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陆氏作文流程图”来完成2017届浦东高三一模作文:双标 原创 2017-03-22 陆峰飞、秦驿桦 带你飞语文工作室 带你飞语文工作室 【原题】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人。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天使与魔鬼并存的“双标”秦驿桦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对象,这就是所谓“双标”。可以说,“双标”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婆婆常常对儿子和媳妇使用“双标”;据说美国民主党领袖也曾炮轰美国联邦调查局对特朗普和希拉里使用“双标”;韩国三星在Note事件中对海外与中国内地也使用“双标”;里约奥运会裁判也对别国和中国使用“双标”。由此可见,小到普通的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治领域,可谓无处不“双标”。(第一段:解释重要概念,或者分类列举,而这里使用的正是一系列现象的分类列举。)从上述各类“双标”的表现和结果来看:婆婆有意无意使用“双标”导致婆媳关系紧张;美国民主党也将对联邦调查局嗤之以鼻;中国消费者也将从此对韩国三星失去信任;而中国人民也对黑了中国的裁判恨之入骨。不难看出,“双标”的使用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各种关系的紧张,致使双方当事人陷入信任危机。在此过程中,被“双标”者痛苦万分,而最后,“双标”使用者也同时尝到了苦果,这正是一种两败俱伤。(第二段:在分析上述现象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双标”的使用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等各种关系的紧张,是一种两败俱伤。)细究原因,这样的“双标”使用者都有着不尊重对方,轻视或歧视对方的阴暗心理。在阴暗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有意无意带上了有色眼镜,同时,受到自利性和排他性观念的驱使,使用失衡的双重标准。他们不能对他人或他国一视同仁,严重缺失公平和公正,总让对方感到无比憋屈和受辱。而受辱方强烈反弹后,或许他们会有所收敛,但不信任关系却很难再消除,更不用说死不悔改了。这种“双标”的杀伤力不言而喻。(第三段:分析原因什么心理在驱使着“双标”的使用而造成关系的紧张。)但是,“双标”的使用有没有可取之处呢?那自然是有的,这正如天使与魔鬼是并存的一样,“双标”的使用也有积极美好的一面。(第四段:过渡段,引出后文的辩证分析“双标”使用中“天使”的一面。)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其实也是一种“双标”。这种“双标”能发挥出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长,从孔老夫子开始就使用了,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双标”。(第五段:教育上的因材施教也是“双标”,有积极美好的一面。)为保证产品的各级质量,我们往往也使用“双标”或“多标”来不断升级我们的生产标准。比如中国铁路的建设,最初我们的技术和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只能使用“国标”,而世界上铁路的其他高标准是“日标”和“欧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日本新干线望尘莫及,但是近些年中国铁路飞速发展,中国标准正逐渐取代过去的“日标”和“欧标”成为世界标准。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用不断迭代的新标准高标准,能帮助我们的产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不同的境界。(第六段: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双标”不断升级标准,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就像一枚硬币具有正面和反面一样,“双标”的使用也是天使与魔鬼并存。但是,何时使用它就发挥了妖魔的一面,何时使用它又发挥了天使的一面呢?这是一个必须要理性思考的问题,否则我们自己错误地“双标”或错失“双标”都不一定自觉。其中涉及到我们很难翻越的人性的弱点,就是我们能不能只对自己马克思主义,把更多的理解和爱给予他人。这样不仅没有亏待自己,还很好地实现了利他。其实,生活应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对“双标”这个问题也是如此,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向阳向善向进步,永远不要忘了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第七、八段:总结“双标”优劣并存,我们应如何面对,唯一的标准是道德这杆秤。)【范文欣赏】 做人切莫太双标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A和B是一对朋友,A是学霸,B是体育高手。A和B都希望对方帮助自己在体育或文化课上得到提高。一天A要B开学以后每天8点帮他练打球,然而等到开学B却因为自己需要加强训练,不能帮A。A很生气,说B不讲诚信,几天没有理B。B向A道歉,解释了很久,A都不听,过了好几天才重新和好。英语四级考试之前,A答应了B帮他补习英语,然而B去找A时A却百般推脱。B说“你好歹也答应过我,怎么可以说反悔就反悔?”A说“我自己学习不忙吗,我还等着考高分呢。什么时候你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然后,A又一次很久都没有理B。B想:这一次明明是他不遵守承诺,为什么又成了我的错?很明显,这个故事中,A表现出了一种“双重标准”。生活中我们看问题时,都会或多或少使用这种“双重标准”。有人会说,上面A的做法绝对不会出现在他身上,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人身上的同一件事,真的都会有相同的解释吗?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种归因的倾向:自己做错事,情有可原,别人应该谅解;别人做错事,就是他本人的问题,应该承担后果。古人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现实中走向了反面“宽于律己,严以待人”。换一句,就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与古圣先贤的要求相去甚远呢?人们的这种“双标”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自利性归因偏差来解释。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往往做个人归因,对失败做情境归因;而对别人的成功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对失败做个人归因。因为我们总是害怕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做了错事往往会采取自我保护的归因,为自己找各种理由辩解。但当我们看到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却都希望别人为他们的行为负责,错了就是错了,没有别的理由。双标严重的人总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双标。知乎上有人举例说,有一次男生约女生吃饭,女生迟到了一小时,男生抱怨说怎么迟到这么久,女生火了,说:是你请我吃饭,又不是我求你请我吃,态度好点,不吃拉倒。又有一次男生叫女生出来玩,男生迟到了10分钟,女生又火了:什么人啊简直,耽误我时间。你爱玩不玩,下次再这样滚。当别人问起她时,这位女生完全不认为自己在双重标准,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我是女的,男的让着我是理所当然的。“双标”者的心底,其实都潜藏着一种观念,那就是别人应该让着自己。有位网友说的好:世界上根本没有“双重标准”,有的只是一种标准以对自己有利为唯一标准。的确,上文举的“双标”例子,在判断客观事物时无一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处处维护自己。所以长期“双标”的人,总是会给他人留下自私的形象,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过分使用“双标”,比如自己不能接受对方用此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却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对方,必然会伤害到另一方。处处“双标”会让对方感到在交往中的不公平,时不时会有“过的憋屈”之感,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久而久之,朋友会与他们渐行渐远。要想克服“双标”,换位思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一个故事: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但为了保障每一位士兵的安全,军方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军方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一个人理解他人时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其处于他人的位置上。与人交往时,把别人当成自己,想象自己处在对方那个位置,渐渐的,就会更好地为他人着想。虽然利己是人的本性,但过分利己终归是伤人的。本人这篇文章的水平说不上好,但真心希望每一个看到的人,都认真地自我反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去体谅他人的感受。从我做起,尽量避免双标。我承认我也会双标,因此对于我在现实生活中如有此文指出的双标现象,欢迎你们指出。为人处世需谨慎,做人不能太双标。我见世人多“双标”早在上世纪的俄国,变色龙中的趋炎附势的警长就因他对待平民的狗和将军的狗的双重标准而忙于见风使舵,实则狗终究是一条狗,是人为添加的标签使这个故事变得滑稽万分,当我们为之忍俊不禁时,是否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了另一个一视不同仁的“双标”人呢?“双标”本无可厚非。孔夫子三千弟子,赞昼寝的宰予为“善辞”,却对其他更发奋精进的弟子吝于溢美之词。若拿千篇一律的标准衡量三千高足,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孔门十哲”恐怕是十个颜回,或者十个子贡了,何来百花争艳之芳菲,因材施教之春风?“单标”如僵硬的模具,塑造千人一面的工艺品,唯有“双标”鼓励野蛮但茁壮地成长。是否一用“双标”则天下太平,万事无虞?(过渡句)但也不尽然,这双重标准必须是公平地烘托两种声音,两种形态,而非为了凸显其一而捧杀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形态。晏殊对待两个女婿的双重标准:一个清粥闲话,一个酒肉丝竹,是出于对两位女婿人品和性情的考量,不似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钱字当头,利字为先,一切待人接物的标准围绕权、财转。这种“双标”,与隐而不发的歧视又有何差异?正如南北战争消弭了肤色“双标”,女权运动推翻了性别“双标”,这类出于个人利益、喜好考量而有所倾斜的双重标准,只会阻止更包容、更进步的视角,最终也将被历史的辘辘车轮所辗轧。“双标”是“一国两制”的宽阔胸襟,但在维护祖国统一上,不容“双标”;“双标”是“百家争鸣”的兼容并用,但在引领思想进步上,不容“双标”。“双标”的存在,使我们接纳更多的声音,即使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所冲突,只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若这声音本身就是靡靡之音,蛊惑人心,我们必须坚决地把它排除在衡量体系之外,关键问题上,不容“双标”,有的只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原则。“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攘者自冗。”愿我们都能用“玫瑰色的眼镜”看待社会,看待世界,而非一双不问青红皂白、逆我者亡的“有色眼镜”。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近来,信息化时代下的“双标”成为了网络热词,人们不再拘囿于用单一如秤砣般的标准来审视世界,而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对象。相比之下,这样的“双标”更像是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丈量所及之处有了更大的多样性,但多样性的背后也同样会有新的挑战。几千年前的孔子因材施教,另辟蹊径,也多有几分“双标”的意味,因材施教就是因循不同学生的不同标准,给予他们不同的受学空间,而这样“双标”化的教育及受学方式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从其门下的七十二圣贤身上,也可窥见“双标”所带来的巨大积极作用。毫无疑问,“双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变化的衡量方式能够顺应潮流,但这样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尺子,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其实很多时候,有意或是无意的“双标”意识和“双标”人的作风,往往会让我们戴上有色眼镜,透过镜片所看到的是有所扭曲而非公正客观的世界。换而言之,这样一把有不同刻度的“双标”尺,极有可能成为偏见的根源。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用不同的标准对他人进行定义,而这样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评判,极有可能酿成大错,师说一文中,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相师上有胜于士大夫之族,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认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其对位卑者与官盛者的不同标准取向,终使其不能做到不耻相师,实是值得人们叹息婉伤的。由此可见,如何用好“双标”这把具有不同刻度的尺子,终将成为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要尊重个性化,但我们不能用偏见来湮没客观与公正,“双标”可以适用于教育,也可以适用于生产,但教育和生产绝不仅仅是“双标”;“双标”也许可以审视人心,但“一视同仁”的那一点公平也绝不能被抛弃。“双标”随着更快的发展,这把“双标”的尺上也会有越来越多新增的刻度,就如同越来越多样化的标准与准则。但无论刻度如何多样,尺终究是尺,刻度的长短也永远是既定的数字和单位,而这些东西是绝不随着刻度的增添而发生变化的,就好比客观的、理性的真正公平下的衡量与度量,也永远是需要被坚守住的。2017扬州一模作文试题解析 原创 2017-03-14 陈可人老师 金中语文 金中语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试题解析 这道题看似云山雾罩,其实脉络分明。首先要抓住这句话的三个与作文主题密切相关的词语,姑且称之为“主题词”吧,即“美”、“祭奠”和“消受不住”。每个主题词都可以引申为立意的一个层次。学生关注的主题词越多,则立意层次越完整,越把握住了材料中主题词间的逻辑,越容易写出高明的文章。就“美”而言,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是高中习作,不要在概念上为难学生。可以把美宽泛地理解为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心灵美、人情美、风俗美等原来应归为“善”的范畴,都可以包括进来。若是有学生可以精准地把握美的超功利属性,可以酌情在发展分上有所褒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的存在是前提,学生需要围绕比较公认的美来记叙或议论,让作者和读者在一个可以互相理解的层面上来对话。但仅仅扣住美还不够,需要抓住“祭奠”一词再进一步思考。关于“祭奠”的含义,是审题立意的难点。学生一般能够明白祭奠是指“美”消亡之后,人们对这种美的流逝或毁灭,有一种感伤、不舍和怀念。但是祭奠最准确的含义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其心理内核固然是悲伤、眷恋的情感,但外在的形式也不可缺少。仅仅是伤心流泪、痛不欲生等等,不能算是祭奠。关键是要有一种仪式感,不一定是烧香、献花等世俗的仪式,比如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以文祭奠,肖邦作钢琴曲以乐祭奠,王国维投水以命祭奠,仪式可以多样,但是一定要是外化的、可感可知的行为。这一点很多学生可能忽略。但是只写祭奠美的消亡仍然只能算作平庸之作。还需要结合开头的“消受不住”来谈,才能体悟三昧,脱颖而出。“消受不住”一词本身没有理解上的难度,就是简单的受不了而已,关键是后接的宾语,消受不住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学生会把题目偷换为“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美的消亡。”乍看没有问题,实则放弃了题目最精妙也是最具思辨色彩的逻辑思路。从正面说,这个题目一波三折,愈转愈奇。首先是美的存在,一转美已消亡,无限唏嘘,多少感慨。美已逝,心还不死,于是二转,对美祭奠,本来是对人的悼念,现在生升华到抽象的美。这里是最巧妙之处,本来我们的祭奠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可以坦然接受逝去的美好,或是将美好再留存于记忆中,总之要起到解苦慰思之效。题目恰恰在这里三转,最让人消受不住的不是美的消亡,而是对消亡了的美的祭奠。可谓神理超越,妙如毫巅。 所以真正的佳作,在表达伤逝之意绪外,更应该解释清楚为什么祭奠非但不足以慰相思、解忧愁,反而最让人消受不住。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如韩愈祭侄,潘岳悼妻。还是由美的流逝念及自身的速朽,如黛玉葬花,右军草序。抑或是悲剧在内心的重现?明明不舍又无法复原的执念?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逻辑自洽便可。文章亦如诗词,妙在欲说还休,欲罢不能,温柔敦厚,情致缠绵,对美的祭奠,恰是无限的温柔与缠绵。这道题启发学生要学会准确理解材料中核心词汇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审题要多抓几个主题词,尽可能涵盖材料中隐含的层次,这样的文章容易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写出精彩。2017常州一模卷优秀作文评析 原创 2017-03-07 陈可人选评 金中语文 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原 庸金陵中学高三(1)班 杨泽凡 我们常会滑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和惯性中认为“少数”应该服从“多数”,“多数”往往被认为是力量的象征、权威的代表。事实上,这是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数量即正义”,而这种错觉便会使一个人甘于平庸。 无可厚非的是,渴求归属感的原动力也是出于自我保护。这种渴望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自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像变色龙为躲避天敌而改变自身肤色来适应环境。而在人类社会中,这种自我保护更类似于金融市场中熔断机制的譬喻把自己置于公序良俗的警戒线之间,其本质也是一种积极融入社会的方式。 然而,这种融入意味着对于“独立意识”的抛弃,甚至有时为适应群体的价值尺度而“反叛”自己的道德原则。 在“对个体价值认定”的问题上,提出“平庸之恶”的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给出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她在其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谈到造成阿道夫艾希曼屠杀犹太人的原因时,得出“正是平庸造成了他不假思索和判断的恶行”的结论。那个极端的体制让“不动脑子”成了正常现象,这个与普通人没有两样的纳粹刽子手在其道德原则和绝对服从的博弈中,选择了盲从与残忍、偏执和狂热的行为。所以,早在他们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塑造成别人希望的样子。由此观之,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他的所作所为便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是非观念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群体对于个人价值建构的改造是显著的,也是决定性的。有一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那便是在一群人之中过马路。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当只有一个人闯红灯时,我们习惯于用道德来谴责眼前的这个人,但是,当闯红灯的队伍不断壮大之后,道德感似乎不那么强烈了,而是去抱着一种“法不责众”的侥幸也加入到群体中。这很讽刺,但是也很真实。这种事情似乎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正如勒庞在其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之中写道:“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群体所追求和相信的未来,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 而对于群体性意识的启蒙绝非是一朝一夕,前赴后继的思想家也在身体力行。特立独行是他们与平庸为敌的决绝,也是对抗众口铄金的勇气。他们乐于承担压力,甘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们不愿“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想“破帽遮颜过陋市”。 而这恰恰是另一半思考者平庸的原因。 时二月二十三点 评 作者以昌黎“五原”为范,欲探究庸常的源流,其志可嘉。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高举理性和自由的大旗,颇见其风骨。指出陷入平庸的核心原因是自我保护,也有一定的道理。以阿伦特和勒庞的理论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石,自然高出只知道爱迪生的学生不少。 然其眼界的高度又限制了思维的广度。由于易卜生主义的误导,文章把群众直接解读为庸俗的集合,罪恶的根源,虽激昂痛快,却也有失偏颇。由于理性主义的偏见,作者将人的从众随俗完全以利害角度的理智选择进行阐释,忽略了人有意识的情感需要和无意识的本能需求。由于心理学理论的大量运用,在提升文章格调、境界的同时,也加大了一些概念混淆的可能,比如文末对集体无意识的理解还需斟酌。 拒绝“无效归属” 金陵中学高三(1)班 彭琳 人类终究是群体动物,寻求中归属于群体带来的安全感是天赐的本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土地上的一小块泥土。而泥土并不会因为共处于一片大地而被同化、僵化。人却很容易将自己塑造成群体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非自我内在的真实反映。这种“无效归属”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甚至引诱我们抛弃是非。 “无效归属”类似于“无效社交”只能为人们带来一点无意义的心理慰藉。它对人是非观念的影响,既可以是科学理性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观念方面的。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深受宗教和王族的控制,无志之人便选择完全信仰教主与国王,迷茫且麻木于被禁锢的生活与思想。少数有志之人也在来自全社会的无形强迫之下,自愿归属于这个腐朽落后的群体,成为被群体摆布的躯壳。唯有哥白尼,在各路“地心说”追捧者的反对与迫害之下,将“日心说”宣传给全社会。尽管社会这个群体早已变得麻木且污秽不堪,哥白尼从未放弃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他被抵制、被迫害、被烧死,他越是被抵制,就越是肯定自己的科学是非面,他在火光中嘲笑这个抛弃是非、抱残守缺的群体,而又有谁能说,这群体之中,没有那么一两个人被火烧亮了眼睛,开始追求科学和理性? “无效归属”在精神方面对人的影响远比科学理性方面的来得严重得多,它会从内部逐渐侵蚀人们对自己的认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挖空心思哗众取宠,将自己塑造为贾府中人热爱嘲弄的村中老妪,自以为得了喜爱便得了利益,被人当猴耍也觉得无需妨。孰不知她在整个参观大观园的行为与表演中,已经将自己默认为贾府的笑料,抛弃是非,否定自己作为独立精神实体的价值,只为能在富饶的大观园中寻求一点微弱的归属感。被“无效归属”迫害更深的角色是薛宝钗,她圆滑世故,在群体眼中娴良又识大体,她的是非观完全由封建礼教控制,是封建社会被压迫女性的突出代表,是为了得到群体认可抛弃是非的典型代表。 追求归属感无可非议,社会成员应善于辨别有效与无效归属,尽力避免无效归属带来的负面影响。点 评 文章最大的优点是肯定了追求归属感的合理性,承认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不为文造情,不矫揉造作,在众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基础常识上立论,以朴拙胜尖新,堂皇正大,不偏不倚,庶几造乎中庸。 最大的亮点在于掌握了新兴的理念,借鉴了“无效社交”的理论,将归属感分为“有效归属”和“无效归属”两类。从损害科学理性和精神观念的角度批判了曲己徇人、苟且取容、不顾是非的“无效归属”。选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和薛宝钗的例子,既贴切又活泼,活学活用,一点就透。 当然,文章也有一些遗憾,如哥白尼的千万次回眸,如对“有效归属”的欲言又止。 给大多数学生的启发是,发挥青年人易于接受新鲜知识的优势,把网络上学习到的新兴理论迁移到考场作文中来。同时规避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的劣势,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换个角度融入文章。总之,材无高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即他人,人即众生金陵中学高三(3)班 丛秉欣 一代宗师中有习武三境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心中特立独行的人也分两种:一种人只见自己,一种人心怀众生。 单看每个个体,无论做什么都独一无二;所以“特立独行”只有放在人群中比对才产生意义。而对第一种人而言,群体既衬托出他们的不同凡响,又起了“观众”的作用。 因而第一种人标新立异,只为享受被关注的快感。诚如几年前的韩寒,大肆抨击现代诗,炫耀自己超凡的见识,博人眼球。难道洛尔迦热爱的绿色、策兰让石头开出的花朵与茨维塔耶娃刀尖上的舞蹈,可以被“我/很/高/兴”概括?他的浅薄无知终于引起群众的愤慨。 韩寒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来自自身,来自对形象的爱惜,来自于群众看法的在乎。他若认真审视过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怎会急忙在众生前显示优越感?未见自己,眼里才会满是自己。 他人希望的是什么并不重要,特立独行的第一种人只是不知不觉地迎合他们的瞩目,以期被被景仰而非被排斥,于是他们不断抛弃旧我。 然而,何为是非?自身原有的想法为是,群体的希望为非?众人的信仰为是,个体的拙见为非?我想都不是。真正的“非”是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用他人的意见塑造自己;真正的“是”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欣喜于韩寒敞开眼界。向群众更向曾经偏执的自己道歉;我也遗憾于有人仍自得地把特立独行上演给观众看,追求一份认可。 时代越包容,后者越是大行其道,享受“个性”的庇护;而第二种“心怀众生”的特立独行者则愈加稀少,他们坚守自己崇高的信仰而不被世人理解,只得被迫选择特立独行,内心孤独无奈。这些身影彷徨于黑暗离乱的时代,或投入冰冷的水塘,或奔向向日葵的火光。 即使如此,他们仍热爱糟糕时代里的众生甚至过热爱自己。他们从未高高在上地批判社会俯瞰世人,自身即为大地之子,归属于人群,不回避身上属于“人性”的恶。鲁迅对国民性的鞭挞,不正是对自身的反省与对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大爱么!他们是时代的弃儿,却抛开了特立独行的优越感,在对自身品格的坚守中完美实现了叔本华所谓的“我即他人,人即众生”。 所幸当今时代包容,被时代误伤的独行者愈加稀少。我们感慨于高尚心灵之时,也须审视自己、感怀天地。如此,每个人都会成为众生中独特的个体,万类霜天竞自由。点 评:文章非凡之处在于将“特立独行”的境界分成只见自己和心怀众生,暗含佛理,慧眼照世。 论述第一种只见自己的人,以众生为观众和衬托,扬己炫世,求名求利。此种人最易放弃自我,不顾是非,曲己媚俗。是我们要反对的。论述入木三分,警醒世人,可称醒世恒言,开人心智。 第二种特立独行者,如鲁迅等,高蹈跨俗,不是明哲保身,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立异为高,而是以苍生为己任,解黎民于倒悬,以一己之力担荷人类的罪恶。这样的大智大勇大慈悲,才堪称心怀天下。可惜论证稍显单薄,文气略逊于批判第一种人的部分。 总之,本文做到了分类论证,能总结出一定的评价体系,是值得大家好好学习的。其文气充沛,笔法老辣,也给大家指出向上一路。镜子里的自己金陵中学高三(8)班 霍然 每个人都有一双长在前面的眼睛,它能看见前方的一切,却唯独看不见自己的后背,看不清完整的自己。这时,镜子出现了,看着镜中的自己,才知道“我”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都说孩子单纯得像张白纸,不错,孩童时期的镜子总是最完整最清晰的。但随时间的流逝,这面镜子越发模糊,我们越发看不清自己。最终,我们只能靠耳朵,接收他人给我们的要求、期望,和来自心灵深处微弱的呻吟。 有多少的孩子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一位作家亦或一位运动员,但在父母老师或恳求或期待或严厉的目光下,他们还是放弃了理想,规矩地坐在课堂里,忙碌于字与字母。王开岭曾说:“对儿童的成人化塑造,乃这个时代最丑最蠢的表演之一。”事实上,我们似乎都十分欢迎这个表演,甚至自愿参与演出,演得忘我,忘我到甚至忽略了自己已变成自己曾经最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型荧光灯管合作协议书
- 友善主题的演讲稿集合15篇
- 2025南平市人民医院煎药员招聘(编外聘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北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校聘教师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西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河北沧州市任丘园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湿地机场消防应急救援大队招聘消防车司机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白山市教育系统“进校园”招聘高校毕业生(5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前列腺剜除术手术技巧
- 妇婴医院护理技术操作新生儿气管内吸痰操作流程图与考核评分标准
- (完整版)韦氏儿童智力测试试题
- 机械制图-点线面教学课件
-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2023年高考地理(上海卷)-含答案
- 比重式精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GB/T 39554.1-2020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及实施清单第1部分:编码要求
- GB/T 2942-2009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H抽出法
- 细胞培养技术培训课件
- DB3301T 0286-2019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