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专业论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pdf_第1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pdf_第2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pdf_第3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pdf_第4页
(急诊医学专业论文)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缩略词 a p e c o p d c t p a d s a d v t o i p a a 0 2 p a c 0 2 p a 0 2 p t e 斟 w 缩略词表 a b b r e v i a t i o n 英文全称 a c u t ep u l m o n a r ye m b o l i s m 中文全称 急性肺栓塞 c h r o n i co b s t r u c t i v ep u l m o n a r yd i s e a s e慢性阻塞性肺病 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p u l m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d 埴t a ls u b t r a c t i o na n g i o g r a p h y d e e p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s i s o x y g e n a t i o ni n d e x c t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 深静脉血栓形成 氧合指数 a l v e o l a r a r t e r i a lo x y g e nt e n s i o nd i f f e r e n c e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 a r t e r i a lp a r t i a lp r e s s u r eo f c a r b o nd i o x i d e 动脉g n 氧化碳分压 a r t e r i a lp a r t i a lp r e s s u r eo fo x y g e n p u l m o n a r y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动脉血氧分压 肺血栓栓塞症 r i g h t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n d d i a s t o l i cd i a m e t e r 右 左室舒张末期横径比 r a t i oi nf o u r c h a m b e rv i e w r v e d l v e d r i g h t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n d d i a s t o l i cd i a m e t e r 右 左室舒张术期前后径比 i w d v e t r a t i oi np a r a s t e m a ll o n g a x i sv i e w r i g h tv e n t r i c u l a rd y s f u n c t i o n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右室功能障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卜 卜 二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 a c u t ep u l m o n a r ye m b o l i s m a p e 患者的临床资 料 探讨影响a p e 患者预后的指标 提高对a p e 的监测和治疗水平 以提高治愈 率 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择2 0 0 5 0 1 0 1 至2 0 0 9 0 3 3 1 在徐州医学院附 属医院诊断为a p e 的1 2 5 例住院患者 分析总结a p e 患者的的基本资料 临床表 现 辅助检查 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资料 并随访三个月 然后根据危险因素个数 p a c 0 2 氧合指数 o x y g e n a t i o ni n d e x o i 右心室功能障碍 f i g h tv e n t r i c u l a r d y s f u n c t i o n r v d 右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 f i g h t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n d d i a s t o l i c d i a m e t e rr a t i oi np a r a s t e r n a ll o n g a x i sv i e w r v e d l v e d 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要素分 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a p e 患者中男性6 6 例 女性5 9 例 男女比为1 1 2 1 最小年龄 2 l 岁 最大年龄9 1 岁 平均5 8 1 6 1 5 1 7 岁 4 0 岁以上患者占8 7 2 年住院人 数呈上升趋势 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有基础心肺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 e e p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s i s d v t 卧床 5 天和近两个月手术是a p e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2 个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显著高 于危险因素 2 个组 尸 2 5m m h g 组和o i 3 0 0m m h g 组 尸 0 0 5 和p 0 0 1 r o c 曲线显 示p a c 0 2 和0 i 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2 6 0 m m h g 和2 8 3 8 6 m m h g 有r v d 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无r v d 组 尸 o 0 5 和p 2 f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0 6 5 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 死亡率明显高于r e d l 忱d o 6 5 组 p o 0 5 和p 0 0 1 r o c 曲线显示 r v e d l v e d 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0 7 3 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 亡率是5 7 9 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 抗凝治疗组 p 5 天 晕厥 危险因素个数 心率 p a c 0 2 o i 及r v e d l v e d 等8 个因素与a p e 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 结论1 a p e 的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 住院人数有增加趋势 年住院死亡 率显著下降 2 危险因素个数 p a c 0 2 o l r v d 及r v e d l v e d 是预测a p e 患者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或随访3 个月死亡率的独立指标 r o c 曲线显 示危险因素个数 p a c 0 2 o i 和r v e d l v e d 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1 5 2 6 0 m m h g 2 8 3 8 6 m m h g 和o 7 3 3 抗凝治疗或溶栓 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低 a p e 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临床 危险因素 预后 t卜 l t t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c l i n i c a la n dp r o g n o s t i ca n a l y s i so ft h e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d u l m o n a r ve m d o i l s m iv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p r e d i c a t o r so fp r o g n o s i s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p u l m o n a r ye m b o l i s m a p e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c l i n i c a ld a t e 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 i no r d e r t oe n h a n c et h em o n i t o r i n ga n dt r e a t m e n tl e v e lo fa p e t oi m p r o v et h ec u r er a t e r e d u c e m o r t a l i t ya n di m p r o v ep r o g n o s i s m e t h o dw eu s e d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t i c a lm e t h o d st oa n a l y z et h ec l i n i c a ld a t ao f 12 5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 w h ow e r eh o s p i t a l i z e di nt h e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o fx u z h o u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f r o m2 0 0 5 0 1 0 1t o2 0 0 9 0 3 3 1 t h ec l i n i c a ld a t ai n c l u d sb a s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u x i l i a r ye x a m i n a t i o n s t r e a t m e n tm e t h o d sa n d o u t c o m e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i nt h eh o s p i t a lo ri nf o l l o w u pp e r i o do f3m o n t h s t h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w e r ed i v i d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u m b e ro fr i s kf a c t o r s p a c 0 2 o x y g e n a t i o ni n d e x o i r i g h t v e n t r i c u l a rd y s f u n c t i o n r v d r i g h t 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 e n d d i a s t o l i cd i a m e t e rr a t i oi np a r a s t e r n a ll o n g a x i sv i e w r v e d l v e d a n d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 t oc a r r yo ns t a t i s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m o r t a l i t y 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e v e n t si n h o s p i t a la n di n3m o n t h sf o l l o w u pp e r i o d r e s u l ti nt h ew h o l e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 6 6c a s e sw e r em a l e 5 9w e r e f e m a l e s m a l et of e m a l er a t i ow a s1 1 2 1 t h em i n i m u ma g ew a s2 1y e a r so l d t h e m a x i m u ma g ew a s9 1y e a r so l da n dt h ea v e r a g ea g ew a s5 8 16 士15 17y e a r so l d m o r e t h a n4 0y e a r so fa g ea c c o u n t e df o r8 7 2 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p e t h en u m b e ro f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ss h o w e dau p w a r dt r e n d w h i l et h em o r t a l i t ys h o w e d ad o w n w a r dt r e n d h e a r ta n dl u n gd i s e a s e l o w e re x t r e m i t yd e e pv e i nt h r o m b o s i s d v t l o n g t e r mb e d 5 d a y s a n dr e c e n ts u r g e r yw e r e t h em a i nr i s kf a c t o r sw h i c ha p eo c c u r r e d t h em o r t a l i t y 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e v e n t sa n df o l l o w u p3m o n t h sm o r t a l i t yi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h en u m b e ro fr i s kf a c t o r s22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t h e n u m b e ro fr i s kf a c t o r s 2 p 0 oi r e c e i v e ro p e r a t o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u r v e r o cc b r v e s h o w e dt h eb e s tc u t o f f p o i n to f t h en u m b e ro f 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 j u d g i n go f d e a t hw a s1 5 t h em o r t a l i t y 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e v e n t sa n df o l l o w u p3m o n t h sm o r t a l i t yi ng r o u po f 4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p a t i e n t s 析n lp a t c h52 5m m h ga n d o i s3 0 0m m h g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 g r o u p so fp a t i e n t sw i mp a c 0 2 3 0 0m m h gc o n t r o lg r o u p s 畎o 0 5a n dp o 0 1 r o cc u r v es h o w e dt h eb e s tc u t o f fp o i n t so fp a c 0 2a n d0 if o r j u d g i n go fd e a t hw e r e2 6 0 m m h ga n d2 8 3 8 6 m m h g 1 1 1 e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e v e n t s a n d f o l l o w u p3m o n t h sm o r t a l i t y i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r v dw e r eh i g h e rt h a ng r o u p 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r v d 尸 o 0 5a n dp 0 01 t h em o r t a l i t y i n c i d e n c eo f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a n df o l l o w u p3m o n t h sm o r t a l i t yi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mr v e d l v e d 之o 6 5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g r o u p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r v e d l v e d 0 6 5 p o 0 5a n d p 0 01 r o cc u r v es h o w e dt h eb e s tc u t o fp o i n to fr 厂e d i e df o rj u d g i n go fd e a t h w a s0 7 3 t h em o r t a l i t yi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o r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w a s5 7 9 w h i c h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t h a ng r o u p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t h e r a p yo rt h r o m b o l y t i cp u l s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t h e r a p y p 1 0 0 次 分 4 周内制动或手术史 既往a p e 或d v t 咯血 恶性肿瘤 3 1 5 1 5 1 5 1 1 1 2 2 2 有a p e 的典型临床表现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胸片或胸部c t 等检查高度 怀疑并且排除其他心肺疾病 最终诊断为a p e 7 气 鼍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3 排除标准具有以下两项中任何一项即被排除 临床诊断为慢性肺动脉高 压 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室壁厚度 5 m m 2 方法 2 1 观察指标 2 1 1 一般资料性别 年龄 住院时间 诊断方法等 2 1 2 临床表现心率 血压 憋喘气促 胸痛 胸闷 咯血 咳嗽 心悸及晕 厥 2 1 3 常规检查血气分析 心电图 胸部x 线片 超声心动图 胸部c t 等 2 1 3 1 血气分析本研究定义 p a 0 2 8 0 m m h g 为低氧血症 p a c 0 2 3 0 m m 右室室壁运动减 弱 肺动脉高压或三尖瓣返流速度 2 8 m s 室间隔矛盾运动 2 1 4 危险因素高龄 7 0 岁 存在d v t 心肺疾病史 近两个月手术史 卧床t 5 天 吸烟史 肿瘤史 2 1 5 评估预后指标危险因素个数 p a c 0 2 o i r v d r v e d l v e d 治疗方 法 抗凝治疗 溶栓 抗凝治疗 未做抗凝和溶栓治疗 2 1 6 转归指标住院期间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 本研 究中不良事件包括 需要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持续性低血压 休克或死亡等 2 2 根据评估预后指标分组 2 2 1根据危险因素个数分为 危险因素 2 个组 危险因素 2 5m m h g 组 2 2 3 根据0 1 分为 o i 一 3 0 0m m h g 组 2 2 4 根据r v d 分为 有r v d 组 无r v d 组 2 2 5 根据r v e d l 厂e d 分为 r v e d l v e d 0 6 5 组 r v e d l v e d 0 6 5 组 8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以上分组 分别比较5 个评估预后指标对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的影响 2 2 6 根据住院期间临床转归分为 住院期间死亡组和非死亡组 单因素分析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差异 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 分率进行描述 两组间比较采用x 2 检验 应用s p s s l 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 o 0 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常参考值范围为我院检验科标准 9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 1 一般资料 1 1a p e 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 表2 1 2 5 例a p e 患者中 男性6 6 例 女性5 9 例 男女比为1 1 2 1 最小年龄2 l 岁 最大年龄9 1 岁 平均年龄5 8 1 6 4 1 5 1 7 岁 a p e 患者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 5 6 9 岁 占总数的4 0 o 其次是4 0 5 4 岁和7 0 岁以上 分别占2 4 8 和2 2 4 1 2a p e 患者年度分布和年死亡率 表3 图1 a p e 患者的年度住院人数有上升趋势 2 0 0 5 年至2 0 0 8 年的年度住院人数分别 为1 2 3 1 3 7 3 0 1 2 5 例a p e 患者中死亡2 3 例 总体死亡率为1 8 4 其年死 亡率呈下降趋势 由2 0 0 5 年的3 3 3 下降至2 0 0 8 年的6 7 其中2 0 0 8 年较2 0 0 6 年 3 2 3 显著下降 尸 5 天 3 0 例 2 4 0 患者近两个月手术 病史 2 8 例 2 2 4 例患者年龄 f 7 0 岁 2 7 例 2 1 6 患者有吸烟史 1 8 例 1 4 4 患者有肿瘤史 2 2 临床症状 表5 1 2 5 例a p e 患者中 4 例患者入院或发病时昏迷 其余1 2 1 例a p e 患者中出 现憋喘气促者8 7 例 7 1 9 胸闷者7 3 例 6 0 3 咳嗽者4 8 例 3 9 7 心 l o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悸者3 1 例 2 5 6 胸痛者2 8 例 2 3 1 咯血者2 2 例 1 8 2 晕厥者1 7 例 1 4 o 其中仅有4 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 胸痛和咯血三联征 2 3 辅助检查 2 3 1 超声心动图 表6 6 3 例a p e 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 2 例 3 4 9 患者符合r v d 的标准 4 2 例 6 6 7 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 2 3 2 血气分析 表7 7 1 例a p e 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 p a 0 2 8 0 m m h g 患者5 3 例 7 4 6 p a c 0 2 3 5 m m h g 患者5 1 例 7 1 8 o i 一 2 个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分 别是2 6 7 3 7 3 和4 0 o 明显高于危险因素 2 5 m m h g 组 7 5 1 5 1 和 1 4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1 根据p a c 0 2 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建立r o c 曲线 图3 结果显示预后的分 界点 从左向右 分别是1 7 0 2 2 5 2 6 0 3 5 5 5 0 0 m m h g 其中最理想分界点 是2 6 0 m m h g 敏感性是6 6 7 特异性是8 3 1 3 30 i 的预后价值 o i 3 0 0 m m h g 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分 别是2 6 2 4 0 5 和3 7 1 显著高于o i 3 0 0 m m h g 组 3 4 6 9 和7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 根据0 i 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建立r o c 曲线 图4 结果显示预后的分界点 从左向右 分别是4 2 0 0 1 7 3 1 0 2 8 3 8 6 3 6 9 0 5 m m h g 其中最理想分界点是 2 8 3 8 6 m m h g 敏感性是9 1 7 特异性是6 1 o 3 4r v d 及r v e d l v d e 预后价值 3 4 1 一般情况 比较有r v d 和无r v d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1 3 结果显示除胸痛症状的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危险因素 主要临床症 状 心率及收缩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4 2 r v d 的预后价值 有r v d 组和无r v d 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 2 7 和4 9 差异较大但 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有r v d 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分别是 3 6 4 和4 1 2 显著高于无r v d 组 7 3 和5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4 3 4 3r v e d l v e d 的预后价值 1 2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r v e d l v e d 0 6 5 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 率分别是2 6 3 3 6 8 和4 3 8 显著高于r v e d l v e d 0 6 5 组 4 5 9 1 和5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5 根据r v e d l v e d 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建立r o c 曲线 图5 结果显示预后 的分界点 从左向右 分别是2 1 8 0 7 3 o 5 4 0 4 4 其中最理想的分界点是o 7 3 敏感性是7 1 4 特异性是9 1 1 3 5 治疗方法的预后价值 1 2 5 例a p e 患者中 1 0 6 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溶栓 抗凝治疗 两组患者的 住院死亡率分别为6 2 和1 9 5 显著低于未做抗凝和溶栓治疗组 5 7 9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6 溶栓 抗凝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高于抗凝治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6 与住院期间死亡有关的因素 对1 2 5 例a p e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 果显示以下8 个因素对住院期间a p e 患者的死亡有影响 肿瘤史 卧床 5 天 晕厥 危险因素个数 心率 p a c 0 2 o i 及r v e d l v e d 等 表1 7 表1 8 和图6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讨论 近年来 虽然对a p e 的认识有所提高 但是a p e 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 下 本研究通过对1 2 5 例a p e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性分析 为提高临床医生 对a p e 患者临床特征的认识 掌握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提供依据 对于降低a p e 患者的死亡率 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病例分布 己有多个研究报告证实 随着年龄的增加 d v t 和a p e 成指数级增加 在 6 5 6 9 岁人群年发生率以1 8 的幅度增加 而在8 5 8 9 岁人群 年发生率增加幅度 更是高达3 1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危险因素的个数也增加 多个危险因 素的相互累积效应促使a p e 更易发生所造成的 本研究全组病例的平均年龄为 5 8 1 6 1 5 1 7 岁 发病年龄高峰在5 5 6 9 岁年龄段 4 0 岁以上患者占8 7 2 提示 4 0 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与有关报道一致 6 1 因此 对于 4 0 岁以上人群要给予高度重视 尤其是存在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本组病例男女 比例为1 1 2 1 男性略高于女性 提示男性发病率可能高于女性 但性别在发病率 上的差异尚无统一的观点 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 a p e 患者住院人数基本呈上升趋势 2 0 0 7 年a p e 患者的住 院人数为3 7 例 是2 0 0 5 年的3 倍多 a p e 年住院人次有所增加 与近年来临床 医生对a p e 的认识逐渐提高 检查手段不断更新 从而提高了a p e 的诊断率有关 也与社会出现老龄化趋势 肥胖人群逐渐增多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发现a p e 患者 的住院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 0 0 8 年a p e 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2 0 0 6 年 与临 床医生对a p e 的认识有所提高 及时的诊断 并给予积极的抗凝或溶栓 抗凝治 疗有关 2 临床特点 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v e n o u s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s m v t e 1 4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相同 包括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液淤滞 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v i r c h o w 三要素 的因素 v r e 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因素 由遗传变异引起 包括抗纤维蛋白酶缺乏 蛋白c 缺乏 蛋白s 缺乏 v 因子突 变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以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 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因素包括各种原因的制动 长期卧床 高龄 癌症 内科急 症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衰等 外科大手术 创伤 脊髓损伤 妊娠 产褥期 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口服避孕药 肥胖 中心静脉置管等 研究表明忉 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及静脉血管病者在a p e 病例中发生率居前2 位 提示有心血管疾病或静脉血管病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抗凝治疗 以预防a p e 的 发生 本组资料显示 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占4 6 4 存在d v t 患者占2 8 8 是发生a p e 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相关报道一致 7 1 本组病例中近两个月手术患者 占2 4 o 提示对于近期手术的患者 尤其是并存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临床医生 要足够重视 对于出现典型临床经过的患者 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早采取合适的确 诊性诊断方法 一旦确诊应积极给予抗凝等治疗 降低患者死亡率 a p e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又缺乏特异性 涉及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神 经系统等多个系统 常与累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出现重叠 因此临床上a p e 的误诊率较高 根据国内外对a p e 症状学的描述性研究 临床症状出现的比率为 呼吸困难及气促 8 0 9 0 是最常见的症状 尤其以活动后明显 胸痛或心绞痛 样疼痛 4 1 2 晕厥 1 1 2 0 甚至是a p e 的唯一或首发症状 咯血 1 1 3 0 通常为小量咯血 大咯血少见 咳嗽 2 0 3 7 心悸 1 0 1 8 a p e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胸痛 咯血三联征 但具有 三联征 的患者 不足1 3 本组资料中临床表现出现最多的是憋喘气促 7 1 9 胸闷 6 0 3 和咳嗽 3 9 7 而具备 三联征 的患者仅占3 3 其中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心 悸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文献报道 可能与本组患者中合并心脏疾病较多有关 自1 9 7 7 年c o v a r r u b i a s 等运用m 型超声发现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血栓以来 经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胸超声心动图一直被认为是对a p e 患者进行筛查和危险分层极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之一 引 a p e 的直接征象为超声心动图观察到肺动脉内的血栓 常见于肺动脉主干 及其左右分支 本组资料中1 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主干血栓 a p e 超声 心动图的间接征象 主要指右心负荷过重或出现r v d 的表现 本组患者中6 3 例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表现为r v d 的患者占3 4 9 与有关报道相符 动脉血气分析是a p e 重要的筛查手段 典型的a p e 患者多表现为低氧血症 低碳酸血症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 a a 0 2 增大 文献报道 9 1 8 5 的a p e 患者 血气分析显示 p a 0 2 8 0 m m h g 和p a c 0 2 3 5 m m h g 且p a c 0 2 3 5 m m h g 较p a 0 2 8 0 m m h g 更有意义 何建国等 1 0 1 研究发现 9 3 的a p e 患者有低碳酸血症 本 研究分析显示 低氧血症患者占7 4 6 低碳酸血症患者占7 1 8 由于血气分析 受f i 0 2 基础心肺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其特异性不高 不能作为a p e 明确诊断的 方法 但血气分析检查简便易行 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重要的筛查手段 临床研究发现 1 1 约有7 0 a p e 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但通常不具有 特异性 g e i b e l 等 1 2 报道 a p e 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的类型愈多 急性期预 后愈差 a p e 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损伤型改变 由于右室扩张 所致 具体表现为s i q i i i t i i i 或s i q i l l 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窦速 多见 或窦缓 少见 v 3 4 r 导联s 波顿挫等 其中s t q i 1 t i i 是a p e 患者典型的心电图 改变 另一种是继发型改变 主要是继发于损伤后的动态演变 表现为胸前导联t 波倒置的动态改变 本组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占9 2 9 其中4 6 5 的患者表现为 s t q l i i t i l 或s 1 q i i i 3 4 3 的患者出现典型s i q i i i t 1 l 存在多导联t 波倒置的患者占 4 0 4 尽管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低 特异性差 是一个局限性的检查手段 但是 如果出现典型的s i q i i i t l l l 表现 结合病史也可作出初步诊断 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 对基层医院仍有较高的价值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霞要的筛奄手段 肺动脉造影 d s a 是目前临床诊断a p e 的 会标准 其诊断敏感性为9 8 特异性为9 5 9 8 t 1 3 因为其为有创检查 而且操作要求条件高 费用昂贵 难 1 6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于普及开展 本组患者中有1 0 例 8 0 通过d s a 明确诊断 目前临床工作中 诊断a p e 主要依靠c t p a 和肺通气 灌注扫描 本组患者中通过c t p a 和肺通气 灌注扫描诊断例数占7 2 8 成为本组患者最主要的两种明确诊断的检查方法 此 外有1 例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直接发现肺动脉主干血栓 有2 3 例 1 8 4 患者 因病情关系未行确诊性诊断的检查 通过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a p e 此类患者大多为手术后或存在肿瘤等基础疾病患者 因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此类 患者 对于高度怀疑a p e 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以提高诊断 率 减少死亡率 3 评估预后指标 3 1 危险因素个数对a p e 患者的预后价值 国内外报道表明 高龄 长期卧床 心肺疾病 肿瘤 d v t 手术等是导致 a p e 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且某些因素与a p e 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相关 1 4 1 临床评 估常用日内瓦预后评估指数 其为8 点 分 得分系统 有6 个预后不良指标积 分 表1 9 得分越多预后越差 表1 9r 内瓦预后评估指数 预后不良指标 得分 肿瘤 低血压 收缩压 1 0 0m m h g 心力衰竭 既往有d v t 动脉低氧血症 p a 0 2 8k p a 彩超证实有d v t 本研究结果显示危险因素 2 个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 显高于危险因素 2 个组 绘制r o c 曲线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个数判断死亡的分界 点是1 5 因此危险因素个数可以作为预测a p e 患者住院岁e 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分分分分分 2 2 l 1 1 1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独立指标 危险因素个数愈多 a p e 患者的预后愈差 此外 本研究随访结果 还提示危险因素个数也是a p e 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在临床工作中 a p 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个数越多 越应加以重视 积极治疗 提高存活率 改善预后 3 2p a c 0 2 和o i 对a p e 的预后价值 早在1 9 7 1 年s z u c s 等就发现a p e 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 原因考虑为大面积 的肺动脉栓塞后 使得正常的肺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增加了动静脉分流 导致低 氧血症的发生 吴惠敏等 刀研究表明 p a 0 2 6 5 m m h g 组和p a c 0 2 6 5 m m h g 和p a c 0 2 i 2 5 m m h g 组 提示p a 0 2 和p a c 0 2 可作为判断a p e 患者预后的指标 然而血气分析异常除与a p e 本身有关外 还与 f i 0 2 等有关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p a c 0 2 r 2 5 m m h g 提示p a c 0 2 弋 2 5 m m h g 可以作为a p e 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为了消除f i 0 2 对血气分析中p a 0 2 的影 响 本研究对a p e 患者的0 i 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o i 弋 3 0 0 m m h g 组 因此o i 9 0 m m h g 的a p e 患者 有和无右室运动不良3 0 天存活率分别8 3 7 和9 0 6 右室运动不良是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g i b s o n 等 通过研究亦证 实有右室运动不良与早期死亡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有研究报道 1 9 2 0 1 有r v d 患者 的住院1 4 天死亡率明显高于无r v d 者 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无r v d 组明显 增高 r v d 还是a p e 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指标 r i b e i r o 等 2 l 发现有r v d 患者1 年的死亡率是无r v d 患者的3 倍 提示r v d 可能会长期影响预后 需要更长期 的随访 因此 r v d 是增加a p e 患者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a p e 患者预后 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2 2 1 r v e d l v e d 是1 4 天不良事件发 生率的预测指标 其判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最佳分界点是o 6 5 本组病例中 血压正常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a p e 患者6 3 例 有r v d 和无 r v d 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 主要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r v d 组患者的不 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高于无r v d 组 因此 r v d 是预后不良的判断 指标 与有关报道一致 r v e d l v e d 0 6 5 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不良事件发生 率和随访3 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r v e d l v e d 0 6 5 也可以作为a p e 患者高死亡率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与相关报道相符 2 1 1 通过 绘制r o c 曲线 发现r v e d l v e d 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0 7 3 0 其特异性为 9 1 1 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于那些r v e d l v e d 0 6 5 尤其是 0 7 3 的a p e 患 者应提高警惕 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改善预后 3 4 治疗方法对a p e 的预后价值 大多数a p e 是可以治疗的 但仅有3 0 的a p e 患者得到正确治疗 未经治疗 或未得到正确治疗的a p e 患者病死率高达6 0 7 0 2 3 1 因此 一旦确定珍断 即 应进行积极治疗 近年来 对a p e 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凝 溶栓和介入治疗 抗凝治疗是a p e 的基础治疗 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 同时通过机体 1 9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血栓 且出现低血 压和休克 但无出血倾向的a p e 患者 介入治疗主要是植入静脉滤器 以防止下 肢深静脉大块血栓再次脱落栓塞肺动脉 适用于 下肢静脉血栓 有抗凝治 疗的禁忌或已发生出血并发症 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面积a p e 近端大块 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 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 未做抗凝和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 死亡率为5 7 9 明显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 抗凝治疗组 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2 4 1 提示临床工作者对于诊断为a p e 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积极的 抗凝治疗或溶栓 抗凝治疗 以降低a p e 患者的死亡率 本组病例中 溶栓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抗凝治疗组 考虑与临床工作者 对溶栓治疗的指征掌握不恰当等因素有关 目前溶栓治疗仍存在争论 为了探讨 溶栓治疗的恰当性 2 4 1 有学者将a p e 患者分为两类 出现休克或出现机体灌注 不足 包括低血压 乳酸性酸中毒 心搏出量减少 的肺栓塞 血流动力学稳 定的肺栓塞 对于第1 组患者 除非有绝对的禁忌证 此类患者均应接受溶栓治 疗 因为溶栓治疗已被反复证明具有减少栓子负荷 提高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患者 存活率的优势 对于第2 组患者 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溶栓治疗较单独应用抗 凝治疗并不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肺栓塞的复发率 且溶栓治疗可明显增加大出 血的危险性 所以不推荐溶栓治疗 然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这样的分类方 法过于粗略 近年来有学者建议把a p e 患者分为以下4 组 血压和右室功能正 常组 血压难常而右室功能障碍组 低血压但无循环低灌注表现组 低血 压合并低灌注 休克 或心脏骤停组 后3 组中a p e 引起了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 变 成为重症肺栓塞 对于病情危重的 组和 组肺栓塞患者 一项前瞻性随机 研究表吲2 5 1 与单独使用抗凝治疗相比 溶栓治疗能迅速地使血栓溶解 改善肺 灌注 使右室和肺动脉压降低 基于这一结果现在推荐采用溶栓治疗 然而溶栓 治疗是能否降低第2 组患者的病死率或肿栓塞的复发率 目前尚无统一 的结论 近期h a m e l 等 2 6 1 研究报道 随机接受静脉溶栓 肝素抗凝或单用肝素治疗的次大 2 0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面积a p e 患者中 溶栓组肺灌注的改善程度优于肝素组 但两组a p e 患者的复发 率相同 且溶栓组的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肝素组 g o l d h a b e r 等 2 7 1 的 i c o p e r 研究己证明r v d 是次大面积a p e 患者3 个月内死亡率增加1 倍的独立危 险因素 而溶栓治疗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5 0 因此有学者认为 若无禁忌证 这类患者均应溶栓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存在r v d 的a p e 患者 采用何种治疗 方案更优 需要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 3 5 与住院期间死亡有关的因素 影响a p e 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 a u j e s k y 等 2 8 通过分析a p e 患者的资料 结 果显示 年龄 性别 肿瘤 心衰 c o p d 脉搏 l l o 次 分 收缩压 1 0 0 咖h g 呼吸频率 3 0 次 分 体温 3 6 意识改变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9 0 是与a p e 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 本研究对a p e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 析结果显示 以下8 个因素对住院期间临床结果有影响 肿瘤史 卧床 5 天 晕 厥 危险因素个数 心率 p a c 0 2 o i 及r v e d l v e d 等 但进一步的二分类l o g i s t i c 回归未能建立回归模型 考虑与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全面有关 为建立a p e 患 者的预后模型 更好的评价患者的预后 尚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1 a p e 的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 住院人数有增加趋势 年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 2 危险因素个数 p a c 0 2 o i r v d 和r v e d l v e d 是预测a p e 患者住院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