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聊斋诗对唐代诗歌的接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丕盟 日 期 龇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蝉导师签名 弛日 期 翟旦丛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蒲松龄虽不因诗歌作品而著名 但是他在诗歌创作上所耗费的心血并不少 蒲松龄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 在他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和交友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蒲松龄的诗歌作品 诸体兼备 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 思想深刻且有着较强 的艺术性 作为一个清代的诗人 他在进行诗歌创作时 对诗歌史上不同阶段诗 人的作品有着不同程度的接受 但综合来看 受唐诗影响较大 在唐诗中又以对 李贺 杜甫 白居易的接受最具代表性 关于蒲氏诗歌对于先前诗人的学习问题 现代学者张月霞女士 日本的八木章好先生都曾撰文探讨过 本文在立论时 力 图另辟蹊径 从文人心理发展的角度探索蒲松龄诗歌对我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学习 继承和再创造 以期发掘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某些规律 正文分三部分 分别 论述蒲松龄对这三位唐代诗人的接受 第一章首先从兴趣爱好和精神突破的方式上分析蒲松龄接受李贺的原因 然 后具体分析蒲松龄早期一些较为典型的学习李贺诗风的诗歌作品 探索这些作品 与李贺诗歌的相似之处 最后 以 秋闺拟李长吉 和 马嵬坡拟李长吉 两首 蒲松龄学习李贺的拟诗为例 揭示出蒲松龄学习李贺由自发走向自觉的现象 第二章首先梳理唐代以来历代诗坛接受杜甫的情况 着重讨论清初诗坛尤其 是山东诗人对杜诗的态度 交待蒲松龄接受杜甫的大背景 接着 通过对两人经 历的分析 指出他们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接下来 重点分析蒲松龄接受杜甫 诗 史 精神 并结合自己所熟悉的农村生活 抒写反映农民遭遇和农村风貌的诗歌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民诗人的接受历程 并对蒲松龄的农村诗歌进行鉴赏 最后 分析蒲松龄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对杜甫的接受 以律诗为主 第三章首先分析蒲松龄对白居易新乐府有意识的学习 然后分析蒲松龄学习 白居易讽喻诗的作品 指出蒲松龄在乐府诗创作上的新发展 揭示蒲松龄作为普 通的农村知识分子 大胆揭露地方官丑恶行径 为农民大声疾呼的高尚品格 最 后分析蒲松龄诗歌在语言上与白居易诗歌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 蒲松龄 李贺 杜甫 白居易 诗歌 接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p us o n g l i n gi sn o tf a m o u sf o rp o e m s b u th es t i l ls p e n tal o to f t i m ea n de f f o r t so n p o e t r yb e c a u s ep o e t r yw a si m p o r t a n t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a r e m o r et h a n1 0 0 0 p o e m sl e f t f o rp us o n g l i n g t h e yh a v ep l a y e da v i t a lr o l ei nh i se x p r e s s i n gh i st h o u g h t s a n df e e l i n g sa n dm a k i n gf r i e n d s p u s o n g l i n g sp o e t r yw o r k sa r e b e a u t i f u la n dr i c hi nc o n t e n t t h e r ea r ea l o to f d i v e r s es t y l e sa n dp r o f o u n dt h i n k i n gw o r t h m e a n w h i l e h i sp o e m sw e r es oi m p a c t e db y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p o e t r yw o r k so fl ih e d uf ua n d b a ij u y i t ot h i sp r o b l e m 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e x p r e s s e dt h e i rv i e w s b u t1w i l l d i s c u s si tf r o ma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i nc h a p t e ri f o rm er e a s o no ft h en e e do fi n t e r e s ta n ds p i r i t p us o n g l i n gi n h e r i t e d h e ss t y l ei np o e m s a n ds o m eo f h i sp o e t r yw o r k si nh i se a r l y t i m e se s p e c i a l l yh i s t w os i m u l a t ep o e m sa r es i m i l a rt ol ih e s i nc h a p t e ri iig i v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s t u d y i n gd u f u sp o e mf i r s t t h e n ip o i n to u t 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s p i r i to ft h e yt w o n e x t ia n a l y z et h a tp us o n g l i n ga c c e p t e dd uf u s e p i cs p i r i ta n db e c a m eap e a s a n tp o e t a l s ob e c a u s eo fh i sf a m i l i a rn u a ll i f e t h ee n di s t l l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f o r m i nc h a p t e ri i iia n a l y z eh o wp us o n g l i n gs t u d i e db a ij u y i sn e wy u e f ua n ds a t i r i c a r tf i r s ta n dt h e np o i n to u t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i nl a n g u a g e 2 k e yw o r d s p us o n g l i n g l ih e d uf ub a ij u y ip o e ma c c e p t a n c e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言 蒲松龄不因诗而著名 一方面因为他诗歌作品的艺术光辉在一定程度上被 聊 斋志异 所掩盖 另一方面 客观地说 他确实没有像同时代的王士祯等人那样 刻意要在诗歌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但是由于诗歌在清代仍然占据着正统的文学地 位 是文人士大夫表达思想感情 唱和交友的主要文学形式 正所谓 酒茗之燕 好 人人有之 而且 耗精神于号呼 掷光阴于醉梦 殊可惜也 抑且由 此学问可以相长 躁志可以潜消 于文业亦非无补 所以 蒲松龄虽然在 聊斋 志异 的创作上耗去很多心血 但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他也希望在诗歌创作 方面一试身手 而且 其诗歌作品数量之大 诗歌创作历经时间之长 都说明了 诗歌在他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和交友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暂时不谈 已经散失的三十岁以前的作品 蒲松龄现存的诗歌有一千余首 贯穿于他三十岁 到暮年大半生的时间 这也足以说明他在诗歌创作上所耗费的心血并不少 蒲松龄的诗歌作品 诸体兼备 古体诗有三言 四言 五言 杂言等各种体 制 近体诗兼顾五言 七言 涉及绝句 律诗 排律等多种形式 内容丰富 有反 映现实和人民苦难的社会诗 有抒情言志的咏怀诗 有描绘景物的风景诗 有取 材历史的咏史诗和怀古诗 还有往来应酬的赠答诗和庆吊诗 不同性质的艳情诗 和爱情诗 还有少量咏物诗和试帖诗 风格多样 挽淮阳道 夜电 之类 跌宕起伏 冷艳凄迷 寄家 九日与定甫兄弟饮西园 和壁问韵 即呈如水 之类结构严谨 沉郁苍老 蝗来 贫女 之类通俗浅切 叙述精良 山水 诗韵味十足 爱情诗缠绵悱恻 总而言之是不拘一格的 正如嘉庆时作山东督学 使的张鹏展在 聊斋诗集序 中所说 因境写情 体裁不一 每于苍劲刻峭中 时见浑朴 当渔洋司寇 秋谷太史 互以声价相高时 乃守其门径 无所触 亦无所附 卒成一家言 袁世硕先生在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中评价蒲松龄诗歌创作的态度时说 他确实是未想在诗创作方面自立门户 只是缘事而发 苦则苦 乐则乐 因境 蒲松龄 郢中社序 路大荒整理 蒲松龄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6 年 6 3 页 同一 二 同上 6 9 6 页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写情 直抒胸臆而已 他的诗作未为当时诗坛所重在于此 他的诗作亦还有颇足 称道处也在于此 也就是说 他的诗歌之所以还有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在于 它是一种为生活 为心灵而作的艺术品 而不是门户偏见的意气使然 如果他也 以门户相标榜 忽视文学艺术本来的功用而把精力主要放在门户之争上 那他的 作品就会成为偏见的牺牲品 艺术性也会大大减弱 我们研究的意义也就相对减 弱了 那么为什么要从接受的角度研究他的诗歌呢 其实原因也在于此 作为一 个清代普通的诗人 他的诗对上至屈原的楚辞 汉代的乐府 齐梁的宫体诗 下 至唐代李贺 杜甫 自居易的诗歌乃至宋诗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 还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明代以来各种诗歌思潮的影响 但是我们看到 蒲松龄对前代诗歌传统的 接受 是一种文学史发展自上而下传承的自然的继承与学习 自觉的成分较少 自发的成分较多 而且 即便是自觉地学习 比如说学习李贺而写的拟诗 也不 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来达到一种诗歌门派之争的目的 而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 和表达的需要 文学史上对于有明确说明倾向的诗歌接受现象研究较多 比如说对于明代前 后七子宗唐宗宋的问题 研究资料汗牛充栋 为其诗歌见解的真实倾向进行辩驳 其实这一类的研究更多是倾向于诗歌批评史的 倾向于诗歌创作的成分较少 因 为 创作本身首先是个体的需要 然后才是社会的需要 研究诗歌的接受问题如 果是从门户的意见出发 分析个人文学嗜尚 观点与文学思潮的相互关系 则更 多地是在说明诗歌创作的社会意义 而研究个体诗人在创作中所受的某种诗风的 影响 则是更多是从个人兴趣和情感需要的角度探索文学与心理的关系 探讨接 受与创作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 选择一个没有或很少有门派意识的诗人应更有 说服意义 蒲松龄的诗多直抒胸臆 感情真挚 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都好像是 用平常语道出而较少矫饰 所以强烈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 蒲松龄既 是地方文人中的头面人物 又是靠舌耕糊口的塾师 还是一名科举考试不如人愿 的落拓书生 其一生坎坷悲酸的生命轨迹在他明白如话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学习前人的诗歌 不管是学习李贺 杜甫还是自居易 都不是因为他们是 某个流派的旗帜才学习 而完全是出于自身表达生活的需要 他早期学习李贺的 凄艳诡激的诗风 接受其沉郁幽冷的意境是因为他和李贺有着同样的爱好和相似 袁世硕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齐鲁书社 1 9 8 8 年 2 8 5 页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精神寄托对象 他要通过这种奇异的文学风格表达自己愤懑的情绪 将 不容 已于言 的苦闷寄托在神仙或鬼魅的世界之中 他在中晚年学习杜甫沉郁悲凉的 风格 继承 诗史 的精神 是因为他差不多一生都和杜甫一样处于物质和精神 的双重折磨之下 处于 老 病 穷 愁 的精神状态之中 生活的艰难 仕途的打击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化为一种老到的沧桑感 诗人的气质和儒生的身 份在此消彼长中归为一体 这时候 生民的艰难 自己的苦难化为艺术的产品时 沉郁悲凉的风格才显得血肉一体 才会有 苍老几近少陵 圆的结果 这时候 他 学习白居易的新乐府 来 歌生民病 自居易 寄唐生 就更为顺理成章 自然而然 自由灵活的形式 通俗浅切的语言给了他极尽叙述之能事以描摹生活 万象 讽刺世态炎凉最好的载体 内容高于形式成为他创作的根基 所以说 蒲松龄的诗虽然没有 聊斋志异 那样声名显赫 也没有像王士祯 等人的诗那样风靡一时 但它渗透了几千年来中国诗歌传统的颇多精华 体现了 清代一般传统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态度 是清代前期文人全面学习传统 诗歌的一个典型 他的诗对前人诗歌的接受 从纵向来讲 展示了传统的积淀 从横向来讲 则体现了时代的风貌 显赫的成就出于大家之手 而普通的规律未 尝不体现在并不显眼的诗歌创作之中 因此 他的诗歌应该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诗与前人诗歌的关系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纵观蒲松龄的一千余首诗 两千多年的诗歌传统积淀其中 首先 唐以前的诗歌 屈原的 离骚 汉代古乐府分别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两条道路上 对后代的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人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 多有继承 蒲松龄的诗歌 继承了屈原 楚辞 中瑰丽的风格和大胆的想象 如 中秋 把酒问青天 等诗歌 用瑰丽的语言对神仙世界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想象驰骋 极具浪漫主义风范 但是蒲松龄的这些作品在继承屈骚的传统时 已经融进了唐 人李贺的语言风格 可以说 蒲松龄继承的屈骚传统已经是经过李贺等唐一代诗 人熔铸过的新的诗歌风格 源头在屈骚 整体上已经是在学唐人诗了 对于古乐府 蒲松龄是进行了有意的学习的 他的 公无度河 子夜歌 张鹏展 聊斋诗集序 蒲松龄集 6 9 6 页 转引自赵蔚芝 聊斋诗集笺注 序 2 页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妾薄命 等古诗仍在沿用乐府的旧题 还有一些在诗题中仍保留着乐府诗题材 的标志 如 壮士行 捕蝻歌 牧羊辞 灾禾叹 等 有些篇什如 堕驴行 描写丘行素大醉而堕驴 夜卧山中的片断 语言质朴古拙 句式参 差错落 在风格 语言方面都是着意模仿古乐府的作品 但是更多的作品诸如 田 家苦 贫女 等不仅在诗题上 即事名篇 无所依傍 风格上也学习唐人 的新乐府 形式灵活 语言通俗 夹叙夹议 和继承屈骚传统融入李贺诗风一样 在继承古乐府的过程中 蒲松龄诗歌中又熔铸了唐人新乐府的风格 屈骚和古乐府之外 汉魏的古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也对蒲松龄诗歌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蒲松龄在给王士祯的信札中曾说 少苦鲍 谢诸诗诘曲不能成诵 故于五古一道 尤为粗浅 近妄拟古作 寄求指南 冀不吝数笔之涂 亦犹在夷 貊则进之耳 这说明他不喜欢鲍照 谢灵运诘屈聱牙的诗歌 而 五古 当指 具有汉魏古风的五言古诗 在这封信中他曾随信附上一首送别诗 即 俚言奉送 大司寇先生假满赴阙 但其实此前他就有受汉魏五古影响的作品 如 送喻方伯 开头几句云 嘉树自有阴 良禽亦有媒 细麻生蓬中 虽直固不才 国士策高足 谁能终蒿莱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所受到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再看蒲松龄赴宝应经过青石关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青石关 身在瓷盎中 仰看飞乌渡 南山北山云 千株万株树 但见山申人 不见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 扪萝自兹去 勾曲上层霄 马蹄无稳步 忽然 问犬吠 烟火数家聚 挽辔眺来处 茫茫积翠雾 此诗语言平淡 充满田园气息 从构思到语言都明显是由陶诗意境脱化而来 此外 南朝宫体诗也在蒲松龄的诗歌中留下一些痕迹 如 戏酬孙树百 赠 妓 等艳情诗多以豪门酒色歌舞为内容 情调轻艳 源于南朝宫体诗 同时蒲松龄早期南游过程中的山水诗也不乏盛唐山水诗的自然美 如 雨后 次岩庄 雨余青嶂列烟寰 岭下农人荷笠还 系马斜阳一回首 故园已隔万重 山 再如 扬州夜下 梦醒帆樯一百里 月明江树密如排 舟中对月拥窗坐 烟舍村楼尽入 蒲松龄集 1 3 7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怀 蒲松龄诸如此类的作品风格明丽自然 很有盛唐山水诗的余韵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代 前代的各种风格在这个时代汇聚 交融 并在 唐人的继承和创新中散发出新的生机 为后代提供了效仿的对象 杜甫是他以前 诗歌的集大成者 之后 又成为中唐时代诗人革新的艺术基础 前人对于杜甫集 大成并承前启后的作用已有较统一的认识 如唐人元稹说 至于子美 盖所谓上 薄风骚 下该沈宋 古傍苏李 气夺曹刘 掩严谢之孤高 杂徐庾之流丽 尽得 古今之体势 而兼从之所独专矣 一 清人叶燮在 原诗 中说 杜甫之诗 包源 流 宗正变 自甫以前 如汉 魏之浑朴古雅 六朝之藻丽裱纤 澹远韶秀 甫 诗无一不备 然出于甫 皆甫之诗 无一字句为前人之诗也 自甫以后 在唐如 韩愈 李贺之奇募 刘禹锡 杜牧之雄杰 刘长卿之流利 温庭筠 李商隐之轻 艳 以至宋 金 元 明之诗家 称巨臂者无虑数十百人 各自炫其翻异 而甫 无一不为其开先 一 后代对于杜甫的接受 又分成很多支脉 胡可先 杜甫诗学 引论 一书曾指出 从流派上看 元白和韩孟虽处同一时代 他们又同为尊杜学 杜者 但元白所得的是杜诗感时愤事的一面 突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 韩愈所得 的是杜诗沉雄壮大的一面 犹如强弓硬弩 以拯救诗坛的流弊 一个得主观的精 髓 一个得其客观的表现 李贺属于韩孟诗派 却更多的继承了屈骚及李白的 浪漫主义传统而自成一家 韩孟奇险的风格被宋人学去继续发扬 终于在形式求 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为沿袭老杜求新风格的另外一个支脉 但其中颇有 奇 趣 的一面也得到蒲松龄的赏识 白居易作为杜诗的忠实倡导者 又在杜甫的基 础上明确提出创作 新乐府 的主张 发扬美刺精神 将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扬光 大 蒲松龄除了以杜甫为主要的接受对象外 又分别吸取了学习杜甫的这三个支 脉的营养 形成了融各种风格为一体的诗歌之大观 所以 本文在论述蒲松龄对 唐代诗歌的接受时 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杜甫以及李贺 白居易这两个支脉 其 中蒲松龄的诗作如无特别说明全部出自赵蔚芝本 聊斋诗集笺注 杜甫 李贺 自居易的诗作分别出白高仁校点的 杜甫全集 徐传武译注的 李贺诗集译注 以及丁如明 聂世美校点的 白居易全集 华文轩编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 9 6 4 年 1 5 页 王夫之等撰 清诗话 上海占籍出版社 1 9 7 8 年 5 7 0 页 胡可先 杜甫诗学引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 1 2 5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宋诗 蒲松龄有 宋七律诗选 此书己不存 但我们还可以看到蒲松龄 为其写的跋 宋人之什 率近于俚 而择其佳句 则秀丽中自饶天真 唐贤所不 能道也 吾于宋集中选唐人 则唐人逊我真也 敢云门户自立哉 从这段 话中我们首先可以了解的是 蒲松龄不主张宋诗全废 在当时尊唐尊宋各有旗帜 的情况下 他表达了一个较为客观而公允的观点 他的律诗也受到苏轼 陆游等 人的影响 这从他袭用并多次化用他们诗句的现象可以看得出来 但他更喜欢的 是宋诗中那些清丽明畅的作品 他说 吾于宋集中选唐人 很明显 还是以唐诗 为典范 还是在尊 唐 为 贤 而且 就大多数作品而言 蒲松龄的总体风格 仍是以唐诗含蓄蕴籍为主 他的诗中描述多具有形象性 总体风格明丽自然 真 率而感情充沛 这都是唐诗的特色 总之 作为遵从 转益多师是汝师 诗学观点的诗人 诗歌史上各种典型风 格和主要题材都曾成为他学习的对象 但主要还是以唐诗风格为主 他更多学习 唐诗而非宋诗 不是因为宗唐或者宗宋 而是因为唐诗中有更多他所需要的文化 内容和艺术形式 蒲松龄集 1 1 9 页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蒲松龄诗歌对李贺的接受 其幽思峻骨 耿耿不自释者 一往而深 不可遏抑 故所谓不容已于言者 欤 清 张鹏展 第一节理解与接受 一 求新中出奇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这种特色的形成 是诗歌史发展 的规律和他自身的性格特征 身世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唐时期 以韩愈 孟 郊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致力于文学的革新 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趋向 韩愈将杜 甫尚奇的一方面发扬光大走上奇险的道路 李贺崇尚韩愈 也受到韩愈的赞赏 他在青少年时期的文学创作中 就体现出求新的趋势 据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李 贺 一书载 元和五年 韩愈任河南县令时 李贺参加河南府试 写下了 河南 府试十二月乐辞并闰月 共十三首诗 作为应试的诗 这种作品一般只要求切合 题意 不容许作者抒发独特的个人思想 而李贺却能在严格符合题旨的同时自出 新意 比如 三月 中 曲水飘香去不归 梨花落尽成秋苑 在描写皇家贵族游 春场面的同时隐喻讽意 指出好景不长 春光易逝 又如 十二月 日脚淡光红洒洒 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 已就长日辞长 夜 短短四句 既写出了严冬的景象 又表达出长夜漫漫的冬天即将过去 白昼 渐长的阳春快要来临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 他在受到这种求新求变风尚的影响 并呕心沥血以翻新出奇 的同时 更多的传承了屈骚与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非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 加上丰富的想象力 他开辟出另外一诗歌走向 走上了重视表达主体心灵 喜欢 描写神鬼题材和善于营造虚幻意象的道路 因而被称为鬼才 正因如此 崇尚温 柔敦厚的儒家正统文人对李贺一直颇有微词 虽然李贺在生前已经因为特有的才 华而声名大振 但以后的历代诗家对他评论却是褒贬不一的 蒲松龄集 6 9 6 页 刘瑞莲 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李贺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 1 9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明末清初 李贺的诗逐渐重新流行起来 尤其是清代 以对李贺的推崇和 喜好者居多 这一时期 徐渭 昌谷诗注 姚俭 昌谷集诗笺 姚文燮 昌谷 集注 王琦 李贺诗歌集注 相继问世 这为蒲松龄接触并爱好李贺的诗提供 了大的环境 但是 基于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诸如李东阳 王士祯一类正统诗 人还是不把李贺看成正道的诗人 李东阳在 麓堂诗话 中说 李长吉诗字字句 句欲传世 顾过于刿铼 无天真自然之趣 通篇读之 有山节藻税而无梁栋 知 其非大道也 王士祯在 师友师传录 中说 卢仝 马异 李贺之流 说者为其 穿天心 出月胁 吾直以为牛鬼蛇神耳 其病于雅道诚甚矣 何惊人之与有 圆 可以看出 李贺不被认可是因为 非大道 病于雅道 也就是不符合道统 有悖于儒家诗学温厚典雅的宗旨 这种叛逆是通过其诗歌内容 思想 篇章结构 意象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 但是 这种有异端倾向的被称为 牛鬼蛇神 的 风格正是蒲松龄接受的对象 首先 同李贺相似 蒲松龄早期的创作就体现出求新出奇的意识 顺治十五 年 蒲松龄十九岁应童子试 以县 府 道三个第一名入学 当时施闰章任山东 学道 给予蒲松龄的两篇制艺以极高评价 首艺空中闻异香 百年如有神 将一 时富贵丑态 毕露于二字之上 直足以维风移俗 次 观书如月 运笔如风 有 掉臂游行之乐 在制艺这种应试的文体中都能够翻新出奇 体现出与李贺创作 应制诗时相似的天才思维 之后 蒲松龄与李贺相似的对异类文学世界的爱好及丰富的想象力 逐渐表 现出来 聊斋志异 的创作就表明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统文人 蒲松龄在 聊 斋志异 自序开篇中曾写道 披萝带荔 三间氏感而为骚 牛鬼蛇神 长爪郎吟 而成癖 李贺自幼体质赢弱 相貌丑陋还长了一双长指爪 此处 长爪郎 正 是蒲松龄在以李贺自比 蒲松龄首先提到屈原 而李贺本身就是屈骚传统的接受 者 王士祯为 聊斋志异 所作的题辞 戏题蒲生 聊斋志异 卷后 诗云 姑 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语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其中 爱 听秋坟鬼唱时 正是化用李贺 秋来 诗中 秋坟鬼唱鲍家诗 一句而来 点出 陈治国编 李贺研究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 j 版社 1 9 8 3 年 2 9 页 清诗话 1 4 2 贞 转引自路大荒 蒲松龄年谱 淄川王敬铸手抄聊斋制艺 齐鲁书社 1 9 8 0 年 9 页 蒲松龄集 5 8 页 朱一玄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8 6 年 5 7 2 页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与李贺诗歌的渊源关系 李贺诗歌中所描绘的异彩纷呈 的神仙和鬼蜮的世界 体现出他异于常人的想象力 正是蒲松龄作为小说家尤其 是志怪题材小说家所具有的形象的特质 这样一种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为蒲松龄 接受李贺的诗风提供了先天的基础 聊斋志异 的成就体现了蒲松龄的性格特征 和兴趣方向 也体现出他非凡的创作才能 同样 在诗文创作中 他也不是一个 完全循规蹈矩的创作者 首先 李贺及其逸事 作品 是蒲松龄诗中屡屡提及的 如 挽毕公权 其一 才人声望压何刘 遽去修文白玉楼 白玉楼 的典故即 来自于李贺的逸事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载 长吉将死时 忽昼见一绯衣人架 赤虬 持一板 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 云 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 欺 下榻叩头言 阿奶老且病 贺不顾去 绯衣人笑日 帝成白玉楼 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 不苦也 长吉独泣 边人尽见之 少之 长吉气绝 修文 指 为白玉楼修成作记 蒲松龄则用此典来夸赞毕世持 字公权 的文采 再如 寄 怀张历友 杨花风起愁奈何 何日高轩更一过 高轩 来自于李贺因韩愈 黄甫浞造访而作的诗 高轩过 襄城李璞园先生遥寄佳章 愧无以报 作此奉 答 聊托神交之义云尔 诗中 长爪才人绝世无 千里投我双明珠 一句则以李 贺比李璞园 这些都说明 蒲松龄对李贺其人其事是比较熟悉的 所以才能在作 诗时信手拈来 同时他对李贺的才华是赞赏和肯定的 所以才用与李贺相关的典 故去夸赞他人 从风格上来讲 蒲松龄的大多数诗歌作品是承接杜甫现实主义传统的 而且 风格平易自然 语言通俗 但是有一部分作品从题材 意象乃至篇章结构上都接 受了李贺的风格 尤其是他的两首拟诗 秋闺拟李长吉 和 马嵬坡拟李长吉 从诗题中便可看出是学习李贺的作品 体现出他对于李贺怪异风格的喜爱 这种 接受突破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 的儒家传统 表现出他身为儒生又不同于传统儒 生的一个侧面 二 相似的精神突破口 除了诗歌史流变的大背景 相似的生活遭际 也使得蒲松龄与李贺产生了精 神上的共鸣 陈治国编 李贺研究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8 3 年 4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蒲松龄与李贺皆早慧 均在少年时代就展现出过人的聪颖和才华 李贺十八 岁带着他的诗稿拜谒韩愈便得到极高的称赏 还在二十一岁参加河南府试时取得 了优异的成绩 由此获得了到京城长安参加选拔的资格 蒲松龄十九岁应童子试 便以县 府 道三试第一入学 在周围的读书人中小有名气 这些赞赏和肯定无 疑使得两位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更加自信 于是便以更加强烈的热忱投入到建功立 业的抱负中去 相似的是 短暂闪光后迎接他们的是更多的不幸 李贺虽然自我 标榜为宗室后裔 但其实到他那一辈时家族早已经衰落 家境也比较贫寒 他并 不能因此获得地位和财富 科举考试是他另一个出路 但这条路却走不通 李贺 父名李晋肃 其中的 晋 与进士的 进 同音 所以他因参加进士考试有讳父 名而遭到议论和攻击 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考试 这无疑给年轻气盛一腔宏愿的大 才子以沉重的打击 使得他陷入极度的抑郁和苦闷之中 蒲松龄出身普通农家 虽有机会参加以后的山东乡试 但却屡试不第 使得科举失利成为他终身的隐痛 而且他还要承受家庭生活的种种负担 功业未成 生活困苦 使得他疲惫失落的 心灵长期遭受着煎熬 唯一不同的是李贺只活至r j 十七岁 心灵的能量在短暂的 生命中尽早地爆发出来 而蒲松龄活了七十六岁 这使他有更长的时间去慢慢体 味和表达不第的失落和生活的艰辛 不过 这并不影响近千年后的蒲松龄通过诗 歌窥见并认同李贺独特的精神发泄方式 其实 在中国文学史上 包括李白 杜甫在内的一大批文人由于各自的原因 在政治上遭逢不偶 转而在文学创作中抒发苦闷的情怀的情况并不鲜见 但是 在满腔愤懑无以自释时 不同时代 不同背景 不同性格心理的文人在找寻精神 慰藉时有着不同的文化载体 李白托于道教 以谪仙人自诩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 蔑视权贵 王维托迹佛门 于青灯古佛之下念佛参禅 来抗拒各种不幸的打击 李贺是一个具有偏激性格和超凡才华的诗人 他通过对鬼怪 死亡 游仙 梦幻 等幻象的捕捉来抒发自己的人生苦闷 并将自己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 的个性特征化为凄艳诡激的诗风 化为沉郁幽冷的意境 通过冷艳凄迷的意象表 达异端的思想 在夸张的幻想中抚慰自己失落的心灵 蒲松龄对于李贺一个重要 的接受点 正是这种异于他人的精神突破方式 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 自序 中说 独是子夜荧荧 灯昏欲蕊 萧斋瑟瑟 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 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 亦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足悲矣 惊霜寒雀 抱树无温 吊月秋虫 偎栏自热 知我者 其在青林黑塞间 乎 蒲松龄开始写作 聊斋志异 时多出于兴趣爱好 但随着年龄增长 功业 未成 加上生活的冈苦接踵而来 这便使得他的创作由兴趣爱好始 以寄寓孤愤 终 聊斋志异 成了他通过花鬼狐妖故事抒发苦闷情怀一种寄托 诗歌创作是蒲松龄另一个通过 秋坟鬼唱 抒发苦闷情怀的途径 他的诗与 李贺一样 常虬恨 常 悲 尤其是早期的一部分作品 各种幽冷的意象充斥其 间 不平之气借鬼蜮 梦幻等题材 借悲凉的意境 从凄艳诡激的诗风中迸发出 来 明显是对李贺诗风的刻意传承 总之 一方面因为求新求变的意识和怪异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因为相同的 精神发泄方式 使得蒲松龄对这位唐代的 鬼才 青睐有加 这种喜好除了在 聊 斋志异 中 也在他早期的诗歌作品中集中的体现出来 第二节早期诗歌中的李贺遗风 据袁世硕先生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考证 蒲松龄自二十岁前后就开始创 作 聊斋志异 这说明 蒲松龄在年轻时就流露出对异样文学世界的喜好 加 之后来仕途受挫 狐鬼花妖的世界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从现在所存的 诗歌作品来看 他对李贺诗风的学习比较集中于他三十几岁的时候 三十一岁以 前的诗作不存 也就是集中在他的早期的作品中 秋闺拟李长吉 是康熙十 一年壬子年作者三十三岁时所作 马嵬坡拟李长吉 是康熙十二年癸丑年作者三 十四岁时所作 时间相距不远 除这两首拟诗外 蒲松龄早年所作的其他一些诗 歌 也颇得李贺遗风 显示出他对于李贺诗的学习是多方面的 在语言表达上 蒲松龄袭用了李贺的一些词语 并在多处化用了他的诗句 如 大风 石裂五色青天惊 化用李贺 李凭箜篌引 石破天惊逗秋雨 湖津夜泊 惊起鱼龙跳波舞 化用李贺 李凭箜篌引 老鱼跳波瘦蛟舞 蒲松龄集 5 8 页 据邹宗良先生 由 聊斋偶存草 所见聊斋诗的整理诸问题 一文 蒲松龄研究总第十八期纪念蒲松龄诞 辰三卣五十五周年专号2 9 9 页 考 大风 应为 大风行 的改定稿 赵本 聊斋诗集笺注 亦以为是 火飙行 为七言歌行 中无此句 但风格相近 据 蒲松龄研究集刊 第四辑3 5 2 页英国白亚仁 谈 听 秋声馆抄书 本 聊斋文稿 聊斋诗草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 聊斋诗草 编排此诗在 寄家 之 前 寄家 为康熙九年作者三十一岁所作 所以 大风 一诗应为作者早期所作 据袁世硕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所载 对 聊斋偶存草 的考察 一文考 湖津夜泊 与 舟巾独坐 应为同一首诗 舟中独坐 此句为 惊起呼龙跳波舞 赵奉 聊斋诗集笺注 也认为 舟中独坐 为 湖津夜泊 的未定稿 时间当在康熙十年作者三十二岁时所作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赠谭近公代箬 仙人孙思邈 日日耕烟种瑶草 化用李贺 天上谣 呼 龙耕烟种瑶草 拟古 团团寒玉照残漏 化用李贺 江南弄 江上团 团贴寒玉 赠妓 秃衿小袖捧霞觞 化用李贺 秦宫诗 秃衿小袖调 鹦鹉 为友人写梦八十韵 银盘腻烛黄 化用李贺 秦宫诗 午夜铜 盘腻烛黄 挽淮阳道 鬼雨漫洒松秋树 化用李贺 感讽五首 其三 南 山何其悲 鬼雨洒空草 旅邸 鲤鱼风起荷花老 化用李贺 江楼曲 鲤 鱼风起芙蓉老 这些诗句多作于蒲松龄三十几岁时 在各种版本蒲松龄诗集中 多编入第一或第二卷中 康熙十年作者的两首同题诗歌 挽淮阳道 都是学习李贺风格的作品 值 得我们注意 这两首一首为七言古诗 另一首为杂言歌行 赵蔚芝本 聊斋诗集 笺注 将其编为同年同题的 挽淮阳道 及 又 时间是比较肯定的 他根据 王渔洋的评语怀疑第一首为剪裁提炼第二首内容而成圆 而邹宗良先生 由 所见聊斋诗的整理诸问题 考 编入此诗题f 的 又 应为 挽淮阳道 的初稿 初稿巾此句为 回头鬼雨涌江树 见赵蔚芝 聊斋诗集笺注 2 3 页 注释1 见蒲松龄研究 总第十八期纪念蒲松龄诞辰三百五十五周年专号 2 9 4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 从语言上来看 初稿中袭用化用李贺诗句的现象更加明显 首句中 湿 萤 来自于李贺 还自会稽歌 湿萤满梁殿 霜草挹泪滴铅水 化用了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忆君清泪如铅水 第三句的 芙蓉死 来自于李贺 河 南府十二月乐词 九月 竹黄池冷芙蓉死 冷翠烛花凝夜紫 一句基本由 苏小小墓 冷翠烛 劳光彩 和 雁门太守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两句组成 将李贺诗中色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幽灯如漆迎新人 一句 基本由 南山田中 行 鬼灯如漆点松花 和 感讽五首 其三 漆炬迎新人 两句组成 回头 鬼雨洒江树 也得源于 感讽五首 其三 南山何其悲 鬼雨洒空草 八木章好 先生说 由二十句构成的七言古诗 挽淮阳道 卷一 全篇是把李贺的词句 连接使用而构成的 是有一定道理的 改定稿中对李贺诗句的化用现象没有初稿 中那样明显和集中 荆榛挹露芙蓉死 鬼雨漫洒松秋树 等也是化用李贺诗 句而来 但化用的核心部分在初稿中本来已有 从内容上来看 初稿中更多对鬼蜮世界的描摹和对作者自身主观心灵感受的 表达 如 幽灯如漆迎新人 回风吹月送冷魂 描述和渲染去世的人去阴司 的情景 末尾几句则是在表达作者对于死亡问题的感受 定稿篇幅相对较小 却 在有限的篇幅中更偏重于对所挽道员张万春的夸赞和歌颂 如 波及淮阳百万户 讴讼犹存在行路 门客忽抛玳瑁簪一都是在颂扬张万春的德政 这让我们觉 得初稿更像作者在借淮阳道去世的事情表达自己当时不满现实的情绪 而定稿则 更像一首中规中矩的挽诗 另外 比起定稿来 初稿明显在意象上更加凄冷和夸张 如初稿中的 湿萤 蒙灭流星矢 在定稿中改成了 明河高耿流星矢 变得更加明快一些 黄狐 跳踉黑狐叫 在定稿中被删去 减少了恐怖气氛 同样是对张万春的短寿表示惋 惜 大旗五丈云霞炻 比起 善人偶出天已妒一来 大旗五丈一更加夸张而 善人偶出 的说法就变得平易 内容和意象的变化导致定稿比起初稿来 整首 诗中跌宕起伏的时空感 冷艳凄迷的格调和色彩 阴森的气氛都减少了许多 本 来杂言歌行比整齐的七言古诗更容易自由的表达情感 加上诸多方面的变化 让 我们觉得初稿是蒲松龄的心灵之诗 而定稿的诸多改动是有一些基于现实的考 虑的 八木章好 蒲松龄研究 总第十八期纪念蒲松龄诞辰三百 五十五周年专号 2 9 8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黄河骇浪声如雷 游人坐听颜不开 短烛舍愁惨不照 顾影酸寒山鬼 笑 半夜闻鸡欲起舞 把酒问天天不语 但闻空冥吞悲声 暗锁愁云咽秋雨 邹先生将 夜微雨旋晴河汉如画慨然有作 两首定在康熙九年 也就是作者 三十一岁时所作 至于 夜坐悲歌 因为是作者删定诗稿时才形成 时间不好确 定 但其大概的内容与 夜微雨旋晴河汉如画慨然有作 一致 风格也没有大的 改变 我们可将其一并算作蒲松龄学习李贺的代表作品 李贺的另外一些作品让人感觉内容跌宕起伏 意象夸张 比喻怪异 诗境阴 森恐怖 冷峭孤寒 有意营造一种异样的气氛 有一点韩愈的雄奇怪险的风格 如受到韩愈赏识的代表作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还有 开愁歌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秋兰 衣如飞鹁马如狗 临歧击 剑生铜吼 等等 蒲松龄的一些作品也体现出这种特点 如康熙十二年作者三十 四岁所作七言歌行 大风行 噫气梵吹楼阁平 山号海叫使人惊 五色之石青蒙蒙 飓母欲触天柱 倾 老魅排闼帘中入 惊起冷床生眼涩 屋隅黑浓毛森寒 骄鼠啼饥学人 立 起看中天山雨归 斜月黄昏凉云飞 首句以夸张的笔法描写暴风雨袭来时震荡恐怖的景象 二句中 青蒙蒙 的天空 天柱欲倾的比喻 给人以极端压抑的感觉 三四句将飓风比喻成 老魅 还提 到 骄鼠 等意象 使人愈发觉得阴森恐怖 再加上 青蒙蒙 黑浓 等冷色 调 冷床一 凉云 等突出的描写 让我们不难联想到李贺诗中那种夸张怪 异的景象和恐怖的情景 此外 同年的 夜电 青石裂破碧天漏 郁郁浓烟蒸宇宙 玉女无声迸线条 一夜乾坤亦应 瘦 胸中垒块如云屯 万盏灯光和酒吞 醉中披发作虎叫 天颜辄开为我 笑 其一 夜深有鼠大如驴 咤咤霹雳啮破书 疾风窗户自开掩 若有人兮来荏 苒 鬼母啾啾狐狸啸 摄魄摄魂梦惊魇 城头隐隐呜鸱枭 闯然一声闪红 绡 其二 以夸张的笔法 怪异的想象营造了阴凄悲壮的气氛 以抒发作者悲愤的心情 蒲松龄在少年应童试取得优异成绩之后 在科举的道路上就再也没有顺利过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当三十而立的时候却屡屡承受着事业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 所以 上述所举学 李贺的作品 多有一种不平之气 一种苦闷悲愤的情怀 借冷峭孤寒 阴凄悲壮 的诗境迸发出来 李贺的诗歌正是对他悲情生命的抒写 蒲松龄学李贺 可谓学 其形的同时也得其神 蒲松龄还有一些作品 通过神话故事或梦境的描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 脱离现实的向往 诗中充分地驰骋想象 构思立意奇特 加上语言和结构的刻意 学习 与李贺 天上谣 神仙曲 神弦曲 等描写神仙世界的作品及 李 凭箜篌引 等驰骋想象的作品很相似 如据邹先生考 作者于康熙九年三十一岁 时所作七言古诗 中秋 异乡之天悲中秋 愁云欲坠惨不流 烟霞混漾何嗟及 游光落酒白云 湿 百尺长笛裂金商 茫茫露草无声泣 王母狡炻缚玉兔 月窑深锁生绣 涩 青莲骑鲸上九天 乾坤浩荡无颜色 仙姬欲启广寒宫 月出恐伤泪眼 红 桂花自落无人扫 含愁一夜青天老 与 中秋 作于一时的 把酒问青天 被赵蔚芝先生评为 构思奇幻 虚无缥缈 词语峭拔瑰丽 是李贺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圆 三十二岁所作长诗 为友人写梦八十韵 被王渔洋评评为 缠绵绮丽 如登 临春结绮 非复人间闺闼 一 也是这类风格的作品 总之 不平的际遇造就了不平的诗歌 相同的精神突破口导致了同种异彩的 文学世界 在诗歌史上蒲松龄诗歌对李贺的接受及再创造是有目共睹的 蒲松龄 学习李贺的很多作品都有初稿改定稿之分 可以推测 作者对这部分作品不完全 是当成一种表达方式顺口而作 而是在有意的学习李贺的诗歌 这体现出他学习 李贺诗歌的自觉性 当然 这种自觉性在两首拟诗中表现的更明显 第三节两首拟诗所体现的接受的自觉性 在学习李贺的道路上 蒲松龄有两首拟诗格外引人注目 秋闺拟李长吉 诗云 秋风何萧萧 平阑叶堆积 日落独徙倚 露上凌波白 离思愁无极 收于 聊斋偶存草 又云 异乡 赵蔚芝 聊斋诗集笺注 序 2 9 页 转引自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2 8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回房坐呜呃 门掩芳雾寻娇梦 帐冷柔魂吊香魄 红窗睡起慵无力 宝镜 垂云泪沾臆 脉脉开屏见杨柳 一宵变尽黄金色 这首五言古诗 是蒲松龄模仿李贺风格所写的一首闺怨诗 诗的开篇描写了 秋天秋风萧萧 秋n t 堆积的景色环境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诗中的思妇徘徊悲叹 秋思愁难消 不得已中寄情于梦 无限的哀怨和离愁充斥其间 体现出李贺诗中 沉郁幽冷的意境 从语言上来讲 很多词语来自于李贺的诗 回房坐鸣呃 中 坐 鸣呃 的说法袭用了李贺 致酒行 中的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鸣呃 慵无力 是化用李贺 美人梳头歌 春风烂熳恼娇慵 十八鬟多无气力 而来 垂云 一词指女性头上垂下来如云的鬓发 李贺 春怀引 曾有过这样的比喻 宝枕垂云选春梦 钿合碧寒龙脑冻 沾臆 来源于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 汉 此别定沾臆 越布先裁巾 最体现李贺诗歌意境的一句要数 帐冷柔魂吊 香魄 一句 此句仿李贺 秋来 中搿雨冷香魂吊书客 而且仿得形似神更似 冷 柔魂 吊 香魄 几个词的有机组合把李贺诗中 冷艳 的色调逼 真的重现了出来 在色彩的描写上 白 突出悲凉之 冷 红 又衬托 芳雾 娇梦 之艳 最后以 黄金 之色照应满眼的秋意 以色彩的营构来表情达意 是李贺惯用的手法 由此可见蒲松龄的 拟 是全方位的 再看 马嵬坡拟李长吉 雨潇潇 风浩浩 露泣黄昏径 湿萤沾暗草 烧火青 不能熠 寒萤 啼 如相吊 雾为肌 冰为骨 松花黄 染罗袜 环佩声 随烟没 四方 高 悬秋月 这首诗可谓李贺 苏小小墓 一诗的翻版 而 苏小小墓 是集中体现李贺 凄艳诡激风格的典型诗篇 幽兰露 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 松如盖 风为 裳 水为佩 油壁车 夕相待 冷翠烛 劳光彩 西陵下 风吹雨 李贺作诗求异 他不愿意服从传统美学对于诗歌结构的观念和要求 不愿意 用常规的结构 顺畅平稳的章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诗集中以古体诗为主 从而方便他以不受拘束 灵活多变的结构章法来传达独特的心灵感受 苏小小 墓 从写景 到写女鬼的自白 走入女鬼的回忆 最后又回到风雨交加的墓地情 景 在这里 现实与幻境同时出现 现在和过去又交相辉映 时空的变幻体现了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构的独特 蒲松龄的 马嵬坡拟李长吉 也以怀古为题材 体制上也是三言为 主杂以五言的古诗 比 苏小小墓 少两句 但是在此诗在 聊斋偶存草 中 烧 火青 句前面多出 林中灯 狐夜啸 两句 所以在结构上与 苏小小墓 基本 是相同的 这说明 蒲松龄洞悉了这种结构章法对于传达特殊心理的有效作用 利用这种结构来表达凄凉悲苦的心理感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语言上来讲蒲松龄这首诗也袭用了很多李贺的词语 其它词语也很具有李 贺的语言风格 其中 露泣 形容露滴如人之哭泣 李贺 李凭箜篌引 中就有 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渲染了极度悲凉的气氛 湿萤 来自于 还自会稽歌 湿萤满梁殿 是在李贺和蒲松龄诗作中都经常出现的意象 讲 生于湿地的腐草所化之花 与 暗草 相连 其情态之凄凉可以想见 他的 雾 为肌 冰为骨 松花黄 染罗袜 同样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而且比李贺的词语更 具有恐怖幽冷的气象 同时 鬼火之 青 松花之 黄 寒萤 之声都极具对 气氛的渲染力和表现力 这都是在继承李贺诗歌风格基础上的一种出色的发挥 拟诗 首先要建立在作者对原创的一种喜爱和认同之上 取典型加以模拟 可见蒲松龄对其主要风格有清醒认识 蒲松龄对于李贺精神突破方式的获悉 是 通过对其人其事尤其是其诗的理解来完成的 在对其精神状态有了解的基础上来 学习他的表达方式 是蒲松龄接受李贺的方式 拟李长吉 说明这是一种有意识 的模仿 这种接受明显是自觉的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发的水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蒲松龄诗歌对杜甫的接受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设计
- 工厂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办法
- 物理化学胶体章节详细教案设计
- 医院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
- 小微企业财务内控流程及规范方案
- 新概念英语二册全部课后习题解析
- 企业员工培训方案编制指南
- 抗滑桩施工技术标准及安全措施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说明书范本
-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集体备课方案
- (2025年)册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甜水园吉野家餐厅合同7篇
- 2025年考编护理解剖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丽水市属企业面向残疾人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镇江市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蚌埠五河县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亨利八世课件
- 足球绕杆射门课件
- 202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县级)
- 2025湖北黄石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引进拟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农险初级核保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