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矿山救护课程设计国投能源公司教学三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学生姓名: 张秉成 学 院: 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安全工程1142 专业课程: 矿山救护 指导教师: 荀庆国 2014年 5 月 5 日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职称): 时 间: 目 录矿井概况11 矿井开采状况12 矿区划分情况23 地质及开采条件21 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1.3 组织机构及职责41.4 预防与预警71.5 信息报告程序81.6 应急处置81.7 应急保障物资准备112 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32.1 事故特征132.2 应急组织与职责132.3 应急处置132.4 预警152.5 注意事项153 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73.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73.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73.3 组织机构及职责173.4 预防与预警193.5 信息报告程序203.6 应急处置213.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223.8 措施要求234 地面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244.1 事故特征244.2 应急组织与职责244.3 应急处置244.4 注意事项25参考文献26附录(国投能源教学三矿火灾避灾路线图)国投能源公司教学三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矿井概况1 矿井开采状况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教学三矿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徐庄乡境内,中心西北距登封市直线距离27km。矿井核定生产能力0.84Mt/a。矿井依法取得了营业资格执照、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各种证照齐全、合法、有效。矿井井田面积为3.5935km2 ,东西走向约3.3km,南北宽1.01.6km,开采标高+170-135m,所采每层为二1煤层,煤层厚度0.3817.43m,平均煤厚5.26m,煤层倾角020o,平均倾角10o,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倾斜布置,集中大巷主要布置在+40水平,分为东翼和西翼两大采区。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安装KJ90NB宽带网络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12.0615.38%,煤层为类不易自燃发火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100m3/h。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风井安装两台轴流式对旋通风机,副井进风,主井回风。进风井净断面19.63m2 ,井深320m,井架封闭,副井安装有梯子间,主井安装有爬梯。主井:井口坐标X=3800919,Y=38420961,井口标高384.5m,井深308.5m。混凝土支护,井径4.5m,装备一对6t箕斗,设行人梯子间,用于提煤,兼作回风和安全出口。副井:井口坐标X=3800912,Y=384209905,井口标高348.5m,井深308.5m。混凝土支护,井径5.0m,装备一对GLSY-1型1吨单车单层罐笼,设行人梯子间,用于提升人员和物料,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井地车场:根据两井筒落地位置将井底车场布置+40m水平,二1砂岩中,立式车场。主要大巷采用33.5m或33m工字钢对棚支护。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使用整体梁悬移支架支护,炮采放顶煤和机采放顶煤,全部垮落管理顶板。262 矿区划分情况本矿区位于登封煤田东南部,整个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地理坐标:东经11306541130903,北纬341911342031。矿井走向长度3.32km,倾向长度2.5km,面积3.59km2,批准开采二1、五3煤层。采区许可证批复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见附录1。邻近生产矿井有东北部阳城煤矿、西部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有限公司、西南部嵩基煤矿、南部天河煤矿、北部新登煤矿。3 地质及开采条件井田地质条件地层及含煤地层:北区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北支的东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及第三沉降带交接部位,为夹持于嵩山和箕山两背斜之间的向斜构造颍阳卢店向斜南翼东段。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嵩箕地层小区。登封煤田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良好,由老至新有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和新古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呈东西向展布于嵩山、箕山区之间。区域矿产以煤矿床为主,主要可采煤层为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发育稳定,为可采的厚煤层。煤层条件矿井主采二叠系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二1煤层上距砂锅窑砂岩(Ss)约65m,下距L7石灰岩约31m。煤层直接顶板多而细、中粒砂岩,矿井东南侧以泥岩为主。煤层直接顶板大部分为泥岩、粉砂岩,少量为炭质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据钻孔和井巷揭露,二1煤层厚度0.0516.71m,平均5.26m,煤厚变化较大,视密度1.37t/m3。 1 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矿井火灾根据发火机理和可燃物的不同,分为内因火灾事故和外因火灾事故,其中内因火灾是井下煤与空气接触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井下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火花、烧焊作业遗留的火种等引起的火灾。1.1.1 内因火灾煤炭由于受埋藏深度、煤层赋存条件、煤质、通风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遗煤较多,供氧积热条件较好等造成的自燃发火事故。一旦发生内因火灾,其危害程度严重,可造成矿井井停产,烧毁设备,危及现场工作人员和着火地点回风侧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属于矿井重大事故。国投教学三矿煤层为III类不易自然发火煤层,故内因火灾可能性较小。1.1.2 外因火灾主要因素如下:(1)电火花引起火灾:如电气设备防爆性不良,保护装置失灵等出现火花或电缆短路着火。(2)明火引起火灾:如在井下抽烟、烧焊、使用电炉或灯泡取暖,将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3)机械磨擦引起火灾:如大巷、斜井跑车磨擦起火等。(4)放炮引起火灾:如使用受潮、变质炸药,裸露爆破或因炮眼深度不够,封泥量不足而引起燃烧火焰。(5)瓦斯、煤尘爆炸出现再生火源引起火灾。 外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畅通地点,如果发现不及时或灭火方法不当,火势漫延较迅速,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外因火灾是国投教学三矿的重大危险因素之一。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2.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井下火灾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1.2.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井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通风、安全、机运、技术、调度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井下火灾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2.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2.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1.3 组织机构及职责1.3.1 应急组织体系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教学三矿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省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登封市矿山救护队,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救护大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其井下火灾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应急处理总指挥部和下设的井下抢险救护组、救灾技术组、调度组、督察组、救灾物质供应组、救护医疗组、保卫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等9个专业组构成。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1.3.2.1 指挥机构井下发生火灾时,首先在矿井调度室成立应急处理总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灾难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总 指 挥:矿长副总指挥:生产(建设)副矿长成员单位:各副矿长、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通风科、机电科、供销科、保卫科、采掘队、办公室等主要负责人1.3.2.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1)总指挥部职责(设在矿井调度室)听取井下火灾发生的情况汇报,分析判断事故,根据启动标准启动本预案。决定成立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和任命各抢险救灾专业组组长。制定、批准抢险救灾方案,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指挥井下现场抢险救灾和人员救援工作。根据事故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兄弟单位增援,启动上一级预案。负责组织矿井井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2)井下抢险救护组(设在灾区附近安全地点,由安全科、通风科、机电科等)按照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实施现场探险、抢险救援行动。对灾区及影响区域进行气体监测与分析。建筑或恢复灾区通风设施,保证通风系统稳定。侦查事故现场灾情,查找着火点,完成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抢险工作。 (3)救灾技术组(设在调度会议室,由通风科、机电科、技术科等人员组成)负责进行火情分析及着火原因分析,查找火源。掌握矿井通风状况,确定灾区通风制度和通风方法,防止事故扩大。制定井下灭火方案,报总指挥部批准。掌握矿井供电情况,切断井下灾区供电,根据总指挥命令,组织实施矿井反风。对照图纸和现场分析查找抢险路线。对照图纸和现场分析查找人员可能遇难地点。 (4)调度组(设在矿井调度室,由调度室、技术科、通风科等人员组成)根据总指挥部安排,发布抢险救灾方案。制定并发布抢险救灾各项制度。落实并调度总指挥部碰头会、调度会议安排的全部工作。传达总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险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组、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每小时调度现场气体浓度、灭火进度、通风设施建筑、人员救护等抢险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各类调度记录表格,并根据抢险工作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调度内容。及时填绘抢险救灾工作形象进度图表。安排抢险救灾具体工作,并保证责任落实及时统计汇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统计汇总人员考勤、设备材料投入、灾情分析等资料。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快、准、靠、灵”的要求,实行精细化快捷调度。采用内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提高调度效率和水平,建立调度工作电子文档。向上级汇报事故和抢险救灾情况,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精神,对内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组织分析任务不落实的原因。及时安排落实各抢险地点的电话安装工作。及时完成总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5)督察组(由安全科相关人员组成)24小时分班跟班督察抢险救灾工作落实情况。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及时向总指挥部汇报现场进展情况。 (6)救灾物资供应组(由供销科、办公室等人员组成)负责抢险灭火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储备,为井下抢险救灾提供应急材料和设备,并提供运输保障。按命令负责将材料和设备运送到指定地点。根据需要向集团矿井兄弟单位协调借用抢险材料和设备。(7)救护医疗组(调度室)负责指导现场抢救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急救。组织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和治疗。(8)保卫组(由保卫科人员组成)负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地面警戒设置,疏散人员,维持秩序和矿区治安,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救护车道路交通畅通。(9)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科等人员组成)组织事故的调查工作,负责事故损失的调查、评估、汇总和上报。(10)善后处理组(由办公室、工会人员组成)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1.4 预防与预警1.4.1 危险源控制1.4.1.1 防止明火检查入井检身工作,严禁任何人携带点火物品下井,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消灭一切高温火源,井下不得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入井必须穿棉布衣服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1.4.1.2 防止电气火花和摩擦火花(1)完善井下电气设备的保护管理,整定计算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并由有经验的电工实行整定,保证各种保护的灵敏可靠。(2)从各个环节预防、控制机电三把火。(3)皮带和橡套电缆在下井前必须送局检测站进行阻燃性能测试,不合格不得下井使用。(4).掘进机司机应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5)掘进工作面应设瓦斯电、风电闭锁装置,局扇应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功能。(6).严禁采煤机、掘进机截割顶板和支架。1.4.1.3 防止自燃火灾发生(1)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2)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空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3)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1.4.2 预警矿井应急救援机构接到可能导致井下火灾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通风、采掘、机运等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1.5 信息报告程序 1.5.1 接警矿井发生重火灾害事故后,事故单位及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类别、时间、地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现场的简要情况。 1.5.2 应急启动(1)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迅速向有关领导报告,并迅速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根据领导指示及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并同时向区煤炭局调度室汇报。(2)井下发生火灾时,现场班组长(作业人员)必须组织现场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指向牌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在矿井救援人员到达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3)矿长、总工程师及抢险救灾指挥部其它成员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必须立即到达矿井调度室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措施,指挥现场救灾。(4)总指挥决定启动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立即向调度室下达启动预案命令。1.5.3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井下应急反应人员电话联系调度室(总指挥部)电话联系市煤炭局调度室。1.6 应急处置 矿井值班调度员在接到井下现场人员汇报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电话时,要详细了解记录事故的性质、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危害、被困人数等,并迅速向矿井值班领导和总指挥汇报。1.6.1 响应分级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参照启动本预案的低限标准启动本预案。本预案启动的低限标准如下: (1)井下发生明火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影响矿井一个水平或一翼或一个采区通风的,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人及以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矿井停产的。 (2)井下煤层高温氧化区域恶化,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涌出,通风系统不稳定,超出通防部门处置能力,影响相邻采掘工作面生产(建设)安全的。1.6.2 响应程序调度室接到总指挥的命令后,按照本预案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必须在20分钟内到达矿井调度室紧急集合,要求指挥部成员手机24小时开机,不准关机。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接不到通知,将对有关人员严肃处理。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室的时候,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成立各专业组,根据各自职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1.6.3 处置措施1.6.3.1 救援行动(1)总指挥负责统一指挥救援工作,发生事故后要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救灾工作。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2)总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矿井值班领导负责指挥,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1.6.3.2 撤人(1)井下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和接到矿井调度电话通知撤退人员应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要立即打开使用自救器,由现场施工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按照井下避灾路线牌板标识的避灾路线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近的安全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设法通知事故直接波及区域人员和事故进一步发展可能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在撤离时要设法切断灾区电源。 (2)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躲避硐中(或进入临时构筑避灾硐室)等候营救。(3)矿井调度室要迅速核查入井人员、上井人员和被困人员的数量及被困人员的姓名、所处位置。1.6.3.3 侦查 救护队到达现场,首先组织侦查工作,准确探明火灾事故的性质、原因、范围、被困人员可能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风瓦斯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1.6.3.4 制定抢救方案(1)待侦查清楚灾情时,总指挥要立即组织人员制定救灾方案。(2)制定方案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时救助遇难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确保抢险救灾人员安全。采取直接灭火和有效的通风措施,控制火灾扩大。1.6.3.5 抢救(1)扑灭火灾时,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同时要注意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伤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2)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应首先切断火区电源,采用与火灾类型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进行灭火。(3)指挥部根据已探明的火区地点和范围,确定井下灾区通风制度。无论正常通风或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及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都必须做到:不致瓦斯积聚、煤尘飞扬,造成爆炸事故;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不使超限的瓦斯通过火源或使火源蔓延到瓦斯积聚的地方;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抑制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4)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火烟短路、反风、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要根据火源的位置,火灾波及范围,遇险或受威胁人员分布等具体情况迅速而慎重选择。当进风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立即视情况进行矿井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井筒中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反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井下其它用风地点。当井底车场和躲避硐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进行反风或使风流短路,确保火灾气体不侵入工作区。回风井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方向,井下硐室发生火灾时,应切断电源,关闭防火门。若无防火门,应采取挂风障等措施控制入风,根据火源性质选用水、灭火器、沙子灭火。倾斜进风巷道中发生火灾时,可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或局部反风,区域反风措施应防止火灾气体侵入采煤工作面等有人作业场所;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应保持通风状态,根据现场瓦斯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风量;回采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从进风侧进行灭火;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可采取局部反风、从回风侧灭火,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当采区内直接灭火无效时,就采取隔断灭火法封闭火区。需要矿山救护队在进、回风侧尽量靠近火源,缩小火区范围,采用灭火器同时进行封闭作业,并争取同时结束,为了相互配合,两处必须在安全用电地点安设电话联系。采取隔断灭火法封闭火区时,要指定专人连续监测风流中瓦斯、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抢险救灾人员安全。当发生巷道坍塌和损坏时,现场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抢险队伍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1.6.3.6 扩大应急指挥部发现现场情况恶化,超过矿井应急处理能力时,应请求市煤炭局增援。1.6.3.7 应急恢复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火灾已被扑灭,或火势得到有效隔绝和控制,指挥部可宣布应急恢复,除火灾区域外其他地方应按要求逐步恢复通风和供电,救灾人员可逐步撤离事故现场,进行生产(建设)恢复工作。1.6.3.8 应急结束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长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撤除所有伤员、救护人员,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组织巡视事故现场遗留隐患问题。1.7 应急保障物资准备要按照矿井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的设置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按照规定的数量和质量配备应急物资,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更新,同时要保证随用随取。通风科和机电科要根据有关规定按照需要列出计划并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完好备。2 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2.1 事故特征2.1.1 危险性分析由于井下存在各种易燃物(坑木、油料等)和高温火源(机械摩擦火源、电气火源、爆破等),矿井发生火灾的风险相当大,很有可能因火灾导致人员伤亡。 2.1.2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2.1.2.1 自然发火事故前的征兆有煤油味、松节味、一氧化碳升高、烟雾等。2.1.2.2 外因发火事故前的征兆有焦糊味、有烟雾、一氧化碳升高等。2.2 应急组织与职责2.2.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基层各单位成立事故抢救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成员: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2.2.2 应急自救灭火指挥小组职责(1)现场班组长及互保人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是现场救护的第一责任人,并负有电话通知、汇报现场情况的义务。(2)值班人员负责承接事故报告,并及时通知事故抢救小组成员及向上级汇报,同时做好相关记录。(3)事故抢救小组成员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组织制定处理方案,并安排好事故抢修的人员、材料等。(4)技术员负责提供图纸资料、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组织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消除隐患。2.3 应急处置2.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出事区域设置栅栏,揭示警标,防止事故的扩大。(2)如现场人员少,对救援存在困难的,可向调度室求救,附近有电话可用电话向有关单位汇报。(3)启动本预案,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4)事故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上一级预案。2.3.2 现场应急处置程序2.3.2.1 各类地点发生火灾的通风原则(1)进风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立即视情况进行矿井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2)井筒中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反风等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井下其他用风地点。(3)当进风井底车场和躲避硐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进行反风或使风流短路,确保火灾气体不侵入工作区。(4)回风井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方向,在可燃气不会聚集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灾的风量。(5)为防止混凝土支架和砌碹巷道上面的木垛燃烧,可在碹上打眼,碹后注水泥。(6)设置水幕,并集中人力、物力防止火灾扩展而危及井筒、火药库、变电所、水泵房等地点。(7)井下硐室发生火灾时,应切断电源并关闭防火门,若无防火门。应采取挂风障控制入风,用水、灭火器、高倍数泡沫或沙子灭火。(8)倾斜进风巷道中发生火灾时,可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或局部反风,区域反风措施应防止火灾气体进入采煤工作面等有人作业场所。(9)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应保持通风状态,根据现场瓦斯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风量。(10)回采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从进风侧进行灭火;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可采取局部反风,从回风侧灭火,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11)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并规定为隔离而建筑的防火墙的位置和建筑顺序,要求尽量靠近火源,缩小火区范围。封闭火区时,要指定专人连续监测风流及瓦斯、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浓度和温度,应有采取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确保人员安全。(12)当发生巷道坍塌和损坏时,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抢险队伍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系统。2.3.2.2 人员救援(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积极想方设法进行人员营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把窒息人员或中毒人员转移至新鲜风流中,进行抢救。(2)如症状轻微,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可由救护人员陪同升井,然后到医院治疗。(3)对于较重患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尽量避免搬动,并采取以下措施:(4)使之平躺,把腿垫高,利于血液回流;(5)松开衣领、腰带,使之呼吸畅通;(6)铺盖适当的衣物保暖;(7)对于停止呼吸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易不要放弃。(8)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中。2.4 预警2.4.1 报警电话:2.4.2 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事故报告要简单明了,讲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现场救援人数、条件,需要工区及上级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对事故现场采取了哪些措施等。2.5 注意事项2.5.1 自救和安全撤离措施以及其他措施(1)在本预案所列地点工作时,一定要佩带齐CO监测仪等必备仪器,确保台台完好数据准确。(2)在上述地点工作时,至少两人以上,一人检查气体,一人监护,两人保持4到5米距离。(3)应急救援要根据实际情况救援,可采用设置风障等方式。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在不清楚情况下不可贸然进入,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4)对回侧遇险人员进行救援时,救护人员必须佩带好自救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准实施救护。(5)发生火灾后,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新鲜风流中。(6)对现场明火进行灭火时,灭火人员必须站在进风侧,严禁站在回风侧。(7)现场应急处理时,必须由现场跟班人员最高级别的领导统一指挥,并请现场有经验的老工人协助,对现场进行灭火和人员救护。(8)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及时对危险区域设置栅栏。(9)如果监测到瓦斯持续升高等爆炸危险时,要立即把现场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10)本应急处置方案,各单位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组织学习,特别是直接参与应急反应人员要专门进行培训。3 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1 事故类型分析可能造成矿区地面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因素:违反电器安装和使用的安全规定进行操作、违章明火作业、生活用火不慎、玩火、物品违规仓储自燃、违法放火等;自然因素:地震、雷击等。3.1.2 危害程度分析冬、春两季是火灾的高发季节,夜间、大风天气、气候干燥等时期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时段,重大活动的举办和重要节日也极易发生火灾事故。火灾发生后,报警时间的早晚、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现场灭火装备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决定着火灾的扑救和救援、火势的蔓延和扩大程度。3.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2.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发生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同时切实加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3.2.2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火灾救援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指挥员的命令,绝对服从指挥员的领导。3.2.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采用先进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矿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119、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抢险救灾队和有关人员。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制定救灾方案,并组织人员按照灾害事故抢救处理措施,组织进行抢救。3.3 组织机构及职责3.3.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同井下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当地面发生火灾事故时,首先在矿井调度室成立应急处理总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3.3.2 指挥机构及职责总 指 挥:矿长副总指挥:后勤矿长成 员:各副矿长、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通风科、机电科、供销科、保卫科、办公室等主要负责人职责:总指挥是抢险救灾工作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审批现场救援方案,组织、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高效运作,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和情况。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或完成总指挥委托的工作。指挥部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消防队开展工作,负责制定临时具体救援方案,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并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3.3.2.1 抢险救灾组抢险救灾组职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实施相应的灭火扑救方案。3.3.2.2 疏散引导组疏散引导组职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由保卫科负责。3.3.2.3 现场警戒组火灾现场警戒组职责:控制各出口,标示警戒线,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负责灾害现场的交通管制,保障消防、救护等救援车队的道路畅通;疏导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由保卫科负责。3.3.2.4 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了解掌握扑救所需物资的分布及储备情况,制定作战行动所需经费预算,指导增援物资的运输和调配,落实参战人员的生活和医疗保障,由供销科、财务科、医务室负责。3.3.2.5 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职责:调集医疗救护人员和救护车辆,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情节转送医疗机构,由医院负责。3.3.2.6 事故调查组(1)负责进行灾害原因分析;(2)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事故地点的相关资料;(3)协助事故单位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4)根据现场情况提出事故处理的方案和建议。事故调查组职责:负责调查火灾起因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工作。3.3.2.7 善后处理组善后处理组职责:负责及时了解掌握火灾的基本情况和波及范围,尽快查明火灾损失,起草火灾事故报告,并负责对伤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抚恤、救济等善后工作。3.4 预防与预警3.4.1 危险源监测监控成立义务消防队,主管领导为消防安全责任第一人。消防队加大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限期落实整改,并做好复查工作,彻底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切合我矿实际的灭火应急处置预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和进行定期演练。(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监控设备,做好日常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器材时刻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一旦火灾发生,能够及时发挥作用。(3)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自防自救技能,努力提高广大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4)加强对重大活动举办前的现场安全检查和活动方案的审查、审批工作。严格活动申报制度,坚决做到预案未制定不举办、安全检查不合格不举办。(5)矿井必须编制地面防灭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6)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7)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上风侧,也不得在表土10m以内有煤层的地表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8)新建矿井的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物,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9)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并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的水量。(10)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11)暖风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12)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设临时操作间、休息室。(13)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必须制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在施焊工作地点前后两端各10m范围内应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并备有2个灭火器。(14)井上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且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15)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16)每季度应对井上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1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4.2 预警行动保卫科在接到火警报警电话后,根据报警人口述火灾现场情况和火灾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火灾达到重大火灾事故标准或此标准以上情况时,向调度室汇报,请求启动地面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调度室立即通知应急组织机构,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应对方案,并通知相关单位、人员,采取相应行动控制火灾事故蔓延。3.5 信息报告程序3.5.1 报警系统及程序火警报警电话119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遇到火情时都有义务报警。3.5.2 通讯、联络方式消防部门应保证报警电话24小时畅通。3.5.3 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火灾情况可以通过电话传播信息。报警形式有:可以使用电话报警,没有电话的,可以通过大声呼喊,敲击脸盆等金属物引起周围群众注意。3.5.4 求援方式当发生火灾或易燃易爆,现有装备和力量难以控制局面时,现场指挥员要迅速向友邻专业消防组织、消防大队或救护队发出求援信息。矿井现有力量难以完成灭火救灾任务时,要及时向市煤炭局调度室、救护大队消防中队发出求援信息。3.6 应急处置3.6.1 响应分级总指挥接到汇报后,参照启动本预案的限低标准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本预案的低限标准如下:3.6.1.1 低限标准没有人员伤亡(遇险);多户受灾;已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受灾户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如果火灾事故符合下述标准,先启动本预案,同时请求消防大队增援。3.6.1.2 高限标准死亡、重伤、受灾人数、财产损失已达到重大火灾事故或已超出规定的。特大火灾事故是指死亡(遇险)10人及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或者其他影响重大的火灾事故,救援过程中,自身消防力量不足,无法控制或扑灭火灾的。3.6.2 响应程序当启动地面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后,总指挥部人员应迅速、及时到位,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在指挥部研究完扑救方案后,由抢险救灾组负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由后勤保障组负责资源的调配(通讯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及扑救所需物资分布及储存情况)。由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当火场火势进一步蔓延扩大,仅靠矿井自身消防救援力量无法控制和扑灭,有可能造成更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报告,请求支援。3.6.3 处置措施当接到报警时,应问清报警人火情及着火点,消防队立即携带必要消防装备(如呼吸器、防化服等)迅速出警。(1)到达火灾现场,成立火灾指挥部,疏散无关人员及周边群众到达安全区域。(2)由消防队队长、指导员负责火场扑救指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消防队员带其相应装备按照制定的火灾扑救方案实施扑救。(3)矿井领导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协助指挥扑救,并组织人员做好现场秩序和警戒工作。(4)由消防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车辆,做好伤亡人员的救助工作。3.6.4 扩大应急当火灾现场火势进一步蔓延扩大,仅靠本矿自身消防救援力量或现场消防力量无法控制和扑灭,有可能造成更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增援。3.6.5 应急恢复当灭火战斗结束后,火场指挥员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检查,在确定绝无复燃点后,清点参战人员和装备,撤离火场,解除警戒。3.6.6 应急结束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要至上而下进行述评,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进,惩处落后,恢复正常生产、工作、生活、培训等秩序。3.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消防桶、消防沙、干粉灭火器、消防泵、消防水源、自救器等。(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抢险救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人员安排、应急措施、指挥系统、通讯联络、保障措施等方面应做到周密安排,达到一旦发生险情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2)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确定的职责任务,逐级逐层溶入并量化分解到本系统各岗位参战员的头上,以保障抢救现场忙而不乱,处置有序。(3)严格组织纪律,严格倒查追究。所有参战单位与人员在抢险救灾中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和方案要求的职责开展工作。对行动缓慢、处置不当、造成事故扩大的,要严格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