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直拍反 打技术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对该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 对乒乓球教练员培养“直拍反打”运动员和目前正在使用直拍反打技术的运动员存 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影响山西省各地市体校直拍反打技术 发展的原因,总结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山西省地市体校再培养出优秀的直拍反 打运动员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 (1)直拍反打训练在各地市发展情况都有所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在走访的所 有教练员都认为现在的直拍反打训练遇到很大困难,主要是由于横板先进性的冲击 造成的。同时,他们也承认直拍反打训练确实有难度,周期长,比横拍出成绩更不 容易。 (2) 山西省地市级体校乒乓球教练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 具有丰富执教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队伍,但专科学历多、本科学历少,初级职称 多、高级职称少,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应加强改善。 (3)教练员多数在运动员期间没有亲自实践过直拍反打技术练习,而且比较全 面系统的训练方案不多,教练员缺乏正确的参考资料,再加上多数教练员学习的机 会不多,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导致对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掌握的不够准确,尤 其对运动员练习直拍反打技术的年龄、时机和选材问题不清晰。 (4)运动员很多是在渡过初学阶段以后才开始学习直拍反打技术的,显得基本 功不够扎实,比赛中失误较多,而且由于理论知识缺乏,以及教练员指导有偏差, 导致运动员对技术细节不清楚,握拍手法和身体姿态不正确,具体训练时上旋球练 习多,下旋球练习少。 关键词:关键词:山西省;地市体校;直拍反打;发展状况;训练问题 abstract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logical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atistics,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of table tennis in china and analyses its application status in the local sports school in shanxi provinc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achs training athletes and athletes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the thesis, by mean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aim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which affect on th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in the local sports school, sum up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approaches, and then produce theory support for training excellent athletes applying the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concluded as the following: (1)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of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in all kinds of sports schools in shanxi province is different, as well as the period. all visited coaches think the training of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meets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ts main reason is created by the shock of advanced crossing-hold technology. meantime, they admit that the training of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is difficult and the circular time is long. whats more, it is not easier to get good results than crossing-hold technology. (2) table tennis coaches in local sports schools in shanxi province are well-experienced and professional, whose age structure is rational, mainly including the young and the middle-aged. but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title of a technical post need improving. most of them graduate from training schools but not from universities and are not awarded advanced title of a technical post. (3) most of coaches dont practice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being an athlete, and there are not man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pproaches. the coaches lack correct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y. in addition, most of coaches havent enough chances to study. so they could not precisely grasp the technical movements and the training approaches. especially they are not clear on the age of athletes and material selection. (4) most of athletes study pen-hold grip technology in their late stage, so their basic training is poor, more mistakes in the match. due to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deviating instruction of the coach, the athletes are ambiguous in the technical details and their grip and posture are not suitable.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local sports schools; pan-hold gri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training problems 引言 1 1 引言 直拍打法,特别是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我国乒坛的历史上源远流长,为我国 在乒乓球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取得优异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勋卓著,但这种先 进打法也不是与生俱来永远先进的,随着在它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几经变革,才有 今日的成就。由于它是中国的传统打法,具有独特的风格,我们对它有着比较丰富 的训练经验,而欧洲运动员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横拍弧圈球打法,没有出色的直 拍选手,所以在对中国选手比赛时很不适应,败多胜少。但是经过二十年的摸索与 研究,欧洲选手终于总结出应对中国及以直拍为主的亚洲选手的成功战术。在 42 届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欧洲各队均战胜亚洲强队,包揽团体前四名。 “唯有创新,别无出路”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乒协积极鼓励与提倡培养直 拍快攻打法的突破与创新。1986 年开始,中国乒协、国家乒乓球队为了解决反手进 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直拍反面贴上海绵胶用反面进攻的思路。当时国家队总教练 员许绍发与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吴焕群联名发表了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 研究 的学术论文, 对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科学性、 可行性进行了严密的科学论证 。 1990 年在主教练蔡振华和主管教练尹霄的精心指导下,刘国梁等一批青少年直拍快 攻选手投身于反手背面攻的试验中。尹霄教练在90 年代直拍打法的发展方向及模 式一文中介绍了国家队在一年多时间里设计的直拍打法模式方案,并对每种打法 模式的技术内容及要求按照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相持技术加以划分,对每一 技术动作从站位、拍形角度、重心移动以及肘腕位置进行讲解和剖析,对直拍反面 技术的潜力做进一步挖掘 。经过近五年时间的努力,1990 年刘国梁在四川成都比赛 中首先尝试这项新技术,一举战胜了包括瓦尔德内尔在内的众多欧亚名将,随后又 在 1996 年夺得奥运会冠军、世界杯冠军。尤其是在 1995 年 43 届天津世乒赛上我 国乒乓健儿重新囊括全部七项冠军,使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再次登上世界乒坛的 顶峰。 直板横打反面技术的出现主要解决了直拍左推右攻打法很难摆脱被对手压左攻 右的困境,就如我们所说的“一只手”打人家“两只手”的窘境。它不仅作用于反 手底线下旋球的上手来弥补反手进攻的不足,还能利用旋转和节奏的进攻变化赢得 主动。 许绍发,吴焕群.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3,11(5):16-19. 尹霄. 90 年代直拍打法的发展方向及模式j.乒乓世界,1992,(3):67-69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2 事实上,早在二十年前我省已将这项技术在训练中具体运用,例如长治体校培 养出的完全反打型运动员张泰峰、程波,曾取得全国锦标赛第五名好成绩。可是近 十年以来再没出现过运用此项技术获得佳绩的运动员。 目前,山西省地市体校教练员有 20 余名,其中在正式体校的占 85%,非正式体 校的占 15%;大专学历占 55%,大学本科学历占 35%,硕士研究生占 5%,其它学历占 5%。所有教练员中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各占 35%,高级职称占 30%;其中 10 年以上 教龄的有 17 人;他们带队以来获得的成绩至少是山西省各类级别比赛的第一名。这 些教练员的基本信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各地市的训练情况,笔者在后文中进行了详 细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影响山西省各地市直拍反打技术发展的原因,总 结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山西省地市体校再培养出优秀的直拍反打运动员提供理 论支持。 文献综述 3 2 文献综述 2.1 直拍反打概念的科学界定及技术体系 许绍发(1987)提出“直拍反面进攻技术” ,认为直拍反面进攻技术是指反手用 直拍反面击球的所有技术动作而不仅仅是进攻技术动作 。程存德(1997)首次在论 文中提及“直拍横打”技术。他在我国近台快攻、拉技术动作的浅析一文中认 为直拍横打、拉技术也可称为直拍反面打、拉技术,即反手位用球拍反面击球的技 术,但并没有指明技术体系的内容 。随着刘国梁等一些使用“直拍横打”技术优秀 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对这种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前世界冠军李惠 芬(2001)对刘国梁的“直拍横打”技术动作做了详细分析,认为“直拍横打”技 术就是用反手反面击球 。黄诚(2004)在分析“直拍横打”处理弧圈球的技术时, 认为直拍横打是在直拍的背面也贴上一块海绵胶皮用来击球的一种新技术,它能象 横拍一样进行两面进攻,并能借鉴横拍打法反手位的击球动作 。苏丕仁(2003)在 其编写的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认为直拍横打是指直拍反面进攻技术 。 以上文献基本上都称为直拍横打,都认为是直拍用反面借鉴横拍打法击球的动 作,像横拍反手那样进行来球的处理,并且有的作者认为所有横拍反手的技术直拍 反面都可以借鉴、掌握和运用。但是,笔者认为用“像横拍反手那样击球”的定义 不够科学和严谨。首先,直拍和横拍的握拍就根本不同,在反手位的技术感觉上肯 定是非常不同的;其次,直拍反面击球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它特有的技战 术体系,这和横拍的反手是没有联系的,甚至有些技术是横拍所没有的。因此,更 准确合理的称谓应该叫直拍反打,即用直拍的反面击球的技术动作,包括在正手位 也可以反面击球。而且,它的技术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并且非常复杂,具体内容如下: 直拍反手反面发球技术(反手平击球、反手奔球、反手下旋球、反手右侧下旋球、反 手右侧上旋球、反手高抛发球即右侧逆下旋球和右侧逆上旋球、反手急下旋球)、反 手推球、反手拨球、反手挡球、反手推挤、反手搓球、发手削球、反手“撇” 、反手 攻球、反手快带、反手反拉、反手快点、反手弹打、反手突击球、反手扣球、反手 拧、反手挑打、反手拉弧圈球、反手快撕、反手贴弧圈、反手放高球等等。直拍反 打技术组合可以对付反手位的任何一种性能的球。近台可以推、挡、拨、搓、拧、 许绍发,吴焕群.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3,11(5):16-19. 程存德.我国近台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21(2):34-38. 李惠芬.王皓直拍横打全解析j.乒乓世界.2003,(11):4-6. 黄诚,李强,危小焰.乒乓球直拍横打攻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研究j.体育科研,2004,13(5):16-19.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4 挑打、弹打、快点、突击、拉小弧圈、快带、快撕、贴弧圈等、中远台可以拉弧圈、 攻球、削球、扣球、放高球。既可以发出各种不同旋转的球到球台的任何区域,也 可以回接和抢攻任何一种旋转落在反手位的球(包括近台、中台和远台的不转球、下 旋球、上旋球、侧旋球、顺旋球、逆旋球以及几种旋转组合起来的复杂旋转球)。整 个直拍反打技术在反手位形成了一个发球接发球以及相持进攻和防守的技术体系。 因为这些是直拍反面技术特有的,所以笔者认为“直拍反打”这一技术名称更 为准确合理,更加科学严谨。 在与十位资深的教练员座谈中,也都认为叫“直拍反打”比较合适,更加形象、 具体和准确。但是,由于“直拍横打”这一称谓出现的更早,大家都已经非常习惯 这样来称呼。因此,想要一下子改变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2.2 国内研究状况 1987 年 5 月许绍发、吴焕群,在乒乓世界杂志第一次发表了直拍反面进 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一文。该文把直拍横打技术称为直拍反面进攻技术,它是指 反手用直拍反面击球的所有技术动作而不仅仅是进攻技术动作。这篇论文从三个方 面比较了直拍正面和反面(直拍横打)击球的优劣: 一是比较了直拍正反面击球的技术 种类;二是比较了直拍正反面对付反手位弧圈球的动作差别;三是比较了直拍正反 面击球时发挥手臂功能的适宜水平。 1997 年第 2 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程存德发表的我国近台快攻、拉技术动 作的浅析 和 2001 年第 5 期中国学校体育宋学光、李允明发表的乒乓球直 拍横打技术教学 ,都从教学角度说明直拍横打的训练内容和问题。文章认为直拍 横打拉技术也可称为直拍反面打拉技术,即反手位用球拍反面击球的技术。前一片 文章是首次以论文形式出现直拍横打的概念。 2001 年第 9 期乒乓世界李惠芬王皓直板横打全解析 ,认为直板横打是用 反手反面击球 。该文章结合比赛图片分析了我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直拍横打运动员 王皓的反手位拉台内球、半出台球、以及拉出台下旋球和反拉的技术动作细节。文 章总结了王皓拉反手位台内球的特点是高手引拍,也就是说引拍要从比球台面高的 位置开始拍头要朝向自己怀里,击球时间尽量在高点期,以肘关节为轴顺时针方向 摩擦球,身体前倾。对于半出台球,王皓的动作特点是:准备时仍然是高手位,一 许绍发,吴焕群.直拍反面进攻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1993,11(5):16-19. 程存德.我国近台快攻直拍横打拉技术动作的浅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2. 宋学光,李允明.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李惠芬.王皓直拍横打全解析j.乒乓世界.2003,11. 文献综述 5 旦判断球出台时就变为低手引拍,引拍的拍型可使拍头朝下便于发力,同时还有要 加上重心转移,使上腿腰的力,手腕注意摩擦方向的控制。王皓拉下旋球的特点是 引拍拉手的幅度要大一些,引拍到身体中轴线位置,拍头朝下,有吊腕的感觉。王 皓反拉弧圈时,动作幅度很小,基本是借力,引拍时使手和肘大致平行,手臂贴近 身体,在挡的基础上前臂向前摩擦用力,拉出速度和旋转。 2002 年 3 月山东体育科技第 1 期林鲁军发表了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及其 发展前景 。该文以我国著名直拍运动员刘国梁对瑞典名将佩尔森在 27 届奥运会 争夺铜牌大战中对直拍横打技术进行调研,分析直拍横打技术的特点,为这一新技 术的普及和进一步提高提供实践依据。 2003 年 2 月辽宁体育科技第 1 期第 25 卷曲晓霞、崔凤海发表了对刘国梁 在第四十五届世乒赛中的技术分析兼谈直拍快攻打法的发展趋势 。该文也是 通过对刘国梁在第四十五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 的技、战术特点的分析,找出技术、战术上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由此发现直拍 快攻打法共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性建 议。 2004 年 4 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 2 期第 18 卷须晓东等发表了 高校高水平乒乓 球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战术训练方法探析 。该文认为直拍横打技术是先进的,更应 该在高校的教学训练中得到加强。这也是首次将直拍横打技术与高校训练相联系, 虽然有些牵强,但也不失为创新。 2004 年第 5 期体育科研黄诚等发表了乒乓球直拍横打攻弧圈球技术动作 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该文认为直拍横打是在直拍的背面也贴上一块海绵胶皮用来 击球的一种新技术,它能象横拍一样进行两面进攻,并能借鉴横拍打法反手位的击 球动作。作者采用 motionanalysis 系统对两名国家级运动员的直拍横打和横拍反手 回击弧圈球两种技术动作进行了自动采集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直拍横打和横拍 反手位回击弧圈相比,直拍横打技术各阶段的挥拍速率都比横拍的小,远台时比较 明显,近台相差不大,直拍横打技术比较适合在近台、中台时回击弧圈球。直拍横 打在整个击球动作中前臂外旋幅度较大,是由于正常的运动生理和运动解剖原因造 林鲁军.直拍横打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2 ,3(24). 曲晓霞,崔凤海.对刘国梁在第四十五届世乒赛中的技术分析兼谈直拍快攻打法的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 技,2003,25(1). 须晓东,须晓敏,刘守古,等.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战术训练方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18(2). 黄诚,李强,危小焰.乒乓球直拍横打攻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研究j.体育科研,2004,13(5):16-19.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6 成的。 2005 年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徐大鹏发表了乒乓球直拍横打四项技术上肢动作原 理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该文通过使用三维立体摄影解析法获取辽宁省乒乓球直拍 运动员反手横打四项技术上肢动作的运动学参数,从辽宁省优秀运动员的横打技术 入手,对直拍横打技术进行论述,通过对所设定的运动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 合生物力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知识,找出每个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差异,通过比 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认清该技术动作的实质和技术关键,找出好的训练方法,通过 辅助训练,帮助运动员改进技术动作。结论: (1)直拍横打技术符合人体关节活动 顺序性原理,符合人体鞭打技术动作的要求。 (2)上肢外展和旋外肌群的收缩对球 拍的加速起到主要作用。 (3)作为基础环节的躯干起带动作用,躯干的运动效果、 运动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后继上肢动作的质量与效果。 (4)引拍的动作除侧挑外, 上臂均不同程度的在体前做内收和旋内,挥拍动作是在躯干的带动下,上臂做外展 和旋外。 (5)腕关节的各项指标与球拍最大速度的相关性都比较显著,运动的幅度 虽然不大,却是影响击球速度的关键因素。 2006 年 12 月李佳、单涛发表了对乒乓球直板横打几项新技术的探索 。该 文对此技术利用旋转和节奏的进攻变化赢得主动进行研究,以期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2007 年 10 月希望月报向导发表了论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在青少年训练中 的发展方向 。直拍横打技术的出现将成为大多数直拍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本文对 我国乒乓球青少年直拍横打技术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2.3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直拍横打的技术研究大部分是以中国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通过检索 确实没有找到太多的文献资料。其中有的是对刘国梁直拍横打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认为直拍横打技术适用对象主要是大龄运动员或脚步移动比较缓慢等运动员。还有 一些文章是对韩国、日本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较量进行对比分析,如 1988 年汉城运 动会男子单打冠军刘南奎(yoo nam kyu)和韩国选手金泽珠(kim teak soo)等运 动员战胜中国运动员的比赛进行分析,研究中国运动员技术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认为直拍反打技术是较为合理、较为先进的,是 解决传统直拍反手实力弱的最佳办法,这为此项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奠定 徐大鹏.乒乓球直拍横打四项技术上肢动作原理的运动学比较研究乒乓球直拍横打四项技术上肢动作原理的运 动学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7. 李佳,单涛.对乒乓球直板横打几项新技术的探索j.辽宁体育科技,2006, 28(6):30-31. 向导.论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发展方向n.希望月报,2007. 文献综述 7 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2.4 传统直拍反手正面攻球与创新直拍反打的对比分析 2.4.1 传统的直拍反手正面攻球 直拍反手正面攻球需要前臂作较大的外旋,当前臂在身前呈近水平状时其外旋 幅度(或调节拍形前倾的范围)受到诸肌群(尤其是多关节肌解剖特点)的限制。当球 拍由后仰转到前倾 70左右时再作前臂外旋就较吃力、动作别劲儿。解剖学上称之 为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和主动不足。在引拍时会使这些多关节肌产生被动不足,而 在击球中仍要继续外旋,诸肌肉群发力时又会产生多关节的主动不足。当前臂过分 外旋时,必然使它们同时拉长,引拍时产生被动不足,发力击球时又会产生传力不 足。同时,拇指、食指调节拍形较困难,不可能精细调节,从而影响击球质量。由 于肘腕关节的解剖特点,当反手正面攻球时,从解剖方位看,前臂绕肘关节垂直轴 的转动,垂直轴为肱桡和桡尺关节所共有。当前臂在准备状态时,桡骨和尺骨近似 平行排列,当作反手正面攻球和要求较多外旋时,桡骨和尺骨在肱桡关节绕垂直轴 转动,(解剖方位)桡骨和尺骨就变平行排列为外旋反交叉。所以反手正面攻球时前 臂外旋也必然有一个限度,但该技术又要求在拍形前倾 70时前臂手腕继续外旋, 如对付弧圈球时,要使球拍前倾到 30 50就不得不借助于食指加力压拍,上臂 内屈,肘部贴近上体,上体努力前倾方可把球拍调到合适的前倾角度。这个动作非 常别扭,尤其对矮个儿队员,或少儿队员,掌握此技术更加困难,不得不改变正常 的动作,如果要求用反手正面拉弧圈球,就更艰难了。 2.4.2 创新的直拍反打技术 创新的直拍反打在技术动作上不要求前臂做较多的旋外,前臂几乎在正常解剖 位置下就可以调整好拍形,不存在多关节肌过分拉长,避免了“被动不足”或“主 动不足” ,也不存在桡骨和尺骨的交叉,可保证球拍在任何角度时的前倾,因而能充 分发挥力量,使各参与肌肉群收缩和舒张灵活的交替进行。在与正手攻结合时,动 作幅度明显减小,正手攻后只需很少的使前臂外旋,就可调节拍形达到适合击球的 角度,故能明显的提高两面摆速。由于直拍反打技术的拍形可以很容易地由后仰 50 调节到前倾任何角度,故它可以自如地运用于反手搓、推、攻、拉,大大增加了 反手技术的多样性和战术变化的可能性。而且直拍反打拍形易于固定,可明显加大 整个动作的幅度,给反手大力击球,拉强烈旋转弧圈球提供了必备条件。 传统的反手正面攻球极易造成运动员的手腕损伤。据资料报道,全国有 23.14%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8 的乒乓球运动员腕部诊断为“尺侧腕屈肌运动创伤性滑囊炎” ,尤其是直拍反手推和 反手正面攻球时,症状明显、疼痛加剧。此数据更加说明了反手正面攻球动作的不 合理性。 2.5 直拍反打技术训练方法 从首次学习直拍反打技术开始,过程是比较复杂和漫长的。首先从原地徒手模 仿练习,体会挥臂手法、动作线路;其次在原地徒手练习的基础上,结合步法做徒 手练习;然后要对墙进行直拍反打推球练习。技术动作基本定型时,两人就可以在 台上对练直拍反打推球,不限落点,要求动作正确,并能击球过网;两人在台上应 先练直拍反打推中线,再练斜线或直线。要求逐步加力,主要是体会前臂和手腕拨 球时肌肉的感觉。练习中一个发球至对方反手位,另一人练反打,打一板后,再重 新发球。也可以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一人连续发球至对方反手位,另一人连续练 反打。基本动作熟练后可以一人推挡,一人练反打。要求先轻打,再用中等力量打, 稍后再练发力打或快打。 也可以练习两点打一点, 要求对方把球推到反打者两点(左、 中两点),而反打者在左右移动中将球击到对方一点。练习时可先有规律,角度变化 小一点,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角度变化大一点,直到无规律的练习。还可以练习一 点打两点,反打者从一点将球打至对方两点。练习时,先可以有规律的攻两点,以 后变为无规律的攻两点。推打结合练习时,根据来球情况能打就打,不能打的尽量 推;而对打练习时,要根据来球情况能反打的尽量反打。 一些训练内容还有很多,如搓打练习,在二分之一内连续搓球,另一人连续反 打拉下旋球;拉打练习,在二分之一台内一人连续拉球,另一人连续反打拉上旋球; 打机会球练习,一人放高球或放上旋半高球,一人连续发力反打机会球;还有反打 弧圈球练习、发球练习、接发球练习等。 一些具体练习内容主要包括贴球技术主要是借助对方弧圈球的旋转顺势把 球防回去。食指稍微放松,带住球拍,拇指用力压住拍肩,使球拍保持前倾。站位 和推挡球的站位一样,但重心稍靠右脚。接触球时用腰控制手臂,转腰带动手臂自 然,借对方来球的力量把球回过去。在上升期击球,触球的中上部。在接触球之前, 球拍和球之间不要有太大的距离,击球的顶部,使球拍贴在球上,触球的一瞬间手 腕用力往前摩擦;反手快点速度快、线路活、突然性强,主要针对近网球。站 位近台,击球时左脚上步,重心左移,手臂自然弯曲,前臂伸向台内,拍头稍高, 拍面前倾,手腕内收。球跳至最高点时,前臂和手腕发力,击球中上部。下旋较强 文献综述 9 时,击球的中下部,并向前上发力,挥臂动作较小;快带主要对付强转弧圈球。 右脚稍前,手臂自然弯曲、外旋,拍面前倾,稍向后引拍。迎球时,肘关节内收, 将球拍引至身体的左前方。在球的上升期,借腰、髋的力量,手臂向前带球,击球 中上部;反手快拨左脚稍前,两脚间距略比肩宽,拍形前倾,手腕向左上方立 起,主要用拇指和中指发力,食指放松,手腕做伸和外展动作,借来球的力量向右 前方发力。击球的上升期,磨擦球的中上部;反手拉攻右脚稍前,手腕自然, 肘关节内收,前臂加速向右前上方发力并外旋,手腕同时配合做伸和外旋,拍面前 倾,击球的中上部;反手扣杀右脚稍前,上臂和前臂先向左侧后方引拍至肩部, 拍面稍前倾,借用腰、髋、腹的力量,在球的高点期和下降期击球的中上部,上臂 带动前臂同时向右前方挥动扣杀;中台拉球直拍运动员在扑正手后回到反手位 时,很难有非常好的处理方法。如果掌握了直拍反打中台拉球技术就能够自己制造 弧线,减少失误,变被动为主动,给对手带来一定的威胁。击球时拍形前倾,在来 球的下降期击球,摩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稍偏右脚,用力的时候腰和手腕发力, 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拉球时手臂不要甩,要用腰控制手臂动作;反手弹击是 直拍运动员在相持中转攻的重要手段,是必须掌握的直拍反打主要技术之一;反手 抢拉弧圈球是直拍反面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 掌握的技术。因为对方在接发球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以晃撇到反手位为主,配合 摆正手短球和搓正手位长球作为牵制,所以掌握好这项技术对前三板的争抢非常重 要;反手快撕主要用来对付对方挑过来的上旋球或者不是很转的上旋球。击球 时食指放松,拇指用力压住拍肩,使球拍保持前倾。在上升前期击球,来球刚刚在 台面跳起就要去接触球,击球的中上部,有时甚至接近球顶部的位置。在接触球的 瞬间手腕用力直接往前摩擦,在击球时注意用腰控制手臂,前臂和手腕发力。 2.6 直拍反打技战术运用 首先是发球抢攻时的运用从直拍弧圈球打法来看,第三板上手主要体现在 正手的杀伤力上。发球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正手抢拉。不过,作为直拍选手发球抢 攻的辅助技术,直拍反面抢拉近年来在比赛中出现得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丰富了直 拍选手的抢攻手段,另一方面在不降低抢攻质量的前提下,也可适当降低直拍单面 打法对正手的过高要求,改变人们通常认为直拍单面打法有点单调的印象;其次是 接发球时的运用在以往比赛中直拍选手接反手位小三角发球时有明显的漏洞, 搓和摆短经常受攻击,推和撇常常被对手攻一板追身,如果强行侧身抢拉,正手位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10 空档又太大。我国直拍选手为了丰富接发球手段,创新了直拍反面拉弧圈球的新技 术。这项接发球新技术加强了反手位接发球的进攻性,其特点是回球角度大且不太 规则,完全扰乱了对手第三板抢攻的节奏。这将是今后直拍选手反手位接发球技术 的重要手段;然后是反手相持时的运用以往比赛中直拍选手和横拍选手形成相 持时,直拍选手基本处于劣势,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直拍选手应把反手推挡和直拍 反打两项技术揉和在一起。比如在与对手反手相持时,先用正面反手快推,尔后突 然用直拍反打直线,或先用直拍反打弹击压住对手,尔后伺机用反手加力推变线, 在相持中利用节奏、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争取主动;最后是侧身扑正手 后的运用,正手位进攻范围大是直拍选手的特点之一,特别是侧身抢攻扑正手大角 度球后,对方再把球回击到反手位时,应以反交叉步返回到反手位,用直拍反打回 击对方的正手空档,由被动变为主动,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 2.7 直拍反打技术运用具体案例 在第 27 届奥运会刘国梁与瑞典国手佩尔森争夺铜牌大战中,刘国梁直拍反打技 术的运用可谓经典之作,给整个乒乓球界带来一个很大的启发 。 在整场比赛中,刘国梁直拍反打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比赛胜利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第一局比赛来看,刘国梁使用直拍反打技术主要是在相持球中主动运用,一个是 下旋球的抢拉,一个是上旋球反手位的弹击。20:16 时佩尔森发球至刘国梁反手位, 刘国梁搓佩尔森反手位短球,佩尔森用反手挑至刘国梁反手位,刘国梁用推挡技术 回球,之后佩尔森连续送了 3 个刘国梁的反手位,刘国梁连续两板直拍反打拉住佩 尔森的反手斜线,紧接直板反打弹击佩尔森正手位直线,最终拿下这一分。这个球 刘国梁很好地使用了直拍反打技术,一是反手反面拉球,二是反手反面弹击直线, 出手快,手腕技术运用特别好。在第二局的比赛当中,整局比赛刘国梁与佩尔森两 人都打出了非常高的水准,刘国梁基本坚持了第一局的战术打法。在相持球方面, 仍然用反手位的加力推与减力挡结合直拍反打,对佩尔森造成了很大威胁。以往直 拍选手与横拍选手相持时,特别是反手位不占优势,但通过刘国梁的比赛说明直拍 选手如果合理使用反手加减力推结合直拍反打技术,还是可以与横拍选手抗衡的。 虽然直拍选手正手大力强攻与横拍选手相比还是较为优势的,但对于像佩尔森这样 防守好的选手,要一板打死直接得分还是比较困难的。在第二局双方比分打到 19:19 时,刘国梁连续两次正手攻打,都被佩尔森封住并打斜线回头,而此时刘国梁已失 27 届奥运乒乓球男单刘国梁与佩尔森比赛录像. 文献综述 11 去重心,再无回球能力,因而连失 2 分丢掉了本局。若本局刘国梁充分利用直拍选 手的灵活多变,有机会再结合直拍反打,拿下本局是很有可能的。在第二局当中刘 国梁直拍反打技术共使用 7 次,成功 6 次,失误 1 次,成功率为 86%,成功率还是比 较高的,应该有信心大胆使用。在第三局比赛中,刘国梁直拍反打技术运用得非常 好,共使用 7 次,成功 7 次,成功率 100%。前两局刘国梁直拍反打技术基本上都是 在相持当中使用,第三局在发球抢攻和接发球当中也用上了,而且都得了分。特别 是比分在 12:9 到 13:9 这个球时,刘国梁发球,佩尔森接发球将球挑到刘国梁的反 手位,刘国梁直拍反打直线得分;当比分在 17:12 到 18:12 时,佩尔森发球,刘国 梁接发球搓一板回球至佩尔森的反手位,佩尔森利用高吊弧圈球回至刘国梁的反手 位,刘国梁利用直拍反打技术弹击直线得分。这两个球都是利用直拍反打技术直接 得分,刘国梁在全身协调用力的基础上,前臂和手腕的发力动作运用非常充分,十 分精彩。在第四局的比赛当中,刘国梁直拍反打技术共使用了 5 次,失误 1 次。由 于佩尔森已加强了防备,直拍反打技术的运用没有直接得分,但为利用其它技术得 分也起到了间接的作用。本局比分为 21:13,最终整场比赛刘国梁以 3:1 战胜了世界 名将佩尔森。在本场比赛中直拍反打技术刘国梁共成功使用了 28 次,失误 5 次,成 功率为 85%,且有 9 次直接得分,为本场比赛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直拍反 打技术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把它练“熟” 练“精” ,在正式比赛中完全可以大胆使用, 能够形成构成较大威胁。纵观本场比赛,刘国梁采用了典型的直拍快攻打法,其中 较大比例地采用了直拍反打技术,从而获得了 9 次直接得分机会和不少间接得分机 会。刘国梁的这种打法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从技术特点来看,稳定性也不是特别好, 但由于他的这种打法富有创意,因而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果采用四平八稳的 方法来对付攻防全面的横拍选手佩尔森,那么这场比赛的结果恐怕真的很难说。 2.8 直拍反打技术特点 直拍反打技术动作独特,出手快,落点、旋转变化多,增加了对方判断和回击 的难度。还可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击球,促进了技术的多样性,改变了击球节 奏,大大的加强了直拍快攻打法反手进攻的威力;拍形易固定,动作易完成,展布 空间大,能充分发挥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动作自然合理,击球质量高,易于掌 握提高;正反手攻球两面摆速快,有了直拍反打技术就可避免过多的侧身进攻,克 服了单面拉打对付欧洲两面拉打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全面进攻能力和相持能力;在 防御和攻打弧圈球时,拍形稳定,易于调节,发力自然,故能有效的提高对付弧圈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12 球的能力;直拍反打技术,既保持了我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灵活多变、攻势凌厉的 优点,又具备了欧洲横拍选手弧圈加快攻的进攻特点。 2.9 直拍反打拨球技术动作及其重要作用 正确的拨球技术动作要求:球拍肩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 关节压住球拍的右中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曲,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 的左肩(拇指与食指的距离要以感觉舒适为宜),球拍背后三指自然弯曲重叠,以中 指第一指关节托住球拍背面 13(或 14)上端,使球拍保持平衡。这种握法空出的 球拍背面胶皮面积比较大,避免了反打时手指妨碍击球的问题。因为手腕比较灵活,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手腕动作打出斜、直线球,所以这种握拍方法适合直拍反打。近 台直拍反打拨球时身体靠近球台,两脚自然平行开立,上体稍前倾,肘关节自然弯 曲,上臂与前臂约 100 度角,前臂和手腕几乎成直线,拍柄稍朝上,球拍置于腹部 左前方,击球时前臂向右前上方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拇指用力压拍,中 指稍用力顶住拍背,食指放松,触球时手腕向外转动。中远台直拍反打拨球时右脚 稍前,身体略向左转,重心支撑点放在左脚,离台约一米左右。击球前上臂贴近身 体,肘关节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前侧。击球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右前上方迅速挥 动,拍面近乎垂直,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球拍挥至头部,重 心移至右脚。远台直拍反打拨球的基本动作是右脚靠前,身体多向左转,重心支撑 点放在左脚,离台约一米五左右。击球前上臂贴近身体,肘关节自然弯曲,引拍至 腹部左侧。击球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右前上方迅速挥动,拍面近乎垂直,在下降中期 或后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球拍挥至头部距离一尺左右,重心移至右脚。 拨球技术是直拍反打的入门技术,练习者分别从握拍法、击球前的站位和引拍、 击球时的击球点和击球时间、击球后的随势挥拍、还原,以及用力的方法等方面进 行学习,所以正确的拨球练习和运用,都将影响直拍反打其它技术的学习,其重要 性可见一斑。因此,本文在训练问题的调查问卷设计时也主要是针对直拍反打的拨 球技术动作进行的,以便了解教练员及运动员对此技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技术 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参加 2008 山西省青少乒乓球比赛的十个地市体校 20 名教练员和 27 名直拍反打 运动员。运动员平均年龄 14.5 岁,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 23 名,占总人数 88%。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整理相关文献,基本掌握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我省近二 十年来直拍反打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研究动态,为完成论文打下基础。 3.2.2 专家访谈法 对从业五年以上的地方教练员和具备高级职称的教练员进行走访座谈,并填写 调查问卷。就目前直拍反打技术在当地发展情况和直拍反打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咨询,广泛听取了众多专家的设想和建议(见表 1) 。 表 1 访谈专家信息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学历 从业年限 职称 说明 张友余 男 大学本科 20 年以上 高级教练员原长治市体校乒乓球队领队 王念祖 男 大专 20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大同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李建军 男 大专 5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忻州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刘立波 男 大学本科 20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太原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常劲哲 男 大学本科 5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晋中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王瑞 男 大专 5 年以上 初级教练员运城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武俊 男 大专 5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吕梁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齐建忠 男 大专 15 年以上 高级教练员晋城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史瑞琴 女 大专 20 年以上 高级教练员阳泉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王小红 女 大学本科 20 年以上 中级教练员临汾市体校乒乓球队主教练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问卷的设计 3.2.3.1 问卷的设计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走访有关专家,听取导师的意见,在遵循问卷设计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在山西省地市体校发展状况和训练问题研究 14 的基本要求和满足本研究所达到的目的后,分别设计出了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 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反复修改后发放问卷。 需要说明的是:调查时所选用的专项知识问题的标准答案来自国家乒乓球队王 皓现任主教练吴敬平之直拍横打怎么练 。 3.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向九位专家发放了问卷检验表。经过修改,达到问卷效 度标准。 表 2 效度检验专家信息一览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说明 李建英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李金龙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成民铎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汪晓阳 男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建龙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肖大力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陈晋云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时卫东 男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贾建学 男 副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乒乓球队主教练 表 3 专家对访谈提纲的评价结果 非常合适 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n 5 4 % 56% 44% 表 4 专家对问卷设计的评价结果 非常合适 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n 4 4 1 % 44% 44% 12% 吴敬平.“直板横打”怎么练(上、下)j.乒乓世界,2000,(7-10) :36-56.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 3.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008 年 7 月山西省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在运城举行,十个地市 20 名教练员和 38 名运动员云集,是进行论文资料收集的最好机会。而且通过自己争取,笔者代表晋 城队以教练员身份参赛。 问卷在比赛报到日现场发放,在比赛即将结束时收回。因问卷中有量涉及较有 难度的技术问题,所以回收过程历时 7 天。回收后经过检验,问卷情况如表 5 所示。 为了了解问卷测试的可信度,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所有问卷经过 alpha 系 数鉴定,得出问卷总体 alpha 系数值为 0.856,这说明问卷达到较高的可信度。 表 5 问卷回收统计表 发放问卷份数 回收问卷份数回收率 有效率 教练员 20 20 100% 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