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共轭中线的性质及应用.pdf_第1页
三角形共轭中线的性质及应用.pdf_第2页
三角形共轭中线的性质及应用.pdf_第3页
三角形共轭中线的性质及应用.pdf_第4页
三角形共轭中线的性质及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f 1等 数 学 三 角 形 共 轭中 线 的 性 质 及 应 用 沈文选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 4 1 0 0 8 1 中图分 类号 O 1 2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5 6 4 1 6 2 0 1 6 0 2 0 0 0 2 0 8 本讲适合 高 中 1 知 识介绍 定义 1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 中点 的连线称为三角形的中线 这条中线关于这 个顶角的平分线对称的直线称为三角形的共 轭中线 或陪位中线 显然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就是斜 边上的共轭中线 为了讨论 问题的方便 将三角形边的中 点视为边的内中点 则三角形的中线可称为 三角形的内中线 其共轭 中线称为 内共轭中 线 三角形的三条内共轭 中线 的交点称为内 共轭重心 或共轭重心 这可由性质 1 1 及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推证 无穷远点可看作线段的外中点 定义2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且平行于 对边的直线称为三角形的外 中线 任两条外 中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旁重心 显然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的外中线 内 中线 两条边组成调和线束 且过此顶点的圆 截这四条射线的交点组成调和四边形的四个 顶点 定义3 三角形的外 中线在这个顶点处 关于顶角平分线对称的直线称为三角形的外 共轭中线 任两条外共轭中线 的交点称为旁 共轭重心 收稿 日期 2 0 1 5 1 1 0 4 显然 三角形的外共轭中线就是在三角 形顶点处的外接圆的切线 如图 1 设 M为 A B C的边 B C的中点 A T为 B A C的平分线 记 A B C的外接 圆 为圆 图 1 若 A D关于 A T与 A M 对称 则 A D为 内 共轭中线 若 A N B C 与圆 交于点 N 则 4 为 A B C的外中线 若 A E关于 A T 与 A N对称 则A E为外共 轭 中线 注意到 B A M C A D 则 B A N C A E C AE ABC A E为 圆 的切线 反之 若 A E为圆 厂 的切线 则 A E关于 B A C的平分线 A T对称的直线为外中线 4 图 1中的 A N A M A B A C为调和线束 若 A M 与圆 厂交于点 L 则四边形 N B L C为调 和四边形 图 1中的点 G c K 分别为 A B C 的一个旁重心 旁共轭重心 2 0 1 6年第 2期 3 三角形 内 外共轭中线有如下性质 性质 1 在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上 点 E在边 B C的延长线上 则 1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的充分 必 要 条 件 为 筹 B D 2 A E为 A B C的外共轭 中线的充分 必 要 条 件 为 筹 BE 证明 1 如图2 设 M 为边 C的中点 R I 图 2 则 B M MC 过 A M D三点的圆与 A B交于点 B 与 A C交于点 C 故 A D为A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铮 BAM C AD 铮B1 M DC1 B 1 C 1 B C铮 AB BB AB BM BD BD 甘 A C2 CC 1 AC C M CD 2 如图3 作 A B C的外中线 A 与圆 交于点 r 图 3 则 N A B A B C 故 A E为 A B C的外共轭中线 铮 NAT T AE 甘 NAB C AE 甘 C B A C A E甘 B A E A C E B A AE BE AB2 AE BE BE 铮 一 一甘 A C2 CE AEC C E AE CE AE 一EC A 推论 1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的内共轭 中线 外共轭中线 两条边组成调和线束 且 过此顶点的圆截这四条射线的交点组成调和 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事 实 上 女 口 图 3 由 筹 知 B C E为调和点列 即 A D A E A B A C为 调和线束 若过顶点 A的圆与A D A E A C 分别交于点 D E C 则 四边形 B D C E 为调和四边形 显然 在图 3中 E为边 B C延长线上一 点 A E为 A B C的外共轭 中线 的充分必要 条件为 A E E B E C 性质 2 在锐角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 内 为顶点 A所对应的旁共轭重心 即点 B c处切线的交点 则 A D为 A B C的内共 轭中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A 三点共线 证 明充分 性 如图4 当 A D 三点共线时 设直线 A D与圆 厂交于点 联结 B X X C 幽 4 由 C X K a A C BX B C C X AB KA A K A AC A B C X A C B X 设 为 B C的中点 联结A 4 中 等 数 学 在四边形 A B X C中 应用托勒密定理有 AB C C BX BC A X 2 AB C X 2BM A X AB A X 一 BM xC 注意到 A B M A B C A X C 故 A B M A X C XAC 从而 A D为锐角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必要 性 如图4 当A D为锐角 A B C的内共轭中 线 即 为边 B C的中点时 B A M C A D 设 A D与圆 交于点 联结 B X X C 由 A B M A X C A B X A MC AB XC AX BM AC B X AX MC 注意到 B M MC 则 A B 设过点 JE 的圆 厂 的切线 与 交于点 E 过点 C的圆 的切线与 交于点 由性质 1 2 有 B A AE1 C A AE2 BXz E X C X2一 X 此时注意到式 有 AE1 AE2 AX A X E x E X E1 X E X 从而 与 重合于点 故 A D 三点共线 注 当A D 三点共线时 由式 及 性质 1 1 知 D X也为钝角 B X C的内共轭 中线 由式 即知四边形 A B X C为调和四边形 因而 可推证出如下结论 推论 2 圆内接四边形为调和四边形的 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一条对角线为另一条对角 线分该 四边形所成三角形的内共轭中线 由性质 2 即有如下结论 推论 3 三角形的任意两条外共轭中线 与第三条 内共轭 中线交 于一点 旁 共轭 重 心 特别地 直角三角形 的直角顶点对应 的 旁共轭重心为无穷远点 性质 3 在 A B C中 点 E在边 B C的延 长线上 过点 E作 A B C外接圆的切线 切点 为 与 B C交于点 则 为 A B C的 外共轭中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D为其 内共 轭中线 事实上 由推论 1及调和线束的特性 即 可得上述结论 这里再给出一种证法 证 明 如 图 5 图 5 充 分 性 当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时 由性 质 2的必要性证明中的式 有 A B B X 又由性质 1 1 对 B c有 由性质 l 2 对 B X C 南 X E为其 外 共轭中线 i B c X2 B E 故 A 2 BX2 BE 再运用性质 1 2 对 A B C 知A E为其 外共轭 中线 必要性 当A E为 A B C的外共轭中线时 A B2 一丝 AC 一EC 注意到 X E为 B X C的外共轭中线 则 B X 2 B E 故A B B X 2 0 1 6年第 2期 5 l I BD 鲋AB BX AB 从 m A C C X 因此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注 在图5中 为 A B C的内共轭 中线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点 A 处 的切线 的 交点 E与 B c三点共线 由性质 2 知 B C为 A B X的内共轭 中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 B C E三点共线 由此 又推证了推论 2 性质 4 在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上 D E f f B A 与 A C E 悻 D F f C A 与 A B交于点 F 则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 C E F四点共圆 证 明 如 图 6 由D E B A D F C A DE AB C D 怛 F D AC BD 由件 质 1 f 1 知 图6 A D为 A B C的内共 轭中线 甘 筹 甘 B 2 A C 2 B D m A B 2 丽C D A C 2 A C 2 甘 AB AC AC AB AF AC AE B C E F四点共圆 推论 4 在直角三角形 中 斜边上高线 垂足在两直角边上的射影 斜边两端点这 四 点共圆 性质5 在锐角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 上 过 B两点且与 A C切于点 的o 0 与 过 C两点且与A B切于点 的630 的公共 弦为 A Q 则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 A D与 A Q重合 或 A Q D三 点共线 证明如图 7 作 A B C的外接圆 图 7 充分性 当直线 A D与 A Q重合时 设此重合的直 线与 A B C的外接圆交于点 S 联结 B S C S B Q c q 则由题设知 A B Q C A Q C B S B C S B A Q A C Q j A B Q C A Q C B S 一 一 一 CS一 BS CB CS AC 一 肋 一 s 一 堂 A B 2 一 DC 一 s c s AC C S AC 由性质 1 2 知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 中线 必要性 当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 中线时 由性 质 2 知在 A B C的外接 圆中 C两点处的 切线的交点 在直线 A D上 设直线 B与oD 交于点 直线 A D与 O0 交于另一点 Q 联结 B Q Q C A 则 B Q K A B T A B A C B C K A 即知 B C Q 四点共圆 注意到 B C 则 B Q K A c O B Q A A Q c 又由 A B Q c a q 知 B A Q A C Q 于是 由弦切角定理 的逆定理 知过点 A Q C的圆与 A B切于点 A 此圆即为OD 从而 点 Q 与 Q重合 故oD 与oD 的公共弦 A Q与直线 A D 6 中 等 数 学 重合 对性质 5 钝角三角形也有上述结论 证 明留给读者 又由性质 5 可得 推论 5 在 k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上 点 Q在线段 A D上 则 A D为 A B C的内共 轭中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8 Q A A Q C 且 A B Q C A Q 性质 6 在 A B C中 点 D在边 B C上 在A B A C上分别取点 E F 使 B C 令 B F与 C E交于点 P 记完全 四边形 A E B P C F 的密克点为 M 则 A D为 A B C的内共轭中 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 三点共线 或 直线 A D与 A M重合 证明注意到 完全四边形密克点的性 质 密克点与完全 四边形中每类 四边形的一 组对边组成相似三角形 如 图 8 知 图 8 则 ME A k MB E MF C 由 B 四点共圆知 B AM BFM EA M PF M 由 E c四点共圆知 AEM 1 8 0 一 MCF FPM 故 ME A MP F 类似地 由 EBM C FM BEM FC M MB E MF C 于是 由这两对相似三角形有 A E 一 丝 一 FP MP FC MC A E F P 船 由 E F B C 知四边形 B C F E为梯形 故直线 P分别过 E F B C的中点 从而 直线 A P为 A B C的边 B C上的内 中线所在直线 此时 还有 将结论 代人上式得 MC FP AF C M AF 一 一 MP FC FC MP FP 由 P M C F四点共圆知 C MP A 则 C MP j C Jp P A D为 kA B C的内共轭中线 甘 B AP CAD MCP MAE 甘 A D与A M重合 或4 D 三点共线 注 性质6给出的完全四边形 A E B P C F 有条件两条对角线平行 即 F B C 其实 对于一般的完全 四边形 A E B P C F 若设 M 为 其密克点 则 事实上 B AM C AP 注 意到 C MP A F P C MP A F P 岱 磐 A F 甘 A 葡 F甘 E F 胞 如图8 若直线 A P与 A B F的外接圆交 2 0 1 6年第 2期 7 于点 与 A E C的外接圆交于点 则 N M B F B F M与A F M N互补 或相等 A B A M F A N E F f B C L M E C E C M与A C ML 互补 或相等 A E A M A C A P E F B C 推论 6 在 A B C中 点 E F分别在边 A B A C上 B F与 C E交于点P 设完全四边形 A E B P C F的密克点 为 直线 A P与 A B F 的外接 圆 A E C的外接圆分别交于点 则A M所在直线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所 在直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下述三条件之一 1 E F B C 2 N M B F 3 L M E C 2 例题选讲 例 1 已知A A P B内有一内切圆与边切 于点 A B P C D为任一割线 与圆交于 C D两 点 点 Q在 C D上 且 Q A D P B C 证明 A P A C Q B D 2 0 0 3 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证明如图 9 联结 A B P 图 9 D 由性质 3 知 A B为 A C D的内共轭中线 由A Q A D P B C A C A B 知 Q为 C D 的中点 于是 对 B C D有 A Q B D C B A P A C 其中 注意到 A B也为 B C D的内共轭中线 例 2 已知 P Q分别 为圆内接 四边形 A B C D的对角线 A C B D的中点 若A B P A D P A 证 明 A Q B C Q B 2 0 1 1 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证明如图 1 O 延长 与圆交于点 图 l 0 则A C P F D P A A B P A 注意到 P为 A C的中点 由圆的对称性知A B F C B F A C 联结 A F F C 则 F B F D分别为 A F C的外 内中线 从而 F B F D F A F C为调和线束 因此 四边形 A B C D为调和 四边形 由推论 2 知 A C为 B C D 或 A B D 的内共轭 中线 此时 又 由性质 3 知点 A c 处的圆的切线交点 E在直线 D B上 设 四边形 A B C D的外接圆圆心为 0 注意到 Q为 B D的中点 则 4 E C Q 0五点共圆 厂 在圆 中 由E A E C 知 A A Q B C Q B 例 3 如图 1 l 4 B为o 0上的两个定 点 c为优弧A B 的中点 D为劣弧A B 上任意 一 点 过 D作oD的切线 与oD在点 处 的切线分别交于点 E F C E C F与弦A B分别 交于点 G H 证明 线段 G H的长为定值 第 九届 北 方数 学奥林匹克邀请赛 证明如图1 1 联 结 A C A D C D 记 C D 与A B交于点 K 过点 c作o0的切线 T S 由 C为优弧A B 的 中点 知 T S l A B C S 图 1 1 8 中 等 数 学 由性质 2 知 C E C T分别 为 C D A的 内 外共轭中线 又由推论 l 知 C T C E C A C D组成调和 线束 注意到 A K C T 则由调和线束 的性质 调和线束中的一 射线的任一平行线被其他三条射线截出相等 的线段 知 G为 A K的中点 类似地 为 K B的中点 1 故G H 定值 二 例 4在 A B C中 D E分别为边 A B A C的中点 B E与 C D交于点 G A B E的外 接圆与 A C D的外接圆交于点 P P与点 不重合 A G的延长线与 A C D的外接圆交 于点 与点 不重合 证明 c D 第一届陈省身杯全 国高中数学奥林匹 克 证 明如 图 1 2 联结 D E L 图 l 2 由已知得 D E B C 则 P为完全四边形 A D B G C E的密克点 由性质 6 知 A P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由推论 6 3 得P C D 例 5 在锐角 A B C中 A B A C M为边 B C的中点 P为 A B C内一点 使得 M A B P A C 设 A B C A B P A C P的外心 分别为 0 0 0 2 证明 直线A O平分线段 0 0 2 2 0 1 0 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考试 证 明 如 图 1 3 图 1 3 由条件 知 A P为 A B C的内共轭中线 由性质 5 知存在过点 A 且与 A C切于 点 A的o0 和过点 4 c且 A B切 于点 的 0 这两圆的公共弦 A Q与直线 P重合 此时 0 0 0及 0 0 0分别三点共 线 且 0 0 上 A P 0 0 A Q 从而 0 0 2 0 D 注意到 O I A上 A C O 0 上 A C 于是 O A 0 0 类似地 A O 0 0 故四边形 O 0 A O 为平行 四边形 有 A O 平分 0 0 即A O为 O 0 0 的中线 因此 A O也为 O 0 0 的中线 从而 A O平分线段 0 0 例 6 如 图 1 4 设 凸四边形 A B C D的两组 对边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 F B E C的外 接圆与 C F D的外接圆交于点 C P 证 明 B A P C A D的充分必要条件为B D E F 2 0 1 0 中国国家集训队测试题 证 明 如 图 1 4 注 意 到 P为 完全 四边 形 A B E C F D的密克点 设过点 E D的圆为o0 过点 A 的圆为o0 由完全四边形密克定理 知o0 与o0 交 于点 A P 即 P为其公共弦 且 0 1 0 2 上 A P 设 0为 A B C的外心 记过点 4 且 与 A F切于点 的圆为o0 过点 F且与 A B 切于点 的圆为o0 2 0 1 6年第2期 9 图 1 4 由性质 5 知这 两圆的公共弦 A Q为 A E F 的内共轭中线 且 D 3 上 A Q 此时 0 0 1 0 及 0 0 2 0 分别三点共 线 均分别在 A E A F的中垂线上 注意到 1 O 0 1 2 F A D A F D 01 03 二 O 0 2 2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