课件图片
- 教学课件新颖模板
- 金融行业财务总监任职协议书
- 互联网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创新发展合同
- 拆除工程拆除物再利用技术协议
- 教育机构财务代理及费用结算合同
- 财务顾问与保险公司保密及保险产品推广协议
- KTV会员卡销售与积分管理承包协议
- 一年级线上教学课件数学
- 碳预浸料市场分析: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5.7亿美元
- 大疆在线测评题
- 网络物流保险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五年行业数据趋势预测
- 2024年山东济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 校园除草课件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数学试卷(含答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 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