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音乐学院硕上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7 君咏叹调试析 【中文摘要】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作 为当代歌剧的代表作之一,歌剧伤逝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歌 剧伤逝创作于2 0 世纪8 0 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 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本文旨在将歌剧伤 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结构的一致性,并在对全部歌剧整体关 照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三首幕前曲、三首紫藤花、三首咏叹调,特别以子君的 三首咏叹调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 音乐分析,探索其演唱艺术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歌剧伤逝是小说伤逝 的升华。 【关键词】 歌剧伤逝鲁迅施光南子君咏叹调紫藤花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a b s t r a c t t h eo p e r a r e g r e tf o r t h ep a s t w a sc r e a t e di nt h e8 0 so ft h el a s tc e n t u r yb y m r g u a n g n a ns h it oh o n o rm r x u nl u ,o n eo ft h eg r e a s t e s tw r i t e ri nc h i n a ,f o rh i s lo o t ha n n i v e r s a r y a so n eo ft h er e p r e s e n t i v eo p e r aw o r k si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r a c h i n a ,t h e r e g r e tf o rt h ep a s t e x h i b i t e di t s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b e i n ga n e x p l o r a t i o nt e n t a t i o n ,t h i sn a t i o n a lc h i n ao p e r aw a sd i s p l a y e db yt h er e p r e s e n t i o n m e a n ss a m ea st h a to fw e s t e r no p e r a i nt h i sp a p e r , w ed e s c r i b e s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o p e r a r e g r e tf o rt h ep a s t ? w i t ht h eo r i g i n a ln o v e lo ft h es a m e n a m eb yx u nl ut o d i s c o v e rt h es t r u c t u r a lc o n s i s t e n c yo fb o t ht w o ,a n do n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et o t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of o c u so nt h em u s i ca n a l y s i sa n di t sa r t i s t i cs t y l ee x p l o r a t i o nf o rt h e t h r e eo v e r t u r es o n g s ,t h et h r e ea r i as o n g s v i o l e tr a t t a nf l o w e r s ,w i t ht h ec h i n e s e n a m e z i - t e n g - h u a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t h r e ea r i as o n g sb yz i - j u n al i g h to fs u n s e t , b l e a ka u t u m nw i n d a n d 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i nl i f e b a s e do nt h et o t a la n a l y s i s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w ed r a w n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o p e r ai sas u b l i m a t i o nf o rt h en o v e l k e yw o r d s o p e r a ;r e g r tf o rt h ep a s t ;x u nl u ;g u a n g n a ns h i ;z i - j u n ;a r i a ;z i t e n g h u a ( v i o l e t r a t t a nf l o w e r s ) 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是本人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试行)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 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季铷茹巴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仔兹 学位 年4 - 月,夕f 1 年舻月7 日 授权书 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 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羟力袁竺日期: 渺7 年年月,7 日 导师答名: ,同飙m 针肘f r 雠呷 7 啼f 分 渺 炒 武汉音乐学院硕上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绪论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这 部歌剧长达两个多小时,而人物始终只有两个人男主人公涓生和女主人公子 君,这也是歌剧伤逝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一部只有两位角色的室内歌剧,歌 剧界的同行都戏称之为“二人转1 。剧中还加入一位男歌者( 男中音) 和一位 女歌者( 女中音) 在幕后来交代事件,勾连剧情,四个声部正好组合四重唱,这 样就充分利用了人声的全部音域。正如旌光南在谈创作歌剧伤逝的时候说: “伤逝的情节简单这一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看,正可以舍弃一般戏曲中许多 交代剧情的笔墨,为集中精力揭示内心世乔提供了机会。 2 作曲家赋予两位主 人公以大段的咏叹调和朗诵调,抒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层次分明地表现 了他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歌剧应被视为西方充满戏剧性的综合艺术品。中国的歌剧起步稍晚,在早期 的民族歌剧发展过程中,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显得较为薄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敢于把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拿来”,赋予中国化 的再创造。施光南创作的伤逝就是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的优秀作品。从形式上 看,伤逝的音乐创作大胆吸取了西洋歌剧“正歌剧”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 了大段的咏叹调、浪漫曲、宣叙调等不同的声乐体裁,并与民族的语言、感情结 合得非常紧密。而且,在歌剧伤逝中,施光南很好的借鉴了西洋歌剧中的“四 季”布局来描述整部歌剧。3 咏叹调的成功和歌剧结构的严谨,使歌剧伤逝 成为借鉴西洋歌剧创作较为成熟的中国当代歌剧之一。4 所以,对这样的一部歌 剧进行研究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 目前,对该剧研究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对文学原著的相关研究:齐剑英( 伤逝) 主题浅谈5 剖析了鲁迅先生 的小说伤逝里“五四”时期的爱情观,客观分析了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孙嫒 试论鲁迅小说( 伤逝) 的音乐结构6 ,文章从文学角度分析小说伤逝里 所包含的音乐特性。 2 、对歌剧伤逝的总体研究:刘玲丹,田健春别具一格的新歌剧 7 文章对歌剧伤逝作了简单的介绍;居其宏歌剧情结:从( 伤逝) 到( 屈 3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原) 简评施光南的歌剧创作8 文章由歌剧伤逝引出,对施光南的歌剧 屈原进行了评述;汪毓和抒发千千万万人民心声的音乐从几首抒情歌 曲和歌剧( 伤逝) 谈对施光南艺术风格的浅见9 ,文章从几首抒情歌曲和歌剧 伤逝谈论了施光南的艺术风格,对歌剧伤逝的结构提出了“春、夏、秋、 冬”之说;李焕之新歌剧的新成果观看歌剧( 伤逝) 有感1 0 这篇文章从 构思和作曲结构上对歌剧伤逝作了高度评价,文章中也提到该剧创作的“四 季 说。余佳歌剧( 伤逝) 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n 一文则 是通过对歌剧伤逝在中国歌剧发展史的贡献这一宏观把握,来整体定位歌剧 伤逝的意义。 3 、对女主人公子君咏叹调的研究:孙晓春子君咏叹调的音乐形象及艺术 处理1 2 ,文章以歌剧伤逝中风萧瑟和不幸的人生做比较,探讨了 女主人公子君的内心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赵娜歌剧( 伤逝) 中子君唱段研究 一个基于鲁迅原著的解读1 3 ,通过小说中的子君与歌剧中的子君对比,提 出歌剧创作存在着对女主人公的“误读”:李雯静歌剧( 伤逝) 中子君人物形 象及其唱段分析1 4 主要是通过介绍小说和歌剧的创作背景,分析子君的唱段来 介绍子君的人物形象:薛团华( 伤逝) 主人公子君的艺术分析与表现1 5 则从 发声方法上研究子君这一角色的演绎。 本文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在歌剧伤逝 整体结构的背景下研究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切入点是通过三首咏叹调的 前奏( 三首幕前曲) 、间奏( 三首紫藤花) 和三首咏叹调的主体( 一抹夕 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 来进行音乐分析,从而达到细致而完整地 演绎歌剧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并指出歌剧伤逝是小说伤逝的升华1 4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第一章歌剧伤逝创作的整体结构 第一节小说伤逝与歌剧 伤逝的创作 一、鲁迅与小说伤逝的创作 鲁迅先生1 6 于1 9 2 5 年创作了他唯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伤逝。 作品创作的背景正值1 9 2 5 年,那是中国社会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发生重大变 革的时候,这一时期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沉浮,他们都是具有 脆弱、动摇和孤独迷茫的性格弱点。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正是反映 了这一社会现象。它深刻的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虽然五四运动 让一部分的知识分子觉醒,但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并不能拯救处于水深火 热之中的民众。这种不彻底的革命终将成为悲剧。 鲁迅先生也有一段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伤逝爱情经历。他在1 9 0 6 年奉母亲 之命,与朱安结婚。可以说,朱安是母亲送给鲁迅的一份礼物,一份他绝不愿意 收的礼物。因为他对朱安一点不了解,更谈不上感情。但他为了不伤害母亲,同 时,也为了保护朱安女士的性命,鲁迅苦苦地维持着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因为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中,“嫁出的女,泼出的水”,一个女人一旦嫁出去,就没有 退路,如果被休回来,那是一件天大的侮辱,生不如死。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和个人背景的双重折磨下,鲁迅先生于1 9 2 5 年创作了 小说伤逝。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置于“五四运动”退潮后依然浓重的 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只有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 起来,青年才能真正寻求“新的生路”。该小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施光南与歌剧 伤逝的创作 歌剧伤逝是旌光南1 7 先生于19 8 1 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 0 周年而创 作的一部同名歌剧。1 8 歌剧忠实于鲁迅先生的原著,与小说一样,着重描写涓生 和子君的爱情生活全过程1 9 。小说原著有两条线索:即一是以涓生对子君逝世的 痛悔和追忆,二是涓生和子君美好爱情的希望与毁灭。歌剧保留了涓生对子君逝 世的痛悔和追忆,并为男女主人公各自设计了歌剧中的心灵独自,即一位男歌者 ( 男中音) 和位女歌者( 女中音) 在幕后来交代事件发展和任务内心世界,这 样四个声部正好组合而成四重唱。歌剧通过男女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咏叹调和一 5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对男女中音的音乐旁自作补充,近乎完美地利用了人声的丰满音域和各种演唱形 式,以借鉴西洋歌剧的体裁,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情怀,推动剧情。约 全剧重在以四季的结构展示涓生和子君美好爱情的希望与毁灭过程。在歌剧 全剧共4 5 首人声和乐队的曲调创作中,一如施先生一贯的风格,伤逝的旋律 流畅优美,其中的主要唱段如一抹夕阳、紫藤花、风萧瑟、不幸的人生 等经常成为音乐会及声乐比赛中女高音的演唱曲目。 第二节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结构的共性 一、歌剧与小说结构的一致性 歌剧伤逝与文学作品高度结合,无论从“春夏秋冬”2 1 的呼应,还是“紫 藤花 主题的应用,都体现了施光南先生构思的缜密。歌剧中每个场景、每个咏 叹调都与小说所要表达的心境相对应,优美的旋律体现了主人公的心境,让人欲 罢不能,回味无穷。 “紫藤花”的主题旋律就象是子君的形象,喻示纯洁天真美丽而无暇的女主 人公,美好而热情无私地去爱,也象征两人淳朴而挚热的爱情,有着对未来生活 的无穷憧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前后也是形成一种对比,之前的美好甜蜜和之间 生活的压力及最后两人最终的分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间人生感触是不一样的, 即由充满希望到生活的无奈,直至爱情灭亡,留下最后的忏悔。 歌剧“四季”的结构既符合鲁迅原作的情节更迭,又适合于音乐逻辑的发展。 “四季 不仅有气候与景物的变换,更有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想象役。同时,笔 者认为“四季 还是女主人公一生爱情的真实写照: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情、 秋天的萧瑟和冬天的寒冷。 从叙事结构来看,伤逝的原著与歌剧都可以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2 3 来 诠释。文章开篇第一段写到,涓生:“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为自己。”可视作全文的引子,以一种悬念的形式展现。接下来文中用 了小量的篇幅来描写涓生对子君逝世的悔恨和忧伤,可视作全文的呈示部。紧接 着由子君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将涓生的“手 记”拉到了两个人整个恋爱至分手的过程两人相知相恋、同居生活的激情不 6 武汉者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予君咏叹调试析 再、涓生毅然说出无爱的事实、子君在无爱的人间灭亡。这一部分情节真实,篇 幅几乎占据了整个文章。这一过程可视作是全文的展开部。而再现部则是对呈示 部有变化的重复。 表l :歌剧与原著伤逝结构共性一览表 原著歌剧 文章开篇:“如果我能够,我要“春 中的序曲,拉开真部 引子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歌剧的序幕。( 第1 、2 曲) 为自己。”( 共2 6 字)沉重的往事涌上心头 小说两条线索:以涓生对子君逝“春 ( 第1 1 曲) 呈示部世的痛悔和追忆作为主( 主部主“夏”( 第3 12 曲) 作为 体) ;对美好爱情期待与希望作爱情主题的陈述 为辅( 副部主题) 。 ( 约9 5 2 字) 1 、两人相知相恋戏剧性矛盾的发展: 2 、同居生活中激情不再“秋”( 第13 3 0 曲) 展开部3 、涓生毅然说出无爱的真实“冬”( 第3 1 _ 4 4 曲) 4 、子君在无爱的人间灭亡 ( 约9 8 9 1 字) 对呈示部进行有变化的重复,同重新回到“春” 再现部中有异,两条线索( 主、副部主终曲:古城默默盼春来 题) 最终走向一致( 约3 6 1 字)( 第4 5 曲) 二、歌剧与小说叙述的一致性 小说采取“手记”的形式,2 4 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诗一样的语言抒写 了涓生的心境,是寓批判于事实的缕述。有追忆中的内心独自与倾诉,也有回想 里的细节点缀与刻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精湛的白描技法。在描写手法方面, 歌剧与原著有高度的一致性,如爱情主题、四季更替爱情的物象紫藤花、故 事推进等等。 表2 :歌剧与原著主题与象征比较一览表 7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原著歌剧 主题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题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题 倒叙“手记 的倒叙手法男中音沉重的往事涌上心头 涓生“手记 倒叙:歌剧伤逝借鉴西洋歌剧的 与子君的热恋、求婚到结合、写法,按照“四季的自然发 过程对子君的猜疑、失望到厌弃、展顺序,通过“春夏秋冬 来 子君离家走向死亡反映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涓生的悔恨 借助景物描写抒情紫藤花紫藤花旋律全剧贯穿: 物象( 小说中出现三次)紫藤花,紫藤花之二, 紫藤花之三 主人公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歌剧中子君宣叙调里面出现四 女子君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小说出现二 次( 分别为曲目7 、9 、1 1 、4 1 ) 次 “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父 父亲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亲夏日般的威严;路人冰霜股 霜的冷眼”的嘲讽”。 现实经济上的困顿,现实的残酷,使 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求 他们的爱情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生的道路充满酸辛 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在 结局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条路的尽头,是寂寞、凄凉 和怨恨! “自己掘下的坟茔” 歌剧伤逝是遵循原著情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展开 的全过程,并通过分布在不同场景的咏叹调将原著的艺术性演绎的更加完美。全 剧共由4 5 首乐曲组成。其中器乐曲5 首( 首尾2 首“春”和3 首“夏”、“秋”、 “冬”的间奏曲) 、紫藤花3 首、女主人公子君的唱段7 首( 其中包括3 首“夏”、 “秋”“冬”的咏叹调) 、男主人公涓生的唱段7 首、二重唱或二人宣叙调( 不包 括紫藤花) 共1 3 首、男中音的唱段2 首、女中音的唱段4 首、四重唱及合唱 4 首。 8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表3 :伤逝全剧音乐结构一览表 四季乐曲人物演唱形式备注 春 1 、序曲乐队演奏开篇 2 、沉重的往事涌上心头男中音 独唱 3 、“夏”的幕前曲乐队演奏 “夏 之前奏 4 、迷人的夏日黄昏女中音独唱 5 、她夺走我的心涓生 咏叹调 6 、一抹夕阳子君咏叹调“夏”之咏叹 7 、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子君、涓生宣叙调 8 、让爱的春潮涌上心房子君、涓生二重唱 夏 9 、我看见了什么子君咏叹调( 独唱) 1 0 、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子君、涓生二重唱 1 1 、我把她送给你子君、涓生宣叙调 1 2 、紫藤花子君、涓生二重唱情感转折之一 1 3 、秋”的幕前曲 乐队演奏“秋”之前奏 1 4 、丹桂飘香男女中音 二重唱 1 5 、欣喜的等待 子君短歌 1 6 、今天是什么日子子君、涓生 宣叙调 1 7 、紫藤花之二子君、涓生宣叙调、二重唱情感转折之二 1 8 、温习旧课子君、涓生宣叙调 1 9 、让他们议论去吧子君、涓生宣叙调 秋 2 0 、一阵阵凄风一阵阵秋女中独唱 2 1 、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子君、涓生宣叙调 2 2 、秋夜曲女中独唱 2 3 、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男中叙事曲 2 4 、风萧瑟子君咏叹调“秋”之咏叹 2 5 、金色的秋光涓生咏叹调 2 6 、对话音乐子君、涓生对话 9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2 7 、无畏的子君今在何方涓生咏叹调 2 8 、涓生,请不要说子君独唱 2 9 、寒潮透心怀子君、涓生、四重唱 男女中音 3 0 、渴望男女中音合唱 3 1 、“冬 的幕前曲乐队演奏“冬之前奏 3 2 、冬天来了女中独唱 3 3 、生活啊生活涓生独唱 3 4 、可怕地沉默子君、涓生二重唱 3 5 、我们不能分离子君、涓生二重唱 3 6 、场景音乐乐队演奏 冬 3 7 、原来我吧! 子君涓生宣叙调、合唱 3 8 、场景音乐乐队演奏 3 9 、不幸的人生子君咏叹调“冬”之咏叹 4 0 、紫藤花之三乐队演奏、合唱情感转折之三 4 1 、记忆中子君的歌声子君独唱 4 2 、朝向我心头的一把利涓生咏叹调 剑 4 3 、告诉我涓生咏叹调 4 4 、暗转音乐 乐队演奏、合唱 春 4 5 、古城默默盼春来 乐队演奏、合唱终曲 本文重点在歌剧伤逝整体结构的背景下研究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 其切入点是通过三首咏叹调的前奏( 三首幕前曲) 、间奏( - - 首紫藤花) 和 三首咏叹调的主体( 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 来进行音乐 分析。这些作品在全剧中处于在女主人公情绪起伏和转折的关键位置,能够通过 演唱准确表达女主人公真实的内心情感。 1 0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予君咏叹调试析 第三节歌剧 伤逝“四季刀的布局 一、春的序曲 序曲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部分:从第一部分的四个乐句,让人隐约感觉到一丝的不安,奠定了这 部歌剧的悲剧色彩。在一连串的琶音之后,很自然的转入第二部分,也就是紫 藤花的甜美爱情主题,进入大调,旋律和情感开始明朗化。 第二部分:整部歌剧的主题紫藤花的主题旋律出现,表现了女主人 公对甜美爱情的向往,随着紫藤花旋律的结束,随后有一个小的补充句,立 刻使情绪转入了一种较为凝重的气氛,暗示着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虽然甜蜜自由, 但依然摆脱不了“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的社会背景。 二、夏秋冬的“前奏一三首幕前曲 在夏秋冬前,分别有它们各自的幕前曲。幕前曲,是歌剧中乐队独立发挥作 用的一种体裁,在幕前曲中通常会涵盖这一篇章的重要音乐动机或音乐素材,是 奠定整个音乐篇章的感情基调和音乐基调的重要基石。 表4 :三首幕前曲的音乐动机一览表 季节夏秋 冬 速度中速快速慢速 音乐动机或紫藤花、迷人愿爱的星辰永远照生活啊生 音乐呼应的夏日黄昏 耀 活、古城默 默盼春来 两人已私定终生,预备一面锣声拉开 场景铺垫初夏的感觉生活在一起,快乐的在了冬的大门, 心里憧憬如何建造幸黑管铺垫似寒 福、平等的家园风凛冽 感情基调轻松、愉悦欢乐、欣喜悲 本人认为这三首幕前蓝可以看作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三首咏叹调 的“前奏”。前奏,通常出现在歌剧正式开演前,由管弦乐队演奏,主要是为即 将上演的戏剧营造氛围,此外它还能暗示剧中的情节,使观众于观赏前就有了音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乐发展的铺垫。在这三首幕前曲中,我们能够隐约感受到作曲家在夏、秋、冬这 三个季节中分别表达的情感,以及在三个季节中不同的音乐进行。这样,这三个 季节中女主人公子君人物形象的变化也逐渐清晰地展开。 三、夏秋冬的“问奏 三首搿紫藤花弦 间奏曲是指在歌剧或戏剧的每一幕或者幕中不同场景之间连接情感转换的 乐段或唱段。“紫藤花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主题,在歌剧中共出现了1 2 次之多2 5 。不论在原著中作为一个物象亦或是在歌剧中作为一个主题曲,它都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原著和歌剧中分别在夏、秋、冬均出现三次,和本文分析 的子君三首咏叹调分别在相同对应的季节。 表5 :三首紫藤花爱情主题分布一览表 夏秋冬 主题二重唱紫藤花宣叙调及紫藤花场景音乐及紫藤 ( 第1 2 首)之二( 第1 7 曲)花之三( 第4 0 曲) 依然是这样的破屋, 她又带了窗外的半蓦然,她的鞋声近来这样的板床,这样的 枯的槐树的新叶了,步响于一步,半枯的槐树和紫藤, 原著中来,使我看见,还 迎出去时,却已经走但那时使我希望,欢 的描写有挂在铁似的老干 过紫藤棚下,脸上带欣,爱,生活的,却 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着微笑的酒窝。全都逝去了,只有一 白的藤花。 个空虚,我用真是去 换来的虚空存在。 两位主人公准备建二人不顾世俗的反 筑自己爱的小屋,对,已开心的生活在 建立平等、自由的一起,并且二位主人 这首紫藤花是在 婚姻生活,女主人公的几句宣叙调,是不幸的人生之 歌剧中公子君把自己唯一涓生送子君生日礼 后,在子君诀别“涓 的场景的首饰给了涓生并物之后唱出的这首生,我,我走了! 说:“这个家庭也有 二重唱的后面。 我的一份”之后唱 出的这首二重唱 节奏2 4 拍子6 8 拍子2 4 、4 4 拍子 速度中速快速( 较之前一首快中速转快速 了一倍)再回原速 演唱形式二重唱二重唱混声合唱 ( 含轮唱形式)( 前面含有宣叙调)( 含有乐队独奏) 感情基调 甜美、憧憬 快乐、美好回忆、无奈 1 2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第一首紫藤花( 第1 2 首) 场景处在我把她送给你之后,是男女主人 公私定终生,决心生活在一起,准备共建理想家庭一个平等、幸福的家庭的 时候。子君把自己唯一的首饰送给涓生,使建筑家庭也有自己的一份。此处子君 有一句“我是我自己的,我把她送给你。我们可以理解为子君把首饰和自己都 送给涓生的含义。施光南将紫藤花安排在这之后,我们不难领会到男女主人 公的互相吸引并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争取自由爱情,共建幸福家庭的勇气和 信心! 这首曲子可分为三部分:前奏部分是涓生和子君的对唱,涓生借赞美紫藤花 赞美子君,抒发对子君的爱慕之情。 涓生:“紫藤花,紫藤花,洁白绛紫美如云霞啊! 为了献给心上的人,我把 你轻轻摘撷。” 子君:“紫藤花,紫藤花,我们常坐藤箩架下,你含笑听那真情的话语,浸 着花香飘向天涯! 一 第二部分是子君与涓生的轮唱。“紫藤花,紫藤花,爱情的见证心灵的花, 凝聚着多少热泪欢歌,永在我记忆里垂挂! ” 最后是合唱队的哼鸣伴唱! 这首紫藤花出现在“夏”、“秋”之际,夏天的热情到秋天的酣畅,正是 主人公感情的真实写照:吸引赞美爱慕。旋律之中处处都散发着不顾一 切和浓烈爱意,两人深深吸引并沉浸在无可自拔的甜蜜爱情之中。 第二首紫藤花之二( 第1 7 曲) :场景是子君在家等涓生吃饭,子君问渭 生: “今天是什么日子? ” “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我们相识的日子! ” 紧接着是两句二人的宣叙调, “真漂亮! 何必买这样贵的东西,房租还没有交” “放心吧,穿上让我看看你,让我好好的看看你” 紧接着紫藤花的主旋律响起,涓生赞美说:“真美,比鲜艳的紫藤花还要美! 涓生送生日礼物给子君,子君感动,正是二人感情浓烈时。 这首曲子在速度上较之第一首紫藤花快了一倍,伴奏织体也变为欢快的 1 3 武汉音乐学院硕上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跳跃式的半分解和弦。曲式结构上同样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欢快的前奏和涓生的 旁白,第二段是涓生的唱段,第三段是子君和涓生的二重唱。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对于两位主人公的感情而言,也正是情感成熟的时节。 两人组建了家庭,相互的爱慕融入到生活。象征这时的爱情正如涓生所说“比鲜 艳的紫藤花还要美”。 第三首紫藤花之三( 第4 0 曲) 场景是在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子 君旁白“涓生,我,我走了! 的诀别之后。其曲式结构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管弦乐队演奏的部分,2 似拍子,可理解为女主人公在感情破裂 之后再次回忆了一遍以前美好的爱情生活,无奈的回忆以前甜美的爱情,感情基 调和前两首有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混声合唱,节奏变为4 4 拍子,旋律和前面一样,合唱声部唱出 了子君的无奈、不舍。子君走了,把“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几十枚铜 元留给了涓生 。 第三部分:乐队演奏紫藤花主旋律,伴奏织体也变为力度很强的柱式和弦, 并频繁转调,预示着女主人公经过矛盾挣扎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做出了痛苦的 抉择“涓生,我,我走了! ” 最后是尾声,在经过几次转调,女主人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出了决定 之后的平静! 冬天的季节是万物枯萎的时节,他们的感情也枯死在冬天的寒冷之中。紫 藤花之三出现在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之后,表现了子君被涓生抛弃之后绝望 的心态,爱情主题的谢幕更显得萧条和悲怆。 综上,三首紫藤花所处的位置分别处于感情急剧转折变化的时候,第一 首紫藤花是处在“夏、秋的交界点,第二首是“秋”这个季节二人感情 发生变化的交界点,第三首是“冬 中感情的转折点,正所谓场景变了人物的情 感也变了,用这三首紫藤花很自然的将女主人公变化的感情衔接的完美。 四、夏秋冬的“主体一三首咏叹调 在这部歌剧中,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三首咏叹调在 遵循原著的情况下通过与四季的紧密结合( 春为序曲) ,很好的塑造了女主公子 君的形象,并且推动整部歌剧的剧情发展。 1 4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表6 :三首咏叹调与原著情感描写的呼应一览表 原著歌剧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步晌 一抹夕阳:一抹夕阳,映 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 棚下破屋里片渐渐充满了我的破网的鱼儿,出笼的鸟儿 夏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 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 惯,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 有干涉我的权利 我所豫期的打击果然到来。双十风萧瑟:风萧瑟,叶飘 节的前一晚果然,印着的就是:落,人生是这样的让人迷惑:秋 奉局长谕史涓生着毋庸到局办事秘 风啊,请你告诉我,在生活的枝 秋书处启十月九号 头,为什么结下的尽是苦果! ( 双十节,暗藏秋的季节) 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不幸的人生:别了,幸 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别了, 要以全盘疏忽了 渴望的理想,心头的美梦;别了, “是的。 她又沉默了一会,说,天真的爱情,盲目的牺牲。 “但是,涓生,我觉得你进来很也许他是对的,我们该分开 两样了。可是的? 你,你老实告了,这求生的道路充满酸辛 冬诉我。 可怕啊,父亲夏日般的威严, 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一一 可怕啊,路人冰霜般的嘲讽,在 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那条路的尽头,是寂寞、凄凉和 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怨恨! 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 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觉下的坟茔。 如果说,把三首幕前曲和三首紫藤花看作是“夏”、“秋”、“冬”的 前奏和间奏的话,那么这三首咏叹调则可看作是“夏 、“秋”、“冬”的主体。 幕前曲和紫藤花非常完美的暗示和衔接了女主人公子君的感情变化,这三首 子君的咏叹调则是直抒胸臆、极富有抒情性和戏剧性,非常直接的表达了女主人 公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的不同情感。 女主人公的最主要唱段就是这三首咏叹调,作曲家将其安排在歌剧极有特色 的季节性变化之中,使之在整部歌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这三首咏叹调, 对于分析人物心理、演绎人物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1 5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第二章关于歌剧中三首咏叹调的分析 第一节夏的咏叹 :一抹夕阳 二抹夕阳是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一段极为抒情的咏叹调,也 叫子君浪漫曲。它被作曲家置于歌剧伤逝“四季 中的“夏 ,借用夏天 的美好,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自由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和预备对封建社会的反 j 饥。 一、 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 全曲可分为三部分: 示意图如下: 前奏( 1 1 6 ) + a 段( 1 7 _ - 3 2 ) +b 段( 3 3 7 )+a 段( 6 8 q 3 ) i ( 3 3 - 5 0 ) + i i ( 5 1 6 7 ) g 大调一一一 一一g 大调 二、 一抹夕阳的音乐分析 前奏:音乐进入即是i 级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定调( g 大调) 。 a 段:慢中速,在1 6 个小节的前奏后,旋律进入主题紫藤花。第一句( 第 1 7 2 4 小节) 音区较低,用来表达女主人公子君内心的跌荡起伏。第二句( 第 2 5 3 2 小节) 与第一句是并行关系,采用这种句法更加突出的表现子君的心情。 b 段,全曲的高潮段,分为两部分。旋律由前面的低音区进入中高音区。第 1 部分( 第3 3 5 0 小节) ,在节奏上,运用了很多前八后十六加长音的节奏音型。 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使旋律的律动性增强,给人一种激昂的感觉,反映了女主人 公要冲出封建家庭桎梏的勇气。与之对应的伴奏织体则是简单的和弦琶音;长音 的伴奏织体则是前八后十六节奏音型的和弦分解音,以左右手反向进行来表现, 这些都为其后高潮的来临埋下伏笔。( 见谱例1 ) 1 6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谱例1 : 岐网的龟儿漪向 大 露 多? 。:曼o = 琊袁曼享莲器罚。、嚣,一。! 。:够,i ;o i j 汪一0 :# :一兰:翟j 叠嚣”j 蜒。麓 喜r !舅曾:e 。参每董 j 专i 。;善t 一:;鬈王冀i ,:j j 二3 姜羔妥j 2 。曩i 妻呈3 ,。 蠢童p薯谚 _ , f 一j :彰鞭;耋阉i 枣攀翟 纂二i 二i 墓;| ;_ 。量采? 萎i j 一 ,梦l 纂翟i 二罨: 警曩;_ ;乎:譬l 墨三二至:喜,暑兰t 第1 i 部分( 第5 沪6 7 小节) ,采用长音加三连音和十六音符的节奏型,使节 奏时而紧凑,时而舒缓。长音类似一种抒情性的感叹,对应伴奏是以填充声部的 形式丰富音乐织体,后面的三连音和十六音符使得这部分音乐内容情绪起伏较 大,加上色彩变化音,使之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旋律的律动性。( 见谱例2 ) 1 7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谱例2 : 萼- 五一”域= 季4 一j - l 。- 。一7 。:? 一: : l - r 孓一f 量主_ 。罐 二中奶 彀 敢中的情喝下,孓 0 毒o 西蔓二点一一t 毒0 刃喜商廓 。一 j 7 f ,:= :;。二一 一7 、。:一:一i 可 m l :、 一、 j 自一、1 r 翻 i ”一一一一l :一二z, 。-;,m i a 段为对比再现段。这段的旋律与第一段的旋律进行了对比的再现,歌词 和旋律基本相同,节奏上比第一段更加舒缓;在伴奏背景方面,a 段的伴奏织体 主要为前八后十六和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型,而a 段的伴奏织体一直到补充句( 第 1 8 艺暖, 司摹j悬一黼1 警娑, 鲁il量:棼。b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8 4 9 3 小节) 都为统一的十六分音符节奏音型,这样就比a 段的流动性、舒展 性更强,富于歌唱性。结束句( 第8 4 卅3 小节) 是全曲的补充句,表达了女主 人公子君难以平静的心情。整个a7 段的对比再现,使一抹夕阳的整首歌曲 前后呼应,风格统一。 第二节秋的咏叹一风萧瑟 风萧瑟被作曲家置于歌剧伤逝“四季 中的“秋”,借“秋 抒发子 君内心的苦闷、彷徨和对生活的苦苦思索,表达了主人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追求 自由爱情的勇敢到头换来的却是盲目的牺牲。这是子君对生活的呐喊和抗争。 一、 风萧瑟的曲式结构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示意图如下: 前奏( 1 1 3 )+ a 段( 1 4 q 3 )+ b 段( 6 4 1 0 3 ) + a 段( 1 0 4 1 1 7 ) l i ( 1 4 2 5 ) + i i ( 2 6 3 9 ) + ( 4 0 6 3 ) 【( a 6 + b 6 ) + a 1 4 + ( a 1 3 + b l o ) 】4 -( a 1 5 + b 1 4 4 - c 1 1 ) 4 - ( a 6 + b 8 ) ( 4 + 6 + 3 ) + 【( 3 + 3 + 6 ) + ( 4 + 4 + 3 + 3 ) + ( 6 + 4 + 3 卜( 3 + 3 + 4 ) 】+ 【( 6 + 9 ) + ( 5 + 4 + 5 ) + ( 6 + 5 ) 】 + 【( 3 + 3 ) + 8 】 降g 大调一一一一g 大调 二、:风萧瑟的音乐分析 前奏( m o d e r a t o ) :前奏一开始的四个小节,右手是八度的八分节奏音型, 以中速p 的力度行进在高音区;左手配以右手同级的音程( 和弦) ,左右手形成 立体的分解和弦。左手从第一和第- - , j , 节的音程变为第三第四小节的和弦,给人 一种慢慢拉开帷幕的感觉。到达第五小节时,右手以一个主和弦拉开了全曲的主 旋律,也很自然地把全曲的主调性确定为降g 大调,可视之为定调和弦。与此对 应的左手是分解和弦以均衡的三连音的形式出现,体现了流动感、起伏感。此处 1 9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予君咏叹调试析 演奏者应在力度上注意从前面的p 到这里的m f 。( 见谱例3 ) 谱例3 : :国土垮4 等一 f 一;,i 扛严 车+ i 一,- o 严一,i 严 ! 一一 l :!llli:t 。j i iil 篷;邕螽霉醣 i 尹 ll 淤砖攀争甚: 。“ o 一一吩 一- 刍;一一 a 段( m o d e r a t o ) 分为i 、i i 、m 三个部分。第1 部分( 第1 4 2 5 小结) , 第一句“风萧瑟,叶飘落”,以力度m p 弱起,旋律部分,长音接三连音的形式; 伴奏部分,左手同样以八度的八分节奏型,右手配以相对应的分解和弦,每一个 小节的音区都是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曲折迂回,给人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感觉。在长 拍“瑟、落”处伴奏部分是补充演唱声部的。另外,此处曲作者在演唱者的旋律 音高方面是一种先扬后抑的处理,从侧面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子君对生活 对爱情的迷茫和叹息。接下来“人生是这样的令人迷惑”( 第2 卜2 5 小节) ,“惑” 字停留六拍,与之相对应的伴奏背景和前奏一样( 右手为八度级进,左手为三连 音) ,使之行成呼应,第1 部分结束。( 见谱例4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谱例4 : - _ 一 一,- 叫- - 第1 i 部分( 第2 卜3 9 小节) ,不论是演唱者的节奏型,力度,速度还是伴奏 背景都与第1 部分截然不同。第1 i 部分一开始,“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演唱部 分弱起,以八分音符为律动,“你突然袭”四个字都是用的下属音降c ,在“来” 字那解决到了主音降g 上,后面紧跟着是高声区“暴风雨”。此处的伴奏( 第2 6 小节) 强拍上以一个i 级七和弦填充,后面两拍休止,接着以和弦震音来表现此 处的力度。在“暴风雨”的长拍“雨”处,伴奏的右手旋律以八度进行和七和弦 进行,左手为和弦式的三连音,又与前面的前奏、第1 部分的伴奏形成呼应。但 与前面不同的是,这罩的三连音及右手的旋律都改为和弦,体现了力度的对比。 这一句整个的伴奏织体是一个反向进行。后面一句“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 第 3 0 3 1 小节) 是重复前面的“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接下来的“那斑斓光彩的 2 1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 第3 4 3 9 小节) ,演唱旋律的节奏音型与前一句一样, 也是以起在弱拍上的八分音符为主;伴奏织体与前面一样,以震音为主,在“剥 落 的“落 处( 第3 8 3 9 小节) ,伴奏织体又相似与前面第1 部分长拍的伴奏 织体,左手为和弦级进,右手为连续的三连音分解和弦。 第部分( 第4 0 _ _ 6 3 小结) ,此部分可分为a 、b 两小段。a 段( 第4 卜5 2 小结) ,f t 段的旋律与前面第1 部分是非常相似的,可以说是第1 部分的变化再 现,由第1 部分发展而来的。一直到“风急浪险的漩涡”( 第4 9 5 2 小结) ,伴 奏织体变密集,在“漩涡( 第5 1 小结) 那以线性进行,推向高潮。转入b 段( 第 5 3 q 3 小结) ,b 段的材料也与第1 部分很相似,都是以长音和三连音为旋律。 所不同的是它的伴奏织体与第1 部分不同,此处的伴奏织体相对于第1 部分密 集,基本以和弦震音为主,它的力度也从m p 到f p 、m f 。( 见谱例5 ) 谱例5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张艳歌剧( 伤逝) 子君咏叹调试析 毒叶舅参 一一i l l 、生= l kk k i l 一。j 一l # 产 a 鑫答 l 当iet 暴l 诳量习女6 1 一一 t t - t - b , 一j 一 b 段( p i um o s s o ) 可分为a 、b 、c 三部分。a 段( 第6 4 7 8 小结) 旋律部 分主要以切分和三连音的节奏音型为主,并以休止弱起来达到强调的作用。( 见 谱例6 ) b 段( 第7 9 一_ 9 2 小结) 旋律同样以弱起、大切分的节奏音型为主。反复 的两句“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 第7 卜8 7 小结) ,作曲 家采用了四度模进的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子君的无辜( 见谱例7 ) 。第8 8 9 2 小结,子君再一次强调自己并没有过错。此处( 第8 8 q 2 小结) 比前两句的伴 奏织体又加密了,前面的音程在这改为了七和弦,在“错”字( 第9 1 _ 2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