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川教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川教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川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提纲一、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首领 (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 (今开封),史称北宋。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主观原因: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 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2.措施:(1)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2)在中央设 掌管政务, 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设“ ”掌管财政;三大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都由皇帝决定。(3)派 担任州、县主官。(4)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6)设 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3.影响:收回了 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三、重文轻武的时代1、目的:为防止 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措施:削弱 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重文轻武);“二府三司”(甚至枢密院)主官基本由 担任; 制度日趋完备,主要选拔文士,武举科录取人数很少,影响不大。 随堂练习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b.宋太宗 c.宋真宗d.宋神宗2.与右图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d.郾城大捷3.“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长安b.临安c建康d.东京4.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设“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d.设立强大的边防军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 a.设置通判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6.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7.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宋太祖宋太宗唐太宗唐高祖 a.b.c.d.8.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9.下列有关宋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10.识图题。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的诗句“惜秦皇 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足见这四位明君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今天我们就探究一下“唐宗宋祖”。 图一 图二(1) 图一、图二人物分别是谁?(2) 图一人物的历史事迹有哪些?请简要说说。(3) 图二人物的历史有哪些传奇经历?(4) 两位历史伟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1.材料解析题。历史人物传记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纪录片式的方式,深度刻画了赵匡胤波澜壮阔又不甚完美的一生。作者刘路以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等正史为基础,秉持历史读物的严谨态度,结合别史、笔记、文集等数百种史料,广泛参考各类学术成果,力图呈现一个全面的赵匡胤:出生禁军世家到成为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了宋代文官治国的新局面。作者尤为赞许并着力刻画的是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禁军强干弱枝”等手段实现了中央集权,并以符合实际情况的稳定步伐“渐进式”实现变革,由此成就了“唐宗宋祖”的一代风流。 2016年09月13日中国文化报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乩局面”的措施是什么?(2) 赵匡胤“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3) “宋代文官治国”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12、 材料解析题文人在宋朝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材料一: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絶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1) “这场兵变”指的是哪一次兵变?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二: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2) 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国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到了宋朝的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3) 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 a 2.b 3.d 4.d 5.b 6.a 7.b 8.d 9.c10. (1)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2)唐太宗善用贤能,发展经济,完善科举制,开创了“贞观之治”。 (3)宋太祖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统一全国大部分,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等。 (4)都是圣贤明君;都善待功臣大将,是有为仁君;都富有军事才能等。11. (1)建立北宋,并逐步统一南北。 (2)军事:削夺朝中大将兵权;设枢密院,主官基本上由文官担任;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率兵出征和担任主帅;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政治: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削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兵权、财权;设“二府三司”,三个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由皇帝决定。经济:设转运使,负责将各地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等。 (3)重文轻武政策。12. (1)陈桥兵变。960年。 (2)军事:削夺朝中大将兵权;设枢密院,主官基本上由文官担任;遇有战事,一般由文官率兵出征和担任主帅;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政治: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削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兵权、财权;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