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北宋庆历前后 经学处于 大变 时代 这一时期的欧阳修 不仅在政治上通过对科举 考试的命题及对 宋初三先生 的荐引 推动了经学新风气 义理经学 的发展和传播 而 且在学术上著书立说 首先打破了旧的经学传统 提出了新的经学理论 在北来庆历前后的 儒学复兴与经学转型 由汉学转向宋学 过程中实起着领袖的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欧阳修 经学思想的全面整理与发掘 辨明其经学渊源 勾勒其经学全貌 还原欧阳修在儒学与经学 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 绪论 部分概述了前人有关欧阳修经学思想的研究情况 指出宋代义理之学的开 端在于庆历年间 但对于这一时期经学的研究大多囿于旧理学传统的说法 以 宋初三先生 为宋学开端 实际上 欧阳修才是儒学复兴与经学转型的领袖人物 正文部分由六章组成 第一章 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以欧阳修被贬 夷陵 和 滁州 两次时间 为界 分为 自小读经 经学仕宦 厌众说乱经 大胆怀疑 以及 著书成说 推动宋学 发展 三个阶段 论述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形成发展情况 第二章 欧阳修的 易 学思想 首先分析论述了欧阡f 修 易 学思想的疑古特点 其次论述了其解 易 的理论方法 然后通过对欧阳修 易童子问 所论各卦与王弼注释比 较 指出两者的异同 第三章 欧阳修的 诗经 学思想 首先论述了欧阳修 诗经 学发展的背景 其 次论述了欧阳修对 诗经 的具体认识 求诗本义 的解诗方法 辨析了欧阳修对 序 传 笺 的批评以及欧阳修对 诗经 时世的考订 最后对欧阳修 诗经 学研究中的 几个重要问题作了辩证分析 指出欧阳修前后 诗经 学思想的不一致处 澄清了前人的一 些误解 第四章 欧阳修的 春秋 学思想 首先论述了唐中叶至宋初的 春秋 学发展背景 其次分析了欧阳修对于 三传 与 经 关系的认识 辨析了欧阳修关于 春秋 笔 法 与 春秋 大义 的理论 最后论述了欧阳修 春秋 学思想对其史学思想的具 体影响 第五章 欧阳修的 书 礼 尔雅 及四书学思想 研究探讨欧阳修关于 周礼 尚书 尔雅 礼记 以及 四书 中的 论语 中庸 和 需子 等方面的思想 指出欧阳修不仅重视传统的 六经 之学 而且对当时处丁 兴起阶段的 四j h 学也有重要 的贡献 本文中关于欧阳修 礼记 论语 及 孟子 思想的研究是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研 究的新拓展 填补了前人研究欧阳修的空白 第六章 儒学复兴运动中的欧阳修 通过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归纳 指出欧阳修对宋 初 道统 文统 正统 理论建立的作用与贡献 关键词 欧阳修 经学 宋学 a b s 仃a c t p r e 姐d p o s to ft 1 1 eq i n g l ip e r i o do ft 1 1 en o n l e ms o r 培d n 粥劬咖d yo fc 0 n f h c i 锄c l a s s i c s w 笛i 1 1t h es t a g eo f g r e a tc h a n g e a tt l l i s p e r i o d o u y a n gx i un o to n l yp r o m o t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m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t h en e wg e n i u s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s t l j d y 鹕1 盯n e n t a t i o n c o n f u c i 锄c l 雒s i c s t h r o u g hp r o p o s i t i o no ft h ei m p e r i a le x 锄i n a t i o n sa n dr e c o m m e n d i n g m r s o n gc h u s a n b u tb r o k et h eo l d 仃a d i t i o n o fc o n 如c i 锄c l 勰s i c ss t u d yb y 州t i n gb o o i s a c a d e m i c a l l ya n dp r o p o s e dan e wt h e 0 秒i nc o n f u c i 绷c l 勰s i c ss t u d y h ep l a y e dak e yr o l ei nt h e r e v i v a l0 ft h ec 0 n f h c i 锄s t u d i e s觚d 仃a n s f 0 硼撕0 n p r o c e s s0 ft h ec 0 n 忾l c i 卸 c l a s s i c s 仃a i l s f o 订n i n g 舶ms m o l o g yi m ot h es 砌yo fs o n 曲 晰t h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r r a n g e m e n t 锄d e x c a v a t i o no fo u y a n gx i u st h o u g h to fc 0 n 丘戚矾c i a 鼹i c s 呶j d y t h i sa f t i c l et r i e st oi d e n t i6 rt h e 0 r i g i n 锄do u t l i n et h ep a l l o r a i n ao fc o n 如c i 狮c l 鹞s i c ss n l d y 刚e no u y a n gx i u ss t a t u sa n dr 0 i e h eh a de v e rp l a y e di 1 1 也eh i s t 0 巧o fc o n f u c i 锄s n l d i e s 锄dc o n f u c i 鲫c l a s s i c ss t u d y t h ei n l r o d u c t i o np a r ti m ss u l n m a r i z e dn l ef 0 咖e rs c h o l a r ss t u d yo fo u y a n gx i u sc o n 如c i 锄 c l 雏s i c s 也o u g h 馏 t h o u g ht l l et l i s t o 巧o fc o n 如c i 锄c l 私s i c ss t i l d yh 硒他a l i z e dt h a tc h a n g eo fs t y l e i nm eq i n 鲥p e r i o do ft 量l en o n l l e ms o n gd y i l a s t yw 蹈t h e g r e a tc h 锄g e 锄dt l l e a 留肺e n t a t i o ns t i l d yb e g a i la tn l eq i n g l ip 嘶o d 1 0 s es t u d i e ss t i l lb e l i e v e dt l 他仃a d i t i o n a lo l d n 盼c o n 缸i a n i 锄 龃d b e g 锄w 油m e m r s o r i gc h u s 锄 i n 缸t o u y 卸gx i uw 弱t h el e a d e ro f r e v i v a lo f 1 ec o n 如c i 锄s t u d i e sa n d 们n s f o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 t h ec o n 觚i 锄c l 硒s i c s t h et e x ti sc o m p o s e d0 fs i xc h 印t c r s c h 印t e r0 1 1 1 p f o m 撕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y 卸gx i u st h o u 曲t sa b o u tc o n f u c i 卸 c l a s s i c s m a 洒i yd i s c u s s e s 付l ef o n n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y 鲫g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 c o n f u c i a nc l 笛s i c s w 觞d i v i d e di n t 0t h r e es t a g e sb yt h et od v i d i n gp o i 鹏o fo u y 绷gx i u s d 锄o t i o ni n t 0 i n 分 a i l d c h u z h o u t h es t a g e sm 1 r e a d i n gt h ec l a s s i c s 舶mt h ee a r l y c h i l d h o o d 锄dt a k i n gu pt h ec o n m c i a l lc i 舔s i c s o 确c i a lc a r e e r 2 b e i n gt i 他do fp e o p l ew h o e x p l a i nc l 舔s i c si na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w a ya r i db o i d l ys u s p e c t i n gt h e m a n d3 w r i t i n gb 0 0 l s 绷d p u n i n gf o n v a r dt t i ed e y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如c i 觚c l 铺s i c s c h 印t e rt w 旷o l y 锄gx i u st h o 蚶怄a b o ms 砌yo f 聆 f i r s t l y c h a p t e rt w o 锄a l y s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ss u s p i c i o nt o w 枷s 吐拉砌e rm o u g t l t sa b o mi e a n i n go f 殁 s e c o n d l y i t d i s c u s s e st h en l e o r yo fs o l v i n gl 膏f i n a l l y i tp o i n t so u tt h ed i 舵r e n c eb 弧v e e nd i v i n a 幻巧s y m b o l s i i lo u y a n gx i u sm 乃僻f 砌a 1 1 dt h en o t e sm a d eb yw 觚gb i c h a p t e rn r e e o u y 勰g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s t u d yo fb d d 七d 厂勋增sf i r s t l y c h a p t e r t h r e e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c k g r o u i l do fo u y 锄gx i u ss t u d yo fb d 础d 厂 馏s s e c o n d l y i td i s c u s s e sh i sd e t a i l e dc o 鲫i t i o nt o w a r d s 肋础矿s b l 笋 锄dq u e s tf o rt h eo r i g i n a m e 绷i n gf o r b e t t e rl u l d e r s t 锄d i n go ft h ep o e m s d i 彘r e n t i 纳 肌d 锄a l y s e so u y a n gx i u sc r i t i c i s mt ox u z h u 峨j i 锄雒w e l l 私t h es t u d y0 nm et i m e so fc r 髓t i n gb 0 0 ko fs o n g s f i n a l l y i tm a l e s d i a i e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t o w a r d ss e v e r a lk e y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t h e 咖d yo fz d d 七c 旷 馏苫 a n dp o i n t so u t t h ed i s a c c o r db e t v e e nt h ep r e a n d p o s to u y a n g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s t u d yo fb d 以d 厂勋 秽 c l a r i 母i n gm o s e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h a p t e rf o u r o u y a n g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s t u d yo fc i l z 刀口f 甜f i r s t l y c h a p t e rf o u r 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b a c k g r o u n d0 ft h es t u d yo fc 协 聆g f f r o mt h em i d t a n gd y n a s t y t ot h ee a r l y s o n gd y n a s t y s e c o n d l y i t 锄a l y s e so u y a n gx i u so p i n i o nt o w a r d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 t h r e eb i o g r a p h i e s a n d c l a s s i c s d j f f e r e n t i a t e sa n da n a l y s e sh i s 2 t h e o r ya b o u tt h eb r 吣h w o r ka i l dm e a n i n go fc 厅 以g 池 f i n a l l y i td i s c u s s e sh o wi m p o n a n t o u y a n g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s t u d yo f 确溯g 玩i nh i sh i s t o r yw o r k sc r e a t i o n c h a p t e rf i v r 吣u y 觚gx i u st h o u g h t s 籼u t 肭l f 毋y 口够w e n 船f o u rb o o l s 眈 必 三蝴嘲劢硎妒 强坛馏功 c h a p 幢rf i v cc o l l e c t so u y a i l g x i u st h o u g h t sa b o u t 劢d 坛 娜概矽脾 a i l d 三冽哪劢d 豫脚g 坛 堰四o f 慨f o u rb o o k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o u y 锄gx i u n o to n l y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趴c et om e 缸a d i t i o n a ls t i j d yo ft h e s i xc l 够s i c s b u ta l s om a d e 伊e a t c o n n 曲u t i o n st o w a r d st h es t u d yo f f o u rb 0 0 l s a tm er i s i i 唱s t a g e t h es t u d yo no u y a n gx i u s t l o u 西鹏o f 三城工柳彤锄d 施 瞥fm n l i sa n i c l ei s 证l e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t o w 甜d so u y a n gx i u s t 1 1 0 u g h t so fc o n f u c i a l lc l 嬲s i c s f i l l i n gu pt h ev a n c yo ff o m e rs t u d ya b o u to u y a n g x i u c h a p t e rs i x r h ec h a r a c t e r 卸di m p a c to fo u y a n gx i u ss t u d y0 fc o n f u c i a nc 1 罄s i c s t h i sc h a p t e rc o n c l u d e sa l lt 1 1 et h o u 曲t so fo u y a n gx i u ss t u d yo f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d i s c u s s e s t h ec h 锄c t e r so fh i st h o u 曲t s 锄dp o i m so u t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u y a n gx i uh 弱m a d ei nt h e f o u i l d a t i o no ft h e o 巧 c 0 n f i l c i a no r n l o d o x y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l e g i t i m a c y a tt h ee a r l yo f s o n g d 嬲妙 k e y w o r d s 叫y 锄gx i u t h c 咖d yo fc o n 舭i 锄c l a s s i c s m es 饥d yo fs o n g 3 凡例 一 文章注释一般采用上标形式 对于需要补充说明的或引用频率较少的文 献则采用下注形式 其中引用专著的作者 专著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等信息均 见文后征引文献 二 置于上标的圈字符为脚注 上标 页 形式中 前一 口 所标 数目为引文所属书目在征引文献中的序号 后一 页 中所标数目为引文在 此征引文献中的具体页码 三 文后征引文献和参考文献以字母顺序排列 四 文章除个别地方因需要而用繁体字外 余均使用通行的简体字 五 为行文方便 文中称引前贤时彦之处 皆直呼其名 不赘 先生 字样 敬请谅解 绪论 欧阳修 字永叔 自号醉翁 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永丰县 入 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 1 0 0 7 年 卒于宋神宗熙宁五年 1 0 7 2 年 一生经历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四朝 欧阳修一身著述丰富 各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 当时人就评价他 论大 道似韩愈 论事似陆贽 记事似司马迁 诗赋似李白 苏轼 居士集序 2 9 1 页2 7 5 6 1 作为 文坛领袖 欧阳修在诗文创作上成绩显著 领导宋初的古文运动取得成功 作为儒学复兴运 动的先驱 欧阳修在经学上首倡疑传 议经的风气 清扫汉唐经学中的谶纬之说 将宋代经 学导向义理经学的方向 在史学上 他以 春秋 经学研究为基础 将 春秋 笔法 在 史学编纂中付诸实践 一人独与两部正史 影响巨大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 经学研究正处于转型时期 一方面 在官方的科举考试中沿用唐代 五经正义 取士仍讲究疏不破注的章旬注疏之学圆 但另一方面 许多有识之士不满于 旧经学的僵化 繁琐 开始努力寻求突破国 特别是庆历前后 新的经学研究风气开始形成 并在全社会造成影响 王应麟说 是经学自汉至宋初未尝大变 至庆历始一大变也 弭 6 1 这种 大变 实是指经学从章句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茎塾庆历时期正是欧阳修积极参 与新政改革的时期 他借政治改革之机 在经学上也实施新的影响 最成功的就是他在庆历 二年任 别头试 考官时 在 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 问进士策三首 中提出了自己对 周礼 中庸 的怀疑 王应麟 困学纪闻 云 自汉儒至于庆历间 谈经者守训故而 不凿 七经小传 出而稍尚新奇 至 三经新义 行 视汉儒之学若土梗 页1 5 6 l 七 经小传 为刘敞所作 三经新义 为王安石作 刘敞 1 0 1 9 一1 0 5 8 于庆历六年 1 0 4 6 方为进士 王应麟以 七经小传 为最早的疑经之作 其实刘敞是欧阳修的弟子 欧阳修的 疑经 议经远在刘敞之前 陆游云 唐及国初 学者不敢议孔安国 郑康成 况圣人乎 自庆历后 诸儒发明经旨 非前人所及 然排 系辞 毁 周礼 疑 孟子 讥 书 之 胤征 顾命 黜 诗 之序 不难于议经 况传注乎 j i 更1 驯皮锡瑞谓 排 系 辞 谓欧阳修 毁 周礼 谓修与苏轼 苏辙 疑 孟子 谓李觏 司马光 讥 书 谓苏 轼 黜 诗序 谓晁说之 6 l 实际上 除 排 系辞 毁 周礼 外 欧阳修对 诗 经 序 传 笺 春秋 经 传 以及 尚书 中庸 论语 孟 子 尔雅 等都有怀疑与议论 欧阳修不仅在政治上对这股经学新风气 义理经学 予以 直接推动 而且自己著书立说并付诸身体力行 在北宋庆历前后的经学转型 由汉学转向宋 学 过程中实起着领袖的作用 后人往往以 宋初三先生 为宋初儒学复兴与经学转型先驱 这是后儒偏于 道学 的隘说 实际上无论孙复 石介或胡瑗 他们的学说 思想都受到范 仲淹和欧阳修的影响 并都是在欧阳修及范仲淹的大力支持下才被世人所知 如对孙复的 春 秋 学 欧阳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对于石介 欧阳修虽然批评他的太学体 但却为其编文 d 皮锡瑞云 自唐至宋 明经取士 皆遵此本 指 五经正义 l s l 佴1 3 9 1 雪皮锡瑞云 经学自唐以至宋初 已陵夷衰微矣 然笃守古义 无取新奇 各承师传 不凭胸臆 犹汉 唐注疏之遗也 宋王旦作试宫 题为 当仁不让于师 不取贾边解师为众之新说 1 甄1 5 6 1 王旦事见马端 临 文献通考 卷3 0 选举三 6 4 j 耵酬 o 这种突破的努力可上溯到唐代的韩愈 啖助 赵匡等人 下至欧阳修之前的柳开等人 但都没有形成大 的影响 也没能改变主流的经学研究 集 作 读徂徕集 徂徕石先生墓志铭 极力褒扬他的道德人品 对于胡瑗的教学法 欧 阳修上 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 推荐其到太学 推称他的师道 可以说 宋初三先生 正 是在欧阳修等人的领导下参与到儒学复学和经学转型的运动中 共同创立新宋学的 由于欧阳修在文学中的领袖地位 他的经学成就被其文学成就所淹没 欧阳修遂以文学 名于后世 世人最熟悉的 唐宋八大家 之称就主要指其文学上的成就而言 而后人对欧阳 修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其文学方面 对其在经学和儒学上的研究相对薄弱 上世纪后半期以来 人们开始重视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关欧 阳修经学的研究著作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研究欧阳修经学的著作 如裴普贤的 欧 阳修 诗本义 研究 1 9 8 1 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该书围绕 诗本义 内容展开论 述 内容扎实 对 诗本义 进行逐条论述 比对朱熹 诗集传 详细考证了 诗本义 中有哪些观点为朱熹所接受 不足之处是对欧阳修的 诗经 学未做理论分析与论述 其论 欧阳修解诗之法仅二百余字 何泽恒的 欧阳修之经史学 1 9 7 4 年台湾大学硕士论文 1 9 8 0 年收入台湾大学 文史丛刊 该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分论欧阳修的 易 学 诗 学和 春秋 学 下篇专论史学 是较早对欧阳修经学展开研究的著作之一 书中对欧阳修的 易 学 诗 学 春秋 学进行了分章论述 但其史学占一半以上篇幅 对经学部分的论述亦 未能深入展开 一类是对欧阳修进行整体研究的著作 其中涉及他的经学内容 如蔡世明的 欧阳修的生平与学术 1 9 8 0 年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该 1 s 是较甲 把目光从欧同1 修 文学转向经学的著作之一 提出 没有研究他的经 史学 就无法对他的文学有真正的认识 的观点 但由于条件所限 书中并未能深入探讨欧阳修的经学思想 仅限于围绕 文 道 关系进行论述 刘子健的 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 1 9 6 3 年由香港新 书院研究所出版 1 9 8 4 年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再版 该书分上下两编 其中上编论学术 分经学 史学 文学 政治理论等 重点放在文学与政治理论上 对经学等论述则较简略 黄进德的 欧阳修评 传 1 9 9 8 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欧阳修的生平 做了较全面的论述 并对欧阳修的政治思想 文学史学成就也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并专门列 章论述欧阳修的 经学见解 该书力图在欧阳修所处的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其做较全 面的评价 但在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方面 由于体例等原因 仍显不足与薄弱 经学见解 一章 论欧阳修 诗 易 春秋 三经的思想及其疑古创新 经世致用 但两部分内容 都是匆匆带过 特别是第二部分 几乎未展开讨论 顾永新的 欧阳修学术研究 2 0 0 3 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为专门的欧阳修学术思想研究著作 对欧阳修思想有较为全 面的研究 该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讲学术背景 下编对欧阳修的经学 史学 考据学等进行 研究 该书较好吸收了近来学术界对欧阳修研究的成果 力图对欧同f 修有较全面的研究 但 大多仅限于从外部进行分析 未有具体分析 刘德清的 欧9 1 1 修论稿 1 9 9 1 年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为论稿体例 对欧阳修的时代 生平 人格 政治 经学 史学 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对欧阳修的经学也给予了重视 特别列专章进行讲述 认为 在 北宋经学思想嬗变过程中 欧阳修是倡导者和领导者 但所论也只是个大概 另一类是通 论性经学或儒学研究著作 其中有涉及欧阳修经学的内容 如余敦康的 内圣外王的贯通一一 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 学林出版社1 9 9 7 年版 对欧阳修的 易 学给予专门的篇章介绍 可说是较突出的研究 该书已经意识到欧阳修在 易 学上除了史上有名的疑 传 外 还 有着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 试图将欧阳修的 易 学思想纳入到北宋整个易学思想发展的理 路上进行考察 朱伯昆的 易学哲学史 亦对欧阳修的 易童子问 进行了专门论述 徐 洪兴 思想的转型一一理学发生过程研究 主要研究理学的形成和早期理学 时间集中在庆 历之际 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 对北宋儒学原典研究的新取向以及孟子升格运动 北宋经 学变古及怀疑思潮有所评述 还分章研究范仲淹 欧阳修 胡瑗 孙复 石介的学术思想 但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只涉及了疑经的内容 2 在论文方面主要有 黄黎星的 童子问易 石破天惊一一欧阳修 易 学著作简论 福 州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4 期 杨新勋的 欧阳修怀疑 周易 蠡测 古 籍整理研究学刊 2 0 0 6 年第6 期 黄卓娅的 试析欧阳修 系辞 等非圣人之作 说及 其经学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5 期 程石泉的 评欧阳修 易 童子问 周易研究 2 0 0 1 年第3 期 吴怀祺的 易学 理学和欧刚修的史学 安徽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1 期 范中胜的 周易 与欧阳修的文道观 河 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3 期 邹然的 欧阳修的 诗经 批评 江 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3 期 徐洪兴 杨月清的 试论欧阳修与 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6 期 赵贞信的 欧阳修对 经学 上的贡献 文史哲 1 9 5 8 年第3 期 胡晓军的 诗意 与 诗义 欧阳修 诗 本义 的现代阐释 四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2 期 张唐成的l 论欧 阳修 诗本义 的创新精神 贵州社会科学 1 9 9 年第5 期 马秀娟的 欧阳修 诗本 义 及其对宋学的影响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辑 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 这些论文主 要针对欧阳修经学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论述不全面 以上这些研究 大致都从各自角度出发 对欧阳修的经学思想做了有益的初步研究 但 这些研究还有很多不足 问题主要在于 1 缺乏系统性 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研究都偏于某 一经 如 易 诗 春秋 的某一点做论述 尚未有全面的研究著作 2 研究方法 较陈旧 未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欧阳修经学发展的变化关注不够 本人认为 应在传统经史考证方法基础上借鉴现代历史学与解释学理论 从历史与逻辑 统一的角度对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发生背景 发展阶段以及地位与影响进行深入考察 在充分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力求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超越前人 对其进行系统的 全方 位的研究 本文着重在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1 宋初经学转型的主要表现就是疑经 议经风 气的出现 这是义理经学的特点 疑经 议经并不是要否定经学 而是在全面梳理汉 唐经 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新定位经学价值 重新树立经学的权威性 欧阳修在这方面的表现 十分突出 他对 易 诗经 春秋 周礼 尚书 以及 礼记 等经都有怀疑 本 文通过对他各方面经学的梳理 不仅详细论述考辨了其经学的思想内容 如澄清欧阳修批 十 翼 的问题 指出欧阳修并非全部否定 十翼 辨析 诗本义 的真实内涵 指出欧阳修 不仅驳毛 郑 还疑 议 诗序 和经本身 辨析考证 日本刀歌 孔子罕言利命f 论 的真伪问题 指出两文皆非欧阳修所作 而且注意到其思想的前后发展变化 如 诗解九篇 与 两论三问 的不同 2 在宋初的经学转型和儒学复兴的同时 四书学也同时兴起 四 书学是宋代经学的新内容 也是宋代经学的新发展 特别是 中庸 孟子 对宋学有着重 要意义 宋初儒家学者对 中庸 孟子 有过激烈的争论 欧阳修处于其中应有议论 但 对这一块前入一直未有研究 本文认为欧阳修的四书学思想应是其经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 指出欧阳修虽然也大力推崇 孟子 论语 但他对 中庸 论语 孟子 也都 存有怀疑思想 3 宋初经学转型是通过文统 道统和正统理论的确立来实现的 欧阳修以 经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文学复古运动 正统史学编纂以及儒家道德实践 完成了对宋初文 统 正统 道统的构建 从而也确立了欧阳修在宋初经学转型中的领袖作用与地位 3 第一章欧阳修经学思想的 形成与发展 经学从唐到宋初 基本遵循 五经正义 在主流社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正如皮锡瑞 经学历史 所说 唐到宋初数百年 士子皆谨守官书 莫敢异议矣 1 5 儿甄1 4 6 到宋初 经学怀疑思潮兴起 汉学开始向宋学转型 欧阳修的一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思想环境下 的 前人评欧阳修的思想发展 有 庐陵事业起夷陵 之说 夷陵是欧阡l 修第一次被贬的 地方 他因为上书责高若讷 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而被贬于此 但欧阳修在夷陵并朱做出 前 世名人 受贬后的 戚戚怨嗟 之态 而是 居闲僻处 日知进道而已 因此 欧阳修在 这段时间 因有闲暇而得以深入研究经学典籍 他的很多经学思想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的 可以把欧阳修的经学思想发展大致概括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时期是夷陵之前时期 可 视为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发展初期 从致力于利禄的科举之学到在洛阳时转向致力于韩愈思想 的研究 第二时期是夷陵到滁州时期 是欧阳修经学思想形成并在实际中实践的阶段 通过 庆历新政 欧阳修的经学思想初步得到贯彻 第三时期是滁州之后的时期 通过反思总结 欧阳修的经学思想更加成熟 并撰成经学著作 影响社会 推动了汉学向宋学的转型 第一节自小读经 经学仕宦 欧阳修由于幼年丧父 其启蒙教育是由母亲郑氏来完成的 当时的科举仍以唐代 五经 正义 取士 故郑氏对幼小的欧阳修也是重视经学教育 欧阳发 先公事迹 中说 先公 四岁而孤 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书字 爹诵古人篇章 使学以为诗 及其 欧 阳修 稍长 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朱毕 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 唯读书是务 2 9 j 页2 6 玎j 也就在此时 欧阳修在李姓人家第一次接触到了 韩愈古文 汉东僻陋 无学者 吾家又贫 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 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 发而视之 得唐 昌黎先生文集 六卷 脱 落颠倒无次序 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 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l z 引 1 0 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 卷l 第6 6 条引庄有恭诗句 原诗为 庐陵事业起夷陵 眼界原从阅历增 况有 文章堪润色 不妨风骨露峻峭 廉分杯水余同况 明彻晶笼尔独能 儒吏风流政多暇 新诗好与寄吴绫 刚 3 l l 4 幼年的欧阳修读的书主要还是儒家经典 从小在经学方面打下了较好的根底 对经学著 作十分熟悉 这从宋仁宗天圣元年 1 0 2 3 年 欧阳修首次参加州试的情况可以看出o 该次 试题为 左氏失之诬论 欧阳修以写出 石言于晋 神降于莘 内蛇斗而外蛇伤 新鬼大 而故鬼小 的奇警之旬而小有名气 石言于晋 神降于莘 内蛇斗而外蛇伤 新鬼大而故 鬼小 四旬各在 春秋左传 中有一个故事圆 从 左传 中的四个事例来看 寓意各不相 同 欧阳修独取此四句为论 表明他对于经学尚未逃出断章取义的经学传统 但从 左氏失 之诬论 的题目看 左传 的这四句话确实有宣扬神秘主义的倾向 可见欧阳修此时已对 春秋 三传 十分熟悉 这表明由于欧阳修的勤奋学习 他在这一阶段打下了良好的经 学研究功底 据王锤 默记 卷中云 晏元献以前两府作御史巾丞 知贡举 出 司空掌舆地 之图赋 即而举人上请者 皆不契元献意 最后 一目吒瘦弱少年独至帘前 上请云 据赋题 出 周礼 司空 郑康成注云 如今之司空 掌舆地图也 若周司空 不止滨掌舆地之图而已 若如郑说 今司空掌舆地之图也 汉司空也 不知做周司空与汉司空也 元献微应日 今一 场中 惟贤一人识题 正谓汉司空也 盖意欲举人自理会得 寓意于此 少年举人 乃欧阳公 也 是榜为省元 p 死拍l 可见欧阳修对经学的熟悉程度 天圣九年 公元1 0 3 1 年 三月 欧阳修至i j 西京洛阳任留守推官 开始了他经学研究的新 局面 在此他结识了梅尧臣 圣俞 尹洙 师鲁 谢绛 希深 苏舜钦 子美 尹源 子 渐 张汝士 尧夫 张先 子野 杨愈 子聪 王复 几道 等人 特别是其中的梅尧 臣 圣俞 尹洙 师鲁 谢绛 希深 苏舜钦 子美 等人 与欧阳修一道组成了以通 判谢绛为中心的诗文研习中心 可以说文学史上的宋代诗文革新就是在此开始酝酿荫发的 欧阳修传统经学思想的突破也是由全面学习并继承韩愈经学思想开始的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 运动的开创者 在经学上也是有许多创新之处 如在当时 五经止义 一统的局面下 韩愈 对于 春秋 学提出了 春秋 三传束高阁 独抱遗经究终始 的舍传从经思想 对丁 诗 经 学 韩愈提出了 子夏不序 诗 1 1 6 钉副的观点 韩愈的这些思想虽然没有形成体 系 而且在欧阳修之前并未形成什么影响 但对于欧阳修经学思想的形成影响巨大 欧阳修 后来的疑 诗序 舍传从经等经学思想可以看作是在韩愈经学思想上的发展和发挥 欧阳 修认为韩愈是 最为知道之笃者 2 9 更8 船 欧阳修对韩愈的思想的学习最显著的是表现在 文学写作上 通过对韩愈的学习欧阳修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 他说 今世人所谓四六 者 非修所好 少为进士时 不免作之 自及第 遂弃不复作 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 辟命书 2 9 1 页酯5 在西京佐三相幕府 于职当作 亦不为作 f 2 9 甄6 6 5 也是在此时 欧 阳修开始了对韩愈文集的整理修订 因出所藏 昌黎集 而补缀之 求人有所有旧本而校 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 而韩文遂行于世 2 9 l l 6 呃j 欧阳修通过对韩愈的学习全 欧阳修此次州试随后因赋逸官韵而见黜 三年后 虽通过了州试 但在天罨五年 1 0 2 7 的礼部贡举时 又一次落榜 有学者将欧阳修此两次的落榜归因于欧阳修习韩文而不习 时文 的缘故 列顾两次成试失 败 传主总结经验教训 终于发现 此中奥秘 原来 能者取科第 擅名声 以令荣当哇 未尝有道韩文 者 他醒悟到 韩愈文章虽然沉浸浓郁 但在当今世上并不吃香 欧阳修经受两次挫折以后 不得不改 弦更张 暂时把韩文搁置一边 俯就时尚 也捡起时文这块敲门砖 见黄进德 欧阳修评传 南京大 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第3 5 页 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首先欧阳修自己少年时虽己接触到韩文 但 一方面李氏家的 昌黎先生文集 是不全的 另一方面他还无法读懂韩文 只能是 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 爱 记旧本韩文后 而已 其次在他与别人的书信中也不讲自己少时习韩文 而是说 仆少孤贫 贪禄 仕以养亲 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 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 皆穿蠹经传 移此俪彼 以为浮薄 惟恐不悦于时人 非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是在洛阳时才开始 学写古文的 举进士及第 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 遂相与作为古文 记旧本韩文后 o 石言于晋 讲隐公八年 有 石言于晋魏榆 因此借晋侯问话之机 师旷对晋侯进行了规劝 神降 于莘 一段记述了惠王和内史过之间因 神降于莘 而引发的对话 阐述了内史过的不能听命于神的思想 内蛇斗而外蛇伤 记述郑厉公入郑之事 有 妖由人兴 的观点 但 左传 记述的是内蛇与外蛇斗而 内蛇死 新鬼大而故鬼小 则记备僖公死后 与闵公的昭穆之序闷题 5 面继承了韩愈的道统思想 经学思想和文道观 也就在此时 欧阳修以韩愈经学思想为基 础 开始了对传统 周易 诗经 春秋 尚书 等经学的突破 第二节厌众说乱经 大胆怀疑 景祜三年 1 0 3 6 年 欧阳修因移书切责高若讷而被贬为峡州夷陵 今胡北宜昌 县令 此 后一直至景祜四年 1 0 3 7 年 欧阳修在这段时间经学思想开始成熟 并开始了在经学研究 上的突破回 景祜四年 1 0 3 7 年 欧阳修致书尹洙 商议合撰 五代史 与尹师鲁第二 书 云 前岁所作 十国志 盖是进本 务要卷多 今若便为正史 尽宜删削 存其大要 今欲将 梁纪 并汉 周 修且试撰次 唐 晋师鲁为之 如前岁之议 其他列传约略 分而为二 分手作传 不知如此于师鲁意如何 1 2 9 页1 咖 虽然此后尹洙终未能合写 欧 阳修开始独自撰写 五代史 但这标志着欧阳修在 春秋 学研究上已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试图把他的 春秋 学思想贯穿到史学编纂中去 欧阳修撰 春秋论 上 中 下三篇及 春秋或问 论三传之失 力倡舍传从经 春秋论上 云 孔子之于经 三子之于传 有所不同 则学者宁舍经而从传 不信孔子而信三子 甚哉其惑也 2 9 3 0 弧l 春秋或问 云 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 因传而惑者十五六 口9 页3 旧 他以 务究大本 求圣人之 意 的方法 肆力于经学研究和史学著述 他编撰的 新五代史 讲求义例 试图继承孔 子 春秋 的褒贬笔法 欧阳修提出师经重道之说 认为 某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 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笃 敬 笃敬然后能自守 学者当师经 师经必先求其意 意得则心定 心定则道纯 道纯则 充于中者实 中充实则发为文章辉光 施于世者果致 2 9 l 引 9 1 欧阳修在洛阳时即对 周易 诗经 等经书做了深入的研究 到夷陵时 他的经学思 想日臻成熟 欧阳修以质诸 人情 解经 大胆质疑儒家经典和汉唐注疏 首倡疑经惑传 的时代风气 这在当时的思想界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促进了宋代经学 宋学 的转型 这 时他开始撰 易童子问 三卷回 易或问 回 明用 提出 系辞 文言 说卦 以 下非孔子作 欧阳修又撰 诗解 九首 訾议毛郑 首开舍传从经之说 形成了自己的经 学研究特色 宝元二年 1 0 3 9 年 在与谢绛 梅尧臣等人相会时 梅尧臣有诗评论欧阳修 的经学 聊咨别后著 大出箧中篇 问传轻何学 言诗诋郑笺 飘流信穷厄 探讨愈精专 m 页1 枷 问传轻何学 当指 春秋论 春秋或阀 等 言诗诋郑笺 指 诗本义 诗 这在当时是被普遍认同的 苏轼 居士集序 有 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 欧阳子 今之韩愈也 见 欧阳修全集 附录卷五 北京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第2 7 5 5 页 毋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 评 代人j 王枢密求先集序 作于景裙元年 模拟胍无自得 此公早岁之文 尔 大抵欧自夷陵 苏自黄州以后 皆以谪处穷僻 有余闲致力于经史 乃弥深厚也 7 肛6 一醴i 雷在作于景裙四年的 果非圣人之作 何也 以及 试笔 系辞说 中 予谓 系辞 非圣人作 初若可骇 余谓此论 迨今二十五年矣 来看 排 系辞 之说 当不是由 易 或问 首发 更可能是 易童子问 首发该论 而由 试笔 作于嘉祜年间来算 易奄予问 最初可能撰 于景祜四年左右 o 胡本 居士集 注云 初公作 易或问 三篇 第二篇 论卦爻彖象 其后删去 别作一篇 论系 辞 此卷所载是也 元 论卦爻彖象 一篇 诸本皆不载 恐遂弃遗 o 周本 丛刊本卷后注 按公 墓志 等皆云 诗本义 十四卷 江 浙 闽本亦然 仍以 诗图总序 诗谱补亡 附卷末 惟蜀本增 诗解统序 并 诗解 凡九篇 共为一卷 又移 诗图总序 诗谱补 亡 自为一卷 总十六卷 故绵州于集本 收此九篇 他本则无之 今附此卷中 6 解 等 康定元年 1 0 4 0 年 欧阳修在 春秋 不没其实 义例下 破除 五德 说 创立 绝 统说 统一 正统 观山 正统论 始写于康定元年 1 0 4 0 年 共七首 其后晚年改为三 首 正统说代表了欧阳修 春秋 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攀此外 欧阳修还提出 道胜者文 不难而自至 的文道关系说 2 9 页6 6 3 1 以及反对 性论 的观点 2 9 6 6 8 刚 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欧阳修在作 别头试 考官时 作 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 和 问进士策三首 国 质疑 周礼 中庸 欧阳修认为 儒者之于礼乐 不徒诵其文 必能通其用 不独学于古 必可施于今 对于 周礼 他认为确有可疑之处 况乎 周 礼 其出最后 然其为书备矣 然汉武以为渎乱不验之书 何休亦云六国阴谋之说 何 也 然今考之 实有可疑 并提出二疑 一是 周礼 中的官属设置烦多 六官之属略见 于经者五万余人 这还不算 里阊县鄙之长 军师卒伍之徒 这样规模的官僚队伍 按照 当时的生产力是很难维持的 其二是 周礼 的制度难以实行 或因以取乱 三i 三莽后周是 也 则其不可用决矣 因此 欧阳修发问 周礼 之经 其失安在 庆历三年 1 0 4 2 年 欧阳修撰成 本论 上篇论治国之术 中下篇论胜佛之本 倡言排佛 欧阳修晚年去除上篇 而改中下篇为上 下篇 成为专门论胜佛之本的文章 李 耆卿 文章精义 比较韩愈 欧阳修辟佛说 韩退之非佛 是说吾道有来历 浮屠无来历 不过辨邪正而已 欧阳永叔非佛 乃谓修其本以胜之 吾道既胜 浮图自息 此意高于退之 百倍 4 5 页2 8 3 1 陈善 扪虱新话 下集卷四也说 退之 原道 辟佛 老 欲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于是儒者咸宗其语 及欧阳公作 本论 谓莫若修其本以胜之 又何必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也 此论一出 而 原道 之语几废 2 6 儿舢副欧阳修虽在当 时已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聊城市茌平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国家能源九江市武宁县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抚州市崇仁县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可套用
- 国家能源恩施开福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专练及答案
- 写字楼租赁合同(15篇)
- 2025年4月四川成都师范学院考核招聘(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厨房年度工作总结
- 长治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机电维修岗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TCTBA 001-2019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 冷库储存生姜合同范本
- 《小狗钱钱》完整版
- 《酒类鉴赏威士忌》课件
-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 各种奶茶配方资料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动力部分、水电厂动力部分)》
-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08-语言表达与运用-(中考真题演练)(原卷版)
- 肾脏病与药物治疗
- 泵站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