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说唱艺术又称为曲艺 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 它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 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说唱伎艺的起源 很早 应萌芽于先秦的瞽噱乐人和早期侏儒俳优的表演活动之中 说唱作为一种 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唐代中期正式形成 说唱伎艺发展至宋代 出现了繁荣局面 不但种类多 艺人众多 而且成为市井消遣娱乐的世俗文艺 深受平民的喜欢 影响很大 宋代说唱种类很多 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即说话类 演唱类 杂说类 滑稽类 在宋代 瓦舍和勾栏是最重要的表演说唱的场所 宋代说唱繁荣有很多 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的繁荣 宋代农业 手工业 商业等获得了巨大发展 其发 达程度远超过前代 其次是文化的昌盛 宋代崇文抑教的政策 使得文化出现了 大发展 第三是市民阶层的兴起 它为说唱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四 是城市的发展 宋代城市获得了巨大发展 不仅数量多 而且内部结构产生了巨 大变化 公元1 2 2 7 年 金兵灭北宋 说唱伎艺受到沉重打击 公元1 2 7 9 年南宋 被元朝所灭 宋代说唱艺术的历史就此结束 关键词 说唱宋代社会 a b s t r a c t t b l l i l l g 趾ds i i l g i i l ga r ti s 位i d i 6 0 n 柚c h i l l e s ef o u l i 钯眨i t u r ea n ds i n g i i l ga r t i t b e g a ni i l 廿l ea c t i o no f b l i i l dm l l s i c i 趾锄dd w a 正 t e l l i n ga n ds i i l 咖gb e c 锄ea 砌e p c n ta ni n 也em i d d l ep e r i o do ft an g d y n a s t y i i ls o n gd i l a s t yt e l l i l l g 锄ds i n g i l l gb e c 锄en o 耐s 1 1 i l l g t 1 1 e r ew e r eal o to f 枷s t s t e l l i i l g 柚ds i n g i l l go fs o n gd y n a s t yi i l d u d et e l l i i 培 s 通g m u l t it e l l i l l g h u m o r t e l l i n g a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p e w l l i c hi n c l u d e i a 0s h u o t a u i n gk s t 吼s h u o j i n g i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1 1 e r ew e r e1 0 t so f 锄u s e m e n tp l a c e w 缸i a n da i l d b u l a i lw e r e t l l em o s t 锄u s e m e n tp l a c e i nw i l i c hp e o p l ep l a y i n ga n ds h o p i l l g i n b i a m i 锄g 锄d l i n g 锄 t l l e r ew e r el a 培en u m b e ro fw a s i 姐dg 0 u l 锄 a d d i t i o n t e ah o u s e y u e p e n g c o 咖哆锄ds oo n w e r em ei m p o r t 锄tp e r f 0 衄a n c ep l a c e t h e r ea r es o m e r e a s 0 璐f o rt h en o u r i 幽n go ft c l l i i l g 趾ds i i l g 堍h ls o n gd i m 呵f i r s to f a l l b a s i c r e a s o no fi t s p r o s p c r o 嘴1 a i di i lt 1 1 ee n l l 锄c e m e n to ft h em o i u 锣 e c 0 n o m ya tt h a t t i m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i l d l 培t ya n dc o n l i n e r c ed e v e l o p e dv e r q u i c l 1 y 1 ke c o n o m yo fc i t i e s p r o s p s o c i 2 l lw e a l ma d d e dv e d rq l l i c l l y s e c o n d l y c 艋mw e n tt 0s o n gd i l 哪 b y 吐蚍t i i n e e c o n o m ya n dc 慨d e v e l o p e d 锄dg e ts o m en c wc o l l d i t i 呱w h i c hl e a dt 0 也ed e e pc h a l l g e s0 f 也ew h o l es o c i e 够c i t i z e 璐h a y em o r em o n e y 锄dn e e d n l o r e l e i s u r e s o c i a lc i 也 e n sj o i n i n g p o u r e di n t 0 丘 e s hw m do fc o m m o nc u s t o mf o r a m u s e m e m t e l l i n g 弛ds i n g i l l go fs o n gd y n a s 够h a v ei i l n u e dc l l i s es o c i e t a n da n f o r a l o n g 缸e h a c1 2 2 7 也e 锄y o f 血d n 部锣加a d e d n 0 吡s o n gd n 嬲钒1 吣0 f e n t 晌w c r ek i l l e d i i ls 矾嘞t e l l i n g 觚d s 崦啦d e v e l o p e dv 唧舢c 蚍h a c l 2 7 6 l i n 锄w a s 心删e d 也eh i s t c 町o fs o n gd y n 嘶w 嬲f i n i s h e d l e yw b r d t e l l i i l ga n ds 堍i i l g s 0 n gd 嗍 s o c i 啊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霎主姜妻纂萎姜霎于一导教师签名 圈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巫f 垒 益指导教师签名 i l 玉至i 锕年 月 日1 1 裤芗月 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锄曰究 加僻厂月7 乡日 绪论 说唱伎艺又称为曲艺 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 是由古代的口头文学和 歌唱艺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说唱伎艺大多种类是有说有 唱的 集文学 音乐 表演于一体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说唱伎艺起源于先秦时期 被包括在散乐 百戏之中 在唐代 说唱开始从 百戏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 发展至宋代 说唱伎艺出观了兴盛 的局面 种类繁多 艺人众多 水平高超 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 说唱伎艺虽然在宋代辉煌一时 但由于说唱是一种传统的通俗民间艺术 长 期受到官方和文人们的轻视 宋代大量话本和资料未能保留下来 这使人们对宋 代的说唱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 研究宋代的说唱伎艺 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宋代 的传统民间通俗艺术和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有关宋代说唱伎艺的论著 论文是很多的 现简要加以介绍 薛宝琨 鲍震 培的 中华文化通志 曲艺杂技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对中国说唱的 介绍比较全面 包括其起源 发展和衰落等 但对宋代部分则较概括简单 周宝 珠的 宋代东京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介绍了北宋东京的说唱状况 但仅限于东京一地 对于其他地方的说唱艺术则没有涉及 吴晟的 宋代瓦舍的 创设及其意义 广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 2 0 0 3 年第三期 东方晓的 南宋临 安的瓦市 宜宾学院学报 1 9 9 8 年第三期 于天池 李书的 宋代说唱伎艺 的演出场所 北师大文学院文艺研究 2 0 0 6 年第三期 等论文对说唱艺术演出 场所作了较了详细介绍 但对其他方面则较少涉及 王曾瑜等著的 辽宋西夏金 社会生活史 对宋代说唱也有较简略的描述 余江宁的 论宋代京城的音乐的娱 乐生活与城市消费 段文的 宋代音乐的转型及起因探微 宋代音乐的转型与 起因探微 德州学院学报 2 0 0 5 年第2 期 徐小明的 宋代一中国音乐艺术 转折期 人民音乐 2 0 0 4 年第6 期 等 这些论文从艺术的角度对宋代说 唱伎艺作了深入的探讨 但对说唱伎艺与当时社会的关系则很少涉及 还有一些 其他的论文和论著 这里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涉及宋代说唱伎艺的论文 论著虽较多 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和 l 深入研究的论文 论著还不多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薄弱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 度 对宋代说唱进行深入 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展示宋代说唱的发展状况 并深 入探讨其繁荣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限于本 人的能力 错误 不足肯定在所难免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2 第一章宋代以前说唱伎艺的发展状况 说唱长期以来被归入百戏之中 探究其起源比较复杂 但一般认为说唱伎艺 萌芽于先秦瞽朦说唱和早期侏儒俳优的艺术活动之中 瞽 嗉 师 瞍都是古代盲目乐人的代称 诗经 周颂 有瞽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既备乃奏 箫管并举 国语 周语 上说 古之天子听政 公厅即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典 史献书 师箴 瞍赋 朦诵 百工谏 庶人传语 近臣近规 亲戚补察 瞽史教诵 耆艾修之 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行事不悖 瞽 朦的艺术活动有奏乐 歌唱 诵诗 献书 献箴 献赋等 寓教于乐 雄辩的语 言与感人的音乐构成瞽隙讽谏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 礼坏乐崩 这时出现了两篇说唱体著作 逸周书 中的 太子晋解篇 和 周祝 太子晋解篇 记述晋国太师旷 一位瞽隙乐人 见周 太子晋的故事 全篇说唱相间 这大概是一个源自于民间 后又被宫廷瞽朦乐人 加工改造而成的一种新型乐歌 周祝 全篇用韵 是以七言为主的说唱诗体 说 教性很强 古文献中 保存最完整的类似说唱体的作品是苟子的 成相篇 它是一篇 运用民间说唱体进行政治宣教的作品 它标志着说唱诗体由民间至瞽朦 再至文 人的演变过程 俳优是古代宫廷中最早从事娱乐表演的专门人员 又称百优 倡 倡优 俳 倡等 最早往往由侏儒充任 习惯上称为侏儒俳优 古代君王在日理万机之余也 需要声乐自娱 俳优也就应运而生了 他们陪伴于君王左右 以调笑取乐为能事 韩非子 难三 说 俳优侏儒之所与燕也 淮南子 缪称 侏儒瞽师 人之困慰者也 人主以备乐 回 国学大师王国维 故优人之言 无不以调戏为 主 皆以微词托意 甚有谑而为虐者 边锋著 诗经诠释 有瞽篇 大像出版社 1 9 9 7 年版 国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 第9 页 韩非子 卷9 6 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 第2 8 4 页 回 汉 刘安 淮南子 卷i o 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 第1 5 4 页 王国维著 马美信疏证 宋元戏曲疏证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2 页 3 最早的俳优表演早在夏桀时已有 事物纪原 引 列女传 日 桀既弃礼 仪 求倡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 周幽王时 侏儒 戚施 实御在侧 春秋战国时 礼崩乐坏 王公贵族追逐声色犬马之乐 这时俳优与女乐成为 表演艺术的主体 酒浆沉湎 以夜续朝 女乐俳优 纵横大笑 外不修诸侯之礼 内不重国家之治 秦朝时 宫廷中有大批倡优为皇帝服务 秦二世时 在甘泉宫 方作角抵 俳优之观 回优旃就是优人中知名的一个 优旃者 秦倡侏儒者也 善为笑言合 于大道 汉代的东方朔也很知名 汉书 上说 朔口倡辩 不能持论 善为 庸人诵说 故今后世多传闻者 东汉时 说唱伎艺继续得到发展 1 9 5 7 年以来 四川东汉墓中先后出土了十 多件形象滑稽 击鼓说唱的陶俑 最著名的是天回山俑 击鼓俑 头上着巾 戴 笄 额前有花饰 大腹丰凸 赤脯上有璎珞珠饰 其左臂环抱一鼓 右臂向前平 伸 手上握鼓棰欲击 面部表情幽默风趣 额前皱纹数道 张口露齿 o 这个陶俑后来被定名为 说唱俑 南北朝时 有些士人摹仿优人表演进行说唱活动 南史 始兴王叔陵传 中说 夜常不卧 执烛达晓 呼召宾客 说人间细事 戏谑无所不为 北 魏时 李若曾奉旨 便说外间世事可笑乐者 凡所话谈 每多会旨 旧 唱的伎艺也得到发展 如北魏洛阳的景乐寺 常设女乐 歌声绕梁 舞袖 徐转 丝管寥亮 谐妙入神 隋唐时期 说话伎艺已发展成熟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 隋代的侯白就是一 个有名的说唱艺人 他 好学有捷才 性滑稽 尤辩俊 举秀才为探花郎 通说 不恃威仪 好为俳谐杂说 人多爱狎之 所在处观者如市 1 1 太平广记 引隋 侯白 启颜录 有这样一段话 白在散官 隶属杨素 爱其能剧谈 每上番日 o 宋 高承 事物纪原 卷9 6 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 第4 9 3 页 o 国语 郑语 卷9 6 商务印书馆1 9 5 8 年版 第1 8 7 页 西 汉 刘向著 石光英校释 新序校释 卷2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第2 9 2 页 回 汉 司马迁 史记 卷8 7 李斯传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 第2 5 5 9 页 曰 汉 司马迁 史记 卷1 2 6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4 年版 第9 4 页 5 渔船 唐代都城长安和其他大城市设有专门表演 包括说唱在内百戏的戏场 钱易 南部新书戊 云 长安戏场多集中于慈恩 小者在青龙 其次在荐福 永寿 尼讲盛于保唐 名德聚之安国 慈恩 青龙 荐福 永寿都是寺院名 圆这些 戏场呈观 百戏杂陈 的局面 在里面观看的人很多 这些戏场满足了市民文化 娱乐生活的需要 唐代时 词开始兴起 词的创作逐渐增多 词是一种与音乐结合可以歌唱的 新兴诗体 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 词的兴起 对于歌唱伎艺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 以寺院俗讲为代表的唐代说唱 开辟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天地 标志着中国 说唱艺术的正式形成 o 全唐诗 卷4 9 7 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第5 6 5 0 页 唐 钱易 南部新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3 3 0 页 参见薛宝琨 鲍震培 中华文化通志 曲艺杂技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6 第二章宋代说唱的种类 宋代时 说唱艺术非常繁荣 种类繁多 据 东京梦华录 武林旧事 梦 梁录 等书的记载 大约有三四十种之多 可大致分为说话类 演唱类 杂说类 滑稽类四大类 一 说话类 关于说话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 梦粱录 上说 说话者 谓之舌辩 虽有 四家数 各有门庭 都城纪胜 也把说话分为四家 但说法又有不同 一般 来说 说话主要包括小说 讲史 说经 说话艺术发展到宋代已臻成熟 并成为 宋代说唱伎艺中最有影响的门类 一 小说 小说一词出现很早 东汉班固说 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 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里所说的小说还只是道听途说之言 汉代时已有稗官小 说 魏晋有俳优小说 至唐代有市人小说 宋代时 小说非常发达 宋代的小说是一种讲述奇谈异事的口头艺术 具有后世小说的某些特征 小 说与讲史相比 篇幅更短 题材更广泛 梦粱录 上说 小说名 银字儿 如 烟粉 灵怪 传奇 公案朴刀杆棒发迹踪参之事 帕小说又称银字儿 盖以说唱 时演奏银字乐器而得名 宋代说话非常发达 当时有众多说话话本 据宋代罗烨 的 醉翁谈录 明代的 宝文堂书目 等书的记载 宋代小说有一百四十多种 但大多数已佚失 流传下来的话本也多由后人删改过 较有名的有 京本通俗小 说 清平山堂话本 古今小说 等 宋代有众多水平高超的小说家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北宋时东京有李造 杨中立 张十一 徐明 赵世亨 贾九等六人 到南宋时 小说更加繁荣 据 武 林旧事 记载 南宋临安说话艺人共9 3 人 其中5 2 人为小说艺人 小说家有高 超的说话伎巧 吴自牧说 说话人是谈论古今 如水之流 都城纪胜 上说 最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2 0 小说讲史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1 2 页 汉 班固 汉书 卷2 9 瓦舍众伎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8 页 o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2 0 小说讲史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1 2 页 o 宋1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5 京瓦伎艺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0 页 o 宋 西湖老人 西湖老人繁盛录 瓦市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1 2 3 页 8 他们大多是读书人 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贡士 解元等 都是对当时读书人的通 称 说唱艺人中 讲史艺人文化水平是最高的 南宋讲史的内容更加丰富 不仅 有通鉴 汉唐故事 孙庞斗智 刘项争雄 三国故事的 旧话 也有讲说当朝当 代故事的新话 很有艺术感染力 受到大家的欢迎 王六大夫于 咸淳年间敷衍 复华篇及 中兴名将传 听者纷纷 盖讲得字真不俗 记问渊源甚广耳 当时 宋金对峙 民族矛盾尖锐 这些新话的出现对于激发人民的抗敌斗志有很大的作 用 讲史在农村也广受欢迎 宋人有诗云 儿女相携看市优 纵横秦汉隔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 听到虞姬真是愁 三 说经 宋代的说经 是继承唐代俗讲中的演说佛经故事演变而来 分为演说佛经 说参请和说诨经三种 佛教白话汉未年传入中国后 经过长期发展演变 对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 等诸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演说佛经 就是通过文艺说话的形式宣传佛教思想 把佛教通俗化艺术化 从而进一步中国化 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都城纪胜 上 说 说经 谓演说佛经 说参请 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说经的话本称作诗话 说诨经是说经的变异 指非正式地敷衍佛经故事 宋代说经话本流传到今的只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它叙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故事曲折多变 富有大胆奇特幻想 它对后来长篇小说 西游记 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演唱类 在宋代 演唱的种类繁多 大致包括缠达 缠令 唱赚 覆赚 小唱 嘌唱 陶真 涯词 诸宫调 道情 鼓子词 唱耍令 弹唱因缘 唱 拨不断 叫果子 吟叫等 小唱与词有关 词又称曲子词 长短句 诗余等 词至宋代达到全盛 词曲 配合音乐演唱是谓小唱 北宋中期的柳永对词进行了改造 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 的慢词 使词通俗化 口语化 柳永的词 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 小唱表演时 由歌者手执拍板击拍演唱 有时由一人吹箫等伴奏 小唱谓执板 o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2 0 小说讲史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1 3 页 口 宋 刘克庄 后村集 卷l o 田舍即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 卷3 柳永条 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唱慢曲 曲破大率重起轻杀 故日浅斟低唱与四f 大曲舞旋为一体 它通俗易 懂 有着浅斟低唱的旋律 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唱赚 都城纪胜 上说 唱赚在京师日 有缠令 缠达 有引子 尾声为 缠令 引子后只以两腔相迎 循环间用的为缠达 中兴后 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 板中 又有四片太平令 或赚鼓板 遂撰为赚 赚者 误赚之义也 令人正堪美 德 不觉己至尾声 是不宜为片序也 凡赚最难 以其兼慢曲 曲破 大曲 嘌唱 耍令 番曲 叫声诸家腔谱也 圆 唱赚在表演时由演唱者自己击板 另有一个击鼓 一人吹笛伴奏 今又有覆 赚 又且变花前月下之情 及铁骑之类 覆赚偏重于叙事 唱赚是南宋都市中 最为流行的说唱伎艺 仅是临安城勾栏的专业艺人就达三十三人之多 嘌口昌是一种时调 都城纪胜 说 嘌唱 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 驱驾虚声 纵弄宫调 与叫果子 唱耍曲儿为一体 本只街市 今宅院往往有之弦 它起源于 东京 而后流行全国 当时的一些传统士大夫却对它抱有偏见 认为 凡今世歌 曲 比古之郑卫 又为淫靡 近又即旧声又加淫艳者 名日嘌唱 固由于它迎合 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口味 得以风行一时 诸宫调 又称诸般宫调 是在原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说唱 艺术 它是由北京艺人孔三传所创制的 都城纪胜 上说 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 编撰 传奇 灵怪 入曲说唱 细乐比之教坊大乐 则不用大鼓 杖鼓 羯鼓 头管 琵琶 筝也 每以箫管 笙 秦 稽琴 方响之类合动 小乐器只一二人 合地动也 如双韵合阮咸 稽琴合箫管 琴合葫芦 琴单挑十四弦 吹赚动鼓板 渤海乐一拍子至于十拍子 又有拍番鼓子 敲水盏锣板 和鼓儿 皆是也 诸宫 调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形成短套 首尾一韵 再把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 杂以说白 叙述故事 它有韵文和散文两部分 交相组成 而以韵文为主 诸宫 调产生于宋 兴盛于金元 元未渐趋衰亡 诸宫调对戏曲的形和发展影响很大 若合诸曲以成全书 备纪一人之始未 则诸宫调实为元明以来杂剧 传奇之鼻 祖 o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6 页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7 页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7 页 回 宋 程大昌 演繁露 卷9 中华书局 第9 6 页 吴梅 吴梅戏曲论文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3 3 年版 第1 1 7 页 l o 吟叫 又称叫声 叫果子 它是受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说唱 伎艺 事物纪原 上说 嘉祜末 仁宗上仙 自帝即位 至自殆五十年 天下 稔于丰乐 不意邦国凶杀之事 而英宗谅荫不言 能昭其功 然四海方遏密 故 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 其本盖至和嘉祜之间 叫紫苏丸洎乐工杜人经十叫子始也 京师凡卖一物 必有声韵 其吟哦俱不同 故市人采其声调 间以词章 以为戏 乐也 今盛行于世 又谓之吟叫也 北宋时 最著名的吟叫艺人是文八娘 南 宋时 更为盛行 艺人更多 据 武林旧事 记载 临安城知名的有姜阿得 钟胜 等六人 道情 起源于唐朝 以道教故事为题材 宋代道教盛行 道情表演也很多 据 武林旧事 载 后苑小厮儿三十人 打息气道情 陶真 也作淘真 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伎艺 尤其在农村广受欢迎 涯 词 又作崖词 除单独演唱外 也作为傀儡戏的话本 西湖老人说 唱涯词只引 子弟 听淘真尽是村人 都城纪胜 中说 凡傀儡敷演烟粉 灵怪故事 铁 骑公案之类 其话本或如杂剧 或如崖词 大抵多虚少实 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 类是也 一 鼓子词 是一种以说白和歌唱相结合 并以唱为主的一种说唱伎艺 它原产 生于北宋时期 它的主要形式是以鼓为拍 故称为鼓子词 鼓子词深受文人喜爱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有 采桑子 十首鼓子词和 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 赵令畴 写有 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三 杂说类二 杂侃荚 杂说类伎艺不重情节 无音乐 多属语言文字游戏 妙在机敏幽默 宋人王 灼说 长短句中作滑稽无赖语 起于至和 嘉佑之前犹未盛也 熙丰 元佑间 兖州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 时出一两解 南宋时 著名艺人有蛮张四郎 商谜 又称背商谜 即猜谜游戏 古之所谓瘦语 即今之隐语 而俗所谓谜 玉篇 谜字释云 隐也 人皆知其始于黄绢幼妇 而不知自汉伍举 曼倩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 卷9 6 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 第4 9 3 页 宋 西湖老人 西湖老人繁胜录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条 第9 7 页 宋 王灼 碧鸡漫恚 卷2 已有之矣 至鲍照集则有井字谜 自此杂说所载 间有可善 若今书会 所 谓谜者 尤无谓也 隐语早在先秦时 已有之 汉书 艺文志 杂赋类著录有 隐十八篇 史记 滑稽列传 记载 齐威王好隐 淳于髡即为之作隐语 宋代 时猜谜很流行 猜法很多 梦粱录 上记述 商谜者 先用鼓儿贺之 然后聚 人猜 诗谜 字谜 戾谜 社谜 本是隐语 有道谜 来客念思司语讥谜 又名 打谜 走智 改物类以困猜者 正猜 来客索猜 下套 商者以物类相似者讥之 又名对智 贴套 贴智思索 横下许旁人猜 问因 商者喝问句头 调爽 假作 难猜 以走其智 杭之猜谜者 且言之一二 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 记闻博洽 厥名传久矣 圆 合生 唐代已经出观 事物纪原 有这样的记载 唐书 武平一传 日 中宗宫两仪殿袜子 何壹倡合生 歌言浅秽 平一上书 比来妖伎胡人 于御 唐之前 或言妃主情貌 或列主公名质 泳歌舞蹈 号日合生 始自王公 稍及 阊巷 即是合生之原 起自唐中宗时也 今人亦谓唱题目 夷坚志 上说 能于席上指命题咏 应命辄成者 谓之合生 其滑稽含玩讽者 谓之乔合生 盖京都遗风也 四 滑稽类 杂扮或名杂旺 又名纽元子 又名技名 乃杂剧之散段 在京师日 村人 罕得入城 遂撰此端 多是借装为山东 河北村人 以资笑 今之打和鼓 捻梢 子 散耍皆是也 杂扮在南宋的临安城很盛行 据 武林旧事 记载 临安城 的知名艺人有铁刷汤 笑靥靥儿 金鱼儿 银鱼儿 鱼得水 陈桔皮 小桔皮等 二十六人之多 从这些艺人的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逗人取笑 谐谈幽默的伎艺 学像生 又称象生 在宋代是栩栩如生的意思 可能是以模仿表演为主 供 人取乐的一种伎艺 是以后相声的源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 卷2 0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第3 7 8 页 国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2 0 小说讲史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1 3 页 宋 高承 事物纪原 卷9 合生条 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 第4 9 5 页 宋 洪迈 瓦舍众伎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7 页 1 2 第三章演出场所和艺人社团 一 演出场所 任何一种表演艺术对于场地都有特殊的要求 这一要求总是与其演出特点相 适应的 比如 表演马戏的场地必须足够大 不然无法施展技艺 表演变戏法的 场地不能太大 否则 观众看不清楚 宋代说唱的品种相当丰富 但在演出上有 一些共同的特点 从表演上看 宋代说唱一般不需要众多演员 往往一个人就可 以了 比如 在以唱为主的伎艺中 除去唱赚 小唱 诸宫调等需要伴奏外 叫 声 道情 崖词等大都自我伴奏 甚至不需伴奏 而以说为主的伎艺则基本上是 一个人说白话 由于说唱伎艺单项演出的时间短 舞台的空间要求不高 因此它 的舞台适应性极强 便于流动 随时随地可以演出 宋代说唱非常繁荣 无论是在乡村 还是在城市 说唱都广受欢迎 为适应 说唱等伎艺表演需要 出观了大型表演场所一瓦舍和勾栏 它的出现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瓦舍和勾栏是说唱艺人最重要的表演场所 除此之外 露台 乐棚 彩楼 路歧 空地 茶坊 酒楼 妓馆 乡村等也都是说唱艺人经常活动的场所 瓦舍 又称瓦子 瓦肆 瓦市 它是集娱乐 商品交易为一体的大型娱乐场 所 吴自牧说 瓦舍者 谓其来时瓦合 去时瓦解之义 易聚易散也 不知起于 何时 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 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瓦舍首先出 现在宋仁宗中期至神宗前期的东京 并很快发展起来 瓦舍中有众多的勾栏 勾 栏 原意是栏杆 原指临时集市上用栏杆和绳子围起来的演出场地 后来指栏杆 之类围起来比较固定的演出专用场地 又称作棚或游棚 邀棚 瓦舍中 或用栏 杆 或绳索 或幕幛 搭成一个个勾栏 勾栏是一个独立的演出场所 北宋都城汴梁有数量众多的瓦子 非常的繁华热闹 据孟元老称 潘楼 街南桑家瓦子 近北则中瓦 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 莲花 棚 里瓦子 夜叉棚 象棚最大 可容数千人 自丁先观 王团子 张圣辈 后 来可有人于此作场 瓦中多有货物 卖卦 喝故衣 探博 饮食 剃剪 纸画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2 0 小说讲史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2 9 8 页 1 3 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 北宋末期 见于 东京梦华录 记载的瓦舍 在东京有九处之多 到了南宋 人们的娱乐消遣之风更盛 都城临安的瓦子在数 量上远远超过汴京 但宋人的记载并不一致 西湖老人说 城内有南瓦 中瓦 大瓦 北瓦 蒲桥瓦 惟北瓦大 有勾栏十三座 城外有二十座瓦子 余外没有 独栏瓦市 城内外瓦子共约有二十五座以上 据 梦粱录 记载 其杭之瓦舍 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 武林旧事 记载 有南瓦 北瓦 中瓦等共计有二十 三处之多 瓦子是城市经济繁荣的产物 是多功能的娱乐场所 提供包括吃喝玩乐在内 的各种服务 它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 具有巨大的吸引 力 很多人留恋于此 孟元老说 不以风雨寒暑 诸棚看人 日日如是 又说 诸酒肆瓦市 不以风雨寒暑 白昼通夜 骈阗如此 西湖老人说它是 衣山 衣海 卦山卦海 南山南海 人山人海 由此可见 瓦子是极为热闹繁华的娱乐 场所和商贸市场 酒楼和酒店也是说唱艺人们经常活动的场所 它们不仅是饮食之所 也是广 大艺人卖艺之处 东京梦华录 记载 汴京的酒楼 很多 酒楼中往往有下等妓 女 不呼自来 筵前歌唱 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 谓之 札客 南宋临安 亦是如此 梦梁录 上说 酒店中 有一等下贱妓女 不呼自来 筵前支应 临时以些少钱会赠之 名打酒座 武林旧事 上说 又有小鬟 不呼自至歌 吟强聒 以求支分 谓之擦坐 又有吹箫 弹阮 息气 锣板 歌唱 散耍等人 谓之赶趁儿 这些酒楼往往 歌管欢笑之声 每夕达旦 往往与朝天车马相接 虽风雨暑雪 不少减也 茶坊 不仅是饮茶品茗之处 而且是都市中非常活跃的交际应酬场所 或者 作为士大夫约会朋友交谈阔论的地方 或者有 富室子弟 诸司下直等人会聚 习学乐器 上教曲赚之类 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 谓之市 头 一 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2 东角楼街巷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1 4 页 o 宋 西湖老人 西湖老人繁胜录 瓦市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1 2 4 页 o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5 京瓦伎艺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0 页 母i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2 l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1 6 页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1 6 分茶酒店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2 6 4 页 o 宋1 吴自牧 梦粱录 卷6 酒楼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4 4 2 页 o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茶坊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4 页 1 4 歌楼 也是市人休闲娱乐 听歌赏曲之所 北宋汴京即有众多歌楼 孟元老 说 别有幽坊小巷 燕馆歌楼 举之万数 不欲繁碎 南宋临安歌楼更多 许 多茶坊肆中设有歌楼 武林旧事 就把不少茶肆茶坊归入歌馆一类 清乐茶坊 八仙茶坊珠 子茶坊 潘家茶坊 连三茶坊 连二茶坊及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 各有等差 莫不靓妆迎门 争妍卖笑 朝歌暮弦 摇荡心目 路歧 后代称之为明地 指集市庙会 街头 空地等处的露天演出场所 宋代时说唱伎艺空前繁荣 艺人众多 但能够在瓦子勾栏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是 少数 大多数艺人只能在路歧表演 南宋时临安 露天演出非常多 而且很热闹 执政府墙下空地 诸色路歧人 在此作场 尤为骈阒 又皇城司马道亦然 候 潮门外殿司教场 夏日亦有绝伎作场 其他街市 如此空隙地段 多有作场之人 圆西湖老人说 十三军大教场 教奕军教场院 后军教场院 南仓内 前权子里 贡院前 佑圣观前宽阔所在 扑赏并路歧人在内作场院 喝涯词 只引子弟 听淘真 尽是村人 野呵小说 处处分数 路歧表演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 往往会出现现风来乱 雨来散的情况 露台 大型的集会和节庆活动时 经常有说唱及其他艺人在露台上表演 东 京梦华录 上记载 宣德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 采结栏槛 教坊钧容直 露台弟子 更互杂剧 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 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乐棚又名彩棚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艺表演场所 它规模较小 比较灵活 每逢节日 城市街头繁华处便搭设众多乐棚 北宋东京城正月十六日 开宝 景 德 大佛寺等处 皆有乐棚 作乐燃灯 诸门皆有宫中乐棚 游船也可以成 为说唱表演的场所 梦粱录 记载 又有小脚船 专载贾客妓女荒鼓板 烧香 婆嫂 扑青器 唱耍令缠曲 宫廷也是说唱表演的场所 许多民间艺人常应诏供奉 武林旧事 卷8 皇 后归谒家庙条 礼乐节目单中有 唱赚 一伎 私人府第也是说唱表演的场所 鼓子词就是士大夫宴会时经常演唱会的伎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 卷6 歌楼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4 4 3 页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市井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9 l 页 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6 元宵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5 页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6 十六日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7 页 宋 吴自牧 梦梁录 卷1 2 湖船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2 3 5 页 1 5 农村也是一个重要的演出场所 有很多说唱艺人走村串户进行说唱表演 并 且广受欢迎 宋代诗人陆游写诗云 斜阳古树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 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总之 宋代说唱场所更加复杂 更加市井化 形成以瓦子勾栏为中心 固定 与流动相结合的演出网络 二 艺人和社团 宋代说唱非常流行 有数量众多的艺人 说唱艺人主要来自三种人 一是农村 过剩人口 宋代不抑兼并 豪族大户不断兼并土地 广大农民失去土地 流入城 市 以卖艺求生 每到灾荒之年 又有大批农村灾民进入城市 走街过巷 以说 唱卖艺来维持生活 二是城市平民 这些城市居民中有不少人为维持生计而以说 唱为生 中下之户不重男 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 稍大即 随其姿质 教以 艺业 苏州也有这样的情况 吴下风俗尚侈 细民有女必教之乐艺 以待设宴者 之呼使 三是失意的读书人 宋代科举极盛 文人的社会地位很高 不少人希望 通过科举来跃入龙门 但大多数人是金榜无名 在失意之余 为生存所迫 许多 读书人不得不投身说唱行业 以养身糊口 武林旧事 列举的临安知名演史艺人 共约2 3 人 其中有陈进土 武书生 张解元 许贡生等 可见是读书人约占大多 数 宋代艺人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家内艺人 当时达官贵人大都以声乐自娱 广置歌儿舞女终日朝歌暮弦 乐此不疲 二是官府艺人 分属教坊 云韶部 钧 容直 东西班乐 诸军乐等 教坊始立于唐明皇开元二年 以隶散乐倡优曼衍之 戏 宋代沿置 分为宴乐 清乐 散乐 立座四部 于绍兴3 1 年6 月撤消 官府 艺人受官府指派进行演出 主要为宫廷 官府服务 如皇帝郊祭完毕 才升替 教坊在外环东西排列 钧容直先奏乐 一甲士舞二曲破讫 教坊进口号 乐作 诸军队伍鼓吹 皆动声震天地 三是民间艺人 又可分为瓦舍艺人与路歧人 瓦舍艺人在瓦舍勾栏内演出 他们伎艺比较高超 生活比较固定 收入较高 无 奔波劳累之累和风吹雨打之苦 路歧人数量更多 他们往往是走南闯北 或城市 宋 陆游 陆放翁诗集 前集卷9 l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9 郊毕回驾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6 0 页 1 6 或乡村 或街头巷尾 为生计而四处奔波 武林旧事 说 路歧 不入勾栏 只在耍闹之处作场者 谓之打野呵 此又艺之次者 城市中经常有路歧艺人的 表演 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 擎二女童舞旋 唱小词 专沿街赶趁 路歧人四 处奔波 卖艺非常辛苦 夷坚志 记载 俄推户者 状如倡女 服饰华丽 而 遍体沾湿携一祓来日 我乃路歧散乐子弟也 知市上李希圣宅亲礼请客 要去打 窠地 家众即往 我独避雨 赶趁不上 顾容我寄宿 路歧人并不都是艺之次 之者 有很多路歧人演艺也很高超 若唱嘌耍令 今者如路歧人王双莲 吕大夫 唱得音律端正耳 这个王双莲是个女艺人 虽是路歧人 不仅以嘌唱耍令著名 而且是杂剧 诸宫调名家 可谓多才多艺 才智超群 僧道尼姑也从事说唱表演 他们大多作说经 道情表演 西湖老人繁胜录 记载 说经艺人有长啸和尚 彭道安 陆妙慧 陆妙净四人 全部为僧道尼姑 据 武林旧事 记载 说经诨经艺人共1 7 人 全部为僧尼道士 女艺人的数量也不少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嘌唱有张比琼奴 安娘等 小唱有李师师 徐婆惜 封宜奴等 叫果子有文八娘等 南宋时女艺人更多 梦 粱录 记载 小说有史惠英 唱赚有媳妇徐 唱京词有蒋郎妇 吴郎妇等 诸宫 调有高郎妇 黄淑卿 王双莲 演史有张小娘子 宋小娘子 陈小娘子 嘌 昌有 施二娘 时佳佳等4 人 另外有数量众多的歌伎 妓女也从事说唱表演 宋代时说唱艺人社会地位很低 受到歧视 生活处境往往不如意 艺人有时 会无缘无故受到权贵者的欺凌 党进 过市 见缚栏为戏者 驻马问汝所诵何 言 优者日 说韩信 进大怒日 汝对说韩信 说韩即当说我 此三头两面 之人 即令杖之 党进是宋朝开国功君 官至太尉 没什么文化 不知韩信 为何人 却让艺人无缘无故饱受皮肉之苦 北宋时充州张山人 以十七字诗著名 元祜 绍兴间 其词虽俚 然多颖脱 皆畏其口 争以酒食钱帛遗之 年老 颇 厌倦 乃还乡里 未至而死于道 道旁人亦旧识 怜其无子 为买苇席 东而葬 诸原 褐木书其上 久之 一轻薄子 即命笔题于褐日 此是山人坟 过者应 惆怅 两片芦席包 敕葬 人以为口业报也 女艺人的遭遇更凄惨 北宋时李 周密 武林旧事 卷6 瓦子勾栏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4 4 1 页 宋 洪迈 夷坚志支庚6 双港富民子条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1 1 8 6 页 宋 江少虞 事实类苑 宋1 洪迈 夷坚乙志 卷1 8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3 4 2 页 1 7 师师嘌唱为一绝 但靖康之后 流落湖湘问 不复旧时颜色 唐安安歌色绝伦 被理宗据为已有 宋代艺人为磋商技艺 自发地组成很多社团 当时称为社会 说唱性质的社 团也不少 武林旧事 记载有遏云社 唱赚 清音社 清乐 雄辩社 小说 律 华社 吟叫 都城纪胜 记载有小女童叫声社 遏云社 清乐社等 另外还有创 作艺人所组成的书会 武林旧事 卷6 诸色伎艺人 条列有 书会 一类 列 举李霜涯 李大官人 叶庚 周竹窗 平江周二郎 贾廿二郎六人 李大宫人下 注 谭词 李霜涯下注 作赚绝伦 即他创作的唱赚词极好 社团的主要活动之一 就是参与各种特定的迎神赛会 这也是都城居民广泛参 与游览的节日 如正月初九日 玉皇大帝生长 二月初八霍山张真君生长 三月 初三佑圣真君生长 三月二十八东岳生长等 每遇神圣诞日 诸行市俱有社会迎 献不一 如府第内宫 以马为社 遏云社 女童清音社 子弟徘绿清音 社 国 这些社团也经常参加官府的庆赏大典和各种节日活动 各社派出自己的舞队 参与 如南宋临安的元宵节热闹非常 姑以舞队言之 如清音 遏云 各社 不下数十 黟西湖老人说 参加禁中大宴和庆赏元宵的舞队有清乐社 斗鼓社等三 百余人 元夕的庆祝有乔象生 女童清音 遏云社 鼓板等舞队 这些社团为加强艺人的团结 提高伎艺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防习吴自牧 梦粱录 卷1 9 社会条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6 年版 第3 页 1 8 第四章宋代说唱繁荣的原因 一 经济的繁荣 宋代历来被认为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但若仔细考察 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农工商之发达 人口之繁多远盛于前代 农业方面 农业是宋代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宋代时 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宋 史 记载 宋代垦田最高为宋真宗时的五百二十四万多亩 考虑到隐瞒土地的情 况 实际数字将会更高 o 宋代耕作技术也得到很大的改进 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 熟制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新的品种不断出现和引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引 进占城稻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1 0 1 2 年 因江淮 两浙遇旱 水稻歉收 命从福 建运占城稻三万斛 分给三路 令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 之后 占城稻逐步遍及 两浙 江淮 占城稻抗旱高产 使粮食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宋代 租佃制在中原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地主和佃户之间通过订立契约 规 定农民以分成租或定额租的形式交纳租粮 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手工业方面 比前代有很大发展 各个行业的规模扩大 分工更细 生产技 术和产品数量 质量有所提高 宋代手工业产品的数量比前代增加很多 如唐代 宣宗 8 4 7 8 5 9 时期 每年产银二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 铅十一万四千 斤 锡一万七千斤 铁五十三万二千斤 北宋时 银一般年产二三十万两 最高 达8 5 万两 铜一般年产四百多万斤到六百多万斤 最高达一千四百六十万斤 铅 一般年产数十万斤 最高达九百多万斤 锡年产三十万斤左右 最高达二百多万 斤 铁一般年产6 百多万斤 最高达8 百多万斤 这些数字表明 宋代矿产量比 唐代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的产量在当时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宋代的手工业技术也比前代有很大的提高 比如普遍使用碳 煤 来冶铁 采 用 灌钢法 冶铁 普遍采用 工少利多的胆水浸铜法 广泛利用雕板印刷书籍 发明并使用活字印刷术 制造出水罗盘等指南仪器 用于远洋航海 广泛运用火 元 脱脱 宋史 卷1 7 3 食货志上一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第4 4 2 页 参见朱瑞熙著 宋代社会研究 中州书画社1 9 8 3 年版 1 9 药制造武器等 商业方面 宋代的商业日渐繁盛 宋代统治者对传统的轻商 抑商政策有所 改变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在某些情况下 允许商人入仕 富商的地位更 是显赫 官吏兼营商业者也很多 这些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北宋的流通和支付 手段主要是铜钱 铜钱每年的铸造额比唐代多几倍到十几倍 同时金银也广泛地 在市场上流通 铁钱在四川等地也广泛使用 虽然如此 依然不能满足商业流通 需要 宋真宗初年发行世界上第一种纸币 交子之后 交子或会子 钱引等纸 币的发行量逐步增大 到南宋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 宋代纸币的产生和推行 标志着货币从金属铸币时期开始演进到信用货币时期 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罗盘的发明 大量海船的建造 使宋代海上交通更为发 达 跟宋朝通商的国家达到5 0 多个 船舶航程也更长 最远到达红海口的亚丁港 甚至东非 宋代商税收入大大超过唐代 如盐税 唐代不过4 0 万缗 至刘晏改革 尝增 至6 0 0 万缗 宋代盐利大增 多至发二千万缗 茶税 唐代不过4 0 万缗左右 而宋茶利大大增加 岁至2 2 5 万余缗圆 宋代人口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伙经营合同样本
- 2025福建厦门市翔安招商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中考专题】2026年中考数学专项提优复习:三角形【附答案】
- 2025健身房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福建三明林校招聘40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面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8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7人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淮北市粮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安徽工程大学硕士专职辅导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顺丰临时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正式版)JBT 14581-2024 阀门用弹簧蓄能密封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详细)
- 幼儿园-消毒工作流程图
- 电缆修理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拼音拼读音节带声调完全版
- 工厂粉尘防爆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秘密全集:世界上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 某桥梁箱涵、箱通工程监理细则
- 202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